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53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docx

材料化学专业论文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Network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镁锂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03月01日

摘要

本文研究了镁锂合金表面磷化处理工艺,在对镁锂合金锌系磷化膜和锰系磷化膜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一种锌锰系磷化工艺,并探究磷化液pH值、磷化温度和纳米TiO2的添加对镁锂合金锌锰系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在实验中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能谱(EDS)、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湿热试验等对锌锰系磷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耐蚀性能等进行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磷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膜的组分主要含有P、O、Zn元素,磷化液pH值和磷化温度对镁锂合金磷化膜的防腐性能有较大影响,其最佳磷化液pH值为2.0,最佳磷化温度为45℃;纳米TiO2可以控制晶粒大小,改善磷化膜的均匀程度。

关键词:

镁锂合金;锌锰系磷化;耐蚀性;纳米TiO2

 

ABSTRACT

ThesurfacephosphatingtreatmentofMg-Lialloywasstudied.AnewZn-MnphosphatizingtechnologywasintroducedonthebasisofthefilmofMg-Lialloyofzincphosphatingandmanganesephosphatingfilm.TheanticorrosiveperformanceofZn-MnsystemphosphatingfilmsonMg-LialloyofphosphatingsolutionwithdifferentpHvalues,differentphosphatingtemperaturesandtheadditionofnano-TiO2inphosphatingsolutionwerestudied.

Themorphologyandcompositionofthephosphatingfilmswereexamin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X-raydiffraction(XRD)andenergydispersivespectrometer(EDS),alsothepropertiesofthefilms,suchasthecorrosionresistance,weredeterminedbypolarizationcurves,electrochemicalimpedancespectroscopy(EIS),andhumiditytestrespectively.Theresultsshowedthatphosphateingtreatment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Mg-Lialloycorrosionresistance;P、O、Znaremaincomponentofphosphatingfilms;thepHvaluesofphosphatingbathsandphosphatingtemperatureshaveobviouseffectontheanticorrosiveperformanceofphosphatecoatingsonMg-Lialloy,andthebestpHvaluesis2.0andthebestphosphatingtemperatureis45℃;nano-TiO2canreducethecrystalsizeofcoatingandincreasethedensityoffilims.

Keywords:

Mg-Lialloys;Zn-Mnsystemphosphating;anticorrosive;nano-TiO2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2镁锂合金材料的表面防护技术2

1.2.1化学转化膜技术2

1.2.2阳极氧化技术3

1.2.3微弧氧化技术4

1.2.4电镀5

1.2.5化学镀5

1.2.6等离子喷涂6

1.2.7等离子气相沉积7

1.2.8有机涂层7

1.3镁锂合金的化学转化技术概况8

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2

第二章实验部分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14

2.1.1实验材料14

2.1.2主要实验试剂14

2.1.3实验仪器14

2.2研究方法15

2.2.1镁锂合金表面预处理15

2.2.2磷化膜制备方法17

2.3试样测试及表征方法19

2.3.1磷化膜表面形貌测试19

2.3.2磷化膜成分测试20

2.3.3耐蚀性能研究20

第三章实验结果分析22

3.1锌系磷化膜与锰系磷化膜比较22

3.1.1微观形貌分析22

3.1.2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23

3.1.3塔菲尔极化曲线分析24

3.1.4交流阻抗(EIS)分析25

3.2磷化液pH值对锌锰系磷化膜层性能的影响28

3.2.1微观形貌分析28

3.2.2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28

3.2.3塔菲尔极化曲线分析30

3.2.4交流阻抗(EIS)分析31

3.3磷化温度对锌锰系磷化膜层性能的影响32

3.3.1微观形貌分析32

3.3.2塔菲尔极化曲线分析33

3.3.3交流阻抗(EIS)分析34

3.4nano-TiO2对锌锰系磷化膜层性能的影响36

3.4.1表面形貌分析36

3.4.2电子能谱(EDS)分析38

3.4.3塔菲尔极化曲线分析40

3.4.4交流阻抗(EIS)分析41

3.4.5湿热试验42

3.5本章小结45

结论47

参考文献49

致谢54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具有银白色光泽,略有延展性,密度小,离子化倾向大。

镁是密排六方(hcp)结构金属,滑移系少,只有(0001)一组滑移面,加工困难,这限制了它的应用。

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具有高的比热和电导率,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

镁锂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金属锂组成的合金,这种合金由于轴比c/a的降低,在基面滑移系{0001}<1120>之外增加一个棱面滑移系{1011}<1120>,晶体结构还可从hcp结构转变为体心立方(bcp结构,β相),合金延展性提高、塑性成形能力增强,使其可加工性提高。

与塑料相比,镁合金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减震性好、热疲劳性能好、不易老化,又有良好的导热性、电磁屏蔽能力强、非常好的压铸工艺性能,尤其易于回收等优点,是替代钢铁、铝合金和工程塑料的新一代高性能结构材料。

此外,镁锂合金还是无毒金属材料中最轻的合金,其密度低于水。

所以国内外将镁锂合金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通讯器材等领域[1-3],以减重、节能、降低污染,改善环境。

但是,镁是极活泼的金属,其标准电极电位(-2.38V)很负,锂的标准电位为-3.02V,两者相差较大,易形成微电池,产生电化学腐蚀,特别是锂的电位是所有金属中最低的,极其活泼,易和腐蚀介质反应而被腐蚀[4]。

所以镁锂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差的缺点,抗腐蚀性能低于一般常用镁合金,镁锂合金在潮湿空气、含硫气氛和海洋大气等大多数腐蚀环境中易于发生严重腐蚀。

针对镁锂合金以上缺点,人们通过合金化,添加稀土,改进制造工艺等各方面对镁锂合金进行研究,但镁锂合金耐腐蚀性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镁锂合金的表面改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磷化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根据作用的不同,磷化膜可分为涂膜底层磷化膜,润滑绝缘性磷化膜及防腐蚀磷化膜等[5]。

对于汽车离合器、进口制动器,汽车机车等部件,磷化是这类产品的最终防锈处理工艺,但普通的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很难满足产品耐蚀性的要求[6]。

在锌系或锌钙系磷化液中添加锰盐,得到锌锰系或锌锰钙系磷化液,不但可满足磷化膜厚度及耐蚀性的要求,还能提高膜层的耐磨性能及附着力[7]。

目前,有关镁锂合金磷化膜的研究较少,而对镁锂合金的锌锰系磷化膜研究未见报道。

黄晓梅等[8,9]对镁锂合金进行锌系磷化和锰系磷化,锌系磷化膜对镁锂合金基体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与基体相比,低频容抗高度增加近4000倍,磷化膜的形貌为膜层附着镶嵌颗粒,裂纹粗且深;锰系磷化膜耐腐蚀性能较好,表面较平整光滑,但膜层带有裂纹,且随温度的增加裂纹加深。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研究镁锂合金的锌锰系磷化,探讨磷化液pH值、磷化温度、纳米TiO2的添加对磷化膜结构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1.2镁锂合金材料的表面防护技术

随着镁合金冶炼及加工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比强度的镁合金不断问世。

但是镁在实用金属中是电位最负的金属,易氧化,暴露于空气中表面即能自发形成一层疏松多孔的氧化膜,镁及其合金在潮湿环境、酸性及中性介质中易受腐蚀。

由于镁合金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单从提高纯度来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作用有限;添加合金元素即合金化可以在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同时增强其耐腐蚀性能[10,11],但合金化工艺不完善,且耐腐蚀研究不系统、不深入,故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蚀性,这对发挥镁及镁合金性能优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2-14]。

目前采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有化学转化、阳极氧化、电镀、化学镀、气相沉积、有机涂层技术等,下面对文献中报道的镁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做简要介绍。

1.2.1化学转化膜技术

化学转化膜技术是指将金属与特定的腐蚀溶液相接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附着力良好的难溶性化合物膜层,从而保护基体金属不受水和其他腐蚀性介质的影响,提高有机涂膜的附着性和耐老化性,并赋予表面其它性能。

其特点是膜层均匀,结构细腻,拥有特定的孔隙,与基材结合良好,可以与油漆形成良好的结合,但形成的膜较薄,结合力较弱,只能减缓腐蚀速度,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腐蚀,还需要进一步涂装。

拜斯泰克(Biextex)和韦伯(Weber)提出用下面的反应式来表示化学转化膜的形成:

mM+nAz-→MmAn+nZe

其中:

M——表面金属,Az-——介质中价态为z的阴离子

与其他方法相比,化学转化膜虽然对镁基体提供的保护有限,但对运输和储存过程进行防护还是有效的,特别是对机械加工表面的短期防护。

此外,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膜层均匀,无需特殊设备,适应于结构复杂件及大件的处理等优点,成为镁合金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

关于镁锂合金的化学转化,研究较多,将在1.3中详细叙述。

1.2.2阳极氧化技术

镁锂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是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以镁锂合金作为阳极,以不锈钢、石墨或金属电解槽壁作阴极,在适当的电解液中,通过合金与处理液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在合金表面形成保护性膜层的表面处理技术[15]。

这种膜不但包含了合金元素的氧化物,而且还包含了溶液中通过热分解并沉积到镁合金工件表面的其它氧化物。

当电流通过以镁合金为阳极的电解池时,根据电解条件,阳极上可能发生下列各个不同的过程:

镁的阳极溶解,阳极表面形成极薄的钝化膜同时也伴随着膜的化学溶解。

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具有双层结构:

薄的致密内层和厚的多孔外层,外膜层的孔并没有穿透内膜层,外层的孔隙经涂漆、染色、封孔或钝化处理后,耐蚀性进一步提高。

早期阳极氧化处理液含六价铬,如DOW17[16,17]和Cr-22[18]工艺,后逐渐发展了以磷酸盐、高锰酸盐、铝酸盐、硅酸盐等为主盐的阳极氧化工艺(如HAE[17]工艺)。

董国君等[19]使用一种无铬环保型碱性电解液电解镁锂合金,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电解液组成,当电解液组成为:

50g/LNaOH,40g/LNa2SiO3·9H2O,30g/LNa2B4O7·10H2O,40g/LNa3C6H5O7·2H2O,电流密度为10mA/cm2成膜时间为20min时,获得的氧化膜耐蚀性最好。

陈一胜等[20]用交流稳压法和正交试验法对AZ40镁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结果表明电解液最优配方为:

80g/LKOH、20g/LNa2SiO3和80g/LNa3PO4,获得的氧化膜质量较好,工艺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大缩短。

马晓春等[21]用含30g/LNaOH、30g/LNaAlO2、30g/LNa2SiO3的电解液中电解AZ91D镁合金,可快速获得致密、光滑、耐蚀性良好的阳极氧化膜,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镁合金的阳极氧化膜层比化学转化膜厚,强度大、硬度高、耐蚀性好。

虽然生产工艺简单、一次成膜面积大、生产设备投资少、加工成本低,但大部分无铬电解液配方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投入到实际生产中[22]。

1.2.3微弧氧化技术

微弧氧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电化学过程与物理放电过程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在普通阳极氧化技术的基础上,升高外加电压等措施发展起来。

微弧氧化亦称等离子体氧化、电火花放电沉积技术和等离子体陶瓷化等,电压高于一般阳极氧化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脉冲电参数和无重金属元素加入的电解液的匹配调整,在阳极表面产生微区弧光放电现象,使阳极区表面局部温度达到2000℃,使原来氧化物熔化,进而在Al、Mg、Ti等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出一层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的陶瓷层。

景晓燕等[23]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其结构是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的,膜的表面存在大量直径约2~7µm的微孔;膜的主要相由方镁石氧化镁和无定形磷酸盐化合物组成;微弧氧化处理后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程伟堃等[24]还研究了氟离子浓度对镁锂合金(LZ91)微弧阳极膜的影响:

氟离子有助于提高阳极膜的耐蚀能力,当氟化钠浓度超过15g/L时阳极膜会形成树枝状的松散性多孔结构,阳极膜的抗蚀性能降低。

微弧氧化工艺流程较简单,装置简便,电解液大多为碱性,对环境污染小;溶液温度可变化范围较宽,处理效率高,对材料的适用性宽。

但镁锂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仍存在以下缺点:

功耗高,膜层多孔且存在龟裂纹;电压高时,合金表面易烧蚀;膜层中MgO易与水和腐蚀介质反应,影响耐蚀性能的提高。

1.2.4电镀

电镀是阴极沉积所需金属元素的工艺,被沉积的金属在工件表面形成结合牢固的致密层。

镁及其合金被认为是最难于电镀的金属之一,在电镀过程中,由于镁的化学活性和氧的亲和力,使其表面瞬间产生氧化膜,这层氧化膜的存在会影响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镀层易起泡脱皮,不能起到强化表面的作用[25,26]。

因此,要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制备专门的预镀层非常重要,传统制备预镀层的方法中,由于镀液中存在含氟化合物和氰化物,使其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所以,寻找高效环保的方法制备中间层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常见的方式有浸锌法、化学镀镍、电镀锌,最常用的方式是在镁合金表面电镀锌,Zhang[27]对电镀锌和传统的浸锌做中间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镀锌层均匀,具有更好的结合力以提高耐蚀性。

除以上的方法外,王福会等[28]采用浸锡工艺对镁合金进行前处理,浸锡时会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锡的氧化物,具有一定的耐蚀性。

叶宏等[29]研究了AZ91D镁合金化学镀镍工艺,对比了浸铝和浸锌两种预浸中间层,结果表明,浸铝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强于浸锌层。

镁合金上电镀投资相对较少,能获得多种功能的镀层,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且电镀操作条件较宽,镀液寿命较长。

但电镀对形状复杂的部件难以获得均匀的镀层,且前处理过程经常采用含铬、含氟的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引起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开发绿色环保工艺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1.2.5化学镀

化学镀是采用金属盐和还原剂在同一镀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在金属表面形成金属镀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化学镀Ni-P,主要有浸锌法和直接化学镀两种。

浸锌法是在含焦磷酸盐的锌盐溶液中浸渍后,经氰化镀铜打底,然后进行化学镀。

刘胜新等[30]认为锌可作为化学镀Ni-P合金的成核核心,在锌的表面化学镀,可以使镀液稳定,经过二次浸锌后再化学镀Ni-P合金,得到的镀层均匀、致密、平整、光滑,外形美观。

贺忠臣等[31]研究了AZ31镁合金表面两步碱性化学镀镍基合金工艺。

他们首先以碱式碳酸镍为主盐,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化学预镀镍基合金,然后再以硫酸镍为主盐,在同样的pH下进行二次化学镀镍基合金。

结果表明二次化学镀镍基合金的耐蚀性明显优于预镀镍基合金。

崔作兴等[32]研究了将化学转化和化学镀镍结合在一起。

先对AZ91D镁合金进行化学转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镁合金耐腐蚀性能。

直接化学镀工艺流程如下:

碱洗→酸洗→活化→化学镀镍合金。

其工艺简单,可获得均匀且结合良好的镀层,可显著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直接化学镀镍基合金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镁合金进行预处理时用铬酸酸洗,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取代铬酸,使该工艺更好地推广到工业生产中。

总之,化学镀工艺简单,适应范围广,不需要电源;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好;镀层均匀,成品率高,成本低,溶液可循环使用,副反应少,化学镀镍层具有厚度均匀、外观良好、晶粒细、无孔和耐磨性好等优点。

但膜层的致密性、耐蚀性及与基体结合能力均较差,部分方法存在环境污染,仅适用于短期防护,一般为后续涂层打底。

1.2.6等离子喷涂

等离子喷涂采用刚性非转移型等离子弧为热源,以喷涂粉末材料为主,可喷涂几乎所有难熔的金属和非金属,具有喷涂效率高、涂层致密性好和结合强度高等优点。

采用等离子弧在镁锂合金合金表面喷涂纯铝涂层,涂层耐蚀性良好;冷轧后,涂层与基体无分离,表面无开裂[33,34],但由于镁锂合金活性强,熔点较低,喷涂在空气中进行,易造成镁锂合金表面熔化、氧化,喷涂层结合强度低,因此,该方法不适宜用于镁锂合金的表面处理。

1.2.7等离子气相沉积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是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动能去激活气相的化学反应,具有沉积温度低、沉积速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镁合金。

Yamauchi等[35]利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Mg-14Li在合金表面镀上一层类金刚石(DLC)膜,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蚀和耐磨能力。

但设备投资较大,膜层制备成本高,且此法对镁锂合金预处理要求很高,不适用于批量生产。

1.2.8有机涂层

镁合金采用环氧树脂、乙烯树脂、聚氨酯以及橡胶等材料获得有机涂层防护膜,也可通过把油、油脂、油漆、蜡和沥青涂覆在表面作为短时间的防护处理。

有机涂层的处理方法有液态涂料刷涂、喷涂、浸渍或电泳法涂装和粉末涂装、沸腾床法等。

镁合金应用较多的是粉末经典喷涂法。

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的含聚苯胺复合涂层可产生钝化作用,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36]。

在镁锂合金表面进行芳烃还原反应,生长出棒状、针状等物质,镁被氧化为Mg(OH)2,同时与有机物通过共价键的连接形成类似于C4H6MgO4结构的复杂的有机-无机复合物[37]。

镁锂合金表面的环氧/纳米ZnO复合涂层呈两相结构,纳米ZnO分布均匀;纳米ZnO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涂层对镁锂合金的保护作用最强[38]。

有机涂层种类多,适应性广,工艺简单。

但是膜层比较薄(小于1µm)、有空隙、力学性能差,在强腐蚀介质、冲刷、冲击、高温下容易脱落,一般作为镁合金保护的一种辅助手段。

1.3镁锂合金的化学转化技术概况

化学转化处理是目前镁合金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

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由氧化物、铬化物、磷化物或其他一些化合物组成的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难溶膜层。

尽管铬酸盐转化处理工艺成熟,性能稳定,转化膜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该方法的致命弱点是处理液中含有毒性高且易致癌的六价铬,对人体健康有害,且污染环境,环保法规严格限制其应用,铬酸盐处理工艺逐步被取缔。

因此,开发无毒无污染的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成为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主要包括磷酸盐转化膜、磷酸盐-高锰酸盐转化膜、锡酸盐转化膜、钼酸盐转化膜、稀土转化膜等工艺。

1、磷酸盐转化膜

磷化是指当被处理的金属表面与含有游离磷酸和可溶的金属磷酸二氢盐的溶液相接触时,游离磷酸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导致界面附近溶液的H+浓度降低,不溶性金属磷酸盐便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附着牢固的膜层。

由于被处理的金属表面也参与反应,基体金属会有少许消耗,所以磷化膜是典型的化学转化膜。

(1)磷化膜的分类

镁合金的磷酸盐转化膜根据所用溶液的不同,可在其上形成两种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磷酸盐膜,即化学转化型和假化学型磷酸盐膜[39],前者是当磷酸的碱金属盐或铵盐作处理液时,金属表面自身转化产物Me3(PO4)2;后者是在含有游离磷酸、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MnH2PO4等)及加速剂的溶液中进行处理时,表面能得到由金属磷酸二氢盐的水解产物Me3(PO4)2,MeHPO4所组成的膜。

根据处理温度的不同,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处理工艺包括高温磷化、中温磷化和常温磷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膜层性能的要求选取不同的处理工艺。

(2)磷化膜的成膜机理

当镁合金基体接触磷化溶液时,在合金/溶液界面发生大量析氢和微量的金属置换反应,这些反应在本质上属于微电池电化学反应。

当扩散层氢离子浓度急剧降低时,磷酸二氢根离子进一步电离,磷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迅速达到饱和并产生沉淀,沉淀反应的结晶将沿着基体表面的活性点生长。

由于镁合金十分活泼,阴阳极的距离十分接近,新相的形成在两极都可能发生。

但磷酸氢根离子电离成磷酸根离子是在溶液pH急剧上升之后进行的,这就使得磷酸根离子与阴极有相当的距离,加上磷酸根离子带很强的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将聚集在阳极附近,所以在靠近阳极的地方,大量磷酸根离子与从阴极扩散来的原有阳离子和从阳极溶解下来的镁离子共同沉积形成了磷化膜。

(3)磷化膜的作用

a.提高耐蚀性

磷化膜虽然薄,但由于它是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隔离层,能使金属工件表面的优良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抑制金属工件表面微电他的形成,进而有效阻止涂膜的腐蚀。

b.提高基体与涂层间或其他有机精饰层间的附着力

磷化膜与金属工件是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结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

磷化膜具有的多孔性,使封闭剂、涂料等可以渗透到这些孔隙之中,与磷化膜紧密结合,从而使附着力提高。

c.提供清洁表面

磷化膜只有在无油污和无锈层的金属工件表面才能生长,因此,经过磷化处理的金属工件,可以提供清洁、均匀、无油脂和无锈蚀的表面。

d.改善材料的冷加工性能,如拉丝、拉管、挤压等。

e.改进表面摩擦性能,以促进其滑动。

(4)磷化膜的特点

磷酸盐转化膜呈花形团簇状,与漆膜的结合力好。

磷酸盐转化处理与铬酸盐转化处理相比,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大大降低了,而且转化膜的耐蚀性及硬度也与铬酸盐膜相当。

但是,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镁合金的磷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主要是因为溶液的消耗很快,要不断地校正溶液的组成与酸度,不断地加入高浓度的磷酸,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废液的处理成本。

2、磷酸盐-高锰酸盐转化膜

磷酸盐-高锰酸盐转化处理采用含有磷酸盐或磷酸氢盐和高锰酸盐的处理液,在镁合金表面生成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磷酸盐等的混合膜层,高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