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74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8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言语过程

D.交流活动

2.言语和语言不同,言语是()。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交流活动

D.民族语言

3.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儿童语音形成的现实条件是()。

A.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

8.听觉开始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的语音形成阶段是()。

A.出现嗓音

B.出现啊咕声

C.出现喃喃语声

D.开始发出语音

9.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学会的。

A.辨音

B.自发

C.强化

D.模仿

10.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

A.同时出现

B.元音在先,辅音在后

C.辅音在先,元音在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下列各项表述,()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5.儿童能够理解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词,本质上是()的表现。

A.发音器官成熟

B.词汇量增加

C.形象思维发展

D.逻辑思维发展

16.幼儿语法意识从()开始明显出现。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7.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8.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19.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

A.调节功能

B.游戏功能

C.交际功能

D.问题功能

20.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来源:

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填空题

1.______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

2.______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3.幼儿的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的发展。

4.幼儿期出现了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____________。

5.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两种。

6.幼儿对语法的意识从______开始明显出现。

7.______是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8.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言语归为两大类:

______和______。

9.语言是一种______现象,言语是一种______现象。

10.从功能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作为交流的工具,是对自己的言语,因此,又称______。

三、名词解释

1.语言

2.言语

3.内部言语

4.语音意识

四、简答题

1.说明鼓励言语创造性应注意的问题。

2.简要说明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3.简要谈谈言语的表现形式。

4.简述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5.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6.简述幼儿识字的特点。

7.简述幼儿书写的准备。

五、论述题

7.论述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8.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六、案例分析

1.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2.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

“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

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

“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

”他说:

“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

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

心理医生说:

“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

(3)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2.C.言语活动是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际。

3.A.幼儿言语的发展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

4.A.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5.B.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的两种形式。

6.D.遗传素质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7.A.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条件。

8.C.喃喃语声的出现意味着听觉开始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

9.D.婴儿首先通过模仿学会语音。

10.A.在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是同时出现的。

11.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说明幼儿言语能力,不说明语音意识。

12.D.在幼儿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中,没有言语触觉调节一说。

13.A.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14.B.幼儿词汇中使用动词的频率最高。

15.D.儿童言语本质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

l6.C.幼儿语法意识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

17.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8.D.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19.A.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是儿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志,体现了言语的调节功能。

20.C.儿童语法结构变化不包括副词运用。

二、填空题

1.语言   

2.言语   

3.口语   

4.出声的自言自语   

5.游戏言语 问题言语   

6.4岁

7.内部言语   

8.自我中心言语社会化言语    

9.社会心理   

10.自我中心言语

三、名词解释

1.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言语:

言语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

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4.语音意识:

幼儿语音意识,指对语音的自觉态度。

儿童语音意识的发生,使儿童把语言活动作为自觉的活动,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的发音活动,对于幼儿学习正确发音、普通话以至外语,都有重要作用。

四、简答题

1.鼓励幼小儿童言语的创造性,就要在和儿童言语交往过程中,适应幼儿言语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1)语音、语调特征:

高音调,夸张的语调。

(2)句法特征:

句子较短,较少修饰形式,较少复合句、从属句,层次少,实词较多,虚词较少。

 (3)语句特征:

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言语较清晰、流利,较多重复。

2.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如下:

(1)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

(2)发音错误的集中点:

辅音、发音方式。

(3)发音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原因是:

①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当支配发音器官,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②语言环境,主要是方言的使用。

3.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可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类。

(1)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例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

幼儿主要是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

也就是写出的文字、看到的文字。

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写作、朗读、默读。

书面言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

4.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

儿童言语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

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受制于他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因此,离开语言就不会有言语活动;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在人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可见语言和言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5.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幼儿的语言也是为交际而产生,在交际过程中发展的。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即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幼儿说话和学习语言,主要是为了能和别人交流,其中包含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表示不满、请求或命令别人做事、保持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知识、发表见解等需要。

(2)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个体言语水平影响其思维过程。

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尤其是语言在感知中的概括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具体表现为:

①借助词可以把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

通过语词使感知到的东西成为理解了的事物。

②借助词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并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

③借助词可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

④借助词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且可以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同类的未知事物。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______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

幼儿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过程的种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才能对认识过程进行调节。

6.幼儿识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学识字的过程:

①泛化阶段;②识字阶段;③再现阶段。

幼儿识字主要处于前两阶段,是对字的再认。

对字的再现,实际上已经进入写字阶段,默写阶段。

(2)儿童识字的泛化阶段:

①字是视觉形象,幼儿对视觉形象感知的发展服从于从笼统到具体的规律;②幼儿最初把字当图谱。

(3)儿童识字阶段:

①儿童多次接触某个字或某些字时,他的感知活动从笼统到分化,就可以认识一些字;②儿童识字特点是:

容易混淆,对字形的细节难以分化;对字义认识的概括水平低。

幼儿容易认识的字的特征:

字大而清楚;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字形结构简单;多次重复;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

7.幼儿书写的准备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画线条的力度和流畅性;通过日常生活的自我服务和劳动任务,培养手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2)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

幼儿对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的发展不足,导致不能写出正确字形。

应在行动和动作的空间和方位知觉方面、形体的空间和方位知觉的辨别能力上对幼儿进行培养。

(3)对笔顺的掌握。

(4)正确的执笔姿势。

此外,书写与识字能力的准备有关,写字的准备与掌握语音的能力有关,幼儿期是书面言语发生的年龄,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口头语言。

五、论述题

1.幼儿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

①儿童的言语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进行;②幼儿期对话言语有进一步发展;③对话言语的发展是和儿童与成人关系的变化以及儿童活动的发展相联系的;④独白言语是在幼儿期产生的,是随活动丰富和发展、独立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讲述自己的知识经验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是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3~4岁幼儿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在集体面前胆怯;4~5岁幼儿能独立地讲故事和各种事情;5~6岁幼儿能系统、大胆、自然、生动、有感情地讲述。

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续言语的发生:

①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②3~4岁幼儿的言语仍带有情境性;③4~5岁幼儿说话常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行为、动作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④6~7岁儿童已能连贯、完整地说话,开始从叙述外部联系到叙述内部联系;⑤随年龄增大,情境言语比重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上升。

讲述逻辑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

具体发展过程为:

①3~4岁幼儿的讲述常常主题思想不明确,层次不清;②3~4岁往往是单纯对现象的罗列,主题不突出,这时期言语表达的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发展较快;③4~5岁差别不大;④5~6岁儿童在看图讲述中往往过于具体和琐碎,妨碍了突出主要的情节;⑤儿童逐渐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应注意:

激发幼儿言语发展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2.言语有两种功能:

一是交际功能;二是概括和调节功能。

(1)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

在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儿童交往不依靠语言,而靠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

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3岁前,主要是请求、回答和提问,通常使用对话言语、情境言语和不连贯言语;3~6岁,除请求和问答外,还有陈述、商量、指示和命令、评价等。

与之相适应的是:

连贯性言语、陈述性言语逐渐发展。

(2)儿童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

言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言语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言语的概括功能改变了幼儿对复合刺激物感知中刺激物强度的主次地位;言语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使儿童有了心理的自我调节功能。

(3)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4岁以后)。

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出现:

①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既有外部言语说话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的特点;②从形式上看,内部言语特点是不发出声音的,幼儿不能控制和调节发音系统,因此,自言自语有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过渡的性质;③从功能上看,不作为交流的工具,是对自己的言语,又称“自我中心言语”。

突出表现概括的调节功能,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而是依靠外界条件,特别是交谈,因此,还不能产生内部言语。

自言自语是一种思维,有指导行动的作用。

伴随活动而进行,带有反映活动结果和行动中转折的作用,以后则出现在行动的开端,具有计划和指引行动的性质;④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最多出现在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

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性。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分为游戏言语、问题言语两种。

①游戏言语的特点:

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

作用:

游戏中,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行动。

②问题言语的特点:

较简单零碎,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

当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4~5岁儿童,问题言语最为丰富;6~7岁只在遇到困难时才用问题言语。

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要正确对待、进行帮助,引导它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不要加以斥责、阻止。

3.幼儿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及其形式如下:

(1)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出现。

①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话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的特点。

②从形式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发出声音的,幼儿不能控制和调节发音系统,因此,自言自语有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过渡的性质。

③从功能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作为交流的工具,是对自己的言语,因此,又称“自我中心言语”。

突出表现出内部言语的概括和调节功能,幼儿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而是依靠外界条件,特别是交谈,因此,还不能产生内部言语。

自言自语是一种思维过程,有指导行动的作用。

伴随活动而进行,带有反映活动结果和行动中转折点的作用,以后则出现在行动的开端,具有计划和指弓\行动的性质。

④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多出现在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性,又有内部言语的特性。

(2)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包括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其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其作用是在游戏中,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行动。

②问题言语,其特点是较简单零碎,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

当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4~5岁儿童,问题言语最为丰富;6~7岁只在遇到困难时才用问题言语。

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要正确对待、进行帮助,引导它发展成为真正的内部言语,不要斥责、阻止。

4.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儿童的言语做了详尽的研究。

他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言语,并将其归为两大类。

(1)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

①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②独白,即儿童对自己说;③双人或集体的独自。

(2)社会化言语。

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适应性告知。

当儿童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而不是讲给自己听,或者当儿童在对自己讲话的同时也在与别人合作时,再或者他与他的听众进行对话时,便产生了适应性告知;②批评和嘲笑;③命令、请求(祈使)和威胁;④问题与回答。

在社会化交往时,儿童提出的问题大多要别人答复,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

但是,这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

5.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要重视在实践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并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语音。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良好的语言环境,即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广泛地认识周围环境,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增长词汇。

(3)把语言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图书、朗读文学作品等活动来丰富和积累文学语言。

在一日生活中,通过随时地观察、交谈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所学过的词汇和句式,更多地学习新的词汇。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言语的积极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一样。

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对幼儿的个别教育。

如:

对言语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言语交往任务;对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给予他们更多实践的机会。

6.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民族的语音。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发展可从词汇的数量和词义、词类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①词汇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②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

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③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幼儿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与思维的发展,词的概括性联系系统逐渐发展,对词义的理解也趋向丰富和深刻化。

总的来说,幼儿对词义的掌握不够丰富和深刻;对于多义词,幼儿通常不能掌握它的全部意义,只能掌握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意义;对词的转义几乎不能掌握。

(3)初步掌握语法。

我国幼儿能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

①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③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7.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如下:

(1)音准差。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4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

由于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

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幼儿努力做到发音清楚。

②方言影响。

发音除受生理成熟的影响以外,更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

(2)不能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而幼儿则掌握得不好,表现在:

①语气的掌握。

由于生理的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使用语言表情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

对有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的纠正。

②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

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

幼儿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

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来自模仿。

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

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

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幼儿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8.儿童的口语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口语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①亲子之间的交往。

在照料孩子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善于倾听幼儿谈话。

②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

在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共同活动中,会自然地用言语交往;同伴的言语沟通和互学语言,比与成人更容易。

③师生间的言语交往。

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条件,日常生活相处中有意识地多和幼儿交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2)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

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

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强化原则多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