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52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docx

第五讲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文言文阅读课案5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专项提升新人教版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分值:

46分;时间:

45分钟)

[对点突破练]

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

原文:

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

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指传主陶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选项:

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比对: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地点暗换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地点暗换”的错误。

(6分)

(1)原文:

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

“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

”秋芙故饰词云:

“君以我不能胜耶?

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选项:

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比对:

                                    

                                    

(2)原文:

(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

“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

”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

“上等也。

”“家几人?

”曰:

“惟此弟尔。

”曰:

“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

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

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

                                    

                                    

三、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的错误。

(3分)

原文:

刘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选项:

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比对:

                                    

                                    

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

(3分)

原文:

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选项:

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比对:

                                    

                                    

五、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

(3分)

原文: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选项:

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比对:

                                    

                                    

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

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

概全或缩小范围”的错误。

(3分)

原文: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已而曰: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

“可矣!

”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选项:

钱乙医术高超。

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

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

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比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

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

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久视中,后避暑三阳宫,汔秋未还。

说上疏曰:

“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骚徼,关西小旱,耕稼是忧,安东近平,输漕方始。

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

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群生,莫不幸甚。

臣度刍议,十不从一,何者?

沮盘游之娱,间林沚之玩,规远图,替近适,要后利,弃前欢,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贵臣之意。

然不爱死者,惧言责不职耳。

”后不省。

擢凤阁舍人。

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

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

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

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

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

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

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

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说“正直”的一组是(  )(3分)

①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 ②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 ③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 ④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 ⑤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⑥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说针对武后避暑到秋天仍不还京之事冒死进谏,提出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的欢乐,可惜武后没有醒悟。

B.张说在中宗即位后,累迁官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辞去官职,并且坚持守孝直到期满,他品德高尚为天下人称赞。

C.在查办谯王李重福党羽罪案时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

他接手案件后很快弄清真相,严惩主谋,其余人则无罪释放。

D.张说为官时长,历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正直敢言,办事练达,深受皇上信任,终成一代名臣。

[综合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

少英伟,好书

剑。

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

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

帅受赂,反捕真。

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

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

真击走常,杀仲刚。

寇邵宗愚陷广州。

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广人赖以完。

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

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

成奴缚成以出。

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

“奴叛主者视此。

”缘海叛者皆降。

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

不听。

屡遣使由海

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

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

“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

若窦融、李

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

“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

”真顿首谢。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

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

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 ①尉佗:

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

②世券:

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

“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真富有正义感。

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

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

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

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译文:

                                    

                                    

(2)若窦融、李

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译文:

                                    

                                    

专题规范练一 文言文阅读

(一)

(分值:

38分;时间:

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

郾进曰:

“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

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帝惭曰:

“朕少间当请益。

”高

适在旁,因言:

“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

”帝重咎谢,咸赐锦、币。

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

郾曰:

“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即以府常费代之。

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

民悦,忘输之劳。

改鄂、岳等州观察使。

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

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

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

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

室处痹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或问其故,曰:

“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闻者服焉。

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唐兴无有也。

居光德里,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

“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因题曰“德星堂”。

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

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B.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C.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D.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田猎、游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

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郾任吏部员外郎时,拟吏公允精当。

崔郾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吏部员外郎,每次拟定官吏,都是亲自确定标准,对官

员的褒扬、废黜都很准确,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

B.崔郾任翰林侍讲学士时,委婉劝皇上读书。

崔郾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入朝拜谢,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皇上对自己没问崔郾问题很惭愧,表示随后就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C.崔郾担任虢州观察使时,关心民生问题。

皇帝下令百姓要把粟米缴纳到太仓,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崔郾就在支流建立粮仓收受百姓的粟米,然后使用漕运,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很高兴。

D.崔郾在虢、鄂为官时,为政十分注重变化。

崔郾认为陕地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用宽容的政策;他认为鄂州土地肥沃,百姓剽悍,又加上此地有夷人风俗,就用重罚来治理这个地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译文:

                                    

                                    

                        

            

(2)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

好学明经,为县乡啬夫,守束州丞。

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

岁余,丞相司直郭钦奏曰“宣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

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

丁、傅子弟并进,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曰: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等,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拜宣为司隶。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

“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

”诸生会者千余人。

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

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选自《汉书·鲍宣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守束州丞 守:

保护

B.穷困百姓穷困:

使……处境困窘

C.明年正月朔日蚀朔:

农历每

月初一

D.上以宣名儒,优容之优容:

宽待,宽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B.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C.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D.宣复上书言/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宣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病辞官,后又因被人弹劾施政繁琐苛刻、所监察的问题超出规定而被免官。

B.鲍宣关心国事,勇于进谏。

他上书进谏总是据理力争,说话直接朴实而又切中时弊,曾上书极力反对外戚掌权。

C.鲍宣为官正直,坚守法制。

丞相孔光的属官违反规制,鲍宣就让属下扣留了丞相的属官,并没收他们的车马。

D.鲍宣深受读书人的爱戴。

鲍宣被丞相陷害而被捕下狱后,一千余名太学生拦截丞相车马,并守在宫阙门前上书皇上为其求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

译文:

                                    

                                    

                                    

(2)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杰,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

译文:

                                    

                             

       

                                    

专题规范练二 文言文阅读

(二)

(分值:

38分;时间:

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

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

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

、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

克宏嘻笑曰:

“岂有是哉!

”大加营缮。

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

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

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

久之,出为抚州刺史。

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

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

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

戈甲皆朽钝。

克宏言于征古曰:

“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

”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

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

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

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

克宏曰:

“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

”命斩之。

使者曰:

“受李枢密命来。

”克宏曰:

“李枢密来,吾亦斩之!

”遂斩使者以狥。

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

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

拜奉化军节度使。

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

谥威烈。

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

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

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B.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C.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D.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将此官职命名为“节度使”。

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积”是多次的意思。

“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

C.“出”在这里是指出官。

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一般含有被贬谪的意思。

D.“谥”指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用于书写主牌的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柴克宏忠于职守。

他在担任宣州巡检使时,大力修缮被破坏的城池,使全城在吴越敌军到来之时得以保全。

B.柴克宏本性豪放。

他在回乡担任龙武军都虞候时,乐善好施而不治理产业,以致家徒四壁,但他喝酒下棋,依然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