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12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docx

小学高年级元宵节主题活动手册

 

喜庆元宵

 

班级

姓名

元宵节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

“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

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

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

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

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

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

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

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

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司马

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诗词

 

 

 

 

你会背诵几首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呢?

背诵一首就把下面的一个灯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

 

元宵节的习俗

习俗一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用你手中的笔描写一下这多姿多彩的灯。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

”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

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

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

老宰相出联试子牶“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牶“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

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

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

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

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

“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

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

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

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

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

猜谜。

 

 

 

 

 

 

 

元宵节的习俗

习俗二

吃元宵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的品牌

元宵的馅料

 

元宵节的习俗

习俗三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元宵节:

 

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元宵节:

 

 

美好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