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595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乐理课教学总结.docx

乐理课教学总结

乐理课教学总结

《乐理课教学总结》的范文,。

篇一: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

作者:

长沙市十一中李政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学校和音乐培训班中的乐理教学问题,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乐理、学习乐理、运用乐理三个方面来探讨乐理课的教学艺术。

阐述了乐理教学要围绕音乐来进行,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获得感性认识;分析体验音乐得到理性认识;创作音乐达成对乐理的运用和更深刻理解。

关键词:

乐理感性理性欣赏创作

乐理是打开音乐殿堂大门,走进音乐世界的第一把钥匙;是音乐爱好者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更是音乐专业生报考音乐院校的必考科目。

每年数以万计的音乐考生以各种方式在学习乐理,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针对某些“乐理培训班”发出了感叹:

“现在,有些乐理课脱离音乐讲理论,教法呆板,课堂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天赋!

”的确,乐理教学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乐理课是音乐课,“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

”乐理课也应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一、欣赏音乐,导入乐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容忽视。

乐理课中利用音乐欣赏来导入,既符合教学直观性原则,也符合音乐课的审美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1、欣赏音乐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乐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范文TOP100选择优美、动听的音乐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导入要做到导得“巧”、导得“活”、导得“实”。

精美的导入,可以在旧课与新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播放音乐导入,也可以展示教师的自身特长,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导入,这样既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导入“民族五声调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唱(奏)几段优美的民歌,学生就很来劲,能把学生迅速带进课堂中。

又例如在学习“调式变音”理论时,通过欣赏《野蜂飞舞》来导入,快速活泼的音乐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心理。

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欣赏音乐导入可以增强对乐理的感性认识。

“一切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都只能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

乐理课上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感性认识,而直接讲授的理论将是空中楼阁。

选择适当的音乐导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在学习“音程”理论之前,选用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与合唱片段,精品进行对比欣赏就很好。

从内容来讲,适合理解“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理论;从难易程度来说,学生耳熟能详,开口就能唱;从听觉效果而言,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这样欣赏导入的乐理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不觉得有多神秘,对后面的理论学习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联系音乐,学习乐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因此,乐理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注意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析音乐、感受音乐中学习乐理知识。

1、学习乐理以分析音乐为前提。

乐理知识源自于音乐作品,任何离开音乐的理论都是令人费解的,要善于通过音乐作品来总结归纳乐理知识。

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学习“民族五声调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及旋律特征,判断出民歌的调式类别。

可以要先找出一些经典民歌,如《杨柳青》、《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根竹竿》、《龙船调》、《小河淌水》等。

让学生反复演唱,感受调式色彩。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些歌曲结尾音有什么不同?

旋律中出现的音有哪些?

启发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范文写作综合得出结论,总结出分析的方法。

有些乐理课不通过分析音乐来讲理论,而以教师为中心直接灌输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输知识。

课堂上,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

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几乎是一言堂,这样的乐理课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面对这样的乐理课,学生哪来的情感?

哪来的兴趣?

2、学习乐理以感受音乐为基础。

乐理课是音乐课,要体现出音乐性,教师要让学生多感受音乐,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复杂的乐理知识轻松化解。

不要把乐理课变成纯粹的“理论课”或“练习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乐理课上要想让学生“乐知”,必须在课堂中营造音乐氛围,采用“以玩促学”的方式,通过演奏、演唱或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

充满动感的课堂学生最喜欢,据调查有81.3%的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只有12%的学生还能接受讲授式的

教学。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参与的快乐,合作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音程”时,可通过演奏演唱,加深对“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理论的认知和感受,增强对音程度数的判断能力。

课堂中可进行游戏演唱活动,模仿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情节,让7名同学分别代表“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教师代表高音“do”。

先让学生分别唱出每个音,构成“旋律音程”,再指定两人同时唱出,最全面的构成“和声音程”,其他同学说出音程度数和协和性。

这样学生在演唱体验活动中增强了对音程的理解。

这样在游戏、演唱活动中就轻松掌握了乐理知识,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创作音乐,运用乐理

乐理课中适当的创作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忽视创作音乐这样的实践运用,那么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将成为空谈。

1、创作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到,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理论基础的模块,目标是发掘创造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乐理课中的创作实践要把握分寸。

在形式上,可以即兴演唱,即兴演奏,即兴伴奏,即兴配乐等,也可以运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在时间上,要适当;在评价上,注意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信心不足,思想汇报专题教师应找出亮点,给予鼓励。

还要让学生弹奏、演唱自己的作品,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有关“音程”理论知识的创作运用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侗族大歌”体验到二声部的配置特点,然后鼓励学生模仿创作。

要求运用“音程的协和性”理论,为歌曲配置二声部,并即兴演唱。

学生的即兴创作、演唱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创作、演唱活动中他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参与的快乐。

这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2、创作音乐,可以巩固所学的乐理知识。

创作音乐建立在理解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是乐理知识的运用,适当的创作实践活动对巩固乐理知识很有好处。

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及当堂所学乐理知识,提出创作的具体要求。

目标不能太大,太空。

比如有关“民族五声调式”的理论运用,可以提出这样的创作要求:

“借鉴五声调式的创作歌曲,运用民族五声调式理论,创作一首8小节五声宫调式的旋律”。

这样就有可操作性。

让学生先找出一些民族调式歌曲,如《大中国》、《北京欢迎您》、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等,这些优美的歌曲可以激发学生较强的创作欲望,学生会很快投入到创

作中去。

这样通过创作,演奏、演唱作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乐理知识。

结语

乐理课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应该与音乐体验紧密结合;乐理课不是单纯书本的学习,应该与音乐实践紧密结合。

乐理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音乐,欣赏音乐导入乐理,体现乐理课的审美价值,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音乐学习乐理,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创作音乐运用理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乐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和创作音乐。

孤立地去教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失去“音乐”的乐理课,丢失了快乐之源、音乐之本。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2、《中学教育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3、《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4、《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乐理新思路》舒泽池谢秀珍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6、《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湖南文艺出版社

7、《柯达伊教学法》洛伊斯·乔克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

篇二:

乐理知识听课感想

Hey,youknowwhatparadiseis?

It'salie.

Afantasywecreateaboutpeopleandplacesaswe'dlikethemtobe.Butyouknowwhattruthis?

It'sthatlittlebabyyou'reholding,andIt'sthatmanyoufoughtwiththismorning,thesameoneyou'regoingtomakelovewithtonight.That'struth,that'slove.

乐理知识听课感想

很庆幸这学期能选上乐理知识的课,曾彤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是我在这16堂课中受益匪浅。

对于一些乐理知识如这门课虽然学习了那么久可总是发现进步不大。

因为时间的关系,等我感觉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的时候,已经到了课的尾期。

其实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大学应该做到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不懂得的,学习一些你不知道的,不管对你的以后有没有用,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么说的,对于乐理知识我我曾经逃过课的行为,现在感觉很后悔,因为我现在隐隐约约感觉到乐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的一门有用的选修课。

众所周知,乐理知识就是对各种音乐的初步的、简单的认识。

乐理知识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试问“不认识字怎能强迫着写作

文”?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要求,比如说拉二胡你连识谱都不会,勾弦、拉弓、推弓、跳弓等符号都不认识,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等于乱弹琴。

同理可证,乐理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不喜欢音乐。

就象燃情需要释放,中毒需要解药,受伤需要安抚,快乐需要分享一样,人们或****或淡泊的心迹是需要随之音乐的的流逸而舒展开来的。

音乐能平息战争的斗气,也能把和平引向战争。

不同的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音乐能发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不同的政客虽有不同的主张,音乐能沟通他们共同的心曲。

音乐能升华人生境界,音乐能提高人的思想品格,音乐能把人的情怀梦想由狭隘困惑放飞到宽广无垠的宇宙空间。

所以,向善的音乐使人与人的关系趋向融合、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不懂得高品位的音乐语言,就不会理解什么是高品位生活。

“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当代还是古代,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陶醉,而悲伤,而振奋?

?

在中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激动得三月尝不出肉的美味,于是发出感叹:

‘想不到动人的音乐,竟能使人达到如此陶醉的境界!

’所以中外历史上无数先哲前贤,对美好的音乐艺术都推崇备至。

音乐特殊的

艺术品格,使其自身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人类沟通心灵、相互理解的‘共同语言’。

我认为,如果说自然美是最纯真的美,那么最纯真的心灵美传递方式当属最美好的音乐语言。

不管是唯物的、唯美的、唯心的各种思想家,他们都会在音乐家那里找到慰藉心灵的归宿。

比如佛教音乐,靡靡之音使人的思想灵魂感受,有了归属感;欧仁·鲍迪艾创作的《国际歌》,唤醒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反抗精神。

所以。

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各种政客,要想到达传承他们思想诱人的目标,除了信仰之外,都不如用音乐教育人的手段最高明。

而我对乐理知识课的选择,则源于我对音乐的执着与音乐对我的感动。

我喜欢古筝山涧流水般剔透的声音,那种优美可以洗干净很多东西,令人的心情轻松愉快;我喜欢笛子悠悠环绕、虚无飘渺的声音,那种神秘足以带我走进远古的森林,体验荡然回旋的自由;我喜欢钢琴上弹跳的手指、舞动的音乐,起伏跌荡的乐章里你可以尽情体味人生的味道;我喜欢酒吧里完全嚣张狂放的摇滚,燃烧的生命、奔腾的热血、飞扬的青春在这里无穷无尽地奔泻;我喜欢在寂静的深夜放一首舒缓慵懒地几乎令人颓废的歌,在私人的世界里让情绪乖张地流泻?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懂乐理知识,他歌唱的再好只是个业余爱好者,而懂了乐理知识,哪怕不开口唱歌。

他也是个专业人员。

乐理知识不仅仅是对音乐语言的缩华和学习音乐的基本要求。

可以说,乐理知识是音乐的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

础,学习并熟练掌握乐理知识对学有关的音乐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我们学习数学要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同样的重要。

因为它是我们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篇三:

乐理教学大纲

《乐理》教学大纲

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及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识谱记谱节奏、音准、音高、音程、和弦、大小调、民族调式等基本乐理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从事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学的基本专业知识,为其他相关音乐科目的想学习奠定基础,并培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的兴趣和爱好。

3、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本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将技能训练和理论相结合,巩固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教。

并加强学生对节奏节拍,音高音准的体验。

(2)将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尤其与视唱练耳、和声等相结合,突出师范性。

(3)加强课后训练和个别辅导。

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的牢固。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乐理中的基本概念的识记,如一些音乐术语,音乐符号等。

在这些概念的识记上学会对音乐的基本表达。

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乐理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

2、识记乐理所应该被掌握符号和标识。

3、能在乐曲中辨认各种调式和各种和弦。

4、能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表达的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更够独立的理解和记忆和乐理有关的一切专业知识。

2、能识别和奏唱五线谱中所有的音符和记号。

为钢琴和声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能够在未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发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音乐相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解。

是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要求

第1章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音的概念,掌握音名、音组、音区、音律、音级、全音、半音等有关音的概念。

使学生对于乐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

1.1音

1.2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与唱名

1.3音的分组、八度、音域、音区

1.4音律、十二平均律、等音

1.5变音记号、自然变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

教学重点:

1、音名与唱名

2、变化全音半音和自然全音半音

第2章记谱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简谱的记谱方法和五线谱的记谱方法。

能够正确的认识五线谱和简谱、音符和休止符。

为以后钢琴课以及声乐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热爱乐理****。

教学内容:

2.1音符与休止符

2.2五线谱

1、五线谱的识记

2、谱号

3、音符与休止符的识记

4、附点音符

第3章节奏和节拍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节奏和拍子的概念、拍子的种类和音值的组合,对切分音和不完全小节的拍子要加强记忆。

让学生在掌握拍的时候理解拍子在乐曲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情感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3.1节奏和节奏型

3.2重音、节拍、拍子、小节

3.3各种拍子

3.3音值组合法

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2、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3、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4、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

3.4音符的特殊划分方式

3.5切分音不完全小节

教学重点:

1、节奏节拍的种类

2、音值的换算和组合

3、特殊拍子和切分音的划分。

实际操作:

节奏的练习

第4章常用的记号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力度符号速度符号装饰音等等表达音乐感情的常用符号。

理解常用音乐记号在乐曲构成和乐曲表达中重大作用。

并在实际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演唱和演奏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

4.1力度记号速度几号表情术语

4.2常用记号

4.3装饰音

教学重点:

1、pppmpmffff等力度符号的区分

2、Gravelargolento等符号的识记

3、后倚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的区分和表达

模拟实践:

用唱或乐器表达的形式尝试每一种音乐表达的方式

第5章音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音程的概念,理解音程的构成,并能够进行音程的变化和转位。

对音乐更加深刻的了解。

把握整体中的部分,从而更加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

学会对音乐的表达。

教学内容:

5.1音程

1、音程的读法、写法

2、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3、基本音级构成的音程

5.2音程的分类

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2、各种音程间的相互关系等音程

3、单音程与复音程

4、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

5.3音程的转位

5.4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音程的构成

2、音程的变化方式。

3、音程的转位

第6章和弦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三和弦、七和弦的概念的在音乐中的作用,以机构成。

能够熟练的进行和弦的识别以及和弦的转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勤于思考能够独立构成和弦。

教学内容:

6.1三和弦七和弦

6.2和弦转位

6.3等和弦识别和构成和弦

教学重点:

1、和弦构成。

2、和弦的转位

第7章调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什么叫调。

调与音乐表达关系,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学会乐曲的变调和移调。

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7.2调号的产生

7.2升号调降号调

7.3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

教学重点:

1、调的概念

2、调的转换和循环

实训项目:

以音节为主进行变调和升调

第8章大小调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洋大小调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音乐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什么叫调式,调式音阶、调式音级、大调式、小调式、关系大小调式等等。

掌握调式间的区别,并且能够正确的识别大小调式。

教学内容:

8.1调式

8.2西洋大小调

8.3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

8.4判断识别大小调式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叫西洋大小调

2.准确判断大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