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20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删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单元内容:

倍数和因数、2、5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找质数、找因数、数的奇偶性等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3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

3、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4、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

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难点:

3的倍数特征。

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课时:

10课时

单元

课题内容

课时数

总课时数

 

数的世界

1课时

10

2、5倍数的特征

2课时

3的倍数特征

2课时

找因数

1课时

找质数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数的奇偶

2课时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数的世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后记: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

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现实问题,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特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通过实际操作,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数的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

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3)验证

(4)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

(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数游戏。

规则:

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2或5的倍数还是奇数、偶数。

2.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3.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六、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后记: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等,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在活动中学会收集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现实问题,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特征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数的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2、5倍数的特征,并进行有关的练习:

板书2、5倍数的特征的练习。

二、、随堂练习

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96、6003

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数:

  

(2)能被5整除的数:

  (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3、判断.

  

(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2)能被2除尽的数都是偶数.(   )

  (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

4、填空.

  

(1)能被2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2)能被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5.选择题

  

(1)(   )的数是偶数.

  A.能被2除尽   B.能被2整除   C.个位上是0、2、4、6、8

  

(2)任何奇数加1后(   ).

  A.一定能被2整除  B.不能被2整除  C.无法判断

  (3)一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   ).

  A.都是奇数 B.都是偶数  C.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4)任何一个自然数都能被5(   ).

  A.整除  B.除尽  C.除不尽

  (5)三个偶数的和(  ).

  A.一定是偶数   B.可能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

三、课后作业

  用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

  各有几种排法?

教学后记: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复习2、5倍数的特征,并进行有关的2、5倍数的特征的练习。

在活动中学会收集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现实问题,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

第4课时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7-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

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

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

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平等对话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实现了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课时:

第5课时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7-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

在练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进一步锻炼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练习过程:

一、我来试一试(基本练习)

1、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在()里画打勾(5分钟)

8712569081225454565431211736230108

()()()()()()()()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吗?

咱们来试

一试。

出示:

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在()里画打勾

8712569081225454565431211736230108

()()()()()()()()

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关注作业中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忆3的倍数的特征,以及怎样运用特征来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在反馈时注意多把机会留给学困生。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对于判断方法还没完全掌握,觉得无从下手;2、在一些大数的判断中出现计算错误,影响判断结果。

2)学生活动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进行练习,在反馈时,说判断的方法,以及每个数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比如54545,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

5+4+5+4+5=23,因为23不是3的倍数,所以54545也不是3的倍数。

30108,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

3+0+1+0+8=12,因为12是3的倍数,所以30108是3的倍数。

3)师生互动

2、当回裁判长(5分钟)

①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②3的倍数一定是个奇数。

③用1、2、3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④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有因数3。

1)教师活动

刚才大家都表现的很不错,老师看得出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来当会裁判长,看看这些话说得对吗?

出示判断题。

①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②3的倍数一定是个奇数。

③用1、2、3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④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有因数3。

要求学生逐题判断,先读题,再思考,最后判断,并讲出理由。

教师根据回答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举例说明。

这其中学生可能在2、3两题上出现问题,第2题容易被3本身是个奇数所迷惑,忽略本质特征;第3题可能想不到这所有三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6,因此都是3的倍数。

2)学生活动

学生对每一题都是先把题目读一边后进行思考,有必要的可以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判断后,说明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或者举出实例或反例说明。

比如:

①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可以分别具出个位是0、3、6、9,但不是3的倍数的数,如:

10、13、26、49……

3)师生互动

二、考考你自己(发展练习)(8分钟)

1、它们都是3的倍数,卡片上该填几?

(1)213□213□213□213□

(2)68□4□356□0□□□8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

小明和大家一样,也刚学了3的倍数的特征,他的妈妈出了2组题目,可把他难住了,我们能帮帮他吗?

逐组出示:

它们都是3的倍数,卡片上该填几?

(1)7□68□4□356□0

(2)213□213□213□213□

教师先出示第一组题,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学生自己尝试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方法上的帮助,第一组题反馈时,学生可能出现对多种答案的不理解。

第二组练习在第一组讲解结束后出示,“其实这第一组题目小明也勉强答上来了,可是第二组题目可真是把他难住了,不知道你们帮得上忙吗?

”对于能填出1、2个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继续尝试。

这组题学生虽然都能填,但填全4个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2)学生活动

学生审题后,先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填入的数加上原来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还要是3的倍数。

然后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可以先请一部分学生板演,说说方法,比如7+2=9,9是3的倍数,72也是3的倍数。

然后又不同答案的还可以补充说明。

又如:

68□,□里可以填1、4、7,它们和前两个数相加都是3的倍数。

第二组练习时,讲讲自己是怎样找全的。

3)师生互动

第一组题反馈的时候,谁先填出哪个,就可以上黑板去板演,如果你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答案,你也可以去写。

并请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填。

如果出现学生对出现不同的答案不理解,那么教师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对填进去的数,进行观察,发现规律:

后一个都比前一个多了3,从而为第二组练习打下基础。

如果这样进行了,那第二组题对学生而言就比较简单了,可以把机会多留给平时数学表达不是很流畅的学生去锻炼。

如果没有出现预设情况,也可以在第二组题完成后,引导观察,找出规律。

三、小小数学家(实践活动)(剩下的时间,可以延伸到课外)

猜想并验证9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

3×3=9,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9是和3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小小数学家,就利用刚才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用的百数表和计数器展开你们的研究吧。

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参与研究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自己进行研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当大部分学生经历思考过程后,组织4人小组研究。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互相启发和帮助,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9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全班交流。

3)师生互动

在学生猜想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放胆尝试,在思考的基础上组织4人小组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由大家再一次举例验证。

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可以指导他们运用研究“3”的倍数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

特别说明:

这个过程可能在课内完成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与研究,一定让学生经历涂、画等过程,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后记:

开放性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

像“考考你自己“的练习,每道题都有不止一个的答案,但答案间又是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先尽可能的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探讨出规律。

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体表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感------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发现,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发展。

学生正是在尝到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后,才会激起追求无数次成功的欲望。

而这种欲望正是推动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课时:

第6课时

课题:

找因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9-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难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准备: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生1:

3种。

生2:

4种。

生3:

6种。

师: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

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

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

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

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

竖着摆12个。

生6:

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

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

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

3×4=12和4×3=12的因数一样。

生2:

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

2×6=12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

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

3种。

师:

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