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610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docx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运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物资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物资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运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资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运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运算,表现形式为产值。

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

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运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因此运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运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运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运算,如金融业(要紧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运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物资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运算范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运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酬劳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酬劳。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

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关于个体经济来讲,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酬劳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酬劳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治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运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治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治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运算的虚拟折旧。

  (4)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制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运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按三种方法运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运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在实际运算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畴和运算方法的阻碍,会有一定的统计误差。

目前通常是以生产法或收入法为准,三种方法互相验证,并将统计误差操纵在一定范畴内。

国内生产总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的一个差不多内容和核心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运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状,即价格形状、收入形状和产品形状。

从价值形状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资和服务价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状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制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专门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状看,它是最终使用的物资和服务减去进口物资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状表现为三种运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不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其运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劳动者酬劳+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总消费+总投资+物资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物资和服务出口-物资和服务进口)

 

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2005年中国GDP总量为182321亿元-按国家统计局给出的2005年汇率换算成美元约22257亿美元.2005年人均产值1470美圆.2000年GDP9万亿元RMB,人平7000多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人均856美元,合7080元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808亿美元。

排名第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美元(合7080元人民币)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054,880百万美元。

排名第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6位1,703美元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

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 名;但反观中国GDP世界排名:

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645亿元。

排名第七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确实是什么关系?

从历史形成和进展过程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从概念、框架及记账方法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会计核算的思想。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专门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

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但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本文拟就核算对象、目标及核算要素、原则、方法等差不多咨询题,对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澄清对二者关系的一些认识咨询题。

一、核算对象和目标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核算目标是通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信息。

要紧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业主)和债权人等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以及企业治理者,为他们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

从内容看,它包括一国当期生产、分配、消费、积存、对外经济往来诸方面的活动;从主体上看,它包容了一国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所有经济单位。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构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各自独立的核算。

在核算目标上,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个数据信息体系,要紧是为了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与会计核算相比,更多地体现其分析性框架的功能。

不同核算对象和目标决定了核算内容的差异。

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以资产(资金运用)和权益、负债(资金来源)作为差不多核算恒等式,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归纳为“先进->购入商品存货->销售->收取账款->现金”的持续循环,视收入为货币资金的增加,费用为资金的消耗;第二,强调收益专门是投资收益的核算,它体现了投资者关怀的焦点,因而损益使企业会计最重要的报表,盈利是最受关注的咨询题。

相比较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纳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作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除在金融交易中是对资金量本身进行核算外,其余价值量资料更多地体现了对表现各异的经济流量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所做的综合。

在具体核酸中,国民经济核算遵循生产。

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平稳式为核算框架,以生产作为核算的核心;重视比之便冬季对经济总量的阻碍,强调以核算期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专门强调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机构部门的重量核算,从数量上测度各部门之间及内部的结构关系,整个核算的动身点从国内来看是全方位的。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差不多的,由此还导致出其他一系列差异。

二、核算的差不多概念

从构成两种核算的差不多概念看,有些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会计核算指标差不多一致,有些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无法体现或无法直截了当体现。

下面对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一)资产、负债和权益(净值)

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

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淌性,将资产区分为流淌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第一强调资产的形状,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作进一步分类。

这两种处理有联系也有区不。

例如,会计核算将那些能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定义为流淌资产,包括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给预付款项、存货等。

那个地点,以“一年”为标准来区分固定资产与存货、长期债权与短期债权,这是国民经济核算所沿用的,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

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要紧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有关的资本公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

其它部门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截了当投资,企业会计是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

因此,利用会计资料进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负债与权益资料必须中心组合。

应将权益数据按照资金来源进行细分,分离出其它各部门对企业部门的投资。

(二)收入、费用、受益于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

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不的。

第一个区不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按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按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纪录的时刻标准。

不同确认标准的选择在于不同的核算目的。

对企业来讲,只有产品销售出去才意味着企业经济过程的终结和真正实现。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总量是当期生产总量,他不直截了当受是否销售的限制。

产品生产关系到一国经济价值是否增加,而销售是一国内部的交易,只涉及产品在哪里实现(使用),不涉及是否实现咨询题。

第二个区不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

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运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或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专门税)等。

差异的根源依旧和核算目的有关。

企业会计从投资者(业主)角度认识咨询题,劳动者与政府是与投资者和企业对立存在的,对活劳动耗费和税金的支付是为猎取收入而不得不完成的支付,外在于企业收益,因而应作为费用并在收益运算中扣除。

国民经济核算强调在原有经济价值上的增值,只有原投入的中间产品消耗才属费用消耗,劳动者与投资者一样,使已投入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生产、制造增值的主体,因而对劳动者的支付与对投资者的支付一样,差不多上新增加值的经济分配行为。

以上两个区不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不。

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运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已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如此,利用会计资料运算增加值,除利润资料外,还须从费用数据中分解出其它增加值要素部分,最后还要注意生产与销售口径差异的阻碍。

三、核算原则

明确核算原则是为了规范核算行为,使整个核算保持统一的处理。

有些原则是所有经济定量核算都应遵守的,如真实客观性,横向可比性、纵向一致性、反映及时性等。

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但由于多种缘故是不同核算所做的规定可能不尽相同。

还有一些原则则是某一种核算所特有的。

下面我们就后两类原则对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进行比较分析。

(一)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即记账时刻原则,一样有两种:

按照经济活动自身发生的实践作为记账的依据,称为权责发生制;以货币收支实际发生的时刻加以记录,称为现金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其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应在销售完成之后加以确认,费用则应以实际消耗发生来确认,支出也以经济行为发生的时刻和数额计入相应期间。

对那些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时刻不一致的情形,会计通过应收、应对、预提、摊销、递延等账户处理手段,反映在资产与负债诸项目中。

国民经济活动也有实际资源流和货币流量方面。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比较侧重于经济活动实际流量的核算,因此它全面贯彻了权责发生制,涉及的范畴包括产出、消耗、收入、消费、投资诸方面。

由此看来,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

然而,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原则,因此两种核算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涉及的范畴包括产出、消耗、收入、消费、投资诸方面。

由此看来,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

然而,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原则,因此两种核算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前提并不相同。

如果确认收入有三种试点选择及生产完成、销售完成和收回贷款,那么两种核算只是在否定第三种选择上取得了一致。

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要紧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二)配比原则

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按照各期间内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

这第一表现在从经济性质上应有因果关系,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实践上的一致性,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收益期的收入相配比。

国民经济核算在运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运算范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

然而由于总产出与收入概念的差异,配比原则在此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这是两种核算配比原则的差不多差异所在。

还须指出,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历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

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涵的价格是否一致。

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运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仅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两种核算在这一点上的差异,在计价原则的比较中可详细看出。

(三)计价原则

会计原则和国民经济核算差不多上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从而对资产及有关流量采纳何种价格,两种核算差不多上为核算的关键咨询题。

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采纳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即对资产按照其购入成本计价,不考虑资产的重置和变现价值;使用资产形成的经营费用也一起历史成本加以估算。

采纳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也十分符合企业会计从投资者角度核算资金及其收益的特点。

然而如此核算的资产量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在当期的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总是以当期价格运算。

明显,只有在币值差不多稳固前提下,这种计价才有效而合理。

为货币购买力和物价连续变动(例如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时,如此处理的结果是一方面造成低估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因当期价格的收入与历史成本的费用向派不而高估受益,将持有资产产生的损益记入当期经营的利润并加以分配。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差不多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形下,估价则按照指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

通常称此为机会成本原则,即按使用物品与服务是预料到的选择机会估算成本,而不管往常的购买价格是多少。

那个地点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强调核算期当期而不是历史各时期的价格,二是强调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之因此采纳了与企业会计不同的处理,要紧因为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对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核算,不是单纯资金量的核算。

一国国民财产是历期积存下来的社会产品总和,而不是历期货币投资量的总和,它需要统一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来加以综合;同样,以当期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本期或以往时期生产)运算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其前项与后项也应以同一时期的价格计价,以保证最终产品实物量与价格量的相互对应,使生产计量与分配、使用计量保持一致。

由于计价原则不同,造成了国民经济核算利用会计资料的最大障碍。

第一,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不能直截了当聚拢成企业部门和国民资产负债表,不仅因为前者是个时期价格的混合量,还因为会计核算对在制品和制成品存货适宜生产成本计价的;第二,会计中有关销售和存货资料不能直截了当推导出企业总产出;第三,会计中有关生产费用的资料不能直截了当调整为中间消耗;第四,会计中的利润资料不能等同于国民经济核算的企业部门营业盈余,这是由第二和第三点决定的。

由此以下,许多流量包括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都或多或少会受到阻碍。

(四)划分收支性质原则

企业会计核算原则规定,应将支出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受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反映;资本性支出是指与当期和以后时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应计列为当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然后在本期和以后时期逐步计入费用。

依据收支性质加以划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得到了更广泛地体现和定义,一样将与当期收益有关的手指成为经常性收支,与资产有关的收支则成为资本性收支。

这一原则要求,第一,在运算增加值过程中,中间消耗应仅限于与当期生产耗费有关,不能挤入与以后使其收益有关的支出或耗费;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要区分立足于增加值基础上所产生的经常性收支和与资产变动相联系的资本性收支。

经常性收支涉及增加值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储蓄活动,它们可不能阻碍支出者与收入者的资产负债变动;资本性收支包括实物投资、资本转移及金融交易活动,收支的发生会对交易双方的资产负债关系产生直截了当阻碍。

两种核算关于划分收支性质原则上的一致性,无疑有利于资料的转换和应用。

尽管在具体操作上还须作细致的研究,但它为进行一下资料的聚拢转换奠定了基础:

从企业收益分配资料到国民经济分配核算的各种收入流量,从企业资本收支资料到国民经济有关投资核算的各种流量。

(五)其它

慎重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缺失都应合理估量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早入账。

这一原则从全然上讲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防止其产生任何偏于乐观的收益预期。

明显这一原则与会计核算的目的紧密相连。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慎重原则,企业会计在慎重原则下采纳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账预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阻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阻碍不是全然性的。

另外,交易者分类原则和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特有的原则,关于以单个企业为核算对象的会计核算来讲,这些原则是全然不必要的。

四、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的差不多核算方法是借贷记账法。

作为一种复式记账法,它要求分项目建立T型账户,每一账户都分为借贷双方,分不记录与以账户有关的增加、减少及期末余额;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将以相等的数额分不计入至少两个对应账户的借贷方。

国民经济核算也采纳了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

但由于宏观核算的专门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会计,要紧差不在于:

第一,企业会计采纳借贷记账法,账户要严格区分其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借与贷有不同的增减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在大部分情形下(除国际收支表)均采纳简单的复式记账,对每一账户的左右两方直截了当标以支出与收入、使用与来源、资产与负债表,每一项经济交易只要同时计入一个账户的收入(来源)方和另一个账户的支出(使用)方即可。

第二,任何一笔经济交易都涉及交易双方,同时引起实际资源和资金的相向流淌。

以复式方式描述这一交易,即能够用甲方舍弃实际资源,乙方取得实际资源(或甲方取得资金、乙方舍弃资金)来表示,也可用乙方取得实际资源舍弃资金(或甲方取得资金舍弃实际资源)来表示。

企业会计核算始终以本企业为立足点,即站在交易的一方来描述企业与外部间的交易。

国民经济核算在描述各交易主体(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活动上的联系时,包括了经济交易的双方,是从两方分不描述的,因此在账户记录上表现为四式记账,即从甲、乙双方分不做复式记录。

采纳复式记账方法,意味着国民经济账户有着差不多一致的结构和平稳关系,从而为资料的利用转换提供了方便。

但由于交易者分类原则和四式记账法这些专门性,从交易一方描述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不一定完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从交易双方所做的描述。

如果能对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按照交易对方的性质加以区分,那么无疑会大大提升资料的可利用性。

如投入资本和负债按照资金所有者的性质,融资方式分组,产品销售按照购买者性质分组,不仅有助于正确记录企业部门的经济交易,还可为其他部门(企业部门对应方)的记录提供参考材料。

综上所述,由核算对象和目的所决定,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在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国民经济核算要利用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必须第一解决两个咨询题,第一,转换有关概念的内涵,专门要将建立在销售基础上的一系列概念调整为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转换。

如何实现上述转换,需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摸索。

值得注意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