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62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文档第3单元自读文本读《伊索寓言》Word版含答案

自读文本 读《伊索寓言》

本课话题 ——打破常规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例如蝙蝠的故事:

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

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

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

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

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本段文字讽刺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明。

他们以己之长,贬人之短,从不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场合炫耀不同的资本,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乔布斯——用“下一个”突破传统

当乔布斯被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开除后,他也曾失意落寞,也曾徘徊茫然,也曾潦倒彷徨,但他并未就此颓丧,只因他心中明了,在他从事的行业中,世界永远属于敢于突破传统之人。

因此,他创立了名为“下一个”的公司,将往日的辉煌与失意一并埋葬,从即刻起,重新开始。

当清晨的第一缕晨曦轻叩他惺忪的睡眼,当晚霞的最后一缕斜晖映在他略显清瘦的面庞,当他重返苹果,以他突破传统的设计制造出当世巅峰的产品,他并未有过多言语,他只是以他的行动告诉世人:

若能突破传统的桎梏,改变世界就不是梦想。

一处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

斯人突破传统,长歌当赞千年。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2.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布莱克

3.那些仅仅循规蹈矩地过活的人,并不是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4.对于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是惊人的。

——卓别林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嫉忌(jí)(jì)  怜悯(mǐn)  譬如(pì)

衔肉(xián)狂吠(fèi)卑鄙(bǐ)

吝啬(lìn)(sè)思慕(mù)蝙蝠(biān)(fú)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给

(2)轴

(3)柏

(4)胖

2.语境辨析法

(5)弄(lònɡ)堂里住着的王老汉年轻时竟还会舞刀弄(nònɡ)棒咧。

(6)那张三十年前的相(xiànɡ)片,见证了老夫妻相(xiānɡ)濡以沫的岁月。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5)

(6)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里程·历程

二者都指一段距离。

“里程”可指具体的路程。

例如:

往返里程。

还指发展的过程。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小S出席活动透露《康熙来了》最后一集内容,她称和蔡康永、制作人聊很久,最后决定与蔡康永分享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里程/历程),好好向观众道别。

(2)从达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达州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里程/历程)已达18167公里,年底有望突破2万公里。

2.原形·原型

二者都指原来的真实的东西。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手机里的爸爸》以乐清市公安局原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杨铭安同志为原型(原形/原型),用艺术形式展现了当代警察形象。

(2)我说:

“为了为灾区募捐,那位画家以它为原形(原形/原型)创作的水墨画竟然拍出了5000元的好价钱。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只读书,不参加社会实践,难免坐井观天,脱离实际。

(  )

理由:

 

【答案】 (×) 理由:

句意是指“学到的理论多,缺少实践经验”,“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不合语境。

2.校长在大会上批评他自由散漫,他恼羞成怒,坐在台下默默想着如何与领导进行对话。

(  )

理由:

 

【答案】 (×) 理由:

句中有“默默想着”的意思,没有发怒,而“恼羞成怒”意思是“因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与语境不合。

3.大学毕业以后,在家乡苦干10年,终于当上了乡党委书记,衣锦还乡,好不风光。

(  )

理由:

 

【答案】 (×) 理由: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

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与语境不合。

[常识·速览]

中西贯通的学者——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现代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1910年11月21日生,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进行阅读和研究。

写有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1948)、《管锥编》(1981)等,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钟书同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5)、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尤其是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语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在该文集的序里为这本文集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做了很好的解释: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

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由此看来,《读〈伊索寓言〉》也应该是对人生的一种注解,是作者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感悟。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将《伊索寓言》中动物的行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卑劣行径进行比较,说明现代有些人远比古代寓言所说的狡猾者更狡猾,所以不能让孩子们脱离现实社会,应该让他们早一点领略社会的复杂,经受更多的挫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真知,才不致碰壁上当。

[文脉·梳理]

【答案】 ①影射发死人财者 ②影射贪心不足者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答案】 为了纠正《伊索寓言》浅薄的见解,作者首先树立了一个观点,把人类历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是成年期。

这就使人明白了《伊索寓言》那样浅薄、幼稚的原因。

又由于成人总是喜欢小孩子,这就使人明白了人们喜欢《伊索寓言》的原因:

我们反比古人复杂了,思慕古代也许只是喜欢其幼稚,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

作者洞烛世相,就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为什么说“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

 

【答案】 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的,钱钟书则以知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间角度考虑,他更准确地把握了老幼的本质。

时代如人,古代的人,如同小孩子,阅历浅;现代的人,如同长者,阅历深。

如此,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祖先便有了“卖老”(含贬义)的资本。

二、阅读课文第4~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文章中涉及了九则寓言故事,作者对这些寓言是如何重新解读的?

 

【答案】 

寓言故事

原寓意

新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那些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讽刺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明。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讽刺那些只贪图安逸,想不劳而获的人。

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

讽刺贪得无厌的人。

斥责某些人身上存在的无自知之明,掩饰缺点和错误的劣性。

天文家的故事

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结果必然摔跤的人。

讽刺一些下野或下台却不甘心失败,仍在美化自己的人物。

乌鸦的故事

讽刺伪装者,他们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讽刺借攻击和诋毁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丑陋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讽刺那些不承认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优点,聊以自慰,不思进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讽刺那些贪婪和急于求成的人。

讽刺那些吝啬、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帮助别人的有钱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讽刺得不到就自我安慰的人。

讽刺占了便宜却诉苦经免得旁人来分甜头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狼的愚蠢可笑。

抨击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杀人之实的人。

三、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

‘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答案】作者相信进步,就是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

相信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尽管伴随着文明的进步有些人越来越坏,但是假恶丑的东西终究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顺便讽刺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那只苍蝇一样可笑,明明对历史的进步丝毫没有推动作用,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5.《伊索寓言》真的不宜做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作者的实际用意是什么?

 

【答案】不是。

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

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作者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是为了批评、嘲讽现代社会。

《伊索寓言》是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

《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会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话题·互动]

话题:

读《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联系现实社会人生,你会产生哪些感想?

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甲:

狐狸用尽了办法仍然弄不到葡萄,只好放弃,并自我安慰。

说明放弃过高的目标应当是明智之举,与其让自己饱受得不到的痛苦,不如另找一棵能够得到葡萄的葡萄树。

放弃很多时候是一种冷静分析后的理智选择,懂得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也。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狐狸用尽办法仍不能将葡萄弄到嘴,这时候它可以联系其他狐狸,共同谋划弄到葡萄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只狐狸的力量虽然薄弱,但只要狐狸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吃到可口的葡萄。

其实,问题再难,再复杂,也总有解决的方法,换一个思路,集中众人的智慧,便没有过不去的槛。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幽默诙谐皆成戏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钱先生是一位学者,他有着丰富的渊博的文史知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

既然是人生边上的一注,就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摆脱所谓公理、正道的束缚,得到的也许是以往我们从未注意过的真知灼见。

真理是否因为太平凡而被人们忽视,或者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钱先生用他的讽刺、幽默、诙谐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充分反映出钱先生学术理论和思想认识的精辟程度,也反映出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2.写法指导

运用幽默诙谐法“三注意”

幽默诙谐法是指在作文中通过语言各要素的变异使用,所生发出来的诙谐风趣风格的一种写作方法。

幽默诙谐法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充满风趣的氛围,给人们带来智慧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

轻松的调侃,辛辣的嘲笑,使文章情趣盎然,将会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而取得高分。

怎样运用幽默诙谐法呢?

(1)学会使用可使语言幽默诙谐的修辞方法。

常用的有讽喻、夸张、双关、反语、析字、飞白、仿拟等。

(2)学会运用可使语言幽默诙谐。

我们作文时,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作文,也可以使用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汉语与其他种类的语言相结合……这些组合都可以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文风,给读者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3)学会让文章的各个部分充满幽默诙谐感。

如《“咋呼”妈妈》和《“马屁”爸爸》两文,分别抓住了妈妈爱“吆喝”和爸爸喜欢“拍马屁”的特点拟题,诙谐幽默,一看标题便能令人爱不释手。

3.迁移应用

请运用幽默诙谐法写一个关于“学习生活”的作文片段,300字左右。

 

【示例】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飞流直下三千尺”。

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

当老师宣布这条消息时,我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抬头举目,关心我的全是班中的几个成绩差的“捣蛋鬼”。

窗子在我的左手边,凉风习习,吹散了我眼前的雾霭,若隐若现,几个“捣蛋鬼们”对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著”送来独有的问候。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钱钟书的原则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

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

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中央电视台曾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拼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

【应用角度】 “虚怀若谷”“淡泊名利”“面对诱惑”“做人的原则”等。

2.精彩应用

坚守淡泊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

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

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

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

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佳作·领悟]

我不敢歌唱

——纪念钱钟书先生100年诞辰

凌晨狂风大作,不平静的夜晚过去之后一切都在破晓的阳光里恢复了原样。

人们平静地在家里享受周末的安逸和自由,没人记得100年前的今天,曾有一个怎样的伟人石破天惊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2010年11月21日,我一个人站在银杏叶凋敝的青年路街头,望着秋日独有的灰色天空里摇摇欲坠的太阳,独自默默缅怀那个已故的、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伟大精魂。

钱老啊,不知道在天国里,您是否依然带着眼镜,用您那带着几分期许而又骄傲嘲讽的目光俯瞰这个世界?

您是否会想念您的妻子,是否见到了您那早逝的女儿?

您是否看到了清华园里为您而放飞的静默的千纸鹤,是否还想回到恢宏的图书馆僻静的角落里,翻动那些泛黄发脆的晦涩难懂的线装书?

钱老啊,您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个时代。

他的文章总是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

”后来,开始从他人的评传里了解他和他的家庭。

越是了解,越是肃然起敬。

他对学术的不懈追求,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对名利的淡泊轻视,他对祖国的不二赤诚……都让我深深地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钱钟书,也只有他才可以这样学贯中西,嗜书如命,淡泊名利,无怨无悔。

就这样,我一直崇拜着钱钟书,把他作为我心里完美的化身,直到我读了另一本书——他的妻子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

钱钟书写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而杨绛写生活。

她的文章即便是阐发观点,里面也会不经意的提到钱钟书和钱瑗,甚至还会有她的邻居,朋友。

我忽然发现,钱钟书的书里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他的个人生活。

他的人生似乎就是在学术的海洋里奔波着,而我对他全部的了解,似乎也都是他的学术,他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应有的生活。

我一直把钱钟书作为一个学者看待,却从未想过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

看杨绛的书,反而越发觉得是杨绛真正成就了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他一个高薪职位,他辞不赴命,杨绛很不理解,但是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事实上,他所有的选择,杨绛都尊重并且欣赏,世人觉得他是淡泊名利,这样的人当然是值得敬重的,但是敬重归敬重,如果换一个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也未必受得了。

杨绛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像家里的顶梁柱一样解决所有的问题,尊重他的一切选择和想法,完全补偿了他所缺失的、属于男人的一面。

这和杨绛本人大家小姐的出身来看似乎格格不入,我只能解释为生活的磨砺以及爱情的力量。

看完《走到人生边上》以后,很多我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都理解了。

钱钟书让我更多地想起了《海上钢琴师》,技艺精纯,心无旁骛,但是这真的是因为他们淡泊名利吗?

还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名利”的概念?

他们诚然值得我们肃然起敬,毕竟作为平凡的大多数,很少有人能像他们一样专注于所工,欣于所遇,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静默地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对学术的痴情。

杨绛多年来支撑着她的家庭,炼就了异常坚毅的心,所以她即便一个人孤独地活着,也不会被亲人的离去摧毁。

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钱钟书在我心中的形象不但没有坍塌,反而更加真实。

我曾经崇拜着一个神化的钱钟书,而如今,我热爱着一个有缺陷、有瑕疵的伟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是因为他的不足之处,他的伟大才更加伟大,他的高尚才更加高尚,他作为人的追求才更加让人景仰,他作为人的形象才更加超越了人的局限而更加高大。

但是,在这样的黄昏里,当月色渐渐挂上银杏的枝头,我却不敢歌唱。

钱钟书走了,带走了那个时代的寂静;钱钟书走了,留下我们在这里,金钱富足,精神苍白。

在这样的黄昏里,当月色渐渐挂上银杏的枝头,我听不到那些遥远的绝响,我看不到那些平静的目光,我感受不到任何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我不知道哪里还有纯文化的容身之所。

在这样的黄昏里,当月色渐渐挂上银杏的枝头,我不敢歌唱,我不敢说出我的怀恋,我甚至不敢问一声:

你们是否记得?

我只是默默地望着天空,愿你高傲而精纯的灵魂在彼岸宁静的乐土中安息。

钱老啊,您可知道,您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个时代啊……

1.学拟题

“不敢歌唱”这一题目简洁明了,引人深思。

副标题交代写作目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学修辞

第二段中,作者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钱钟书先生的思念之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3.学结构

第三段独立成段,虽然简短,但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抒发感情转到记叙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事迹,过渡自然。

4.学衬托

第五段中,作者选用杨绛的材料,实际是为衬托钱钟书,对学术的痴情,对事业的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