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683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docx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

2018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是( )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精神文化

C.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D.校园文化

2.前苏联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教育诗》

B.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3.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

B.布卢姆

C.艾斯沃斯

D.埃里克森

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 )的依据。

①编写②教学③评估④考试命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

是( )

A.保罗·朗格朗

B.R•H•戴维

C.穆克.德洛尔

D.埃德加•富尔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有些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紧张,之前已经保持的知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8.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0.“自以为是”或“人云亦云”体现了缺乏思维的( )

A.批判性

B.独立性

C.自主性

D.逻辑性

1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12.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的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3.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14.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5.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种学习属于(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规范个体的行为

3.下列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

A.好奇心

B.探索与操作

C.成就动机

D.归属感

E.归属感

4.下列选项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定势和态度

E.情绪唤醒

5.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6.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有( )

A.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D.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E.原型启发

三、填空题

1.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主张____________。

2.“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发展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____________的特点。

4.教学卫生主要是指学生____________卫生和____________卫生。

5.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称为_____________。

6.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_____________进行表征。

7.智力测验的标准是信度、_____________和标准化。

8.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_____________关系。

9._____________是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依靠_____________来。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3.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4.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5.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六、案例分析题

齐老师于课堂中看见一只蝴蝶在学生面前飞来飞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齐老师首先让学生驱赶蝴蝶,然后突然说:

“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们刚才的情景打一个词牌名。

”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齐老师把答案告诉了他们——“蝶恋花”,然后解释道,“你们就好像祖国的花朵,蝴蝶在你们面前飞来飞去,不就是这种意思吗?

”学生们哈哈大笑,于是齐老师接着讲新课。

请结合相关理论对齐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包括:

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2.D。

解析: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A。

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据此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4.D。

解析: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部分。

5.A。

解析:

保罗•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

6.C。

解析:

英国l880年实行5~10岁儿童的义务教育,1891年完全实行初等义务教育。

德国也早在1763年就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

7.C。

解析: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8.A。

解析:

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这些都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

9.A。

解析:

劳动起源说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A。

解析: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能不受他人暗示,不盲从别人的见解,不依赖现成的方法和结论,独立地思考问题。

“人云亦云”反映出不能独立思考而盲从别人的见解的现象。

11.C。

解析:

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2.B。

解析:

升华:

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补偿:

个人因身心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退行:

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转移:

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13.A。

解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即信号学习,是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

14.C。

解析: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

古希腊的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生。

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职业。

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5.D。

解析:

掌握学习代表着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它假设只要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二、多项选择题

1.AC。

解析:

课程内容是从人类历代积累的丰富知识中精选出来的。

课程的编制也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文化发展的滞后势必会影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机构的及时更新。

2.ABCDE。

解析:

A项“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以及E项“规范个体的行为”都是教育对于个体做出的社会性规范,都属于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3.ABCDE。

解析:

社会性动机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比较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即好奇心、探索与操作;二是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如被社会承认、尊重、赞许、群体感徽感、归属感等。

4.ABCE。

解析: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5.ABCD。

解析:

我国的学制体系纵向划分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6.ABD。

解析: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和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三、填空题

1.个人本位论

2.顺序性、阶段性

3.民主平等

4.用脑、用眼

5.教学媒体

6.产生式系统

7.效度

8.反比

9.先行组织者

10.制度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内涵包括:

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师的教学和评价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育、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因为无论学校的教育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2.【答案要点】

(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3.【答案要点】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