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999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docx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

电大-社会学概论自测题

社会学概论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4.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5.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6.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7.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

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10.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11.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12.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13.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1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它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16.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17.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18.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环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19.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20.本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较早的社会发展工作实践。

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21.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就业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制度。

(二)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千秋

4.文化是指(D)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5.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6.“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7.“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8.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9.“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

10.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D)

A.库利B.林顿C.托马斯D.米德

11.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从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B)

A.角色失学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13.以下哪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14.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15.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

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7.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B)

A.规模小B.人际关系密切C.存在长久D.综合性功能

18.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19.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20.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C)

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

2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22.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

23.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效区化D.城乡融合

24.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C)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

25.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D)

A.肉体上消灭B.财产上全部没收

C.让其自生自灭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26.整合作用是指(C)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27.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28.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C)

A.罗斯B.默顿C.迪尔凯姆D.韦伯

29.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30.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C)

A.消极的控制B.外在控制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控制

31.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32.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D)

A.就业B.失业C.显性失业D.不充分就业

33.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34.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35.社会工作是指(A)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B.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36.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37.“社会是从简单到复习,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

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A)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39.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C)

A.信息社会论B.社会趋同论C.依附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

40.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B)

A.弗兰克B.丁伯根C.普雷毕什D.沃勒斯坦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

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社会需要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第二章

3.社会群体:

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它不但是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社会性的群体。

4.社会分化: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5.社会问题:

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十一章

6.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第三章

7.社会组织:

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它具有目标简单、明确,成员关系不那么亲密,事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等特征。

第六章

8.社区:

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七章

9.社会控制:

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第十章

10.社会保障:

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第十二章

四、简答题:

1.“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的不同观点。

答:

“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的区别如下: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其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而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

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而来工厂做工的。

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的。

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许多管理的思想就来源于此理论。

2.“五德终始”说。

答: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代表人物邹衍,用以剖析社会历史变迁的理论。

邹衍认为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五行五德轮流替换,治理天下的人各有恰好配合的五行五德,那些表现预兆的感应现象就是如此的;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五德”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

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是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

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点作一个较全面的表述:

①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②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

③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才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什么“替代论”、“取消论”是错误的。

4.社会制度的涵义。

答:

所谓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其涵义有三,即有宏观、中观、微观的社会制度之分。

宏观的社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是指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

社会学主要是在中观层次上来使用社会制度这一概念。

五、简述题

1.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答: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分化。

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着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城乡对立。

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阶段城乡差别。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

第四阶段城乡融合。

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地帮助农村发展,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2.试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答: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

①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

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

②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

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

③行政推动。

社会保障是借助各级组织运行和起作用的。

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体系合一。

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

④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这种社会保障既给人民生活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保障水平低;城市的就业保障带来社会流动困难,使一些人滋生了消极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城乡巨大差异使农村居民千方百计进入城镇,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

我国城乡保障的改革方向:

①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保障项目,多方筹集、合理利用保障资金。

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

②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农村条件,建立起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发展社区服务。

通过社区服务不但可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④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