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01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

一、选择题

1.(浙江省)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解析 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是种群的特征,故C项错。

答案 C

2.(2019·四川省成都)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尽量降低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B项正确;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存在,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C项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代替是指优势种群的代替,可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不会彻底消失,D项错误。

答案 D

3.(2019·东北三省四市)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

B.6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4种种间关系

解析 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项正确;6月之前,蚜虫的个体数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项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月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项错误;依题意可知:

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的地面在多年前不可能存在过植被

B.群落演替必须经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A项错误;群落演替一般会经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但只有气候适宜情况下,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C项正确;在没有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D项错误。

答案 C

5.(2019·山东省聊城市)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解析 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最先达最大值,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在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项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项错误;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从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项正确;根据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项正确。

答案 B

6.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种丰富度

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

的种群密度,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项错误;幼鱼滤食浮游动物,表明幼鱼与浮游动物有捕食关系,同时,幼鱼滤食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也可能以浮游植物为食,故幼鱼与浮游动物还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项正确;该鱼的成鱼和幼鱼是同一种群,种群只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项错误;鱼塘底部植物与岸边植物属于同一区域不同地段上的不同种群,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

答案 B

7.(2019·福建省宁德市)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解析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项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项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项正确。

答案 C

8.(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

牧草的生长季有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物候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

C.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围封、禁牧的措施

解析 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也可能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A项错误;放牧不一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B项错误;据图分析,结合题意可知,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C项正确;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采取适度围封、适度放牧的措施,D项错误。

答案 C

9.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 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答案 D

10.(2019·江苏省盐城市)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

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

未被入侵时期

轻微入侵时期

重度入侵时期

植物种类(种)

152

118

64

碳储量

(吨/公顷)

植被

56.5

49.8

42.1

凋落物

2.0

3.9

6.1

土壤

160.9

142.3

115.3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

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

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 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A项错误;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种群密度无法说明下降还是上升,B项错误;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1.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 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项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是适应环境的结果,C项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8·北京东城)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解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的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改变,D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

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

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

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且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

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

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

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

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

(3)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

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

(5)综合图1、2、3可知,________对生物间的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及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难度中等。

(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

(3)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

(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 

(1)竞争 甲 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

(3)乙 消费者

(4)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5)环境条件

1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7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注:

表中数据表示阳坡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分析结果。

(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

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

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

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解析 

(1)分析题干,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3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3)从题表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

鞭毛藻具有趋光性,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说明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答案 

(1)次生演替 竞争 垂直分层

(2)物种丰富度 抵抗力

(3)油松和刺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