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624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第二单元授课计划

单元名称

百 分 数

教学内容

教材P8-15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学习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提升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具体含义。

能够灵活解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日常生活的问题。

单元

课时

安排

1.《折扣》1课时

2.《成数》1课时

3.《税率》1课时

4.《利率》1课时

5.《购物》1课时

 

课题

折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悟“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每到节日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你知道那些促销手段。

2.(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打折问题。

二、巧用迁移探索交流

1.理解“折扣”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

(教材第8页)

指名说说百货商城推出了什么促销手段。

(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2.介绍“折扣“的意义。

提问:

什么叫做“八五折”?

教师介绍:

商店有时降价销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

九折就是原价的90%,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三、渗透思想点拔升华

1.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

(1)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大八五折出售,买了这辆自行车用了多少钱?

思考交流。

提问:

“商店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呢?

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商店打八五折出售”的意思是把原价看作单位“1”,现在售价是原价的85%,也就是“现价=原价×85%。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进行板书。

180×85%=180×0.85=153(元)

2.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

(2)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价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提问:

“只花了九折的钱”什么意思?

表示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90%。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

160×(1-90%)解法二:

160-160×90%

=160×10%=160-144

=16(元)=16(元)

3.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并进行比较。

解法一是先求比原价便宜了百分之几,再求便宜多少钱;解法二是先求了现价是多少钱,再求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4.小组交流,怎样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学生交流得出:

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时,可以先弄清折扣表示的意思,再根据分数乘法乘法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四、分层训练方法内化

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让学生说一说“六五折”、“七折”、“八八折”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交流。

五、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P131、2

板书设计

折扣

八五折=85%九折=90%

解法一:

解法二:

160×(1-90%)160-160×90%

=160×10%=160-144

=16(元)=16(元)

课后反思

 

课题

成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成数,理解成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成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复习。

把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三折、四六折、九折、七五折、五五折

说说下面句子中折扣表示的意思。

(1)新华书店图书搞促销,所有图书一律九折出售。

“九折”表示———是———的90%。

(2)国庆节期间,某服装店进行夏季服装促销,所有夏装一律六五折出售。

“六五折”表示———是———的65%。

2.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解决了商场商品打折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和百分数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巧用迁移探索交流

认识成数。

出示教材农业生产图。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成数。

1.百分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

报纸上写道:

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2.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35%。

3.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例如:

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产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三、渗透思想点拔升华

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2)探讨“节电二五成”的意思。

“二五成”表示什么意思?

“节电二五成”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五成”就是25%,“节电二五成”就是表示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25%。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现在,大家明白了“节电二成五”的含义,算一算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计算思路与方法。

解法一:

先求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多少万千瓦时,再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350×2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解法二:

先求今年的用电量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1-25%)

=350×75%

=262.5(万千瓦时)

3.提问:

说一说,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成数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答成数问题时,现根据题意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再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分层训练方法内化

教材第9页做一做。

1.认真读题,说说从题中了解到那些信息?

提问:

“比上一年增长两成”是什么意思?

1.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道题的单位“1”是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假设单位“1”为x,列方程解答。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组织订正。

五、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P134、5

板书设计

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一成:

10%二成:

20%三成五35%

350-350×25%350×(1-25%)

=350×75%=350-87.5

=262.5(万千瓦时)=262.5(万千瓦时)

答:

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课后反思

课题

税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税收的意义,了解主要的税收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

理解应纳税额的意义,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各种税收的应纳税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美丽的城市景点图。

师生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城市美不美?

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卫生城市,花园式城市……市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投入需要很多钱,可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结:

这些钱主要靠财政部门的拨款,财政部门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纳税的知识。

二、巧用迁移探索交流

1.税收的意义。

提问:

什么是税收?

国家为什么要征税?

出示教材第10页第一段话。

学生阅读并讨论:

如果没有税收,国家能发展吗?

教师小结:

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

(1)学生交流了解有关税收情况。

(2)小结。

税收主要分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三、渗透思想点拔升华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

10月份营业额30万,营业税税率是5%。

所求问题:

10月份因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分析:

营业税税率5%是什么意思?

怎么求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占营业额的5%。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4.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30×5%=1.5(万元)

答:

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5.说一说:

求应纳税额要知道哪些条件?

要知道各种收入的总额和税率。

四、分层训练方法内化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这道题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个人所得税的理解。

教师加以补充。

2.指名说说“扣除3500元个人稅免征额”是什么意思?

“扣除3500元个人稅免征额”是指工资中超出3500元的部分才需要纳税,也就是李阿姨的月工资中需要纳税的金额是(5000-3500)=1500(元)。

3.学生列式解答后组织交流。

4.学生烈士解答后组织交流。

五、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P136、7

板书设计

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

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30×5%=1.5(万元)

答:

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课后反思

课题

利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老师有生活结余5万元,放在家里不安全,那位同学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

全班学生交流,自由发表意见。

(部分同学建议存入银行)

提问:

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表达)

师生共同总结:

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刻印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探索和利率的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两段话和利率表。

了解存款的方式有哪些?

理解什么是本金?

什么是利率?

什么是利息?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师巡视,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3.反馈交流。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二、巧用迁移探索交流

1.交流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出示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活期

整存整取

存款时间

3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年利率(%)

0.35

2.60

2.80

3.00

3.75

4.25

4.75

学生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三、渗透思想点拔升华

1.教学例4.

2012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多少钱?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目中获得那些信息?

本金:

5000元利率:

3.75%存期:

两年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解法:

小明的解法;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小丽的解法:

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答:

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3.在利用公式计算利息时,利率和时间要相对应,用年利率时,时间要以年为单位,用月利率时,时间就以月为单位。

四、分层训练方法内化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集体读题,自主分析题目。

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利息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

2.找解题关键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先求出利息:

8000×4.75%×5=1900(元);

在求一共取回的钱:

8000+1900=9900(元)

五、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P148、9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小明的解法:

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小丽的解法:

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答:

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课后反思

课题

购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涨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复习.

(1)一本书,原价15元,现在打八折出售,现在买多少钱?

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万佳商场某款牙刷满10元减2元,妈妈买了6支牙刷,一共是11.5元,买着6支牙刷妈妈实际上只付出多少钱?

学生完成练习,并进行交流。

2.导入新课。

刚才我问复习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和购物有关的,今天这节课,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二、巧用迁移探索交流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出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得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个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便宜?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了解各个商场的优惠方式。

3.交流对各个商场的优惠方式的理解。

提问:

每个商场的优惠方式各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并得出:

A商场的优惠方式,打五折出售。

B商场的优惠方式,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三、渗透思想点拔升华

1.分析:

到每个商场应应该怎样购买?

到A商场购买,只要按原价的50%付款就可以了。

到B商场购买,要计算出230元里面有几个100元,就可以在原价里面减去几个50元。

注意:

没满100元的部分不能减。

2.解答。

(1)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商场购买各需多少元?

教师巡视,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2)组织全班交流。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2=130(元)

115<130

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四、分层训练方法内化

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这道题提供了两个商场旅游鞋的促销方式,让学生计算在那个商场购买更省钱,解决方法和例5类似,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

五、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P1513、14

板书设计

购物

例5: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2=130(元)

115<130

答:

在A商场应付115元钱,在B商场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