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1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docx

第五篇科学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第五篇科学研究

第一章概况

1999至2010年,我院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紧密结合广东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及自身科技产业的需求,结合我院在矿物加工技术、材料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技术、粉末冶金技术、耐磨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焊接材料工程技术、分析测试等方面特色和优势,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从整体上推动我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研成果:

共取得科技成果74项,成果转化率为78%。

累计有125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攻关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二等奖34项。

取得专利授权数90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优秀奖1项。

制订或修改国家、行业及企业技术规范或标准46项

项目实施:

共申请各类科技项目610项,新开纵向科研项目426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军工配套项目、省市区重点项目计252项,承担的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94项。

项目计划执行率100%,完成率96%。

在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方面,我院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复杂铂钯共生矿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大型无筛板沸腾氯化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千瓦及高性能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应急系统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厚涂层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和部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承担了国防军工重大专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广东省重大专项“车辆及电子工业用铝镁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研究工作。

创新平台的建设:

完成了“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共实验室”、“广州市焊接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评价中心”和“广州市焊接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启动了“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矿物及再生金属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稀土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粉体材料及精密零件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广州市金属材料成形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焊接材料工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二期建设)”“广东省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化重点科研基地”、“广东省金属材料专业镇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这对于提升我院研发水平,促进我院科技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

我院牵头成立了“广东省轻金属铝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了“广东省绿色无铅产学研战略创新联盟”、“梅州市铜产业创新联盟”、“液压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清远市再生金属产业创新联盟”等7个联盟,以我院为主负责完成了编制《广东省铝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镁产业技术路线图》,以产学研形式申报获准立项的各类政府项目35项。

同时我院加强与省、市、区、镇、企业的多级联动,与地方科技局紧密合作,目前与佛山、肇庆、清远、韶关等科技局签订技术合作框架,搭建了为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的研发平台,与清远市再生金属商会合作成立了“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清远分析测试中心”,与三水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铝型材加工及设备企业重点实验室”。

表5.1科研项目及其完成情况统计

年份

纵向课题(项)

新开横向合同(项)

鉴定成果(项)

成果获奖项数

备注

在研项目

新开项目

1999

51

28

13

3

24

2000

60

31

14

3

6

2001

36

23

19

4

11

2002

55

31

9

2

9

2003

63

19

12

11

2

2004

57

18

13

7

11

2005

56

16

33

9

12

2006

48

23

48

8

8

2007

79

33

57

5

5

2008

113

59

50

5

12

2009

165

69

60

7

12

2010

196

76

66

10

14

第二章重点科研领域

第一节选矿工程

选矿工程专业是我院的重点研究开发领域之一,历史已超过70年。

现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人,高级工程师26人。

围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需求,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开发工作,尤其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选矿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有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攻关能力和工程化技术优势,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需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社会需求,依托该专业领域建立了“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了“广东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

选矿工程专业下设三大主方向:

选矿工艺技术、选矿设备和选矿药剂。

主要从事工艺矿物学研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等选矿工艺研究,选矿设备、选矿药剂。

建有工艺矿物学和检测试验研究室、选矿药剂合成研究室、选矿工艺试验研究室、贵金属选-冶试验研究室、稀有金属选矿试验研究室、选矿设备试制研究室、二次资源利用试验研究室等,同时具备了从小试、扩试到工程化的先进研究设备及检测手段。

在国家重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和重点矿山的技术攻关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重选、磁选、浮选、电选、选矿药剂、选矿设备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铸就了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发展,促进了选矿工程技术的发展。

1999年以来共承担了20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3项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25项市区级和院基金科技项目,188项横向科研项目,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1项,广东省专利优秀奖1项,授权专利18项。

主要代表性技术成果:

1、完成了“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南柿竹园钨钼铋复杂多金属矿综合利用”和“广西大厂锡铅锌铟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我院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药剂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解决了上述两个重大矿产资源的金属回收率低等难题,每年为企业创造利税近亿元。

分别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钽铌钨高效选矿新工艺、新药剂研究”,研究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粗粒重选、细泥浮选、浮重结合、选冶结合的选别细粒嵌布的钽铌钨的新工艺和新药剂,获2005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效、无(低)毒选矿药剂研制和产业化”的工作,开发出的低毒高效药剂DB、ZL、GYW等在选钨和选钽铌矿山中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钨、钽、铌的回收率。

4、完成了“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柿竹园钨钼铋多金属资源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针对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等含钙矿物的难分离、微细钨难回收、复杂低品位萤石综合回收率低等技术难点。

开展成套选矿技术及工业化的流程,提出了“白钨浮选-浮选尾矿磁选黑钨”试验流程,取得了钨总回收率达75%,比原有流程提高了10%,该创新成果是柿竹园低品位复杂钨选矿技术新的革命,对选矿工艺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卡岩型极低品位难选多金属共伴生矿高效综合回收新技术:

该项目选择非常典型矽卡岩锡矿床中伴生的极低品位共伴生多金属难选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小试、中试、工业试验以及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取得了该类资源选矿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根据矿石物性,研发了“等浮同浮—粗精异浮—钨钙分离”的高效综合回收成套新技术,原始创新了自然铋全浮选、铜钼铋无氰分离新技术,合成了PZO、GYBi、GYH、GY-10等新型药剂,实现了钼、铜、铋、钨等金属的分离和富集,形成了极低品位复杂难选多金属矿分离整套技术,解决了极低品位难选多金属矿分离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矿山新增经济效益24亿多元。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白钨矿浮选新药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主要针对常用的白钨浮选捕收剂731、733氧化石蜡皂存在的选择性差、用量大等不足,研究在其药剂分子结构上进行改进,添加对白钨矿捕收力强、选择性好的基团,研制出选择性好、用量小的新型白钨矿浮选新药剂,开发出对矿石适应性更好的药剂,提高白钨矿浮选回收率。

2007年,完成了新药剂浮选大吉山钨细泥、云南马关、湖南平江、湖南麦万矿业、广西南星矿业等各地矿山白钨矿石的小型试验,以及湖南东山矿业和江西修水香炉山钨矿因矿石变化而进行的对比试验。

完成了湖南瑶岗仙钨矿、甘肃小柳沟钨矿、湖南耒阳钨矿和江西香炉山钨矿四个矿样的连续扩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钨回收率由78%提高到81.2%,药剂用量由氧化石腊皂的660g/t降至500g/t。

通过对部分药剂合成改进试验和药剂的共性研究工作:

找出针对两大类型矿石而分别适应的两种类型药剂,形成系列白钨捕收剂。

7、提高大红山铁精矿品位及回收率试验研究:

该项目是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6年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科技成果的鉴定,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开发出具有交变磁场磁力、重力、离心力等综合立场的立式脉冲振动磁场磁选机,有效地解决了磁团聚夹杂难以解离和排出的关键技术难题,并首次将立式脉冲振动磁场磁选机与高频振动细筛组合的“立式脉冲振动磁场磁选机磁选-高频振动细筛分级,筛上返回再磨”新工艺,用于磁铁矿的分选,提高了铁精矿品位,保证了磁铁矿的回收率。

该技术在伴生磁铁矿的选矿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难选磁铁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可靠途径和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选矿工艺、选矿设备的快速发展。

8、针对澳大利亚难选稀土矿,解决了国外耗费近十年研究所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我国稀土选矿技术和产品推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路,其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比较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节材料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是我院的重点研究开发领域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广东省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工业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并形成具有设备较齐全、领域较广泛、能相互配套的综合性工程化优势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有研究开发人员60余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11人。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的先进工程技术,是材料工业中的先进高技术,是高技术、再制造的基础和支撑,是节能降耗的新途径。

广东省科技厅依托该专业建立了“广东省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共实验室”,在2006年的全省重点实验室的评比中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获得了优秀。

2006年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三级保密资格证书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证书。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紧密围绕高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开发两大方向,下设热喷涂、金刚石、类金刚石薄膜、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纳米涂层制备、激光表面处理、离子轰击表面处理、电刷镀、化学镀等九个实验室,形成了以高速火焰喷涂(HVOF)和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为代表的厚膜涂层技术、以先进的非平衡磁控溅射+无灯丝长条离子源辅助+多弧相结合的复合离子镀技术和等离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为代表的薄膜沉积技术、以激光表面处理和离子复合强化处理技术为代表的表面改性和强化技术等三大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建立了以金棠表面技术工程公司和粤鑫激光科技公司为基地,实现成果快速转化。

加强与国际知名的研究院所合作,如德国的GTY公司、俄罗斯科学院激光加工研究所等,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国际合作基地”,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设立“表面工程学科”博士点,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培养“表面工程学科”博士、硕士,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老中青相结合研发团队,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开发出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1999年以来共承担了1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1项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20项市区级和院基金科技项目,83项横向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12项。

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

主要代表性技术成果:

1、热喷涂技术替代电镀硬铬的研究及应用。

通过对涂层材料设计、选择、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优化、超精加工工艺的研究,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高能等离子技术制备出高光洁度、高质量的金属陶瓷涂层和陶瓷涂层,用以代替电镀铬层在柔版印刷网纹辊、钢铁连铸机结晶器表面强化以及造纸机械上的应用,对于大型工件的强化和厚涂层的制备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整体设备和技术水平起点高,体现了当今技术的发展方向。

用热喷涂代替镀铬,生产工艺技术与应用技术国内领先。

项目成果应用替代部分进口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大面积类金刚石膜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及在高精密工模具上的应用。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基金,开发出在多种基体上沉积掺金属类金刚石硬膜生产工艺,具有沉积温度低(<200℃)、沉积面积大(D650mm×600mm)、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且膜层的综合性能优异,膜层表面光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了一套多种镀膜技术复合的多功能离子镀膜机,可实现大面积低成本的DLC膜制备,该设备综合性能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率先在国内采用无灯丝离子源技术与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高性能掺金属类金刚石膜;率先在国内将该技术应用于光盘模具,建成了一套以多功能离子镀膜机为主体的类金刚石膜和多层膜生产线,批量生产精密工模具及精密部件,应用效果好、质优价廉,对推动精密工模具及部件和真空离子镀DLC膜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的生产示范作用。

该项目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大载墨量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的技术研究。

该项目是通过激光雕刻工艺研究,制造出专用大载墨量陶瓷网纹辊,替代传统的机械雕刻电镀铬金属网纹辊,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

通过氧化铬涂层表面处理工艺的研究,提高了涂层对CO2激光束的吸收率,将激光雕刻网纹辊的线数突破到10lpi,同时载墨量提高到300cm3/m2以上。

该工艺具有创新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可取代同类进口产品,使用寿命达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我院产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该项目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微型钻头表面强化超硬自润滑多元涂层。

该项目是人工合成超硬薄膜并在微型钻头上进行应用研究。

通过多种技术结合(包括离子源、非平衡磁控溅射、中频电源、阴极电弧等技术)的手段制备超硬自润滑多元薄膜。

利用离子源离化出氩离子直接轰击工件,在高偏压条件下进行阴极电弧金属离子轰击后,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化出多种金属离子,同时通入反应气体(如N2、CH4)经离子源,使其充分离化成离子,所有离子在自身动量和偏压的作用下,在工件表面发生碰撞、键合等作用,生成金属氮化物、碳化物或掺金属的类金刚石膜;实现超硬自润滑多元梯度涂层的制备。

5、连铸结晶器表面涂层强化技术。

该项目属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并得到了广州市科技局的配套支持。

首次采用热喷涂技术对薄板连铸结晶器宽面进行了强化处理,首次选用Ni基材SuperNi/Al2O3作为最佳的结晶器表面强化涂层材料,并进行了大量的工艺研究和性能测试,探索研究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涂层的热抗震性以及大曲面涂层超细抛光等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2项。

6、新型热喷涂技术合作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是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由我院材料表面所与德国GTV公司合作研究。

针对无氧涂层和氧化物涂层的工业化生产,通过专利特殊性设计的超音速火焰喷枪和三阳极等离子喷枪的优化,配合独特的喷涂工艺,解决了涂层易氧化、送粉率、沉积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实现了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化钨涂层瓦楞辊产品上首次成功应用,三阳极等离子喷涂氧化铬陶瓷网纹辊比常规等离子喷涂效率提高三倍,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院与国际的合作交流,对于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的产业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节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技术是我院的优势与特色研究领域之一,是国内较早研究开发钛及钛合金粉末冶金材料及工艺的研究单位之一,是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中心的主要组成单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研究领域已扩大到钛及稀有金属、有色金属、铁合金和不锈钢等高性能致密、多孔和复合材料,以及工程用结构零件和功能器件,在制粉技术、成形技术、烧结技术、材料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建有HDH钛粉、雾化制粉、钛基产品、难熔金属制品等中试生产线。

2009年广州市科技局依托我院建设“广州市粉体材料及精密零件制造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该技术领域拥有配套的粉末制备和预处理、粉末成形与工模制造、生坯烧结及后处理等工艺试验设备,形成了先进的粉末机械合金化和粘结均匀化处理、钢模精密多工位自动成形、软模复杂薄壁成形、粉末增塑(注射、挤压、轧制)成形、真空和保护气氛高温烧结、精确熔渗和组合烧结、烧结硬化和渗氮等试验和工程化技术,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开发的团队,具有武器装备科研资格许可和ISO9001-2003质量体系认证资格。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的合作研究,解决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了我省的金属、陶瓷和聚合物材料及制品加工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水平。

1999年以来共承担了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14项市区级和院基金科技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2项,主要代表性科技成果:

1、粉末不锈钢零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不锈钢材料成本高,难于切削和塑性加工,采用粉末冶金(P/M)技术,可实现少或无切削近净形加工不锈钢材料,尤其是高精度复杂形状零件,正成为P/M工业发展活跃的领域之一。

该项目针对流体输送管道用快速接头上的关键零部件LEVERCOUPLING,其形状复杂,工作曲面精度高,良好的强韧性结合,耐腐蚀和平滑悦目外观,通过高压自动精密成形技术,解决了模具薄弱环节设计和生坯润滑及脱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稳定高效的自动成形;通过高温真空烧结和精确渗氮控制,在获得产品良好的强韧性结合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耐蚀性,通过对影响零件尺寸精密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保证了最终产品的精确尺寸并制定了三坐标仪检测粉末冶金零件曲面的正确方法。

经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了粉末不锈钢零件LEVER生产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粉末不锈钢零件的规模化高效稳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

产品的成品率达到95%以上,模具寿命超过10万件/套,出口创汇21.93万美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该中心的产品转型技术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高性能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制造工程化技术研究。

本项目是对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等高性能复杂形状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生产技术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使产品性能达到中高强度的水平,实现工业化生产,满足市场急剧增长的需要。

开发了粉末粘结化预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粉末压制的工艺特性;采用温压成型技术,压坯密度提高了0.12g/cm3,通过组合烧结、局部熔渗等先进技术,解决了复杂形状制品的成形和性能控制问题,通过烧结硬化技术处理粉末烧结合金钢零件,简化了制造工序,实现了耐磨高性能零件的经济性制造。

将上述技术成果系统集成,开发了一系列市场急需、附加值高的产品,在规模化的生产实施中形成了工程化综合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3年12月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整体技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2004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3、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用粉末柔性微孔材料研究。

本项目是针对新型柴油机尾气过滤再生净化系统的应用要求及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的迫切需求,研究具有高微粒捕集率,低压力降和排气背压,耐高温燃烧氧化冲击和机械震动,易加工成型或在有限空间中最大工作面积的滤芯构件的粉末柔性微孔复合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项目应用金属粉末颗粒与金属韧性丝网复合制备技术,系统研究了304L不锈钢粉末粒度、丝网种类、覆层方式、烧结和轧制条件对微孔薄带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作用规律,通过丝网种类、粒度构成和覆层方式的变化,获得了夹心和梯度层的微观结构,取得了孔隙和透过特性、孔隙和机械加工特性、过滤和可再生特性的综合平衡,获得了具有良好强韧性、耐高温热循环冲击和腐蚀,宽孔径调节范围、低孔径发散性和高流体透过率的不锈钢柔性微孔薄带;该薄带易通过冲压、折叠、焊接等方法加工成复杂形状的滤芯,从而灵活地满足实际应用对介质、功能和结构的不同需求。

该项目的材料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用不锈钢柔性微孔薄带制备成金属滤芯用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可以有效地拦截柴油机发动机尾气中的碳颗粒。

其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潜力的新型微孔材料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004年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第四节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工程技术是我院的优势与特色研究领域之一,专门从事焊接材料产品及应用工艺的开发研究。

通过20多年的发展,聚集料焊接、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等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在焊接材料领域素质高、专业配置合理的研发队伍,已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焊接材料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的应用,提升了相关行业(汽车制造、家电、IT制造业、五金制品等)的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及技术水平,推动了行业产业升级和绿色生产,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广州市科技局依托我院建有“广州市焊接材料工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在无铅焊料行业,我院是中国电子行业协会与锡焊料分会的理事单位,是广东省绿色无铅产学研战略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也是副理事长单位。

焊接材料工程技术下设三大研究方向:

新型焊接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焊接工艺及设备新技术开发、焊接质量检测与分析,已形成丝状、片状、粉状、膏状各类形态的高、中、低温配套齐全的焊接材料产品系列,质量性能均居于我国同类产品前列,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领先性,特别是FA-3不锈钢-铝钎焊用高温无腐蚀铝钎剂,既解决了五金制品行业内不锈钢-铝钎焊的技术难题,也成为我省的特色产品,并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同时开发了铜-铝-不锈钢、不锈钢-铝-不锈钢等多种焊接工艺,建立了5条中试研究开发示范基地。

1999年以来共承担了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1项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16项市区级和院基金科技项目,12项横向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授权专利8项,其中“无铅焊料及制造方法”2007年获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主要代表性技术成果:

1、高品质自动钎焊系列焊膏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项目采用真空熔炼惰性气体雾化制粉技术制备镍、铜、铝等系列粉状钎料,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系列铝钎剂、铜钎剂,开发出制备成膏体的新技术,通过优化配方与工艺制备了自动钎焊系列焊膏,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化学合成的钎剂克服了传统钎剂具有易吸潮、不利于与钎料共存、成膏时易分层、钎焊时化学活性不高的缺点;独特的成膏体配方及选用特定的工艺制备焊膏,满足了自动焊接生产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