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5938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docx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

[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

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铺垫:

1、介绍宋词:

宋词是继后的又一种,它兼有与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别名,但是在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着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

《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柳永()、陆游、,人们说的“”指的是和。

2、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合称“”,与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安抚使、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着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着有《》与《》,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二、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三、新授

1、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3、师激励学生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当堂背诵。

四、小结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复习检测学生对宋词的了解识记

2、复习检测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二、新授

读懂——与作者对话过渡:

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

看到的:

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

别枝:

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

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B:

闻到的:

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

听到的:

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

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

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

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

感受到的:

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

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

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过渡:

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提出质疑:

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

[

(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

(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读透——与时空对话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

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

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师总结:

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三、拓展: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尝试将这首词改写成白话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