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11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1月16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吕祖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政府的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800元。

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服务业增速连续五年高于生产总值增幅,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3%和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488和10163亿元,年均增长13.3%和16.9%,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进出口总额达到2535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80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8.6%。

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895和26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0亿元,增长1.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6万元,比2005年提高50%。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22%提高到1.82%。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72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以年均增长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1.8%的经济增长。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6.2%和20.9%,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1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5.3和58.5平方米。

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比2005年分别提高7和11个百分点。

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床位数达到2.1人和3.4张,比2005年增长16.7%和17.7%,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75.8岁提高到76.9岁。

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持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一)、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在金融危机冲击初期就及时提出并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和一系列措施,连续三次召开有万人参加的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全省人民打一场“保稳促调”攻坚战。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省级财政安排115亿元用于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现代化项目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沪杭高铁、滩坑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行。

新建和改造高速铁路7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517公里,新增6000千瓦以上电力装机2514万千瓦,新增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5亿吨。

切实抓好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积极推动中心镇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已改造建设农村住房72万户。

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的政策。

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争取扩大信贷规模,推动金融创新发展,2010年新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7714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

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深入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规划,积极推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规划和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深入推动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体系,积极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努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省财政“三农”投入累计3202亿元,年均增长24.8%。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编制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抓好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示范区建设,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重点培育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

推动建筑业提升发展,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推动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108家服务业重点企业,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争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29亿吨。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

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全面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

2010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2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8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8倍。

规划建设省科研创新基地,建立57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820家,实施26个重大科技专项、2548个重点科技项目,“十一五”时期全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3项,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累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64件。

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编制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五年引进各类人才15.8万人,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从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6位。

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制定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积极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累计淘汰落后炼钢能力231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397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31万千瓦。

  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和“811”环境保护行动目标,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网络,实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省级财政对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力度。

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3.7%,比2005年提高18.1个百分点。

  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启动建设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六大工程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累计新增耕地144万亩,万元生产总值用地从2005年的70.1平方米下降到41.9平方米。

(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率先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编制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建设,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中心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

全省城市化率达到59%,居各省区前列,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690万人,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客运班车通村率分别达到99.5%和91.6%,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完成示范村630个、整治村12306个。

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扶持,省财政累计转移支付1135亿元,年均增长28.6%。

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累计签订山海协作特色产业项目3971个、到位资金865亿元,组织劳务培训28万人次。

加大乌溪江、紧水滩、百丈漈等库区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帮扶力度,加快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群众下山脱贫步伐,累计搬迁10.78万户、37.2万人。

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衢州、丽水和舟山三市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念上书、念好书”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发展。

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02万人次,新建改造宿舍和食堂285万平方米,培训教师21万名,为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

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

加强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对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类专业本省学生实行免交学费。

按照“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成两轮农民健康体检,参检农民4250万人次,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达到人均20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

累计送9.1万场演出、110万场电影、1015万册图书到农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率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80.5%和90.4%。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和红十字、慈善等公益事业。

大力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惠及26.3万残疾人。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发挥作用。

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三)、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把为民办实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交通、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595亿元,年均增长21.1%,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把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来抓。

全面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加强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

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

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和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增收。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9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累计完成686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010年全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预计达到30800元,比2005年增长52.3%。

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据对全省111万户低收入农户的统计监测调查,2007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20元,收入大幅度增加。

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五年净增703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93万。

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水平居全国前列。

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省578万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已按月领取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70元。

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85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41.6%,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

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每人每月达到376.7和245.2元,比2005年增长69.2%和86.3%,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6.9%和99.4%,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种保障形式,解决59.2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七年实现“三下降”。

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突出抓好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实施“强塘固房”工程,累计加固病险水库1160座、海塘388公里、堤防1200公里,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1.2万户,加强标准渔港建设。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加强国家安全工作。

大力支持驻浙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军转安置、优抚、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紧紧围绕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等领域推进改革。

抓好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工作,在11个设区市和义乌市开展改革试点。

大力推动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文化体制改革等试点省建设,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列为国家试点。

深入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最低出让限价标准体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推进差别电价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率先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

引导支持商业银行完善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开展林权、海域使用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贷款,设立13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1家村镇银行,成立42家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

积极拓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新增上市公司139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24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在72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确定舟山市和6个县先行先试。

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新增国家级开发区9个,宁波梅山岛成为保税港区。

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服务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浙江周”等重大招商活动,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03亿美元,已有9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浙江。

全面加强与央企等国内优势企业合作,累计引进省外项目4987个、到位资金2250亿元。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发资源、收购品牌、拓展市场,累计新增境外投资63.6亿美元,境外机构数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围绕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能源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全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口帮扶战略部署,提前完成四川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开展新一轮援疆援藏工作。

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建设长效合作机制。

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制度。

制定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规范行政行为,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完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机制。

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工作,开展省政府规章集中清理,制定和修改省政府规章85件,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51件。

  开展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事项518项。

建立健全“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

大力压缩行政开支,严格控制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省级44个部门803项审批事项进入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办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为民办实事的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据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8%,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4.53‰。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119万亩,落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98个。

深入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计划,启动第二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示范区建设,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重点行业规划,加快推动服务业集聚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发展,在杭州、宁波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二是着力拓展发展空间。

深化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组织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我省已被国家列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

编制实施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研究出台产业准入及引导支持政策。

制定实施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政策意见,省财政安排每年10亿元资金连续三年加大支持力度。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省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制定重点欠发达县三年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全面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加强对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的监管和调控,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就业促进工作力度,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各地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监管,及时发放低收入居民物价补贴。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当年竣工面积546万平方米。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和第十四届省运会、省首届体育大会。

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全力抓好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是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尤为可贵。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和广大企业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我省成功实践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

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服务业比重和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仍然较大,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任务相当艰巨,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社会矛盾增多。

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行政效能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

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下面我就几个问题做简要说明:

(一)、“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纲要(草案)》按照省委《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今后五年浙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富民强省、社会和谐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也是全省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追求。

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实现根本目的的阶段性目标。

《纲要(草案)》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主题、主线、根本目的和总体目标的要求,力求做到:

既体现中央的精神,又反映浙江发展的区域特色。

既坚持和发扬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经验,又顺应新阶段新形势提出新目标新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