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27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入放射学资料.docx

介入放射学资料

名词解释

1、介入放射学(IVRorIR):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

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

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

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

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

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

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

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

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

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

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

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

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治疗。

14、肿瘤染色:

肿瘤中毛细血管被造影剂充盈后,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致密影,称为肿瘤染色。

何谓介入放射学,试述其包括哪些内容。

一、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二、分为以下内容:

1、穿刺/引流术

①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的穿刺

②囊肿、脓肿、血肿的穿刺治疗,如肝囊肿的穿刺治疗

③实质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消融术),如肝细胞癌的穿刺治疗

④采取组织学标本,如经皮经肝的穿刺活检

⑤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后壁神经丛的固定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

2、灌注/栓塞术

①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如消化道出血

②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的栓塞治疗

③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④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治疗

3、形成术

①恢复管腔脏器的形态,如动脉狭窄

②建立新的通道,如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③消除异常通道,如闭塞器官食管漏

4、其他

①非包含以上三项内的内容,如医源性的血管内异物

抗肿瘤药物的类型、主要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一、按细胞增值周期不同时相分为:

1、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烷化剂,大部分抗癌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二、按药物来源分为六类:

1、烷化剂:

通过烷化作用使DNA、RNA、酶及蛋白质等变性,抑制肿瘤的生长。

代表药物有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

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死亡。

代表药物有氟尿嘧啶。

3、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胞DNA的结合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代表药物有丝裂霉素C,阿霉素和表阿霉素。

4、植物药:

通过结合微管蛋白、微管和有丝分裂锤的蛋白组成部分,干扰细胞分裂。

代表药物有依托泊苷。

5、激素:

激素失调能诱发各种肿瘤,通过改变激素不平衡可抑制肿瘤生长。

代表药物有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6、其他:

肿瘤作用机制未明而难于定位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顺铂、和卡铂。

7、免疫增强剂:

调动机体积极性,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繁殖。

代表药物有特异性抗原、药物或疫苗。

常用栓塞物质(按老师要求)

一、生物栓塞物质:

血凝块、冻干硬脑膜

二、海绵类:

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

三、簧圈类:

不锈钢圈、微型铂金丝圈

四、组织坏死剂:

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

五、碘油

栓塞物质的使用原则

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什么是经皮穿刺引流术?

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经皮穿刺引流术是指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二、适应证:

1、正常人体管道阻塞,引起阻塞段以上液体过量集聚,而引起的病理反应,如胆道、泌尿道。

2、体腔内由于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腔内脏器受压,功能受损,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而大量吸收有害于机体时,如气胸、脓胸,心包积液、积脓,腹腔或盆腔等脓肿。

4、实质脏器内的积液或积脓,如肝、脾、胰、肾等处的脓肿或巨大囊肿引起症状者。

三、禁忌证:

1、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2、凝血机制异常3、感染

简述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及改良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

一、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

1、确定最佳引流途径后消毒并作局部麻醉

2、切开皮肤约2mm,穿刺针尖斜面向上,经切口往预定的引流中心穿刺。

3、常穿透血管前后壁,拔出针芯,缓慢退出穿刺针。

4、见血液喷出时将穿刺针尾轻轻下压,即刻引入导丝,然后退出穿刺针。

5、在导丝引导下引入引流管,再退出导丝。

6、造影证实引流管的侧孔全部在引流区,在体表固定引流管。

二、改良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

以无针芯的薄壁穿刺针直接经皮肤穿刺血管,针尖穿过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时,有血液喷出立即停止进针,然后插入导丝进行操作。

此法不穿透血管后壁,发生血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大大减少。

胆道梗阻的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黄疸

2、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处的狭窄

3、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

4、黄疸患者手术前的胆道减压

5、作为其他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二、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

2、大量腹水

3、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症

肝脓肿经皮穿刺引流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已有液化区的肝内脓肿,体积较大,并有明显症状与体征者

二、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症

三种不同栓塞水平对靶器官的影响

一、毛细血管栓塞:

又称为末梢栓塞,指直径1mm以下的血管被栓塞。

通常使用微小颗粒或液态栓塞剂方可造成毛细血管水平的栓塞。

一定范围的毛细血管栓塞可造成靶器官的严重缺血,以致部分或大部分组织坏死。

如果造成毛细血管内皮坏死,血管结构则难以恢复重建。

二、小动脉血栓:

指直径1~2mm的动脉被相应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

在被栓塞的小动脉远端的毛细血管保持较好的情况下,其对靶器官的影响则较前者稍弱。

组织的缺血程度和是否会发生坏死往往取决于血栓范围的大小和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

在被栓塞的小动脉为靶器官的终末供血,不易得到侧支血供,较大范围栓塞时则可产生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如脾栓塞。

反之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反应,对缺血耐受性较好和较容易得到侧支血供的组织器官多不产生坏死,如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栓。

三、主干栓塞:

指器官血供动脉的主干或主支被相应大小的栓塞物栓塞,直径通常大于2mm。

如果其远端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被直接栓塞,侧支循环又迅速建立的情况下,对靶器官的影响较小。

但对缺血耐受性极差的心脑等器官则不可相提并论。

主干栓塞主要用于改变局部血流方向,治疗血管破裂出血和动脉瘤等。

常用栓塞物分类

一、按栓塞时间分类:

1、短期栓塞剂:

如自体血栓等

2、中期栓塞剂:

如明胶海绵颗粒

3、长期栓塞剂:

如钢圈、医用胶等

二、按性质分类:

1、液态栓塞剂:

如碘油、无水乙醇等

2、固态栓塞剂:

如泡沫聚乙烯醇等

三、按栓塞血管直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栓塞剂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适应症、栓塞反应、并发症、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或恢复

2、止血

3、血流重分布

4、治疗肿瘤

5、内科性器官切除

二、栓塞反应:

1、疼痛

2、发热

3、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

三、并发症:

1、过度栓塞引起的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胃肠、胆管穿孔,胆汁湖,皮肤坏死,脾液化等。

2、误栓:

①返流性误栓,颈外动脉反流性误栓可致脑梗死,腹部血管反流性误栓可致肠坏死

②顺流性误栓,颅外潜在血管侧支顺流行误栓可致脑梗死,小栓子通过动静脉瘘顺流行误栓可致肺梗死

3、感染:

栓塞后大量组织坏死时亦可为感染埋下伏笔。

发生在实质性器官,如肝和脾。

四、三种常见临床应用:

1、出血2、血管性病变3、内科性器官切除

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机理,再狭窄形成机制,再狭窄的防治措施。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机理:

采用球囊对病变段动脉壁进行有限的挤压扩张,使病变段动脉壁伸展,内皮细胞和粥样斑块表面成分脱落,动脉内膜和中膜部分断裂、分离,动脉外膜伸展超过其弹性程度,动脉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部分粥样斑块受到挤压而在动脉壁上重新分布也是球囊形成术的治疗机制之一。

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狭窄形成机制:

1、急性血管闭塞:

伴有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血管痉挛,伴有完全闭塞的血管壁剥离以及血管壁的弹性回缩。

2、早期再狭窄:

①球囊扩张部位内膜纤维增生;②过度伸展的血管壁的紧张度恢复或回缩;③血管壁重塑型学说

3、晚期再狭窄:

除内膜纤维增生外,原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病情进展或加重是其主要原因。

三、再狭窄的防治措施

1、全身性应用防治方法:

①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②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

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拮抗剂如曲匹地尔

④一氧化氮的供体如吗多明

⑤抗氧化剂如普罗布考

⑥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缩素转换酶抑制剂、γ-干扰素等

2、支架局部应用防治方法

①支架局部的放射治疗

②带膜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

③支架局部应用翻译寡核苷酸

④支架局部应用基因治疗等

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

1、常规血管介入并发症;2、远端栓塞;3、球囊破裂;4、出血;5、动脉夹层

二、支架血管成形术:

1、支架移位2、血管损伤3、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远端血管血栓栓塞4、支架感染5、其他

球囊血管形成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管壁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蹼、血管发育畸形等先天性、后天性原因引起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闭塞。

2、血管搭桥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狭窄、移植血管吻合口(含器官移植中的血管吻合口)等手术后狭窄

3、布加综合征,包括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闭塞及肝静脉狭窄、闭塞

4、血液透析分流通道狭窄

5、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血管狭窄

6、血管移植术前病变血管扩张的辅助措施

7、缺血造成截肢,术前挽救部分肢体、降低截肢水平。

二、禁忌证:

1、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

2、病变部位有动脉瘤形成

3、大动脉炎活动期

4、长段血管的完全性闭塞是否可行球囊血管形成术应视流出道情况而定,如流出道通畅则应行球囊血管形成术。

否则不宜行球囊血管形成术。

但适应症中缺血造成截肢,术前挽救部分肢体、降低截肢水平除外。

支架血管形成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球囊血管形成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不成功者;球囊血管形成术后血管内膜夹层形成;球囊血管形成术后遗留≥30%狭窄;球囊血管形成术后狭窄两端压力差>10mmHg;球囊血管形成术后再狭窄等

2、狭窄病变动脉累及主动脉壁或粥样硬化明显者;如冠状动脉狭窄、肾动脉开口处狭窄等

3、颈部及颅内动脉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在保护伞的保护下,可植入血管支架。

4、腔静脉或较大静脉分之的狭窄或闭塞如布加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等

5、重建血管通道并纠正异常血流动力学,如门静脉高压者在肝内肝静脉和门静脉间建立通道,有肝内门体分流作用

6、支架移植物可用于动脉瘤的治疗,消除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也可用于治疗动脉夹层,有封闭瘘口和闭合假腔作用

7、金属支架能封闭粥样斑块溃疡,对预防再狭窄有一定的价值

8、其他,如颅内宽颈动脉瘤点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之前预先植入血管支架,以防止栓塞弹簧圈移位;搭桥血管的再狭窄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狭窄、闭塞;长段血管狭窄、闭塞等

二、禁忌证:

1、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

2、动脉炎活动期

3、严重末梢血流障碍

4、生长发育未成熟者大部分情况禁用,部分情况慎用(如症状性胡桃夹综合征)

5、病变血管流出道欠通畅者应慎用,如腘动脉分支完全闭塞,这时股动脉、腘动脉支架就要非常慎重。

同样如门静脉血流缓慢时,放置门静脉支架也要慎重

6、病变位于关节处,以往常不用支架只进行球囊血管形成术,但IntraCoil螺旋状支架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观念

7、病变部位动脉壁广泛致密钙化时,放置支架要慎重,以防动脉损伤。

消化道形成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食管良、恶性肿瘤引起的食管狭窄或食管气管瘘,已不可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化学性或放射性损伤引起的食管狭窄;手术后引起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纵膈肿瘤压迫食管引起的吞咽困难者。

2、胃、十二指肠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恶性肿瘤浸润压迫引起的胃、十二指肠官腔狭窄或闭塞和胃肠吻合口及胃肠造瘘口肿瘤浸润复发的患者,也适用于部分良性的狭窄如手术后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瘢痕挛缩等

3、恶性肿瘤浸润压迫引起结肠、直肠腔狭窄或阻塞,结肠、直肠瘘外科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等

二、禁忌证:

1、食管灼伤后的急性炎症期,由于黏膜及食管壁炎症、水肿甚至坏死,此期不宜扩张,必须至完全愈合后,一般主张伤后3个月以上。

没有做球囊扩张的良性狭窄不宜做支架术,因为多数良性病变可以用球囊治疗,而且良性病变放入支架后几乎100%要移位

2、高位食管癌和颈部肿瘤所致吞咽困难障碍者不宜放支架,因为顺应性差的支架异物感很明显,而且支架可能压迫气管或可能使支架移位。

目前已有细钢丝制作的Z形支架,顺应性好,可以应用于食管癌高位梗阻的患者

3、严重恶病质状态

4、经口胃、十二指肠内支架植入术操作较安全,除完全性管腔闭塞需再建立通道外一般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视操作器械及技术熟练程度而别,主要包括:

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期;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广泛的结肠粘连并发多处小肠梗阻

5、结肠形成术无绝对禁忌证。

对下述情况应慎重对待:

重度内痔或肛周静脉曲张出血期;急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期;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患易引起肺栓塞疾病者,如下腔静脉、髂静脉及下肢静脉等有游离血栓,并抗凝治疗无效或不能接受抗凝治疗者

2、复发肺动脉栓塞无论能否抗凝治疗

3、盆腔及下肢外科手术前,疑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可放置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

二、禁忌证:

1、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

2、下腔静脉发育畸形或以梗阻者

3、下腔静脉以上水平静脉内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不是安放下腔静脉滤过器的适应症

4、患有严重而难治性凝血疾病

经皮椎体形成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一、适应证:

1、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

2、椎体转移瘤

3、椎体骨髓瘤

4、椎体血管瘤

三、并发症: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为椎体感染性病变或结核

2、相对禁忌证:

①椎体骨折线越过椎体后缘或椎体后缘骨质破坏广泛、较大范围不完整者

②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

③出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④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1、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脊髓损伤、大出血等,甚罕见

2、与骨水泥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①PMMA向椎体周围渗漏造成的相应压迫,包括椎管内硬膜囊外、神经根管、椎旁软组织、相邻椎间盘内及椎旁静脉丛,大多数不产生临床严重后果

②PMMA静脉回流导致肺动脉栓塞,预防渗漏并发症的关键为黏稠期、实时透视监视下注射

3、感染,极少见

肝癌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具有的特征性表现

一、肿瘤血管:

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走行迂曲、末梢呈丛状、团状

二、肿瘤染色:

肿瘤中毛细血管被造影剂充盈后,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致密影,称肿瘤染色,一般与肿瘤大小相符

三、正常血管受压移位表现

四、动静脉瘘:

在动脉期即可发现门静脉或肝静脉分支显影,形成肝静脉-门静脉瘘或(和)肝动脉-肝静脉瘘。

五、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

表现为门静脉或肝静脉充盈缺损或线条征改变

肝癌的治疗包括原发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一、肝癌的原发病治疗: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2、物理消融治疗:

①射频消融治疗;

②微波凝固治疗;

③冷冻消融治疗;

④高能聚焦超声

3、经皮穿刺药物注射治疗

二、肝癌并发症的治疗:

1、肿瘤破裂出血: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可明确肿瘤破裂出血部位和主要供血动脉。

2、门静脉癌栓:

行门静脉梗阻段内支架植入术并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门静脉插管化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肝动脉-门静脉或(和)肝动脉-肝静脉瘘:

必须结合血管造影表现,依据瘘口位置、大小、形态、分流量而决定栓塞的材料和栓塞的方法,同时必须结合患者肝功能的储备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4、门静脉高压症: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如确认肝癌病灶才在穿刺道上,采用经皮经颈内静脉门体分流术,而对于脾功能亢进而骨髓并未受到抑制者,采用脾动脉周围性血栓。

5、继发布加综合征或下腔静脉狭窄:

主要方法是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植入支架

6、梗阻性黄疸:

主要方法是进行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

7、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血管、胆管造影依然是诊断金标准;对于血管狭窄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对急性血栓形成可采用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对胆管狭窄病变可给予球囊扩张或弹道内支架形成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一、适应证:

1、育龄期妇女,绝经期之前,希望保留剩余功能或子宫者

2、子宫肌瘤所引起的经血过多或压迫性症状明显

3、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及肌瘤局部切除术)无效或复发者

4、无症状,但有心理影响者

5、体弱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6、巨大子宫肌瘤子宫手术切除前辅助性栓塞治疗

二、禁忌证: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3、凝血功能障碍

4、带蒂的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

三、并发症:

最大并发症为误栓卵巢动脉出现卵巢衰退等症状,其他有异位栓塞、栓塞后感染、子宫动脉破裂、子宫动脉痉挛、神经损害、皮肤损害等。

胸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修复术

一、适应证:

难治性胸痛、动脉瘤已有渗漏或即将发生破裂、CT扫描显示进行性增大者。

二、禁忌证:

败血症、凝血功能不全、感染性动脉瘤、换气储备极差、碘过敏。

三、并发症:

渗漏、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截瘫或麻痹和心肌梗死。

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修复术

一、适应证:

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其瘤体直径>5cm;瘤体直径为4~5cm,但动脉瘤有破裂趋向者(伴高血压、瘤壁厚薄不等或有子瘤)以及有疼痛症状,动脉瘤压迫邻近组织或形成夹层者,以及近期动脉瘤直径有增加者

二、禁忌证:

动脉瘤上缘距肾动脉开口距离<1cm;双侧髂内动脉病变,乙状结肠仅靠肠系膜下动脉供血;肠系膜上动脉严重狭窄或肠系膜下动脉主要有Riolan弓供血以及临床状况极差或动脉异常迂曲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三、并发症:

支架血管植入后综合征、支架移位、AAA漏、急性肾脏及乙状结肠缺血。

肾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肾动脉形成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动脉(包括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2、各种原因造成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70%并同时合并以下3~5项其中之一

3、患者有难治性高血压或由肾动脉狭窄引发的肾功能障碍

4、肾动脉狭窄合并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5、肾动脉狭窄合并发作性肺水肿

二、禁忌证:

1、常规心血管造影的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脑、肝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

2、病变广泛,累及肾动脉全长或肾内弥漫性小血管病变

3、患肾萎缩严重,肾功能丧失

4、大动脉炎活动期属于相对禁忌证

颅内动脉瘤(不出大题,要知道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重要原因)

一、适应证:

1、动脉瘤栓塞术:

大多数颅内动脉瘤都适合行动脉瘤栓塞术

2、载瘤动脉栓塞术:

巨大的颅内动脉瘤、宽颈或梭形动脉瘤、创伤后假性动脉瘤或感染性动脉瘤

二、禁忌证:

1、不可纠正的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为绝对禁忌证

2、血管迂曲严重,或入路动脉管腔过于狭窄,或动脉瘤过小,导管无法进入

3、全身状况不能耐受者

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多以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和Marfan综合征的动脉中膜坏死为诱因,发生部位主要在主动脉,内膜破裂部以升主动脉起始部和主动脉弓降部为多。

DeDakey等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和撕裂范围,在病理上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三型:

Ⅰ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

Ⅱ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仅累及升主动脉

Ⅲ型:

破口位于动脉韧带附近,仅累及降主动脉

临床症状:

主要有突发性胸背部剧烈疼痛、高血压,以及多脏器如神经系统、肾脏、小肠和四肢等缺血的相关症状、破裂至动脉外膜者可造成大出血,积血出现在纵膈及腹膜后,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上述为二院老师划的重点,可信度不明确。

以下为网络附加试题:

1、介入治疗的优缺点?

介入治疗创伤小、局部靶向治疗效果明确、全身反应小等优点被广泛接受。

但其对操作医生技术要求高、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2、介入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2)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是指DSA监视下血管内介入栓塞、化疗、支架植入等;

(3)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是指在放射线或B超下的活检术、引流术、成形术、支架术、消融减瘤术、粒子植入术等。

3、肝癌介入的主要手段及采用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手段有肝动脉栓塞术、无水酒精注入疗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和射频、微波消融术。

(1)肝动脉栓塞是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

它通过将提供肿瘤营养的肝动脉支进行化疗栓塞,阻断癌组织血供,限制肿瘤生长,导致癌组织坏死和缩小,而不造成肝功能衰竭。

(2)无水酒精注入是在B超或CT导引下,利用无水酒精对肿瘤组织迅速脱水固定作用,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瘤体内,注入无水酒精,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以治疗肿瘤。

(3)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是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将多个封装好的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照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射频、微波消融术是发挥热效应、利用肿瘤不耐热的特点达到毁损肿瘤的目的。

4、梗阻性黄疸的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