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97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国论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知识点归纳.docx

六国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

【六国论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

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问:

“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回答)说: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所以说: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第二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厉害。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古人说:

“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真可悲啊!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

  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来)

  4、以地事秦(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4、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

  7、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

这样以后。

  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事:

 

  1、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

  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

  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古今异义】

  1、其实:

古义:

它的实际数量今义:

实际上

  2、祖父:

古义:

祖辈和父辈今义:

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义:

以至于。

今义:

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

古义:

旧事,前例今义:

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

古义:

智谋与力量今义:

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

古义:

这样以后今义: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与:

古义:

结交今义:

  9、速:

古义:

招致今义:

速度

  10、不行:

古义;不到```地方去今义:

不可以

【成语】

  如弃草芥:

芥,小草。

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

形容毫不在意。

  抱薪救火:

薪:

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特殊句式(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附于秦介后

  4.斯用兵之效也判断

  5.其势弱于秦介后

  6.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

  7.破灭之道也判断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省略句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判断句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省略句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省略句

 12.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省略

 14.是又在六国下矣判断句

【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礼待。

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

吞下。

名为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

每天、每月。

名作状。

  以地事秦:

事,侍奉。

名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底。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

名作状,按理来说。

  始速祸焉。

速:

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毋不要

4.暴霜露通曝冒着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正文】

  归去来兮

(1)!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

何,为什么。

〕?

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

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

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

形,形体,指身体。

〕,奚惆怅

(2)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

止,挽救。

来者:

指未来的事情。

追:

来得及弥补。

〕。

实(3)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遥遥:

漂荡。

飏(yáng):

飘扬。

形容船驶行轻快。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4)以(5)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

乃瞻衡宇〔瞻:

望见。

衡宇:

犹衡门。

衡,通“横”。

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

〕,载欣载奔〔载(zài):

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

〕。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三径: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7)壶觞以(8)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miǎn):

斜视。

柯:

树枝。

〕。

倚南窗以寄傲〔寄傲:

寄托傲世的情绪。

〕,审容膝之易安〔审:

明白,深知。

容膝:

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

园日涉(9)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策:

拄著。

扶老:

手杖。

流:

周游。

〕,时矫首而遐观〔矫首:

抬头。

遐(xiá)观:

远望。

〕。

云无心以出岫〔岫(xiù):

山洞。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景(yǐng):

日光。

翳(yì)翳:

阴暗的样子。

〕,抚孤松而盘桓(10)。

  归去来兮!

请息交(11)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言:

语助词。

焉求:

何求。

〕?

悦亲戚之情话(12),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13)于西畴〔畴(chóu):

田地。

〕。

或命巾车〔巾车:

有布篷的小车。

〕,或棹(14)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yǎotiǎo):

水路深远曲折。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羡万物之得时〔善:

喜好,羡慕。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

将要结束。

指死亡。

〕。

  已矣乎〔已矣乎:

犹言算了吧。

〕!

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

寄身于天地之间。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hé)不:

何不。

委心:

随自己的心意。

去留:

指生死。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huáng)遑:

心神不定的样子。

何之:

到哪里去。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

天帝之乡。

指仙境。

〕。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

把手杖插在地上。

耘(yún):

田地里除草。

耔(zǐ):

在苗根培土。

〕。

登东皋以舒啸〔皋(gāo):

水边高地。

舒啸:

放声长啸。

“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临清流而赋诗。

聊(15)乘化以归尽〔乘化:

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

归尽:

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

【补充注释】

 

(1)来兮:

助词无义。

 

(2)惆怅:

失意的样子。

 (3)实:

确实。

 (4)征夫:

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5)以:

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

“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

 (6)熹微:

微亮,天未大亮。

 (7)引:

拿来。

 (8)以:

为了。

 (9)涉:

走。

 (10)盘桓: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11)息交:

断绝交游。

 (12)情话:

知心话。

 (13)有事:

指耕种之事。

 (14)棹:

本义船桨。

这里名词做动词。

 (15)聊:

姑且

【作品译文】

  序言: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家去吧!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

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

  回来呀!

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快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

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

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知识归纳】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

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

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

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

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

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

指战乱。

今义:

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

指做官。

今义:

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

不久。

今义:

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

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

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

小孩。

今义:

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

感慨。

今义:

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

遗憾。

今义:

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

指耕种之事。

今义:

指发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2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

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介词结构后置

  

(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

“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1:

群贤毕至

  贤,本是形容词,意为贤能、贤惠,而在此句中的意思是“贤能的人,贤才”,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2:

少长咸集

  少、长,本义分别为“年纪轻”“年纪大”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年纪小的人”和“年纪大的人”,作名词用。

  例3:

死生亦大矣

  大,本义为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可译为“大事”,作名词用。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本义为“顶点、尽头”,是名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穷尽”,作动词用。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

齐彭殇为妄作

  齐,本义为“整齐”,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等同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

映带左右

  带,原意作“带子”讲,是名词,而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作“环绕”讲,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2:

一觞一咏

  觞,本义为“酒杯”,在此句中解释为“喝酒”,是动词。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

足以极视听之娱

  视、听,原来都是作动词用,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视觉和听觉”,可以引申为“眼睛和耳朵”,是名词。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本义为“流动”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漂浮”,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2:

所以游目骋怀

  游、骋,本义分别为“游动”和“跑”,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舒展”和“使……开畅”,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七、数词的意动用法

  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是数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一样的”,属于数词的意动用法。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

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

列坐其次。

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

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以为

古义:

把……作为。

如: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

认为。

所以

古义:

①所用来。

如:

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

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