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90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药用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整体学习要求:

1、学习认识药用植物的基本结构组成

2、学习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所属科特征,学会鉴别药用植物

3、牢记常见的药用植物,尽可能多地学习和认识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功效

一.绪论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

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

(1)鉴定生药的植物基源,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

(2)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扩大新药源。

同名异物:

如人参伪品有:

商陆科植物商陆、豆科植物野豇豆、茄科植物华山参、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桔梗科植物桔梗、马齿苋科植物土人参和菊科植物山莴苣等。

同物异名:

益母草,东北称坤草,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称三角胡麻,青海称千层塔,四川称血母草,甘肃称全风赶,广东称红花艾,云南称透骨草等。

如果缺乏丰富的药用植物学知识和野外工作实践,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对药材及其原植物进行准确分类、鉴定,往往会造成药材来源不一或鉴定错误,轻则浪费资源,重则出现毒副作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新药源的利用:

如萝芙木:

降压药利血平、长春花:

抗癌药长春新碱、喜树:

喜树碱、红豆杉:

紫杉醇

现化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在组织培养、遗传育种和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应用

二.植物的细胞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资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细胞质细胞质为半透明、半流动、无固定结构的基质,位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质膜(质膜)的功能:

(1)选择透性;

(2)渗透现象;(3)调节代谢的作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小器官,也称拟器官。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叶绿体主要由蛋白质、类脂、核糖核酸和色素所组成,其所含的色素有叶绿素甲、叶绿素乙、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线粒体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氧化的场所,其对物质的合成和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也H是万微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明艳区别之一。

内质网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膜的表面附着许多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的小颗粒,称粗糙内质网,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输出蛋白(分泌蛋白);另一种是内质网上没有核糖核蛋白的小颗粒,这种内质网称光滑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多样的,如合成、运输等。

2.细胞后含物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

其中包括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晶体。

晶体:

(1)草酸钙结晶,包括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拄晶;

(2)碳酸钙结晶。

两者的区别是碳酸钙结晶加醋酸或稀盐酸则溶解,有二氧化碳旗袍产生,而草酸钙结晶则没有。

生理活性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类能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后含物:

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

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

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 都在这里进行。

草酸钙结晶是钙中和植物体内有毒害的大量草酸形成的结晶,被认为是起解毒作用的。

3.细胞壁

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薄层,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命物质(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形成的。

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可将相邻两细胞所工友的细胞壁分成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和矿质化。

木质化是细胞壁中增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木栓化是细胞壁中增加了木栓质,木栓化的细胞壁常呈黄褐色,不易透气和不易透水,使细胞的原生质体与外界隔离而坏死,成为死细胞;对植物内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角质化是原生质体的角质积聚在细胞壁的表面形成角质层,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增加对植物内部组织的保护作用。

黏液质化是细胞壁中所含的果胶质和纤维等成分变成黏液的一种变化,常在壁报表面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成黏滞状态。

矿质化是细胞壁中增加硅质或钙质等。

增强了细胞壁的坚固性,使茎、叶的表面变粗,增强植物的机械支持能力。

细胞壁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特征。

三.植物的组织

1、植物的组织类型

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2、维管束及其类型

维管束是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系统,维管束为束状结构,贯穿于整个植物体的内部,除了具有输导功能外,同时对植物体还能起着支持作用。

根据维管束中韧皮部于木质部排列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层的有无,将维管束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有限外韧维管束、无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辐射维管束。

四.植物的器官

被子植物器官依据他们的胜利功能,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和叶,它们共同起着吸收、制造和供给植物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作用,使植物体得意生长、发育;另一类称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它们主要起着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

1.根

根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

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等功能;根通常呈圆柱形,生长在土壤中,越向下越细,想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根的类型:

(1)主根和侧根、纤维根;

(2)定根和不定根;主根、侧根和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有固定的生长部位,所以称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这些根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故称不定根。

根的变态:

(1)贮藏根;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大肉质,其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种根称贮藏根。

(2)支持根;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加支持茎干的力量,这种根称支持根。

(3)气生根;由茎上产生,不深入土里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称为气生根。

(4)攀援根;攀援植物在茎上生出的不定根,能攀附在物体上使其茎向上生长,这种根称为攀援根。

(5)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漂浮在水中呈须状,称水生根。

(6)寄生根;寄生植物的根插入寄生组织内,吸取寄主提内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种根称寄生根。

根的初生构造;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皮层分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内皮层的细胞壁增厚情况特殊,一种是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的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呈带状,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维管柱是在根的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的统称,在横切面上占有较小的面积,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植物还具有髓部。

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还产生一些通常少见的结构类型,例如产生一些额外的维管束以及附加维管柱、木间木栓等,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

2.茎

茎的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称节,节与节之间称节间,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分布有叶痕、托叶痕、牙鳞痕和皮孔等。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1)定芽;芽在茎上生长有一定的位置。

定芽又分顶芽,生于茎枝顶端的芽;腋芽(侧芽),生于叶腋的芽,有的植物腋芽生长位置较低,被覆盖在叶柄的基部内,知道叶脱落才显露出来,称柄下芽;副芽,一些植物顶芽或腋芽旁边生出的芽。

(2)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的间节、根、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芽。

按茎的质地分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按茎的生长习性分直立茎、缠绕茎、攀援竞和匍匐茎。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两大类型。

地上茎的变态包括:

(1)叶状茎或叶状枝,茎变为绿色的扁平状或针叶状;

(2)刺状茎,茎变为刺状常粗短坚硬不分枝;(3)钩状茎,通常呈钩状,粗短,坚硬,无分枝,位于叶腋,由茎的侧轴变态而成。

(4)茎卷须,常见于具有攀援茎植物,茎变为卷须状,柔软卷曲,多生于叶腋;(5)小块茎和小鳞茎,有些植物的腋芽常形成小块茎,形态与块茎相似。

(6)假鳞茎,附生的兰科植物的基部肉质膨大呈块状或球状部分。

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

(2)块茎;(3)球茎;(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维管柱包括初生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髓和髓射线(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内同髓部,外达皮层。

)。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次生木质部是木本茎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是木材的主要来源。

次生木质部是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次生韧皮部常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韧皮射线是次生韧皮部内的薄壁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

(1)表面通常具有木栓组织,少数具有表皮或鳞叶;

(2)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或石细胞;

(4)贮藏薄壁细胞发达,机械组织多不发达;

(5)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1)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身只具初生构造,不能无限增粗;

(2)单子叶植物茎的最外层是由一列表皮细胞所构成的表皮,通常不产撑周皮。

(3)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散布在其中的多数维管束,因此无皮层和髓及髓射线之分。

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结构特征:

(1)少有周皮,表面仍为表皮或木栓化皮层细胞;

(2)皮层常占较大体积,常分布有叶迹维管束;

(3)内皮层大多明显,具有凯氏带;

(4)有些植物根状茎在皮层靠近表皮不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

3.叶的组成

叶起源于茎尖周围的叶原基。

发育成熟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常见的叶片分裂有羽状分裂、掌状分裂和三出分裂三种;依据叶片裂隙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

一个叶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称复叶。

复叶分为:

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单身复叶。

叶轴缩短,在其顶端集生3片以上小叶的,称掌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的称羽状复叶。

叶序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称叶序。

常见的叶序有下列几种:

(1)互生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只生一片叶子,各叶交互而生;

(2)对生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着生相对两片叶子,有的与相邻的两叶成十字排列成交互对生;

(3)轮生指每个节上轮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

(4)簇生指2片或2片以上的叶子着生短枝上成簇状。

叶的变态

叶的变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苞片(生于花序中或花序基部的变态叶)、鳞叶、刺状叶、叶卷须、捕虫叶。

叶片的结构

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

叶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而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的,称等面叶。

叶脉主要为叶片中的维管束,主脉和各级侧脉的构造不完全相同。

主脉和较大侧脉是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中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属于等面叶的类型。

4.花

花通常是由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群和雌蕊群是花重要的能育部分。

(1)花梗又称花柄,通常呈绿色、圆柱形,是花和茎的连接部分,使花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2)花托是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被、雄蕊群、雌蕊群均着生其上;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一朵花的萼片彼此分离的称离生萼;萼片互相连合的称合生萼。

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的内方。

常见的花冠类型有:

十字型(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十字形)、蝶形(花瓣5枚,分离,上面一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旗瓣,侧面2枚较小称翼瓣,最下面2枚最小,顶端部分常连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唇形(花冠下部筒状,上部为二唇形,上唇常2裂,由2枚裂片连合而成,下面由3枚裂片连合而成)、管状、舌状、漏斗状、高脚蝶状、钟状、辐状或轮状。

雄蕊群

雄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典型的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花丝为雄蕊下部细长的柄状部分,其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上部承托花药;花药为花丝顶部膨大的囊状体,是雄心的主要部分。

雄蕊的类型

(1)单体雄蕊花中所有雄蕊的花丝连合成一束,呈筒状,花药分离;

(2)二体雄蕊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成2束;

(3)多体雄蕊雄蕊常多数,花丝连合成数束;

(4)聚药雄蕊雄蕊的花药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

(5)二强雄蕊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2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6)四强雄蕊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雌蕊群

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从称,位于花饿中心部分。

雌蕊是由心皮构成的,外形似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柱头:

是由雌蕊顶部稍膨大的部分,为承受花粉的部位。

花柱:

是柱头与子房之间的连接部分,起支持柱头的作用。

子房:

是雌蕊基部膨大的囊状部分,常呈椭圆形、卵形等形状,其底部着生在花托上。

雌蕊的类型:

(1)单雌蕊:

是由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2)离生雌蕊:

是由一朵花内多数离生心皮构成的雌蕊;

(3)复雌蕊:

是由一朵花内2个或2个以上心皮彼此连合构成的雌蕊;

子房的位置:

(1)子房上位:

花托扁平或隆起,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称子房上位,这种花称下位花;

(2)子房下位:

花托凹陷,子房完全生于花托内并与花托愈合,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资方上方的花托边缘,称子房下位,这种花称上位花;

(3)子房半下位:

子房下半部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花托的边缘美称子房半下位,这种花称周位花。

胎座及其类型:

(1)边缘胎座:

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

(2)侧膜胎座:

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的胎座。

(3)中轴胎胎座:

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中央而愈合成的中轴上,其资方室数往往与心皮数目相等;

(4)特立中央胎座

(5)基生胎座

(6)顶生胎座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一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两性花;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称单性花,其中仅有雄蕊的花叫雄花,仅有雌蕊的花叫雌花;有些植物花的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称无性花。

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通过花的中心可作几个对称面的花称辐射对称花;花被各片的形状大小不一,通过其中心只可作一个对称面,称两侧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对称面的花称不对称花。

花程序和花图式

花序

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的顺序称花序。

可分为:

无限花须和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

在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其类型如下:

(1)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2)复总状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圆锥花序;

(3)穗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极短或无花梗的小花;

(4)复穗状花序花序轴产生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穗状花序;

(5)葇荑花序似穗状花序,但花序下垂,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或两性小花;

(6)肉穗花序似穗状花序,但花序轴肉质肥大成棒状,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

(7)伞房花序似总状花序,但花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8)伞形花序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消化,放射状排列如伞;

(9)复伞形花序花序轴顶端集生许多近等长的伞形分枝,每一分枝又形成伞形花序;

(10)头状花序花序轴顶端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

(11)隐头花序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顶端仅有1小孔与外面相通;

有限花序:

植物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1)单歧聚伞花序;

(2)二歧聚伞花序;

(3)多歧聚伞花序:

花序轴顶端生1朵花,而后在其下方同时产生数个侧轴,侧轴常比主轴长,个侧轴又形成小的聚伞花序,称多歧聚伞花序;

(4)轮伞花序:

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成轮状排列,称轮伞花序。

5.果实

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一般脱落,雄蕊及雌蕊的柱头、花柱也枯萎,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称真果,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果实的组成和构造

果实是有果皮和种子构成。

果皮可分为:

(1)外果皮是果实的最外层,常由一列表皮细胞或表皮与某些相邻组织构成;

(2)中果皮是果皮的中层,占果皮的大部分,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多数细小维管束,有的含有石细胞、纤维;

(3)内果皮是果皮的最内层,多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具一至多层的石细胞;

果实的类型:

可分为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

单果:

肉质果(浆果、柑果、核果、梨果、瓠果);干果{裂果(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不裂果(瘦果、颖果、坚果、翅果、胞果、双悬果)}

单果是由单雌蕊或复雌蕊所形成的果实;

浆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

柑果又复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

核果是由单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

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雌蕊形成的果实;

聚花果: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6.种子

种子的结构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

五.植物分类概述

全世界已知植物约50万种,面对如此浩大,形态、习性各异的植物,如不加以准确分类和统一命名,将难以对它们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

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目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的安全性

2.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紧缺药材的代用品

3.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

4.有助于国际学术交流

植物分类等级由大至小主要有:

门、纲、目、科、属、种。

科的拉丁词尾-ales、属的拉丁词尾-a,-um,-us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等级。

在药用植物专著和中草药中最常用的等级是科,属、种。

植物的命名:

植物的种类繁多,名称亦十分繁杂,不仅因各国语言、文字不同而异,就是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此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植物分类和开发利用造成混乱,而且也不利于科学普及与学术交流。

国际通用的学名,基本采用了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所倡用的“双名法”作为统一的植物命名法。

双名法规定,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词组成。

第一个词为该植物所隶属的属名,是学名的主体,必须是名词,用单数第一格,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词是种加词,过去称“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二格。

如形容词作种加词时必须与属名(名词)同性同数同格。

最后还要附定名人的姓名缩写。

如人参Panax ginseng C. A.Meyer

  “属名” “种加词” “定名人”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在学名中通常用缩写,如亚种subsp.或ssp.;变种var.;变型f.等表示。

其学名由属名+种加词+亚种(变种或变型)加词组成,称为三名法。

例如:

    

(1)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  L.  ssp.   chinensis   H.Andres

                               亚种缩写  亚种加词   亚种命名人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2)平行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3)连续平行检索表  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

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

(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在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必须首先将所要鉴定的植物各部分形状特征,尤其是花的构造进行仔细的解剖和观察,掌握所要鉴定的植物特征,然后沿着纲、目、科、属、种的顺序进行检索。

初步确定植物的所属科、属、种。

用植物志、图鉴、分类手册等工具书,进一步核对已查到的植物生态习性,形态特征,以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

三、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

1.形态分类法

2.实验分类法

3.细胞分类法

4.超微结构分类法

5.数值分类法

6.化学分类法

7.生化与分子系统学分类法

六.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最原始的低等植物。

通常能光合作用,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植物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种。

先锋植物之一

螺旋藻:

能防治营养不良症,增强免疫力。

石莼:

俗称“海白菜”或“海青菜”,能软坚散结,清热利水

甘紫菜:

主要供食用,入药软坚散结,化痰利尿和降血脂

海带:

大量供食用,入药具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效

昆布入药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

海蒿子:

中药海藻的主要原植物之一,习称大叶海藻,入药具胡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

七.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是一大群营异养性的有机体,包括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三个门

细菌不含叶绿素,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真菌是一类典型的真核异养性植物,有细胞壁、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也没有质体。

真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肝糖、菌蛋白、油脂以及微量的维生素,不含淀粉。

真菌门分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药用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