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试题.docx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复习
绪论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此看来,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激化,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发生和发展起来。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两对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由于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这两对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深刻根源就隐藏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之中,并伴随着这两对主要矛盾的激化而发生和发展起来。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是要改变民族遭遇侵略(外无独立)、人民受压迫(内无民主)的状况,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和社会制度,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技术、文化落后的面貌,充分发展以现代工业为主要标志的社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通过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成为现实。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弊大于利,主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发展进步的障碍。
一、军事侵略
1、屠杀中国人民:
旅顺大屠杀。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三、经济控制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中国在经济上也失去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创办书刊,美化西方的侵略,宣扬“种族优越论
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中国新文化的产生,同时,把西方先进的思想如果民主科学等理念传入中国,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意思的提升,客观上也为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运动创造了条件。
但这一切并不能抹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其入侵中国的行为,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结束。
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从皇室到朝臣,大多昏庸愚昧,既不了解世界大势,顽固拒绝变革,又用人唯亲,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文官贪财,武将怕死。
如此腐败朝廷,不亡焉有天理!
2、经济技术的落后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第二章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封建营垒里先进的贵族地主为了维护满清封建统治而发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是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未完成近代化。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兴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企业,促进了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西学为用”、“学习诸国富强之术”、“稍分洋商之利”等思想推动了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的移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
•洋务派举办洋务新政的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不愿意变革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业依赖外国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民用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经营不讲效益,内部极其腐败。
•因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
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更新。
•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从客观上讲,守旧势力强大,而维新派社会基础狭窄,力量弱小,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有发动群众。
从主观上讲,维新派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因而无“回天之力”。
•教训和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阶级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失败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就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第三章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1.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开辟了道路。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5.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
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主观上:
是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的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试论述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重大意义
一、遵义会议的召开(时间:
1935年1月)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二、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