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429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docx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老师课件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运营与管理会计体系重构

麦肯西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企业财务部门用于业务处理的时间为60%,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于决策支持,而世界级企业的财务部门用于决策支持的时间已达50%。

如何实现财务向价值创造环节转移,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风险控制及财务管控等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促进财务职能转型,实现价值创造目标是企业未来战略运营当务之急。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更多的是强调对战略性价值的创造,强调对股东价值的贡献。

在它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基于此,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关键】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经营者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改进管理,控制、评价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寻找降低成本、扩大收益的途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企业管理领域也进行着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日益精细化,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开拓更加广泛的目标市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控制的重中之重。

【关键】“精益思维”的核心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设备投入、资金投入、材料投入、时间和空间的投入,尽可能多地创造企业价值,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多,管理无序、信息滞后、业务流程内耗等,精益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地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应用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中,管理会计和精益化管理的融合在新时期有其战略意义。

本课题的可贵之处:

六个层面、十五个案例+精彩有趣的讲解

六个层面:

企业有效信息和数据的分析—风险识别及管控—成本费用的精细化—利润实现的事前规划—现金流的维护—“全方位”的价值创造

十五个案例+有趣讲解

【整体思路】

1、管理会计重要理念、内容创新

2、成本控制在精益化管理中的应用。

3、责任中心在精益化管理中的应用。

4、绩效评价体系在精益化管理中的应用。

引子:

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弊端是对“数据”的理解只停留在财务数据、表面数据、滞后数据、假数据、对外数据,没有真正的分析!

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相背离,没有落地。

只强调核算的“真实性”,不强调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分析问题利器——数据

财务解决问题利器——控制报表

财务与管理者沟通利器——精细化管理

【以下资料只做参考】

第一部分业绩计量

案例一业绩的计量是否合理?

——变动成本法应用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对收益的影响

雷切尔·雅布隆卡于2012年1月1日担任办公家具和装置公司(OfficeFurnitureandFixtures,Ins·,OFF)座椅分部的总经理。

雷切尔自己的业绩评价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分部年度营业净利润直接挂钩,而且她的季度奖金是按营业净收益的一定百分比计提的。

1、寻找问题雷切尔立即着手采取措施削减今后各期的成本。

其中一部分涉及采用更好的处理存货的方法。

在仔细检查了该分部上季度的销量和产量后,确信过量存货的堆积有可能造成利润低下。

2、结果过量存货被储存在别处新租用的仓库里。

3、解决办法放慢2012年首季的生产率。

这两季度的每季度业绩数据列示如下:

2011年第四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期初存货单位050000

销售单位200000200000

产出单位250000150000

单位平均售价(美元)500500

单位生产成本(美元):

每产出单位的直接人工成本5050

每产出单位的直接材料成本200200

每产出单位的变动制造费用3025

分配到每产出单位的固定制造费用70115

单位成本合计350390

收入(美元)100000000100000000

销售成本(美元)7000000076000000

毛利(美元)3000000024000000

销售和管理费用(美元)2500000025000000

营业利润(美元)5000000(1000000)

【讨论】

(1)为什么在2012年第一季该分部的利润较2011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

(2)你为什么认为存货堆积发生在前任经理的任期之末?

(3)如果你是雷切尔,你会如何处理这一情形?

你应该将存货保持在高水平还是低水平?

(4)如果你是OFF的首席执行官(CEO),你会改变对雷切尔的业绩度量吗?

为什么?

请解释。

案例二、间接费用如何分配?

——作业成本法应用案例

【资料补充】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通俗地讲,作业也就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2)作业的分类。

常见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单位作业。

即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此类作业是重复性的,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即需要作业一次,所耗成本将随产品数量而变动,与产品产量成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批别作业。

即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

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检验、机器准备、原材料处理、订单处理等。

这些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量数成比例变动。

产品作业。

即使某种产品受益的作业,如对每一种产品编制数控规划、材料清单。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及批数无关,但与产品项目成比例变动。

维持性作业。

即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它与产品的种类和某种产品的多少无关。

(3)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即作业链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

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创造的价值,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资源动因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5)成本库。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

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即:

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案例二:

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定价】

某制造企业需要重新分析定价成本数据和定价策略。

该厂目前为止一直按照直接人工小时及预订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预计产量的人工小时为50000小时,为了定价更为可靠,该厂准备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分析,预计下年度制造费用。

该厂目前准备参加一场政府采购招标,该投标产品的预计成本及有关部门资料为:

(1)按照直接人工小时分配制造费用,计算该投标总成本,如果该企业以完全制造成本加成30%确定投标价格,该投标价格为多少?

(2)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分配制造费用,计算该投标总成本,如果该企业以完全制造成本加成30%确定投标价格,该投标价格为多少?

(3)哪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提供的成本数据更适合定价决策?

为什么?

第二部分规划与控制

预算管理的宗旨是要让全体员工通过预算学会承诺与负责,学会自觉与自律,从而在企业构建出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的宗旨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通过预算量化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预测,并以预算为准绳,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调整、分析、考评的管理活动。

它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也是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经营绩效、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有力工具。

案例分享:

某烟草企业成本定额的制定

某市烟草公司成立于1984年1月,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体制。

近年来,在全市推行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工作,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成本费用定额管理体系、制订定额标准,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方案实施:

第一步构建成本费用定额工作的主要流程

推行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工作以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为着力点,查找成本费用开支的关键控制点,确定成本费用定额管理项目与方式。

第二步定额项目的确定

某市烟草公司以烟叶、卷烟、专卖、综合管理四大业务板块为主线,梳理和细化每个业务板块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在国家局预算项目和省局(公司)预算指标的基础上,继续分解制订最小单元的费用项目,作为研究控制的对象,确定定额项目。

第三步定额标准动因

制订成本费用定额重点考虑控制可控成本,即变动成本。

方法:

采用动因分析法

即对各成本费用项目的驱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逐一分解,按照成本费用由动因决定、动因用参数衡量、参数采自典型设计与政策规定的逻辑关系,将成本费用动因转化为业务参数,依据各项业务特点、企业实际管理水平和相关政策法规分析测算影响费用水平的参数及其取值规则,据以核定成本费用标准。

根据成本动因,成本费用可划分为以下5类:

人员动因、资产动因、经营规模动因、行为动因、政策动因。

第四步:

定额标准测算

案例三预算编制说明书的制定(讲解)

案例四神华的战略预算制定

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集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

如何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优势,达到运营的最佳效能?

神华集团提出了“价值溯源、业务求本、三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方案,力图以创新性的模型建造破解管理难题,搭建起高效的预算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管理会计体系。

其实践过程为:

1.定目标:

考虑利益相关人的目标测算模型

神华集团在确定预算目标时,首先考虑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谁?

神华将利益相关人的要求列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并据此建立起一个目标测算模型。

2.分解目标:

全产业链模型下的选择方法体系

在集团层面设定好目标之后,预算管理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目标在下属单位进行有效分解。

在全产业链模型下,神华更多关注业务,关注各业务间的关系和协同作用的发挥。

选择方法体系,包括短板分析、贡献度分析、产业链分析、敏感度分析、经营特点分析和异动分析等,并依据上述方法,确定二级单位重点关注的指标,最终明确哪些指标应该由哪些公司重点或全部来扛。

(1)譬如贡献度分析,对于集团层级关注的重点指标,经过分母要素加权计算得到对于集团整体贡献度,对集团整体指标贡献大的指标应重点关注

(2)譬如重资产的公司对集团的资产周转率的影响会很大,因此,这类公司的这类指标一定要选;

(3)譬如产业链分析,考虑神华产业链之间的内部定价关系,会影响到真实利润的衡量和KPI指标重要性的筛选等;

(4)譬如电力公司的增长如果是通过煤炭公司的煤价下跌来实现的,那么,这部分利润就不归入电力公司的指标中。

3.目标管控:

财务向业务的有力延伸

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要求就体现为具体的财务指标。

神华通过对指标进行基础型的分解实现了目标的落地。

通过将“管指标”变成“管作业”,

“管作业”,就是要把指标落实到作业活动。

将指标落实到作业活动中去,有效地掌控了作业活动中资源的消耗过程和金额以及不同作业所产生的成本,有效实现了财务向业务的延伸,确保了目标的实现。

4.支持决策:

业务的模型化探索

神华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后,主要有两个收获:

一是战略有落地,即战略目标制定科学,战略目标分解合理;二是管理有抓手,即建立财务与业务联系,明晰资源消耗、价值创造点等。

第三部分责任中心与企业效率、效益

在企业内部除了要算产品财务账以外,还要按照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原则,按照责任归属,确定责任单位(车间、技术、经营、管理部门),明确责任指标(包括资金、成本费用、利润),以各责任单位为主体(对象)按责任指标进行核算、控制、监督、实行统分结合、双层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包括四个层次:

核心层、紧密层和半紧密层和松散层。

(1)核心层是具有母公司性质的集团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2)紧密层是由被集团公司控股的企业组成,每一个骨干企业都是法人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与核心层是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关系。

(3)半紧密层由集团公司参股的企业组成,其特征是专业化程度高,与某个骨干企业有固定协作配套关系,经济上、法律上独立,是法人企业。

与紧密层企业一般是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关系。

(4)松散层是由承认集团章程、与集团公司有互惠性稳定协作关系的企业组成,集团很少甚至没有掌握协作企业的股权,集团与协作企业主要通过生产技术领域发生联系。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应该符合目前各企业产业多元化的实际情况,而不应单纯地采取集权或分权的管理模式,必须明确母公司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

案例五某酒店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定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酒店业发展迅速。

为在竞争中取胜,在强手如林的酒店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某酒店从内部管理入手,强化责任管控,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划分责任中心,制订内部转移价格,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酒店的主要业务及责任中心划分

H市某酒店以住宿、餐馆为基础,兼营商务、旅游、会议、体育健身、娱乐、庆典等服务项目。

其机构设置包括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商品部、保安部、工程部等。

按照与酒店的组织机构相适应、划清责任、单独核算以及责权利紧密结合的原则,根据责任对象的特点和责任范围的大小,某酒店在内部将不同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1)酒店的成本中心仅仅发生费用支出并进行有效控制。

(2)酒店的利润中心既对收入负责、又对成本费用负责,分为自然的利润中心和人为的利润中心两类。

(3)投资中心既对收入、成本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

为明确区分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使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评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往来,某酒店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商品交换”,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要按照一定的价格,采用一定的结算方式,进行计价结算。

2.制订某酒店的内部转移价格

(1)某酒店的内部转移价格,是指饭店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和相互提供劳务的结算价格。

(2)制定酒店内部转移价格的具体方法

实际成本法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为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加成法在中间产品发生的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为实际成本加成法。

标准成本法以中间产品的标准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为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加成法将标准成本加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为标准成本加成法。

变动成本法以单位产品计划变动成本作为内部结算单价。

第四部分管理决策

一、利用本量利分析,助力企业经营决策

案例六作业成本基础下本量利分析——产品定价决策

某制造企业,企业的A产品属于大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月生产数量为10000台。

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70元,售价为80元,毛利率为12.5%。

企业B产品为针对顾客需要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需求,月生产数量为500台。

B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80元,售价为210元,毛利率为14.3%。

公司将A、B产品推向市场后,A产品由于价格偏高而滞销,B产品则因为其售价大大低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而供不应求。

由于B产品的利润额较大,销量也很可观,所以管理层认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A产品滞销带来的消极影响。

但是在销售一年之后,情况与管理层的预期大相径庭:

B产品销售越多,企业的毛利率反而越低,同样的因为A产品的滞销,对企业仓储、产品管理等生产环节造成了压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管理层积极应对,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进行了分析。

二、边际贡献在决策中的应用

案例七“薄利多销”一定有效吗?

—以某酒业集团为例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薄利多销一定是有着正面的效益的,即薄利多销会提升企业的利润,但事实是否会如惯性思维如期而至?

在我们考虑固定成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老祖宗教给我们的理论也会出现负面的效应。

某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其生产的9个系列的1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6个省区市,在国内白酒市场中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其中,老窖系列最为畅销,分别有A、B、C三种不同的型号,在市场上的零售单价分别为30元、80元和120元。

从酿制角度讲,B产品和C产品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工艺,均使用15年陈的酒曲酿制。

根据会计部的核算,每瓶B产品的销售成本为“元每瓶;但对于C品种的白酒,由于采用了更为精荚的包装,使每瓶销售成本比B类型白酒每瓶的销售成本提高了4元。

A产品使用5年陈酒曲酿制,包装上较另两个品相则更为简朴,其销售成本仅为8元每瓶。

另外,在此期间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促进销售,基于销售渠道和推广政策的不同,每瓶A型产品所发生的推广费用为每瓶10元,B型产品为每瓶24元,C型产品为每瓶30元。

为了加强销售管理和提高盈利能力,该公司委派了新的销售总监李某。

从2012年开始,为了配合和加大B型产品和C型产品推广力度的销售政策,李总监对销售团队进行了重新分组:

(1)将推广A产品的销售人员编为独立的一个销售团队;

(2)将推广B产品和C产品的销售人员整编为一个销售团队。

同时,将A型产品称为“平装系列”;B型产品和C型产品统称为“精装系列”。

此后,公司又分别投入100万元和200万元资金分别为平装系列生产线和精装系列生产线改置新的设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平装系列的产品每瓶市场零售价为30元每瓶,精装系列产品市场平均零售价为100元每瓶。

以下是生产部和会计部汇总的两组产品线和销售团队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分摊到每瓶):

要求: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别计算“平装系列”和“精装系列”的产品必须至少销售多少瓶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三、利用投资分析评价,助力企业决策支撑

案例八设备应否更新

某公司原有设备一套,购置成本为150万元,预计使用10年,已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原值的10%,该公司用直线法提取折旧,现该公司拟购买新设备替换原设备,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新设备购置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同样用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残值为购置成本的10%,使用新设备后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可以从1500万元上升到1650万元,每年付现成本将从1100万元上升到1150万元,公司如购置新设备,旧设备出售可得收入100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资本成本为10%。

要求:

通过计算说明该设备应否更新。

案例九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战略决策方法应用

案例背景:

吉利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由李书福创建于1986年,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凭借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不断自主创新,多年来专注实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十一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吉利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达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

由于团队的努力让福特汽车被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认真和专业态度所打动。

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册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这是吉利为沃尔沃项目融资所迈出的第一步,随后又成立了吉利兆圆,及时完成了融资,取得了福特高层的认可。

在整个收购最终的15亿美元中,有11亿美元来自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等融资平台,2亿美元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另有2亿美元为福特卖方融资。

案例分析过程:

1.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1)吉利公司收购优势。

(2)吉利公司收购劣势。

(3)吉利公司收购机遇。

(4)吉利收购的挑战。

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财务绩效评价

案例分析:

通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案例分析,从企业背景、收购过程,再到从文化、技术、业务和财务上的整合角度分析并购对于吉利的绩效提升,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需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补充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收购条件。

(2)并购的财务绩效评价,通过对比吉利公司收购前和收购后的财务指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进行并购后吉利公司的财务各项指标有了大幅的提升。

2010年的杠杆系数1.22高于并购前2009年的1.18,财务风险有所提高,资产负债率2009年是0.62,2010年是0.63。

尽管差异不大,但都高于0.5,表明财务风险维持在高水平;从每股收益角度看,并购后每股收益从1.537变为1.583,表明收购决策行为合理。

(3)收购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收购结果的好坏,更在于后续企业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技术上的融合发展。

就目前而言,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完全成功的,但战略决策看中的是未来长期的发展整合,是否完全成功还需要看吉利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后续发展。

单纯就这一收购项目来说,对吉利公司而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其不仅获得了沃尔沃的大部分知识产权并且打响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为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部分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较新的课题,包括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绩效管理等内容。

战略成本管理,执行是关键,本部分从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层面对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阐述。

平衡计分卡、EVA与战略地图都是战略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实施战略绩效管理能帮助企业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保护股东利益并更好地为股东创造价值,战略绩效与薪酬挂钩,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出良好的组织文化,改善企业内部运营,从而带动企业的价值提升。

一、消除不增值作业——SOP标准化流程操作规程制定

SOP是Standard、0peration、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案例十价值链管理实践

案例背景:

A电子企业是某国第三大PO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生产商,与LCD液晶相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等优点,但其缺点就在于生产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

A企业2010年曾追加近54亿美元的巨资投向等离子的研发生产,2011年又斥资1.78亿美元在本国新建立一条PDP生产线。

但是由于LCD面板成本的降低和市场份额的增加,PDP生产商已经受到较大冲击。

2011年A公司亏损1.98亿美元,2012年亏损约1.5亿美元,经营效益和成本管理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A企业总结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失败教训,2012年在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和与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销售终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对价值链上中下游分析来进行成本管控。

方案实施:

1.对价值链下游的顾客关注点进行分析

2.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及内部价值链优化

3.价值链上游战略合作——供应商的选择

二、关注源头降低成本——战略成本管理实践

1、目前学术界对战略成本管理内涵的解释

狭义的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控制子系统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