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51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docx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

  第一篇: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这个寒假,我在闲暇时间读了英国着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文章的内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从小到大的悲惨遭遇和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

  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

  于是简爱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但是舅父却去世了,她受了10多年的虐待生活,她舅母不喜欢她,把她还自己的孩子分隔开来,表哥经常虐待他。

  最后,简爱被送进了孤儿院,她本以为这是一个解放,但是却只是进入了另一个惨景之中,她在孤儿院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院长是个冷酷的人,因此孤儿院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因为一次简爱的好朋友海伦在一次伤寒中去世才使得条件有所改善,从而受到了六年的教育。

  就在简爱从孤儿院出来的时候,她去到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家庭中当教师,从此与罗切斯特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爱情。

  最后,简爱终于还是如愿以偿地和罗切斯特结婚了。

  这篇小说是一本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

  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这篇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敢于抗争、不甘受辱、勇于追求爱情、不安于现状的女性形象。

  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有尊严的爱情。

  简爱从小就生活坎坷不平,时常受到虐待,但她却依然倔强,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她反抗强权,她敢于反抗她的舅母。

  敢于反抗摧残她们的教师和校长。

  呈现出了一个勇敢的女性伟大形象。

  而最终她成功了,获得了幸福。

  她那无辜的生活遭遇,更反映出了大多数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读完这篇小说,我觉得简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强人,她拥有尊严,她拥有自己的立场。

  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的时候,她毅然离开了,毅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尽管她身份地位。

  但她却从没有感到自卑。

  反而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

  她虽然经历不幸,但是却热爱生活,敢于追求。

  她离开罗切斯特后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个子高高的美男子圣约翰——传教士。

  这位传教士是位很狂热的信徒。

  他请求简爱能嫁给他并和他去印度传教的时候,简爱拒绝了。

  因为圣约翰只是为了找一个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的女人。

  而当她回去再看看罗切斯特的时候,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受伤致残,庄园已经成为了废墟。

  但是她却毅然还是决定和他结婚对他不离不弃。

  简爱是一个追求真爱的人。

  她放弃了圣约翰,放弃了这段梦想的婚姻。

  毅然选择了罗切斯特。

  这是一场有尊严的爱情。

  我觉得,简爱最后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终于能和她深爱的人在一起。

  我觉得,这种淳朴单纯只有深深的爱不掺杂丝毫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爱情。

  读完简爱这一篇小说,作者的心理描写和简爱勇于追求真爱的形象刻画,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篇:

简爱1000字读书笔记简爱1000字读书笔记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简爱1000字读书笔记。

  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

  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

  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

  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

  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然而,最打动我心的却是海轮,一个同样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小姑娘。

  海伦——我心目中超凡美丽的天使。

  她超凡,是因为她完全放弃现世,达到了浩淼高远的精神境界,有着难以比拟的忍耐精神。

  她美丽,毋庸置疑,有哪个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丽呢?

海伦的超凡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包括简爱。

  海伦因小事受鞭罚,简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

  她说:

“要是他用那个鞭揍我,我会从她手中夺过来,我会当着他的面把它折断。

  然而海伦却以圣经中的以德报怨,告之以忍耐既然无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该你忍受的事如果你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简惊异而无法理解这种信条,也无法理解和赞同她的宽容,然而她感觉到了海伦是“凭借一种我所看不到的光来考察事物的。

  (本段有所引用)简的反抗精神固然自然率直,令人振奋,但海轮的坚忍宽容更显豁达而耐人寻味。

  海伦的超凡在于她能够把真正的智慧和勇气施及他人。

  在简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诽谤和污辱时,她看到海伦眼中闪出奇怪的光芒。

  而且明了那是高智慧和真勇气的流露,凭借着这圣光的支持,简抑制住将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但简只能以此抚慰自己无助又不安的灵魂,却无法踏入海轮的精神殿堂。

  (本段有所引用)这也正说明了海伦的超凡脱俗。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竟有如此虚怀若谷的气度和容纳百川的胸襟,真是可钦,可敬!

然而,天使终归是要回返天堂的——她永远的家。

  海伦在人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发出了流星般耀眼的光芒,读书笔记大全《简爱1000字读书笔记》。

  海轮的一生,有如落日一般辉煌与悲壮,这是一种崇高的美,豁达的美,气势磅礴的美,可歌可泣的美。

  还记得那次梦中醒来,努力搜集所有有关海伦的语言和描述。

  不知为什么,对她的死就是有一种不甘。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发现了一段被自己忽略了的细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海伦的墓碑上有这么一个拉丁文,resurgam意思是我将再生。

  一股郁结也心胸的感伤终于释怀了。

  我欣然,释然。

  “resurgam不正象征了海伦的崇高精神永存不灭吗?

我想,这也是对海伦的死的最好的诠释。

  6.“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时,我们都是一样的。

  这是《简爱》里的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

  是啊,知识垫高了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自卑的呢?

《简爱》里渗透了女性独立、自尊的意识。

  简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但她却始终追求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

  追求男女精神平等的理念中。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自己是一个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都是平等的。

  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最终她和罗切斯特实现了精神的平等。

  简有着非一般的毅力,正是有了这种毅力,使她的付出有了结果。

  贫困并不是失败的象征,也不是天然成功的标志,一个人能不能在贫困中实现自我超越,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自己。

  简能从不幸中铸就了属于她自己的智慧的钥匙,这就是她的超越!

简的那份纯洁,使她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爱情。

  如果没有那份纯洁,她早就和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了。

  开始有金钱、地位的新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排斥“空花瓶的存在,好看而不好用,看久了会令自己厌烦,而简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岁月的流逝不仅不会减损她的容颜,反而给她增添了新的风采,从而拗过了流年。

  上了年纪后,失去了水灵的外貌,还能像花一样散发幽幽的馨香,给人滋润肺腑的愉悦,百闻不厌。

  简的那份纯洁,使她毅然地回到已失去了金钱、地位,而且双眼被房梁砸瞎了,孤寂隐居在森林间的小木屋的罗切斯特的身边。

  简很明白,钱是人生的财富,但人生财富不止是一种。

  即使罗切斯特烧穷了、烧丑了、烧平等了,她仍然要照顾他。

  她喜欢的不是名利双全的罗切斯特,而是纯粹的爱!

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却因为可爱而美丽。

  一个高贵的生命,窘困的环境改变不了他的高贵,艰难的命运同样改变不了他的高贵。

  高贵的生命,往往懂得优雅的享受生活,轻松地经营人生。

  简生命的高贵,源由于她是能为自我心灵而活的人,她从自由的心灵里飘散出来的一种芬芳,是种恬淡的气质。

  简的不造作,使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深深的敬佩着,她的无取舍、无凡无圣,把生活的步调放得那样地宽容、自尊。

  她索取的养料是最少,但她却是花开得最美的一株。

  在经过一场轰轰烈烈之后,她仍用淡淡的心情去回应,这就是让人领略的充满怜悯爱心和宽容的精神世界。

  第三篇:

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

读书笔记1000字《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

吉哈达,是一个乡绅,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诃德?

德?

拉曼恰,又物识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小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

  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

  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伤的骑士,把酒囊当作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为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

  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

  他立下遗嘱,唯一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读《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

  但是细细品读,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种道理。

  人们的本质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在现实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

  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西班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的一部百科全书。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质,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

  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隔四个世纪,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堂吉诃德》中出现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

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篇二:

读书笔记1000字《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锺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在全书的结束部分,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家庭(婚姻)的失败后,这样感叹:

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

  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

  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这里已经明显地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感叹。

  但这种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却是发生在衰微积弱的老大中国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剧烈冲突中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令人深省的画面:

经过一家外国面包店,厨窗里电灯雪亮,照耀各式糕点。

  窗外站一个短衣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窗里的东西,臂上挽个篮,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粘的风转。

  还有全书结尾处那只著名的祖传老钟,方鸿渐的爸爸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儿媳的宝贝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5个钟头的钟: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不救中国的主题。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钱锺书似乎并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他更着力于嘲讽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更多地是要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窘迫和困境。

  而从更广阔的文化意义上来体认,《围城》更主要的是写“围城困境,其艺术概括和思想意蕴超出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民族的界限和时代的分野,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现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结着作者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和人类的基本根性的历史反思。

  篇三:

读书笔记1000字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

  ——题记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

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

  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这样的人。

  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时,却因小人的诬陷而入狱。

  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

  越狱后,按照狱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嘱咐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找到许多财宝。

  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仇,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

  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

  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玲所说: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爬起来。

  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

基督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

  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

  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这在四个字里面‘希望’和‘等待’。

  读懂了这句话,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

  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

  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篇四:

读书笔记1000字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

  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

  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

  笛卡尔说:

“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

  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

  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

  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

  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

  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

  如何负责呢?

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第四篇:

读书笔记1000字《堂吉诃德》读书笔记《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绅,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识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小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

  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

  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伤的骑士,把酒囊当作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为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

  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

  他立下遗嘱,唯一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读《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

  但是细细品读,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种道理。

  人们的本质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在现实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

  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西班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的一部百科全书。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质,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

  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隔四个世纪,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堂吉诃德》中出现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

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围城》读书笔记《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锺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在全书的结束部分,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家庭(婚姻)的失败后,这样感叹:

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

  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

  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第324页)。

  这里已经明显地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感叹。

  但这种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却是发生在衰微积弱的老大中国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剧烈冲突中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令人深省的画面:

经过一家外国面包店,厨窗里电灯雪亮,照耀各式糕点。

  窗外站一个短衣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窗里的东西,臂上挽个篮,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粘的风转。

  (第353页)还有全书结尾处那只著名的祖传老钟,方鸿渐的爸爸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儿媳的宝贝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5个钟头的钟: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第359页)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不救中国的主题。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钱锺书似乎并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他更着力于嘲讽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更多地是要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窘迫和困境。

  而从更广阔的文化意义上来体认,《围城》更主要的是写“围城困境,其艺术概括和思想意蕴超出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民族的界限和时代的分野,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现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结着作者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和人类的基本根性的历史反思。

  第五篇:

读书笔记1000字1000字读书笔记:

《活着》读后感1000字作文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

  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

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国民党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

  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

  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

  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