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75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我与种子一起成长

活动一:

种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相应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      预习本课内容。

(2)      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      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      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

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

那么,种子有些什么结构呢?

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  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      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

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种子的结构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些其它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其结构

课后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 能力目标:

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

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重点:

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

三、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

2、教师准备:

(1)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2)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

种子是怎样萌发的?

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

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二)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      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      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      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      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      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      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1

2

3

4

5

6

处理方式

 

 

 

 

 

 

探究的条件

空气

温度

预期效果

 

 

 

实验结果

 

 

 

 

教师:

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  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

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      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      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      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得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作业

课后回家利用两个花盆,用沙子栽培两株植物,一株只浇水,另一株除了浇水外,还施加少量的氮肥,定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课后反思

本教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探究性实验,从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活动三:

 植物种子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收集资料等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从而了解果实(种子)的外形与传播方式间的联系。

2.组织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

观察植物种子(果实)的特征。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观察收集的植物果实或种子,比较它们的特征。

活动器材:

各种不同的植物种子。

活动二:

了解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方式。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针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开展讨论,推测这些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按种子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种子传播的图片或录像,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

了解果实(种子)的外形与传播方式间的联系。

活动器材:

各种植物种子传播的图片和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植物种子(果实)的特征。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比较:

观察收集的植物种子(果实),比较种子特征并进行交流。

观察种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并充分的交流(结合活动册P3)。

(二)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分类:

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将种子按传播方式分类。

交流:

针对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开展交流。

观察:

植物种子各种传播方式的图片或录像。

交流:

其他种子具有类似传播方式的实例。

游戏: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比较其特征,猜种子的传播方式。

分类:

将种子按传播方式分类。

讨论交流: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特征的关系。

讨论:

种子向远处传播的原因。

分类时,应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预测种子的传播方式,然后进行分类。

课前应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种子各种传播方式的资料(结合活动册P3)。

教师应尽量准备种子传播方式的录像资料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种子的传播。

在游戏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种子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也是对环境的适应。

在组织讨论“如果种子不能向远处传播,会出现什么情形?

”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解释,使学生明白如果种子都留在出生地,幼苗会由于生长过密,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养料,不利植物种群的繁衍。

感悟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也是对环境的适应。

 

 

活动四:

制作种子标本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制作植物标本。

情感性目标  1、确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养成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

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各种采集工具:

采集筒   标本夹  枝剪等。

2、植物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及昆虫标本。

3、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采集制作过程。

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和有关事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引入

展示学生采集制作的植物标本,(可使用实物投影仪)

组织学生交流采集情况。

 

 

 

 

了解各小组在采集标本时,所带工具极其用途,当时缺少什么工具,用什么替代的。

 

出示采集筒、标本夹、枝剪等,简述用法。

 

启发学生介绍:

采集活动中最有趣的事;

值得别人借鉴的事;

提醒大家注意的事等。

 

 

 

 

设问:

应该采集植物的哪一部分作为标本更好,你是怎样采集的?

明确:

对草本植物,要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对木本植物要采一段带有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教师出示几种标本,并提出问题:

这些标本都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哪一株标本是哪一位同学采集到的?

请汇报一下。

 

提示学生:

采集标本时别忘记给标本挂号牌和做好采集记录。

强调采集记录一定要在采集时完成,不可以采用追记方式。

 

指导学生参照教材“探究竟”3、4内容,并检查自己所做的标本,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组织交流、讨论。

 

找出几份整理后的标本展示,点评、表扬、鼓励。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

如果发现珍稀植物是否应该多采集一些,以便珍藏或用来研究?

其它植物枝条也要尽量多折一些,以便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选择。

这样做对不对?

 

让学生归纳总结标本的采集过程和制作步骤。

 

以上学习制作的是植物的腊叶标本,除此之外,保存植物标本的方法你还见过哪些?

展示浸制标本,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制作方法,有机会同学之间在一起进行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植物标本,不同场所的标本各有什么作用。

 

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懂得了什么道理?

有哪些收获?

 

 

 

同学之间对制作的标本互相欣赏、评价,各小组代表发言,概括介绍活动情况。

 

 

 

 

各组分别介绍情况。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讲体会、感受,谈经验、教训,互相提问、质疑,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

 

 

 

 

思考回答问题。

 

 

 

 

 

 

 

 

面面相觑,很多小组无法回答提问,因为采集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

 

 

 

设计号牌的内容,小组交流。

 

讨论采集记录的内容和追记记录的弊端。

 

 

认真看书比较,互相评价、提示,发现问题,想出改进的办法,同时动手整理标本,交流制作方法及经验。

 

 

 

 

 

发表见解,争论或补充。

 

 

 

 

 

 

 

多位学生回答补充。

 

 

举手发言。

 

 

 

 

 

 

 

 

 

认真回忆,动脑思考,举手发言。

 

 

 

 

从自己实践、认识的过程进行总结,互相补充发言。

 

 

 

 

 

 

 

认真听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

 

 

 

 

 

 

 

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交流采集情况,主要让学生回忆采集过程,尽快进入角色,在交流中还将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工具的重要,学会了使用各种采集工具,想办法解决工具不全的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适时给予肯定和指正以及鼓励性评价。

有趣的事,回答离题远的教师要及时引导。

应注意的事、可借鉴的事,回答不完全教师要及时提示、补充。

特别要强调注意安全问题。

学生有了实践经验,就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但因为缺少分类学知识,教师可以将花和果实是一般高等植物的分类依据,直接告诉学生。

 

 

 

 

在不断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出采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学生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本节要讲述的知识内容。

 

 

 

 

 

 

 

 

学会观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交流不全时,教师应该系统归纳标本压制和装贴过程。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主要知识内容的理解。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植物标本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供观察、解剖、学习和研究,有的也用于美化我们的生活。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身边的昆虫

活动一:

蚂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学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谜语: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

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

(板书课题:

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

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

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

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件出示:

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是什么?

各有什么特点?

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

师:

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

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

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

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

(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

(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

蚂蚁的共同特征。

师:

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

下面配文字)

6.师:

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

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师:

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

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

课件出示:

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

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三)巩固训练: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

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课件出示:

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

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没有触角  

(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

为什么说它是昆虫:

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四)制作昆虫模型。

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

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

想好再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展示表扬。

 

(五)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

有那些收获?

师: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

师:

课件:

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

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活动二:

制作昆虫标本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捕虫工具捕捉昆虫。

2、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简易的昆虫干制标本。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并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二.教学准备:

1、考察后确定教学地点。

2、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准备用具:

捕虫网(扫网、捕网)、镊子、注射器、笔、笔记本、昆虫针、三角纸包、三角箱、展翅板、毒瓶等,用一个大纸盒或饼干盒装好。

3、昆虫标本成品或挂图。

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昆虫家庭在地球上兴旺发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和更好地欣赏昆虫的美丽,人们就把昆虫制成标本长期保存。

2、出示昆虫标本或挂图,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瞧!

昆虫盒里整齐放置的昆虫标本,它可以供给更多的人研究,用昆虫做成的各种艺术品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你们喜欢吗?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好吗?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题

1、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捕捉昆虫的方法。

(1)谈话:

昆虫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捕捉起来比较困难。

常要借助一些工具。

(2)介绍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操作。

①捕虫工具:

(出示捕网)专门用来采集蝶、蛾、蜂、蜻蜓等在空中飞翔的昆虫的网叫捕网。

采集时把网口迎着飞来或静止的昆虫猛一兜,立即把网身翻折上来遮住网口,以免昆虫从网口飞出。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直至熟练)

(出示扫网)专门用来采集杂草、树叶下隐藏的昆虫的网叫扫网。

使用时,手握扫网柄,在草丛中作“8”字形扫荡。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直至熟练)

(出示吸虫管)专门用来吸取隐居在树皮、墙缝、石块中的小昆虫的工具称吸虫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只要将要采集的昆虫吸入管中。

水里的昆虫可用水网来捕捉。

②折三角包。

接下来要把大的昆虫或蝶、蛾等翅上有鳞片的昆虫,放到三角纸包里。

(出示叠法图,一步一步操作)

③毒瓶。

昆虫捕获后要立即投入毒瓶里杀死。

否则,活着的昆虫在瓶里互相咬伤或压伤。

放入毒瓶里的昆虫经过半小时至1小时后,酒精蒸气会使其麻痹致死。

(简易毒瓶可以在广口瓶里放酒精棉球)

④讲解:

采集标本后及时把采集的日期、地点、采集人姓名以及昆虫名称、危害的作物记录下来。

(3)学生与教师一同捕捉昆虫。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1)讲解:

野外采集的昆虫,有的死了很长时间,虫体硬脆,制作成标本时容易损坏,必须经过软化后,才能制作。

一般把昆虫放在潮湿的沙土上,用塑料薄膜盖住,一天即可软化。

也可以用注射器在虫体内注射温水使其软化。

(2)指导用针插法制作昆虫标本。

像瓢虫、蝗虫等翅不必展开的昆虫只需用昆虫针将昆虫插在泡沫塑料板上,大约要晾10天时间。

(出示昆虫针)昆虫针有大有小,大的昆虫用较粗的昆虫针插,小的昆虫用较细的针插。

针插的位置有严格的规定:

多数昆虫插在中胸和后胸当中,有些昆虫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点。

边演示边讲解:

针要从虫体背部垂直插入,留一小部分不要插到底,插好之后用镊子整理触角、翅、足等。

最后放在室内阴干。

提问:

怎样用针插法制作昆虫标本?

(选针、插针、整理、干燥)

(3)指导学生用展翅法制作昆虫标本。

讲解:

像蝶、蛾、蜻蜓这样的昆虫要用展翅法来制作昆虫标本,就需要借助展翅板。

(出示展翅板)边示范边讲解:

第一步用昆虫针垂直插进昆虫的后胸固定在展翅板的槽中,昆虫针上部仍要空出一些,使翅的根部和展翅板最低处相平;第二步用镊子将翅拨得左右对称,再用近1厘米宽的纸条从翅的根部将翅压住,用大头针把纸条钉好;第三步,把触角和三对足整理好。

固定好的昆虫和展翅好的昆虫,放在室内通风、无尘、无虫的地方阴干,一般10天后标本就可完全干燥了。

提问:

用展翅法制作昆虫标本就分几步?

操作要点是什么?

(针插固定、展翅、整理、干燥)

 

讲解:

一般人们把干燥的标本放在标本盒内,并在盒子一角放上樟脑精用来驱虫。

昆虫盒下方必须要贴标签,标签上写明昆虫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姓名、制作人姓名等。

3、指导学生学会保存标本的方法。

 

 

4、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学生对于昆虫标本的制作只是通过一些理论的了解,而并没有真正的动手制作。

活动三:

养蚕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养蚕,使学生知道蚕是蚕蛾的幼虫,蚕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发育。

2、培养学生饲养技能和长期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渗透我国的养蚕历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课程的活动1、活动2(观察蚕卵和小蚕)

课前准备:

教师:

到顺丝厂购买蚕卵,调查学校附近哪里有桑树;放大镜(每小组一个);电化教学光碟。

学生:

调查学校附近哪里有桑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你们回去向家长调查过有谁家以前养过蚕吗?

是怎样养的,能简单向老师汇报一下养蚕的经过吗?

(指名学生汇报)

师:

养蚕不是玩,而是我国古代劳动早在3000年前,就发明人工养蚕,织绸,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还不知道养蚕,也不会织绸,大约1500年前,我国养蚕的技术传到了欧洲,以后才在世界各国传开。

现在,我国的丝绸仍是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在国际市场争先购买的纺织品。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研究蚕宝宝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提问:

蚕从哪里出来的?

2、分发蚕卵给学生观察。

(让学生借助放大镜)

要求:

观察颜色、大小及其他特点。

并汇报结果。

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小结:

蚕卵是蚕蛾产的,很小,像米粒一样。

在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10天左右可以孵化出小蚕。

提问:

那么蚕卵是怎样孵化出小蚕的呢?

指导学生学习蚕的饲养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1)、蚕卵的孵化和观察

外形—颜色—蚁蚕破壳的情景。

(2)、幼虫期的饲养和观察。

附记录表(见P49)

分析图表,找找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的变化规律;

(3)、蛹期的观察:

小心地将一颗蚕茧剪开,观察蚕蛹的形态会动吗?

它吃东西吗?

(4)、成虫期的管理和观察:

蚕蛾出茧后应该怎样做,观察什么?

观察外形、比较它和幼虫、蛹各有什么不同?

三、布置作业:

开展养蚕活动,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本节课安排在蚕蛾已开始产卵时上。

课前准备:

教师:

1、亲自养蚕,掌握第一手材料;2、不断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给予具体帮助;3、蚕生长发育的各阶段标本;4、投影片—蚕生长发育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