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906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报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报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专题报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专题报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专题报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报道.docx

《专题报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报道.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报道.docx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2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蔡武

理论求索

23以精品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

努力推进河南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河南省文化厅

27现实题材戏剧形象体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薛若琳

30对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几点思考/刘俊鸿

戏曲音乐

34新时期优秀剧目音乐创作的一些特点/朱维英

39戏曲音乐创作要拥抱传统、

拥抱观众、拥抱生活/张刚

42剧种意识是戏曲音乐创作的灵魂/方可杰

文化交流

44追求艺术创新与引导观众情趣/周汉萍

50英、法文艺生产管理考察报告/张宜

 

动态信息

(55)文化部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演出团放歌灾区/(38)中国美术馆打造国际新媒体艺术展/(56)“水墨新境:

中国当代水墨展”展现德国/(57)首次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59)中国两大艺术博物馆藏联展“明清绘画精选”在中国美术馆举行/(60)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行首次作品集中观摩/(61)“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蓬勃发展/(62)豫剧《程婴救孤》赴欧演出获圆满成功/(64)“和谐青海、美丽家园”天天演深受群众喜爱

7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推向深入,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部长蔡武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围绕大局,突破难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文化工作。

在此,我们全文发表蔡武同志的讲话,供大家学习。

 

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蔡武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今天在中原名城郑州开幕了。

河南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次会议,刚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同志作了热情的致辞,河南省文化厅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此,我代表文化部和与会的同志们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孔玉芳同志以及文化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今年4月份到文化部的,3个月来?

熏通过和部里领导和司局长们谈话,通过阅读几年来部里的重要文件,通过参加实际工作,特别是聆听中央领导同志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我对文化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一些初步看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

熏中央把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熏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首次颁布了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呈现出繁荣景象。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始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确立。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五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活跃。

六是逐步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七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和扩大。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孙家正同志和文化部党组率领文化战线广大职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坚持围绕大局、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各项文化工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6月13日,中央召开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这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北京奥运筹办工作等,作出全面部署。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推向深入,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第一项议题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的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精神;第二个议题是就如何在文化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三项议题是结合年初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的安排,回顾总结上半年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文化工作提出要求;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到活跃思维、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促进工作的目的。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沉着应对,各项文化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之年,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开局之年,又是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

大事多,喜事多,灾难也多,机遇多,挑战也多。

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3月的拉萨等地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境外敌对势力对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严重干扰、4月胶济铁路重大交通事故、5·12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接踵而至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不仅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严峻考验。

面对复杂因素和严峻挑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团结一心,沉着应对,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文化发展,不仅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各项文化工作也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文化系统抗震救灾迅速展开,成效明显。

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波及甘肃、陕西、云南、重庆等省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给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对灾区文化建设的破坏后果,同样是触目惊心,极其严重。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亲赴一线指导,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灾区人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

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心系灾区,紧急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写下了抗震救灾动人的诗篇。

地震发生第二天,文化部即向四川省发出了慰问信。

第三天,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文化系统的救灾工作。

此后,文化部成立了部抗震救灾协调小组和部灾后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指导小组,积极协调全国文化系统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先后召开党组会、部务会和部长办公会10余次,及时研究部署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

5月20日,江苏省文化厅在全国率先发出《倡议书》,倡议东部地区文化部门要尽最大努力开展对口支援,文化部迅速转发到各省、区、市,得到各地文化部门的热烈响应。

文化系统掀起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

周和平、赵维绥、单霁翔等同志先后赴灾区慰问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实地察看文化系统受灾情况。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及时部署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标准及用地计划,先后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文化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提纲》,召开了文化系统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建立了羌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规划意见,及时就灾民安置过渡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安排问题制定了措施,做好过渡期灾民安置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派文艺小分队赴灾区慰问演出,体验生活,推动文艺创作,讴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多个工作组赴灾区实地调研、评估,全面掌握文化遗产受损情况,指导抢险救灾,并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制定《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修复规划》,争取设立了紧急抢救专项经费,为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及时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6月30日,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修复作为灾后第一个启动的文化抢救修复保护工程已经开工,标志着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全面启动。

文物局已会同四川省政府完成了“5·12”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

灾区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大灾面前不放弃、不抛弃,挺起不屈的脊梁,奋勇自救。

他们坚守岗位,确保政令畅通;组织干部群众撤离危险区,积极救助灾区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监控和防范存在险情的文化设施,了解统计文化基础设施损毁情况,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文化设施修复工作。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英雄凯歌。

特大灾难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博大的爱心,他们用各种文艺形式传递人间大爱、凝聚民心、坚定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5月18日,文化部与中宣部等9部门共同主办“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募集善款15亿多元。

灾区文化系统积极为灾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文化服务,为抗震救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成都艺术剧院联合国家话剧院创作并上演了大型话剧《坚守》,四川省文化馆制作了《我是汶川人》、《五星红旗在十三亿人心中飘扬》等优秀歌曲音像光盘,配送到灾区文化馆(站),组织广大群众歌咏传唱;四川省图书馆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赠送的一批抗震救灾资源送到灾区,在灾民集中安置点迅速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引导广大群众科学认识地震、正确防范地震;省文化厅调集抗震防震、受灾自救、震后防疫等科教片,向重灾区配送数字电影放映机,并下拨放映补贴,开展“电影人心系灾区群众”慰问放映活动。

陕西省宝鸡市图书馆在建筑倒塌的情况下建成“帐篷图书馆”,在渭河公园等群众密集的防震场所开展书刊阅览、办证等服务,放映录像、电影,印发防震防疫宣传品。

及时有效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为缓解受灾群众紧张情绪、安抚受灾群众受伤心灵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川文物系统在积极开展抗震加固抢险的同时,受灾的文博单位竭尽全力保障开展正常工作,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就重新开放。

经过顽强奋斗,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这场斗争面前,广大文化工作者经受住了考验,充分说明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是一支对国家、对人民充满爱心的队伍,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这里,我要向全国文化系统的同志们,向灾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文化工作者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二)按照年初的部署,各项文化工作稳步推进。

年初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结合在全系统开展大调研活动的成果,重点部署了今年7个方面的工作。

半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冲击,各级文化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目标不放松,积极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艺术创作态势良好。

以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各地加强了对艺术创作的规划和引导,一批反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英勇历程,尤其是讴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的文艺作品进入创作和打磨阶段。

在抗震救灾中,文化部组织艺术家深入灾区体验生活,一批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艺术作品列入创作计划。

北京奥运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国内140多台优秀剧目,国外及港澳台地区56台剧节目及18个展览项目陆续在京展演,预计共达600余场,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齐的一次舞台艺术的华丽亮相和集中展示,充分映衬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为北京奥运会营造了浓厚喜庆和谐的文化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推进,中央财政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内容建设经费2.59亿元,补助地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2亿元;落实共享工程补助地方专项经费7.73亿元。

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农村县乡村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有了新的进展。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

2008年全国确定列入免费开放试点的博物馆有500余家,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份450余家试点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另有200多家未列入试点范畴的博物馆主动免费开放。

目前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已突破230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第一次对全国博物馆定级,为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命名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和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

网吧、娱乐场所技术监管平台建设从试点向面上推开。

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文化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取得新进展。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也有进展。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按照分类指导的方针,制定了文艺演出团体的分类标准,研究提出了文化系统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基本实现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培训五到位。

截至3月末,全国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3281处,复查24293处。

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和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命名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化遗产日”。

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的丰硕成果,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稳步推进。

今年春节在世界主要城市举办的文化品牌活动取得巨大成功;今年除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组参加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外,还接待了5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来访,签署了10个文化交流计划。

在奥运文化活动中,举办上合之夜、阿拉伯之夜、拉美之夜等区域性文化活动。

举办第七届中韩文化共同委员会议,出席上合组织文化部长会晤。

为博鳌论坛和元首来访组织专场文艺晚会,有力地配合了党政外交。

驻外文化中心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出台了加强对港澳地区文化交流的指导意见,举办了内地春节习俗展演、郑成功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

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政策法规、人才队伍、文化科研、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工作,也按照计划向前推进。

上半年工作进展充分说明,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符合中央的总体部署和文化战线的实际,体现了“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求,使文化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步向前、协调发展。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

党的十七大确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在文化工作中,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望。

我们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指导各项文化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指导文化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这些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化建设要努力符合以下要求。

(一)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文化建设根本上是人的建设,文化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就是要在文化工作中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如果偏离了这个根本方向,不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保障不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和文化权益,那就谈不上以人为本。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文化创造和传承中的主体作用。

文化来自人民,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创造活力的源泉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与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所讲的高度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根本和命运之所在。

同时我们要适应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在尊重差异中确立主导,在包容多样中坚持主流。

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保护一切创新成果,形成引导有力、激励有效、活跃有序、宽松和谐、不同主体踊跃参与文化创造的机制和环境,推动全社会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竭动力。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求文化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文艺创作和文化工作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

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是文艺创作和各类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源头活水。

作为文化管理者,要善于引导、鼓励、支持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生活最前沿,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灵感,激发创作活力,不断创作出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求文化工作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文化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文化。

要让文化走出象牙塔、走出文人的小圈子,走向人民大众,走向普通百姓,努力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求充分依靠、调动和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事业。

我们文化战线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关心、爱护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团结文化人,和文化人交朋友,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良好氛围。

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求发挥文化塑造人、提升人的素质、培育国民精神的重要功能。

文化以人为本,不仅表现在服务人民,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且表现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在满足人的需求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积极引领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通过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之中,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教益,形成科学的理想,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情操,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在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升,成为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首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繁荣。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对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化要发展繁荣,必须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我国已经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新阶段。

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社会。

在四项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任务由于历史的欠帐比较多而尤其繁重,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文化产品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当代文化的国际影响还很有限。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不断进军中国市场,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目标,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谋划文化的更大发展。

文化要发展繁荣,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体上讲,我国文化事业底子薄,过去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不但地区之间差别巨大,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差距更为严重,许多地方,特别是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文化单位缺乏活力,以及外来文化产品大量涌入,甚至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解放。

没有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最重要的是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全面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要在全社会尤其在各级领导层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破除有些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忽视、轻视、近视、偏视的观念,克服有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当作软任务,没有硬指标;对文化建设只重眼前、忽视长远;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基层文化建设薄弱的现象等。

要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惯性思维,比如,不善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把文化只看作公益事业,忽视文化具有产业的属性,把文化产品只看作是产品,忽视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在发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方面,传统上是吃大锅饭、“等、靠、要”、不会和不敢用市场的办法来配置资源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重“国办”、“公办”,轻“民办”的思想严重存在,不善和不敢大胆支持和鼓励民办的、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不善运用资本市场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破除忽视新科技革命对文化发展的复杂影响的情况。

正确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提出的严峻挑战,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积极主动引领高新技术催生的新的文化业态,重视动漫、游戏、娱乐和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

在文化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