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10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docx

山东交通学院近代史复习资料之例题篇

第一题

材料1: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

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

材料2:

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

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

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

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

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3: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

试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14分)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2分)

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2分)

(2)具体分析: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

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这正是其先天不足之所在。

(3分)

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2分)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2分)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

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3分)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分)

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

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

(2分)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

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分)

第二题

材料1: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

《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它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

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瞿秋白:

《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2月)

材料2:

(1)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达到长期的胜利。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

在这一种情势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

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5分)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原因。

(6分)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9分)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

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的存在。

(2分)

形成的这种特点原因: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3分)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原因。

在材料2中,

(1)(4)段的观点是: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分)

(2)(3)段的观点是:

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分)

二者分歧的实质:

在于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2分)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点: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通过“工农武装割据”的方式,实现“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目标。

(3分)

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客观依据,在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3分)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在于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的重心必须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以此作为积蓄力量,壮大自己的战略依托。

(3分)

第三题

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

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以上材料并回答: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的这一提法,是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总结。

(1分)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3分)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分)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将其辛亥革命时期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第二次伟大转变。

(2分)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

孙中山先生致力四十年的国民革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分)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1分)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3分)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分)

第四题

材料一:

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族的大祸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

无论各党派部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材料二:

在目前,这个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

这个政府的成分将扩大到广泛的范围,不但那些只对民族革命有兴趣而对土地革命没有兴趣的人,可以参加,就是那些同欧美帝国主义有关系,不能反对欧美帝国主义,却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人们,只要他们愿意,也可以参加。

因此,这个政府的纲领,应当是以适合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个基本任务为原则,据此以适当地修改我们过去的政策。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之下蒋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我们正在通知他们,共产党中央立刻准备派代表出去,或接受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代表到苏区来,以便进行谈判。

——《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四:

西安事变,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

然此实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

张杨[1]均贵党中央委员,且属“剿共”军领袖,然亦坚请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观其宣布之八项主张,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

今日之西安事变,不过继福建事变、两广事变[之后,鼎足而三耳。

三者皆贵党中抗日救国之贤豪,不满蒋氏降日卖国之所为而蹶然揭出正义之旗耳。

——毛泽东等:

《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材料五:

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

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由于日寇无底止的进攻,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的倾向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努力提倡、坚决实行和取得全国的赞助,使得“九一八”以来中国统治当局的对日不抵抗政策,在卢沟桥事变后开始转变到实行抗战的政策,使得一二九运动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形势,由停止内战准备抗战的阶段,过渡到了实行抗战的阶段。

以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国民党政策上的开始转变,以及蒋介石先生七月十七日在庐山关于抗日的谈话,和他在国防上的许多措施,是值得赞许的。

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中国共产党谨以无上的热忱,向所有全国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材料六: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请以以上材料为依据概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过程。

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领导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1分)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2分)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2分)

(3)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第一次公开地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2分)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内战结束。

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2分)

2.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

(1)着手准备抗战。

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着手备战。

(2分)

(2)放弃内战方针。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2分)

(3)接受合作要求。

在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表示国共同意两党谈判,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抗日的要求。

这标志着以国共再度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分)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

(1分)

8月22日,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

(1分)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分)

(3)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1分)

第五题

材料1: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5分)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

结局如何?

(5分)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10分)

答案要点:

1.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2.5分)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5分)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1分)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

(2分)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2分)

3.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且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2分)

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这场革命。

(1分)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分)具体表现在:

(1)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作为革命的领导核心。

作为资产阶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