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535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docx

18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

16.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及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为加强防治工程质量通病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针对目前工程发生的质量通病,我公司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青岛市有关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16.1渗漏

16.1.1外墙渗漏技术措施

16.1.1.1当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按要求全面挂金属网。

16.1.1.2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下图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

图1.1.2a

 

图1.1.2b

16.1.1.3当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配筋见图1.1.3;压顶下应设置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ф12纵筋及ф6@200箍筋;压顶和抗裂柱纵筋搭接、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

拉结筋设置应符合抗震要求。

图1.1.3

16.1.1.4混凝土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充分淋水湿润。

16.1.1.5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宜为3×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嵌填高弹性耐侯胶。

16.1.1.6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抗裂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16.1.1.7找平层每层抹灰厚度不大于10mm,抹灰厚度≥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16.1.1.8防水层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16.1.1.9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以下简称超长建筑)时,设计及施工应制订专门的抗裂措施,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16.1.2屋面渗漏技术措施

16.1.2.1砌体女儿墙,砌体强度等级应大于Mu1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应按图1.1.1a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按图1.1.3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

16.1.2.2防水工程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节点细部构造做法。

(如图1.2)

16.1.2.3防水材料进场后,应经抽检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16.1.2.4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应进行蓄水试验,并形成记录。

16.1.2.5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R≥100)。

16.1.2.6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

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防水层施工。

16.1.2.7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图1.2

注:

①高弹性防水油膏嵌缝10×20;②泛水收口处设金属网;③固定金属网螺丝(或铁钉)@500;④砌体女儿墙与砼交接处设金属网;⑤女儿墙内侧及压顶每隔3m设10mm分隔缝,嵌填密封材料。

16.1.3外门窗渗漏技术措施

16.1.3.1严格门窗选材与制作,确保门窗气密性符合要求。

铝合金及塑料型材的几何尺寸应标准,五金配件与型材应配套。

严格控制制作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尤其转角处焊接应到位。

16.1.3.2在采用后塞安装法施工时,在内外墙抹灰时,应坚持样板领路,确保企口尺寸与门窗尺寸协调,门窗洞口抹灰面与门窗框间距8—10mm,避免预留尺寸过小或过大,影响发泡效果。

16.1.3.3外墙保温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标准图集及规定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保温层粘接牢固,门窗上弦应做滴水线槽,当窗外侧抹灰时,应作防水处理,窗台应做流水坡度。

16.1.3.4门窗安装:

应坚持样板领路,协调好与土建抹灰及外墙保温施工的关系,确保框门窗安装位置正确等。

窗下框应采用固定片法安装固定(如下图),不得采用膨胀螺钉直接固定,避免因安装孔封闭不严造成渗漏。

窗侧面及顶面打孔后工艺孔冒安装前应用密封胶密封好。

外墙保温墙体窗下框安装节点图

1—密封胶;2—内窗台板;3—固定片;4—膨胀螺钉;

5—墙体;6—聚氨酯发泡胶;7—防水砂浆;8—保温材料

框与墙体间发泡前应清扫干净灰尘;将墙体淋水潮湿;取出窗框临时固定木楔;如框与墙体间隙过小或过大,应进行调整。

玻璃外侧要进行打胶处理,避免胶条处渗漏。

滑撑安装应用不锈钢材质紧固螺钉,与框扇增强型钢或内衬局部加强钢板可靠连接。

螺钉与框扇连接处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室外框体密封要在外墙粉刷涂料前完成,打胶要保证基层干燥,避免胶干后收缩使涂料开裂导致渗水。

16.2.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体裂缝措施

检查砌块出场日期,选用出厂28d以上的砌块用于砌筑。

水平灰缝采用铺浆、挤压砌筑,竖向灰缝采用两侧夹板灌缝的方法,确保砂浆饱满。

正确敷设拉接筋,从结构梁下200mm起放线,每500mm设置一道;。

合理设置构造柱,确保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

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7d后补砌。

填充墙砌筑至梁底200mm时,采用粉煤灰砖从两侧向中间按60°斜向砌筑,墙体填塞预制三角混凝土块(如下图)。

1-砌体转角部位2-砌体中部3-混凝土构件

墙体与混凝土柱交接处采用10%膨胀砂浆灌缝,灰缝宽20-25mm,砌筑时间应距砌体结束10d以上。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

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灰缝砂浆要饱满密实,钢筋网片设置要到位。

加强墙体抹灰前“甩浆”的养护工作。

16.3.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专项防治措施

16.3.1产生原因:

混凝土完成浇注后养护不及时,模板、垫层过于干燥产生干缩裂缝;板面上人过早;钢筋保护层及预埋管路控制不到位;混凝土拆模时力度过大,造成的冲击;混凝土初凝后的扰动等

3.2预防措施:

事前——过程——事后

事前控制:

浇筑前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是否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是否满足整体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对钢筋铺设进行把关,负弯矩钢筋设置通长马镫,保护层是按要求加垫块,并且每0.8平方米不少于1个;线管铺设应在上下两层钢筋中间,并且线管之间保持不小于50mm的间距,严禁三层及以上线管交错叠放,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过程控制:

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提供的《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对混凝土现场取样、塌落度、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测试,严禁现场随意加水和外加剂,对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板厚采用拉线和设置标筋来控制;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时间根据翻浆情况掌控,振捣及找平工作必须在初凝前完成;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抹压工作,采用木抹子进行三次压抹处理,能消除混凝土在塑性收缩阶段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禁止对已经完成抹压的区域上人或其他扰动混凝土行为。

抹压完成后立即采用熟料薄膜进行覆盖;

事后控制:

终凝后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在气温较高(超过30℃)时,浇水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工地应根据现场实际设置竖向水管,并配有足够扬程的水泵,在砼浇捣12小时内对混凝土覆盖塑料薄膜养护,薄膜养护应采用一次性材料,保证覆盖全部楼板,始终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后续工序应尽量避免对塑料薄膜的破坏;混凝土终凝后18h(4-11月)和24h(12-次年3月)且砼强度未达12MPa时不得上人放线以及其他操作。

板面材料吊运不得早于终凝后36h(4-11月)和48h(12-次年3月),混凝土养护期间,对于跨度较大的楼板,应避免吊装堆放重物,以免外力冲击楼板;拆模必须报监理批准同意,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底板

(1)板的结构跨度≤2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50%;2m<板的结构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板的结构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16.4.混凝土施工缝、板厚

16.4.1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6.4.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16.4.3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16.4.4楼梯的施工缝应留在梯段板的1/3处,通常留置在上三步或下三步的范围。

16.4.5柱子的施工缝应留在梁下50mm;梁留在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16.4.6单向板的施工缝可以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16.4.7墙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

当采用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16.4.8混凝土楼板施工前应在模板四周侧模上设置板厚控制线(弹墨线等),同时,在板中间每1-1.5m2的范围内设置控制点,使用钢筋或其他材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板的浇注位置,随浇注而变动,控制板面的水平。

16.4.9冬季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材料的选用、加热、搅拌、运输、养护等提出具体措施。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

混凝土养护应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被毯”等覆盖材料,将混凝土表面裸露的部分全部严密覆盖。

16.5.外保温技术措施

16.5.1保温板与粘结胶、锚固膨胀螺栓、钢丝网、聚合物砂浆和界面剂等辅助材料不得分开采购,保温材料应进行热工指标检测。

16.5.2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粘贴聚苯板时,基层平整度应控制在3mm内,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80%。

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墙角处聚苯板缝应交错互锁。

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板应采用整块板切割成形,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16.5.3网应铺设在抗裂砂浆中靠近外饰面一侧,以见纹不见色为宜;窗角、阴阳角等部位网应设加强,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边缘严禁干搭接。

16.5.4门窗口四周与框接触处、管道或其他构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应采用密封胶封闭严密,不得有渗漏现象。

16.6.夹渣蜂窝技术措施

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

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

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孔;

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垃圾孔。

16.7.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16.7.1梁二排钢筋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7.1a图7.1b

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

如箍筋弯勾阻挡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7.1a、7.1b或图7.2b处理。

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

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16.7.2箍筋

框架梁、柱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6.7.2.1框架梁、柱箍筋应按图7.2a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无法按图7.2a制作时,应做成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如图7.2b或规范的焊接工艺),不得焊伤箍筋。

 

图7.2a图7.2b

16.7.2.2梁柱节点箍筋必须按图7.2a或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制作,并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加密箍筋。

当现场安装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ф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制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

16.7.3垫卡、垫块及钢筋保护层

16.7.3.1垫卡及垫块:

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

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

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

垫块上应按右图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

16.7.3.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图16.7.3.2.a所示支架,支架间距为:

当采用ф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ф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图7.3.2.b所示马蹬作支架。

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

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ф10钢筋制做;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ф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图7.3.2.a图7.3.2.b

16.7.3.3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线盒,保证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范规定的板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16.8.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6.8.1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16.8.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6.8.2.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终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淋水。

16.8.2.2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6.8.2.3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图8.1.a

 

图8.1.b

16.8.3施工缝设置及处理:

当设计未作要求时,楼屋面施工缝留设位置及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有主次梁的楼板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a留阶梯缝。

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b留直缝。

进行表面处理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mm2。

主要处理工作有:

清除杂物、水泥薄膜、松动碎石和砂浆凿毛并湿润养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表面应充分湿润且不得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