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588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19.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越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西周的分封制

A.扩大了中央王朝统治疆城  B.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建立起了有效的官僚体制 

2.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

“甥舅之国”的出现

A.推动“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费族统治

C.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  D.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柳宗元意在强调

A.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  B.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分封子弟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  D.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4.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斗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

《礼记》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A.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D.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5.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怡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

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6.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贵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  B.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

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  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

7.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

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8.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

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

这一变化说明

A.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

C.西汉的中央官职实行分权制衡  D.尚书已成为中央最高央策机构

9.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

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

C.国家统治区城日趋扩大  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10.唐太宗曾要求查看《起居注》(古代史官真实记录君主言行的册子),却遭到史官褚遂良的拒绝,太宗只好做罢。

据此可知

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尚不成熟

B.史书编撰传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D.古代官僚在行使职权时有一-定的自主性

11.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加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12.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土人特别关心国事;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做了数十篇的策论,而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

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

A.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的特点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

13.《明史》记载:

“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该制度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

C.杜绝了地方的吏治腐败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5.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人”。

后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

这表明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央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才

1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属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  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17.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置在市政广场西侧执政官官邸的巴塞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

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宜扬天赋人权的理念  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维护奴隶制贵族统治

18.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主权独立。

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

A.削弱了公民的个人独立性  B.有利于公民集体意识的形成

C.为雅典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D.促成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

19.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苏格拉底意在说明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人民主权遭到破坏

C.城邦体制逐渐衰落  D.急需建立精英政治

20.《十二铜表法》规定:

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 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欠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者杀掉;死者的丧服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的号哭。

上述规定表明古罗马

A.贫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统治者通过法律制衡社会各阶层

C.注重通过伦理道德来调解社会生活D.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解社会生活

21.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法律主要集中在监护、娓 姻和财产继承上,它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说明罗马法

A.对妇女立法问题做出有益探索  B.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C.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D.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原则

22.《民法大全》编纂时参考了许多法学著作,罗马法学家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法的本质,对法律作了精辟的界定,他们还担负着解释和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编撰合法证书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

这表明罗马法学家

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B.主导创立并积极完善罗马法

C.热衷于法学理论的阐释论证  D.积极参与罗马法的普及工作

23.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  B.“责任内阁制”政府遭遇重创

C.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政治危机  D.君主立宪政体需进一步完善

24.据载,英国辉格党人赢得选举后颁布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限制 ...重新划分了选区,把权力从腐朽选区拿走,给那些以前没有足够代表名额的城市,这些地区商业和工业精英占统治地位”。

该《改革法案》的颁布

A.保障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  B.使无产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C.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莫定基础  D.使君主立宪政体发展完善

25.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材料意在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基本原则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推动了英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6.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 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

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B.建立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

C.创造民主和正义的共和政体  D.抛弃邦联体制的所有内容

2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必要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已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

这段话意在说明

A.间接民主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B.代议制民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精英治国可有效避免暴政的出现  D.国家实施代议制民主的可能性

28.1787年宪法规定:

“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应受免职处分。

”这表明1787年宪法

A.规定所有官员都由民选产生  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

C.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  D.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到限制

29.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主要说明法国

 A.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洗礼  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与曲折

C.缺乏建立共和的经济基础  D.没有经历过大革命的熏陶

30.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

费里这一做法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

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31.下图为近代某一国家政治体制的结构示意图。

由此图可知,该国的政治体制

A.帝国会议的权力远大于联邦议会  B.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

C.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残余  D.力图确立普魯士的核心领导地位

32.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 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33题22分,34题15分,35题1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