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2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docx

国史复习资料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月革命”:

1967年1月,姚文元指令造反派夺《文汇报》、《解放日报》的权,以王洪文为首领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

一月革命是完全错误的,其中包含有张春桥、姚文元一伙乘乱篡权的严重反革命活动。

从总体上看,是在左倾错误方针指导下,贯彻毛泽东战略部署的一次完全错误的实际行动。

夺权之风刮遍全国,文革进入了夺权的新阶段。

2、人民公社:

是一个生产单位,又是一个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是乡政权和社管委会合并为一。

是全公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公社党委对全公社的生产进行管理和经营决策,并贯彻国家指令性计划。

3、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指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和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发,经毛泽东审阅修改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质和特点作了全面系统的解释。

4、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1073万党员。

应邀列席大会的有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代表团,及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

毛泽东致开幕词。

大会听取了刘少奇作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

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0日,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这就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

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8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方针。

意义:

一五计划末期,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逐步建立了以大计划、小自由,大统一、小分散为原则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7、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文革在一些地区的预演。

简称“社教”。

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我国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提出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目的:

“反修防修”。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党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尽管它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左”的错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8、北戴河会议:

1958年8月17-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等问题。

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号召1958年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9、《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到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正式报告。

“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已有的经验”,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历史地位:

首次提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课题。

10、“三反”:

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

对工商业者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况。

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了邓小平关于选举法草案的报告,并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选举法》规定:

“凡年满十八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一是前言,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党委会。

这是为了开展文化大革命采取组织措施;二是列举《二月提纲》10条罪状,逐条批判,提出一套“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三是结语,要求各级党委立即停止执行《二月提纲》,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号召向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猛烈开火。

二、辨析题

1、错,是标志著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才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不对,土地就是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实质上是国家所有,承包恰恰是国有土地个人生产经营的方式,要是私有就不用搞这个承包制度了。

3、、不对过渡时期(1949--1956)1949一1952年(准备“过渡”)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的矛盾,有三个方面

①“过渡”准备:

人民政府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斗争;②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确立、完善。

1953一1956年(过渡)

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有三个方面①生产力:

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②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③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4、错误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是欺诈、掠夺式的经济关系,只是在破坏中国经济的发展!

5、错。

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巨变。

第一次: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二次巨变。

第三次: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第三次巨变。

这三次巨变也诞生了改变中国面貌的三位巨人。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6、错误。

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

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7、不正确。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范畴和概念。

周总理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指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开国大典。

那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意义标志民主革命胜利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8、错误。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但“左”的错误还未得到全面清理和纠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才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

9、不对。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还存在种种矛盾。

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只有这一个,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0、错。

收官僚资本,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是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分成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自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三、简答题

1、

(1)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

(2)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

(3)初步探索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4)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5)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6)确定了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方针。

2、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解决办法等的论述,突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流行的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

3、

4、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左倾理论的系统化,并被提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是文革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现象的恶性发展,为文革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林彪、江青、康生等利用和助长了党和毛泽东的错误,进行反革命活动,也是文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公开论战的影响,对党内左倾思潮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一、从1949年到1952年冬,组织临时互助组或常年互助组。

二、从1953年初到1955年上半年,全国以兴办初级农业合作社为中心,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

三、1955年秋到1956年底,合作化运动进入到建立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6、一、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制定了党的正确的战略策略方针,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正确地处理了社会革命和经济恢复工作的关系,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紧紧抓住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个中心环节;

三、大规模地开展增产节约和“三反”、“五反”运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找到了资源;

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五、正确地执行了和平外交政策,争取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国际环境;

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宏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的:

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四、论述题

1、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前者为对抗性的矛盾,后者为非对抗性矛盾。

意义

1、毛泽东关于“正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另一方面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成果,它为如何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方向。

(5)。

国防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经验教训:

①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经济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③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违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就会造成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发展也就会遭到挫折。

               

④经济工作应当有什么倾向就反对什么倾向,不能只反右不反左。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1976年10月,我们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扭转这十年造成的严重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央领导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

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

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评价:

十年所作出的成就是这一时期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

第二,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效果来看,三方面的重大成就证明成绩是主要的。

但是也存在消极作用:

第一个方面是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

第二个方面: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主要成绩:

(1)。

工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增长。

与1956年相比,1966年比全国各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

(2)。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传统工业部门得到充实和加强。

(2)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3)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3)。

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和技术条件都得到了加强;用于农业的工业产品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推广良种、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以及建立农业气象预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

教育和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成绩:

1、金银外币投机基本上被制止,市场初步稳定。

2、加强了国家对市场的领导和控制。

3、物价基本趋于稳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被制止了。

4、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管理,平衡收支。

原因:

以1950年2月为界,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的斗争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重点是打击投机资本,控制市场。

中共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相结合,以经济措施为主的方针。

(1)加强金融管理,严禁金银外币流通,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

(2)市场管理,严禁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

(3)遏制和打击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

后一阶段的重点是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管理,平衡收支。

1950年2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性的财政会议,决定解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管理。

5、评价:

十年所作出的成就是这一时期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

第二,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效果来看,三方面的重大成就证明成绩是主要的。

但是也存在消极作用:

第一个方面是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

第二个方面: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B、主要成绩:

(1)。

工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增长。

与1956年相比,1966年比全国各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

(2)。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传统工业部门得到充实和加强。

(2)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3)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3)。

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和技术条件都得到了加强;用于农业的工业产品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推广良种、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以及建立农业气象预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

教育和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5)。

国防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C、经验教训:

①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经济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③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违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就会造成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发展也就会遭到挫折。

               

④经济工作应当有什么倾向就反对什么倾向,不能只反右不反左。

6、1956-1965年是我国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八大前后,我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宝贵的成果。

一方面,十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成绩体现在:

1、1957年我国超额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十年建设期间,建成了以大庆油田、包钢、武钢、第一拖拉机厂;兰新和包兰铁路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工业交通项目,初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国防和科技领域出现重要突破,万吨水压机、中程导弹、原子弹、人工合成胰岛素、超音速歼击机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

4、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下,逐步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的。

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和轻工业,压缩基础建设规模,到1965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工作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5、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外交家努力下,中国始终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支持亚非拉人民的革命解放事业。

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继续为新中国赢得朋友。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我们忽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1958年-1960年,出现了“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大跃进运动的表现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运动。

大跃进运动的表现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大跃进运动使得1959-196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这三年我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但是党内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比较严峻,1962年起开始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由朋友转为敌对,美国依然对中国执行遏制封锁政策,加紧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新疆、西藏等地区边疆形势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