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6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湖镇产业规划.docx

台湖镇产业规划

台湖镇产业规划

 

台湖镇产业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发展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1、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整体实力跨越增长

“十一五”期间台湖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通州区首个税收超10亿元的乡镇,税收总额和增长幅度居全区首位。

2010年完成税收总额16亿元,其中国税完成11.1亿元,地税完成4.9亿元,农民纯收入达到13500元。

主要指标分别是“十五”末的5.8倍、7.5倍、3.8倍和1.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1.9%、49.5%、30.5%和11.4%。

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入驻企业逐步形成规模,2010年完成税收达到10.5亿元,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星湖农民就业基地开发进展顺利,入区企业共有21家,2010年实现税收1.6亿元,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重点企业税收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镇发展的骨干力量。

2010年全镇有75家企业税收完成200万元以上,其中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摩比斯变速器有限公司、天宇朗通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3家龙头企业税收分别达到4.06亿元、0.94亿元和0.79亿元。

村级税收大幅度增长,实现税收总额超亿元,成为税收重要增长点之一。

2010年全镇有23个村税收完成100万元以上,其中太平庄、次一村、北神树村突破1000万元,为全镇经济总量提升增加了助力。

2、工业发展成绩斐然,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台湖镇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调整工业发展思路,实现了全镇工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2010年台湖镇完成工业产值146.3亿元、销售收入143.8亿元、利润7.63亿元、增加值27.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7倍以上,年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

规模企业达到103家,带动全镇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产业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企业330家,投资总额143.8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2家。

通过引进项目,共盘活企业闲置资产3.19亿元,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一级开发进展顺利。

2010年,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总收入210亿元、利润11亿元、税收10.5亿元。

光机电基地入驻企业逐步形成规模,龙头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以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总部经济2010年实现税收5亿元。

星湖农民就业基地取得较大发展,吸引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北京出版物流发行中心、新华联工业园、京城重工集团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对地区发展带动大的企业落户星湖农民就业基地。

同时,完成了京台路改造和高压线迁移工作,剩余30公顷土地一级开发工作也已启动,未来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保障。

3、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

镇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村土地进行流转,调动了广大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设施农业呈现大幅增长态势,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00亩,形成了以口子村、前营村、次二村、胡家垡村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村。

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镇政府投资300万元扶持桂家坟、唐大庄观赏鱼养殖基地建设,花卉苗木、蔬菜果品、籽种农业等初具规模。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断加强,以星湖园、台湖第五生产队、金福艺农公司等为主的农业企业,在观光采摘和蔬果配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全镇农业高品质发展。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三起来”工程进展顺利,以九项工程为主的村级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改造工程全部顺利完成。

“村级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医疗卫生室、健身园、老年活动站、文化图书室、农村电脑教室等,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

4、城镇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推进。

“两站一街”项目正式启动,当前已完成全部地块的立项和征地手续,并基本完成非住宅部分拆迁和安置楼主体工程。

完成“台湖生态镇”230公顷土地和星湖农民就业基地28公顷土地一级开发,以及16.32万平米台湖村回迁楼建设。

建成台湖国画院和国际图书城,有力提升全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完成京台路西延、敬业南路、湖光路、桑元北路、口永路等道路的改扩建工程,以及通马路和京哈高速的改造工程。

完成中心镇区湖西路、京湖路、京亦街、湖亦路等路网的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建成玉甫110千伏电站,极大地缓解了地区用电压力。

建成日供水5000吨的中心区水厂,日处理污水10000吨的中心区污水厂正加紧施工建设。

启动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相继完成了镇域内主要道路和萧太后河的绿化美化工程。

完成了台湖文化艺术公园和沿河公园两处景观建设项目,为群众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5、社会民生不断完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不断加大各类教育事业投入。

教育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1.6亿元,相继完成了台湖中学、敬业中学、次渠中学、次渠小学、北神树小学、麦庄小学等学校的改扩建。

落实学杂费减免制度,进一步完备教学设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全镇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型。

投资近1亿元、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台湖卫生院、次渠卫生院正式投入使用,群众就医环境极大改善。

14所村级卫生服务站相继建成,将为农村居民提供就医便利。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2010年底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每年投入1000万元,在全区乃至全市首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报销”制度,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五”期间为全镇大部分村配备文化活动室,并为全部46个村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支持群众自发组织合唱团、秧歌队等文化活动团体,并鼓励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成功组织3届全镇运动会,并积极承办了多项区文体活动。

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服务。

大力开展城乡低保社救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对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各类救助活动,切实解决了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加强信访工作,成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重点解决了一些关系到全镇社会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了非正常集体上访零指标的实现。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

1、发展环境和机遇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聚焦通州新城。

当前,北京市正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

通州作为距离主城区最近、交通最便捷的新城,不但承担着中心城区职能疏解、产业和人口转移的功能,而且是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也是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

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把通州新城建设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聚焦通州、建设国际新城,已经成为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台湖镇作为通州区重要的功能区,将承接新城建设产生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中心镇区、“两站一街”、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是提升世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表现。

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凭借科技、人才、信息等良好资源,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集聚,已经成为“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

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北京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和新经济增长点。

台湖镇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和品牌效应,未来通过“两站一街”和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星湖农民就业基地的合理分工协作,将极大受益于北京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机遇。

2、存在问题和挑战

(1)地处两个新城之间,面临发展同化危险

台湖镇区位条件独特,地处北京中心城区、通州新城和亦庄开发区之间,并且部分镇域已经纳入新城规划范围之中。

因此,台湖镇发展极易受到周边城区对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极化效应影响,如果缺乏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台湖镇将面临缺少发展资源,甚至被同化的危险。

(2)镇域空间相对割裂,面临协调管理困难

台湖镇域空间较为分散,六环、京沈、京津等数条高速将镇域分割成若干区域,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组团,包括东北部纳入通州新城部分、中心镇区、“两站一街”、光机电一体化基地,以及亦庄东扩区。

由历史、交通、行政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种空间割裂,不利于统一规划、协调管理,也增加了全镇资源要素统筹调配的成本。

(3)产业定位不够明确,配套环境相对不足

台湖镇“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猛,但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园区及镇区的配套相对不足,尤其是缺少服务于总部经济的各种商业、金融、中介,制约了高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特色亟待彰显

台湖镇周边的通州新城、亦庄开发区、朝阳垡头、马驹桥镇等都提出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的目标,因此未来发展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

为了避免盲目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发展,台湖镇必须尽快依托资源和优势,明确并彰显自身特色,树立发展品牌。

(5)流动人口数量激增,环境承载压力加剧

“十二五”期间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台湖镇将面临流动人口总量持续上升,管理服务任务日趋加重的新形势。

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将不可避免产生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尤其是对能源、卫生、治安、生态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3、重大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北京市一些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台湖镇及其周边地区,这些项目普遍定位较高、规模较大,对于台湖镇“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极其重大、甚至决定性影响。

因此,有必要在规划之初明确这些重大影响因素。

(1)“两站一街”项目

“两站一街”是2009年北京市立项的重大项目,规划打造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环渤海高端总部聚集区。

当前正在进行前期土地一级开发和回迁安置楼建设。

“十二五”期间“两站一街”项目的建设及其对产业、资金、人才的吸引必将极大地带动台湖镇的发展。

(2)主题公园项目

通州新城西南部主题公园项目地址初步确定在六环路以西、京沈高速路以北地区,计划于两年内立项并进行土地一级开发,规划形成以主题公园、专业会展等为主,辐射周边区域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功能区。

主题公园与台湖镇仅一路之隔,未来将为台湖镇带来大量的游览人口。

(3)轨道交通项目

台湖镇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京哈高速、京津二通道、六环路、京津城际铁路、轻轨L2线等多条交通干道贯穿镇域。

“亦庄火车站”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将引领整个台湖镇的交通体系。

郊区快轨S6线未来也从台湖镇经过,一旦能够在镇内成功改线设站,将极大地方便与新城核心区、北京东站、首都机场的联络,促进镇域东部多种要素的流动与交换,从而带动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中心镇区开发及“城乡一体化”项目

北京市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台湖镇是落实城乡一体化的6个试点乡镇之一,镇域内共有25个村在未来将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

结合城乡一体化推进中心镇区开发将是“十二五”期间台湖镇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奠定台湖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水平的重要举措。

除了上述对全镇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外,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星湖农民就业基地两个载体的发展,也将是“十二五”时期台湖镇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基于上述众多影响因素,必须明确各类事项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影响产生的时序、领域,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台湖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二五”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通州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理念指导下,抓住新形势、承接新要求,以打造“幸福城镇、京郊首善”为目标,依托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和中心镇区建设,重点落实“两站一街”开发、城乡一体化等重点任务,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优化提升,推动台湖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服从全局原则。

台湖镇作为北京市和通州区重要的郊区城镇之一,其发展必须符合上位规划、上级政府从全局出发的要求。

统筹协调原则。

统筹协调各级各类规划,协调新城建设,协调城镇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创新发展原则。

台湖镇面临很多没有先例或经验的新局面、新问题,本规划坚持适度超前、创新发展的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探索先进发展理念,创新郊区城镇发展模式与路径。

以人为本原则。

城镇的发展必须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被多数人分享。

环境友好原则。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打造节能、生态、绿色田园城镇。

(三)发展定位

在统筹考虑环渤海地区、北京市、通州区等上位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基于面临的发展背景、形势和自身资源,台湖镇“十二五”时期将重点打造成为:

北京市重要的综合服务组团;通州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和休闲功能区;人居环境优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的特色城镇。

未来台湖镇的发展致力于打造活力、高端、开放、宜居的国际生态小镇。

随着“两站一街”及“生态台湖”的建设,台湖镇发展将逐渐上升为市级层面和战略。

作为体现北京世界城市和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功能区,台湖镇“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大跨越、大提升,建设经济充满活力、产业定位高端、文化氛围开放、生活环境宜居的国际生态小镇,突出台湖镇国际化、生态化的特点和发展思路。

(四)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镇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确保税收总额达到40亿元,力争50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达到4亿元,税收超亿元的总部企业达到15家;城乡建设塑造新景象,完成“两站一街”土地一级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及改扩建道路长度超过15公里,实现对外联系的畅通,加大对生态景观的保护开发;社会民生形成新局面,在教育、培训、医疗、社保等方面实现全覆盖。

其中,到2012年末完成中心镇区、“两站一街”土地的一级开发,实现年税收总额22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达到2.5亿元。

 

表1台湖镇“十二五”规划目标

指标大类

具体指标

目标

指标类型

经济发展

税收

确保40亿元,力争50亿元,年增长20%以上

预期性指标

工业税收

21亿元,年增长20%以上

预期性指标

一般预算内收入

4亿元,年增长15%以上

预期性指标

总部经济

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15家

预期性指标

万元产值能耗

0.68吨标煤,下降23.5%

约束性指标

年人均劳动所得

2.7万元,实现收入倍增

预期性指标

城乡建设

土地一级开发

台湖中心镇[1]

2.37km2

预期性指标

星湖农民就业基地[1]

0.27km2

“两站一街”[2]

17.19km2

道路建设

新建

5.6km

预期性指标

改扩建

10.3km

镇区绿化率

40%

约束性指标

生活垃圾处理率

100%

约束性指标

污水处理率

75%

约束性指标

社会民生

年均培训及就业

2000人次

约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以下

约束性指标

学前教育覆盖率

99%以上[3]

约束性指标

义务教育完成率

100%

约束性指标

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

100%

预期性指标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预期性指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100%

预期性指标

计划生育率

97%以上[3]

约束性指标

每百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数

4张

约束性指标

注[1]2011年完成;[2]2012年完成;[3]含流动人口。

2020年远景目标: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年税收总额过百亿,年人均纯收入突破6万元,人民生活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两站一街”建设初具规模,与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共同组成面向国际、辐射环渤海区域的高端服务区;城乡一体化顺利完成,城乡差别基本消除,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景观环境不断提升,形成特色突出的生态休闲品牌。

三、战略重点与空间格局

(一)明确科学的战略重点

1、加强与中心城区、通州新城联系

通过打造生态农业与旅游等景观,营造完全不同于大城市的绿色生态景观风貌,与中心城区现代城市服务设施相得益彰,形成完善的区域休闲娱乐体系。

紧抓北京市聚焦通州新城的重大战略机遇,借助通州新城这一高层次平台,积极引导周边资源进入台湖。

着重在配套服务方面做足文章,为通州新城、亦庄开发区提供生态、休闲、居住、旅游等功能服务,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全面推进“两站一街”重点项目

保障“两站一街”项目顺利开发建设是台湖镇政府“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工作。

“两站一街”是北京市重点项目,其发展关系到北京市东南地区的整体经济格局。

该项目在2009-2012年期间处于前期开发阶段,2013-2015年期间开展全面建设并在“十二五”期末完成核心区和重要节点工程建设。

无论是前期开发阶段出现的大规模拆迁安置、土地一级开发,还是全面建设阶段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应,都对台湖镇的发展形成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

因此,“十二五”时期台湖镇应全面推进“两站一街”,预计“十三五”期间“两站一街”将成为台湖镇最核心的经济贡献来源。

3、集中力量建设中心区及生态环境

中心镇区作为重要的要素集聚区,聚集了行政、商贸、教育、医疗、文化、居住、休闲等多重功能。

中心镇区以及星湖农民就业基地的开发建设贯穿下一个五年,尤其在“十二五”前期将是带动台湖镇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核心。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中心镇区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农业、水系、道路、社区、公园等的发展建设,打造以湿地为特色的台湖生态景观,能够有效促进东部地区发展,同时满足北京市、通州新城及亦庄开发区对生态休闲服务的需求。

4、大力提升社会民生服务水平

社会民生服务一直是台湖镇政府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全镇居民生产生活的切实问题。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全镇的社会民生服务水平,不仅能够让全镇居民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而且能够提升台湖镇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形成“社会民生提升-人才聚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提升”的良性循环。

所以,在关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同时,社会民生服务也应该成为“十二五”期间台湖镇的发展重点。

(二)构筑有序的空间结构

1、构建科学功能分区

构建区域功能明确、要素布局合理的综合功能分区。

近期重点加快城市综合功能区(“两站一街”项目)前期开发,稳步推进城镇发展先导区(中心镇区和星湖农民就业基地)开发建设,加强产业重点集聚区(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用地整合管理。

中长期重点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区,形成四个功能区相互带动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控制区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图1台湖镇功能区空间布局

2、加强联系通道建设

打造内外联系通畅的空间通道网络。

重点强化轻轨L2线、京津城铁、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六环路的对外联系作用,力争打通五环路出口、优化S6线路,加强九德路、张台路、潞西路、通马路等主干道的内部联系作用。

依托对外联系通道,构建绿化景观通道;结合水系整治与绿化,重点打造萧太后河、凉水河生态景观走廊。

3、优化城乡居民点布局

塑造高效集约、功能互补、疏密有致的城乡居民点格局。

加强中心镇区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中心镇区为核心、中心村为组团、特色村庄为基础的城乡居民点发展格局。

突出中心镇区、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打造富有活力的产业体系

1、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主动对接新城建设与需求。

充分对接并积极利用新城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及重大工程,树立“做大三产、做强二产、优化一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先发展支撑新城建设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服务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生态休闲功能区。

大力发展特色总部经济。

“两站一街”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总部、金融总部、现代服务业总部;光机电一体化基地以吸纳体育休闲产业总部、高端制造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为主;星湖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总部。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定产业准入与鼓励政策,明确禁止性、限制性、鼓励性产业及其适用区域。

大力贯彻低碳理念,立足研发创新,着力推进两化融合,打造绿色高端产业集群。

依托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和星湖农民就业基地,重点引入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西部地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技术研发转化与信息咨询等,形成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医疗服务、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生态休闲品牌。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围绕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两条景观轴线,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创作区、艺术旅游观光区、文化商品区、文化教育区和餐饮娱乐区,大力推进国画院、图书城的发展。

鼓励发展新型农业功能。

结合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转变农业传统功能,以面向首都、服务周边为导向,大力开发和推广农业的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功能。

2、发展特色休闲产业

打造生态特色。

以水系生态系统及景观的整治开发为重点,加大萧太后河、凉水河、通惠河灌渠、四支渠、萧太后湖等水域的生态景观重塑,结合农田、池塘、湿地开发,增加公共亲水设施、开敞游憩空间、景观廊道、服务标识等,营造台湖独特的生态环境。

展现文化特色。

扩大国画院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城当代创意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塑造和凸显以湿地公园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文化,结合“两站一街”建设发展现代城市文化。

加强文化特色的展示宣传,积极承接和举办符合台湖特色定位的文艺活动、体育赛事、节庆活动。

开发特色产品。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创新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引导发展商务休闲、娱乐休闲、运动休闲产品。

加快产业链由上游资源向下游商品、服务延伸,积极扶持休闲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推动休闲产品向综合性、多层次发展。

为农民开发景观农田、生态湿地提供农资补贴,鼓励农民兴办星级农家乐,开展各类休闲服务。

3、建立良好产业环境

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

结合重大项目实际需求,制定“紧缺人才”目录。

引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机构,加强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实用人才的培育引进。

设立人才培育引进专项基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企业组建研发平台,建立自主创新、产业化及应用的一条龙体系。

组建投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为高成长性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担保、风投等金融服务,协助条件成熟的企业做好上市工作。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交流、发展、创业需求。

完善各类基础与公共设施。

遵循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硬件环境。

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重点加强与主要对外通道的联络线和节点建设,实现各类交通间的便捷转换。

严格控制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主动对接城区大市政。

(二)营建高端高效的产业载体

1、全面推进“两站一街”建设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2012年底前完成拆迁和安置工作,完成“七通一平”等市政工程,争取全部土地具备上市条件。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L2沿线核心商务区地块,做好总部基地园区、住宅区建设,基本建成总部服务中心、文化景观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居民生活中心等关键节点工程。

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发挥充足的空间资源优势,着力吸引总部型企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聚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

打造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与现代化国际新城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加强新型社区建设。

加快拆迁安置和社区化建设,高标准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推广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各负其责的社区建设规范化模式。

加强新型社区服务站建设,整合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服务站所和活动载体,设置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