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08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docx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

农村高中生心理干预措施研究

董月明

(莱西一中,山东青岛莱西266600)

摘要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在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了进行心理干预的措施:

(1)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2)设立心理咨询室;(3)协调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4)加强学科渗透;(5)开展家庭辅导与社会教育。

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好班集体;加大科研力度。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既是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趋势,又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

目前,农村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农村高中进行心理干预,为农村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一、现状简要回顾

2000年,我校先后对在校的99级(高二)、2000级(高一)进行Scl-90问卷测量。

SCL─90共包括10个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反映睡眠饮食情况)。

结果表明,高中生前九个因子和阳性项目数的均值都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而且除躯体化外,其余各因子均分与阳性项目数的差异极其显著,特别是偏执、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

从男女生因子均分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两因子均分男生高于女生外,其余各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女生均高于男生,而且在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数四方面差异显著。

高二除敌对因子均分低于高一外,其余各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数都高于高一,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问题随年级的升高有加重的趋势。

二、心理干预措施

为迅速有效地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在上述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了以下五种心理干预措施:

1.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与教育。

高中生处于学龄晚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体格最健壮、精力最旺盛、思想最敏锐、感情也最丰富的时期,但是其身心发展仍未真正成熟、不成型,可塑性强,同样也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多发期。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便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聘请专家或安排本校专兼职教师在不同年级举办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一般在每学期开学之初。

高一年级重点解决初中高中的衔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讲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影响,提高心理适应性的必要性与方法等。

高二年级重点从生理、心理角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处理异性之间交往,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高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毕业与择业的选择,所以对他们重点进行考试紧张心理自我调适,科学复习,择业与应聘的业务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准备等项知识的辅导性讲座。

各级部在考前都进行情绪调控、考试焦虑、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等。

针对女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现象,对她们重点进行了女性生理特征与卫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

因讲座的内容既有针对性的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又较完整系统,所以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2.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教育。

为更好地教育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一般说来,人的行为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呈阶段性,某个阶段某个特定的行为最易形成,这便是“关键期”。

我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重心就是抓住“关键期”,找准切入点,以防为主,以疏为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我校心理咨询室依据交友性、发展性、活动性、当事人主体性等咨询原则,通过面谈、书面交流、电话解疑、专题报告、知识展览、资料指导等方式灵活多样地帮助咨询对象避免或消除不良心理与社会因素的干扰,使其偏常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得到矫正,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获得渐进性解决。

我校还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对特殊个体的关爱,往往从对住校生的孤寂思家、特困生的物质压力、智优生的脆弱自负、后进生的自卑厌学等方面,或谈心慰藉,或物质帮助,或磨炼意志,或促其增强信心。

我校还根据阿西(S·Asch)效应,在班级氛围、舆论导向、行为榜样上培养正面积极的从众心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九八届毕业生李××,在初中时学习把尖,一直当班干部,可上高中后一蹶不振,甚至想辍学,后到咨询室求助,咨询员发现她有人格障碍,属偏执型,过分敏感,疑心重,不相信任何人。

针对她的情况,首先对她进行交友训练,然后教她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认识水平,最终消除了心理障碍,顺利地考上了山东大学市场营销系。

另外,有的学生在心理咨询室内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有些问题不好出口,会影响辅导效果。

为此,我们以心理咨询室的专职教师为主,在学校设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师生间的间接交流,学生畅所欲言,避免了直接咨询时的尴尬,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近几年来,我们将收到的咨询信件给予个别或集中解答,对于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在校报、黑板报中给予公开指导。

3.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协调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教师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而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须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知识再渊博,也决不会称职。

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有的对学生漠然冷视,听之任之,有的对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要相对稳定,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期望要公平,心理素质要长期自我完善,而且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都要熟悉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异常问题,要有心理卫生及保健、治疗的知识,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创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环境,并以良好的人格特质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健康的身心,而且还要求具有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操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创新能力、教育预见能力,以及丰富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觉献身未来的思想道德品质等。

在教学中,师生间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也传递态度、意愿、情感等个性特征方面的内容。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个性。

这正是“机器人教师”、“电脑教师”所不能做的。

现在,我校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子,即将个性心理品质逐渐纳入教师考核的标准之中。

同时,我们还针对现存的高考弊端,以优化环境为途径,启迪学生的心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教育科学地比喻为“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近几年来,我校力图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都能达到育人目的,融知识、教育、艺术于一体。

校园里楼房巍峨,堰台石阶错落有致,花园水池遍布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在教室和走廊等适当位置悬挂国旗、名人画像、警句格言、学生作品等;在校园各显要位置树立文明语言提示牌,设立景点,办各种专题的黑板报、宣传栏,建立学校荣誉室、校史展室、德育展室、党团员活动室、青年之家等等,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创建一种和谐、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在这种优美、健康的环境下得到了熏陶和影响。

4.加强学科渗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科教材既有本学科系统的知识,也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内容。

我们要求各课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注意上课时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反应,寻找原因,积极调节,不留遗患。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发展过程。

它不是针对某一种心理缺失,而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来有针对性地辅导或训练。

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与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保持一致,多鼓励,多肯定,多指导,不讽刺,不歧视,不冷漠,明了学生的动机需求。

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

几年来,我们从改变教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生关系入手,建立起合作伙伴、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教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倡导研究型学习进课堂,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文理科的不同特征,分别开展心理教育。

在文科中,我们结合文学鉴赏进行心理分析,我们曾多次举行专题训练与讲座,如“从《红楼梦》的人物性格看心理作用”,“葛朗台的偏执狂与心理顽症”、“祥林嫂失子之后的心理状态分析”等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认识到了心理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理科中,我们也注重挖掘那些与心理教育有关的内容,如科学史话、科学家攻关的故事,甚至每个公式与定理的解证步骤从理论到技巧,从态度到能力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学科渗透后,解除了学生内心的烦恼,激发了学习热情,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有了这种较强的心理素质,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各类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

5.开展家庭辅导与社会教育。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

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每学期举办2─3期家长培训班,分析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介绍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以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等,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同时,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还吸收一部分学生家长做心理健康辅导员。

我们还把心理教育列为必修课内容,专门开设了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讲座。

马克思说过: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对于中学生来说,社会交往是一门处世立命的重要学问和艺术,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到成功立业,无不都从社交中取得支持与协助。

学会社交也是未来成功的一种智慧表现。

为了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锻炼自己,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军训、手拉手献爱心、赈灾、募捐、夏令营、祭扫烈士墓、厂校法校共建等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接受磨砺与挫折教育,增强对不良思想行为的抵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收效显著。

三、成效及思考

为了解采取上述措施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利今后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手段,我们对所调查过的学生在升入高三下学期后进行了重测。

高二学生在进入高三下学期后,各因子得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比高二时有明显下降,而且除躯体化和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项差异极其显著。

由上述结果可见,尽管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最重,升学的压力最大,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明显好于在高一和高二时,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几年来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很有成效的。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单凭以上五种措施想对全体中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还应采取如下三条措施: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

除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较全面地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焦虑、人际关系适应等量表进行更具体地调查分析,所有结果整理后可以建立学生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

档案的建立,应该能够有利于心理工作者、班主任等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因材施教,又可以在不同学生调查结果的比较中发现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

虽然学校已有学生详细的学籍资料和身体状况的资料,但集中管理的学生的个体心理档案中,仍应从心理辅导需要的角度记载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体状况的信息。

心理健康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认识学生个体心理与行为状况,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科学化。

2.让班集体成为辅导学生心理的重要阵地。

班级管理的过程、班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

我们应该定期从班级、学生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中确定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研讨,总结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把学生寻求辅导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还给”学生,让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辩论,统一解决。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由专职教师为核心、任课教师为辅助、全体学生主动参加的心理辅导制度必将形成。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大科研力度。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但现状不容乐观,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如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没有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无统一教材,无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高信度、高效度心理健康测量表,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也比较少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影响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保证心理教育的正常投入,培养尽可能多的合格师资,真正做到政府倡导,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大力宣传,积极实施,科学评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并改进心理干预措施,并对全体在校生加以实施,以更好地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11:

68─70.

[2]郑洪利,学校心理教育论[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1999,204─208,211─212.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4]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邵瑞珍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日]山根薰,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M].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2.

(该文发表在《石油大学报》2002年5月第1005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明显好于在高一和高二时,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几年来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很有成效的。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单凭以上五种措施想对全体中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还应采取如下三条措施: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

除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较全面地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焦虑、人际关系适应等量表进行更具体地调查分析,所有结果整理后可以建立学生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

档案的建立,应该能够有利于心理工作者、班主任等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因材施教,又可以在不同学生调查结果的比较中发现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

虽然学校已有学生详细的学籍资料和身体状况的资料,但集中管理的学生的个体心理档案中,仍应从心理辅导需要的角度记载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体状况的信息。

心理健康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认识学生个体心理与行为状况,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科学化。

2.让班集体成为辅导学生心理的重要阵地。

班级管理的过程、班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

我们应该定期从班级、学生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中确定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研讨,总结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把学生寻求辅导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还给”学生,让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辩论,统一解决。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由专职教师为核心、任课教师为辅助、全体学生主动参加的心理辅导制度必将形成。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大科研力度。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但现状不容乐观,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如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没有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无统一教材,无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高信度、高效度心理健康测量表,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也比较少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影响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保证心理教育的正常投入,培养尽可能多的合格师资,真正做到政府倡导,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大力宣传,积极实施,科学评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并改进心理干预措施,并对全体在校生加以实施,以更好地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11:

68─70.

[2]郑洪利,学校心理教育论[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1999,204─208,211─212.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4]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邵瑞珍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日]山根薰,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M].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2.爸傅加肷钪傅糩M].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