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103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

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

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笔算法。

个位:

4+5=9;十位:

40+20=60;一共:

60+9=69。

  2、拆分法。

先算:

44+20=64;再算:

64+5=69。

(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

40+25=65;再算:

65+4=69。

(拆第一个加数)

  3、凑整法。

40+20=60,60+4=64,64+5=69;

  或:

50+30=80,80-6=74,74-5=69;

  ……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

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

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

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减两位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要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我们知道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

虽然口算的结果是外显的,但口算的思维过程即是内隐的。

也正因为口算过程的内隐性,所以也就有了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里也提到: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一、“23+31”教学片断

(1)

  师:

你是怎样计算23+31的?

  生1:

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所以23+31=54。

  生2:

先算23+30=53,再算53+1=54,所以23+31=54。

  生3(按捺不住):

老师,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1=51,再算51+3=54,所以23+31=54。

  生4:

我先算30+30=60,再算60-7=53,最后算53+1=54,所以23+31=54。

  分析:

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来的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引导学生:

“你是怎样算的?

”从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主交流,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算法,这也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并不是像解决问题一样“一题多解”,算法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多人对算法多样化产生的一个误区,就像上面所曾显得学生算法,虽然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不难看出,有些算法过于繁琐,或是思维层次由高到低,其实这与算法多样性目的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我又加强了学生对算法优化的学习。

  二、“23+31”教学片断

(2)

  师:

刚才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

我喜欢用第一种方法。

  生2:

我喜欢用第二种方法。

  生3:

我喜欢用第三种方法。

  生4:

我喜欢用第四种方法。

  师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第三种方法在算理上和第二种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然后用这些方法来做下面各题。

  分析:

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算法有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之前所说的方法较多,可以看出,方法2和方法3是同一类,方法4在计算思路比较麻烦,因此我适时引导学生选择运用普遍口算方法,其实也是帮助学生优化算法,正是教师的有效引领,让学生经历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学生择善而从之,这是“优化”带来的反应,是学生“选择”的结果。

  新课标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它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意识。

但是我认为算法多样化不是没有目的性的将所有算法堆砌在一起,因此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不仅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多中选优,真正学会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3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新课内容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以及进位加。

学生通过口算、交流计算方法、比较三组口算的异同,唤醒已有的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新知的教学上,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跳绳场景,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究算法——巩固算法的过程。

其中探究算法这一部分,我们先研究不进位加法,我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算法,在交流中不自觉的对算法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寻找最优化算法。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不管是哪一种算法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把3个一加在个位,从而提炼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先加几十,再加几。

在学生有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之后,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进位加的方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在练习方面,我调整了书上安排的练习,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基础练习安排了口算以及估数,一方面提升数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综合练习安排了书本想想做做第四题,再安排了两个变式。

一个是已知四年级男生32人,女生4□,总人数8□,求女生人数。

另一个是已知五年级男生32人,女生4□,总人数7□,求女生人数。

这题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用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特点。

考虑到例题的教学已经有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将拓展练习改为从1、2、3、4、5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使得和最小。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还可做如下改进。

  在教学不进位加,学生得出多种算法,比较这些算法,选择最喜欢的算法时,有学生会根据前面竖式计算的经验,觉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方法更简便。

但这就与本课重点教学的方法不太符合,因此就要去引导学生体会到先算几十,再算几这种方法的优势。

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些算法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不过第三种方法只要两步就能准确算出得数,其他的方法都要三步,这将大大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因此还是第三种方法最好。

  在练习第一题,找三道算式的联系时,可将问题缩小,再让学生讨论。

如在学生观察出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得数相同之后,可问:

那第一题和第二题之间有没有联系?

当学生发现:

第一题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第一个加数后,追问:

哪一题才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

第三题和前两题之间有关系吗?

通过引导,将问题范围一步步缩小,学生思考的目标更明确,更容易得出:

前两题就是第三题的计算过程,算第三题时,只要想前面两道口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基础上进行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

因此,课堂上由买玩具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算方法多样化

  

(1)44+25

  ①40+20=60,4+5=9,60+9=69

  ②先算44+20,再算64+5=69

  ③先算44+5,再算49+20=69

  ④先算25+40,再算65+4=69

  

(2)25+38

  ①20+30=50,5+8=13,50+13=63注意: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②先算25+30,再算55+8=63

  ③25+8=33,33+30=63

  允许算法多样化,体现数学的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口算方法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新课学习之前我引导学生对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了复习。

从这节课中的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新课前的复习对探索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而,复习这个环节我认为是设计得非常好的。

新课引入时我了解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并向同学们介绍小华、小红、小军也非常喜欢参加跳绳这项体育活动,在一次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随即出示课本第59页例1的情境图。

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过渡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情境图并说出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只点名了2名学生发言,根据观课老师们的建议可以再采用一个群答的方式,让同学们充分获取例题中的数学信息。

在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同学们的提问板书:

(1)小红跳了多少下?

(2)小军跳了多少下?

并谈话:

今天我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两道题的口算方法时,合作交流引导得不够到位,每个小组的成员虽然都明白合作的任务是什么,但在个体的具体分工上不太明确,这样的合作交流是不充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

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

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如:

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

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

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

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

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

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

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

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7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新教材又把数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想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已有经验,体验“多样化”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解决“乘船问题”中,对“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吗?

”“大约需要几条船?

”“两个班坐一条船,可以怎么安排?

”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重视比较归纳,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

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8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

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世博会之旅,用新鲜的话题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之前有专家提到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

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如:

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准备去世博会参观的排队的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这里应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我知道,但是教材是否更强调把数字分开来计算,因为我在备课手册上看到的都是拆数这种方法,而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用笔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形式来进行口算(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算的),这样是否容易出错,是否属于口算,我有点不明白。

不过我当时给予孩子的回答是可以的,找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就无可厚非。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9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必须切实学好。

教材以“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准备去鸟岛乘船”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现实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算法,在多种口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我班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掌握得较好,90%的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能通过自已的努力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会用想竖式的方法来进行口算。

为此我设想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完善——多项训练巩固提高”的程序开展教学。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体验运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2——93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迁移、转化”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适合自已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随便选几题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9+1624+7090-4056+577-457+953+2030+70

  64-4082-898-925+979-709+6044+547+2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你们喜欢春天吗?

我们一起欣赏春天吧!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正是春游的好时间。

瞧,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准备乘船去鸟岛玩呢!

(出示课件)

  师: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我知道了二

(1)班23人;二

(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一条船限乘68人。

  师:

一个班坐一条船太浪费,他们准备每两个班合坐一条船,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

  生1:

(1)班和二

(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

这是一种乘船方案,还有吗?

  生2: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

(2)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3:

(1)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

(2)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

我们在设计乘船方案时按顺序依次考虑二

(1)班和哪个班合乘,再把剩下的两个班合乘,这样比较有序,不会遗漏。

  二、自主探究交流完善

  师:

怎样才能知道每两个班能不能合能一条船呢?

  生:

先把这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再与68比。

  师: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种乘船方案。

(1)班和二

(2)班能不能合乘一条船吗?

怎样列式?

  生:

23+31(生说师板书)

  师:

你会口算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找到口算方法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已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了解)

  师:

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谁来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生交流师板书,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

  生1:

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生2:

先算23+30=53,再算53+1=54。

  生3:

先算31+20=51,再算51+3=54。

  师:

真是人多智慧广呀!

同一道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口算方法,比较一下,这么多方法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生:

都是先把其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折分变成以前学过的算式口算

  师:

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当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把新问题变成已会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方法,希望你们多多应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

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哪一种方法简便一些呢?

  生:

第二种,因为只用了两步。

  师:

为什么第二种和第三种只用了两步?

  生:

因为只分了一个数。

  师:

像这样的两位数口算通常采用分一个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

看一看,二

(1)班和二

(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

能。

  师:

谁来口答?

(生说师板书)

  师:

(1)班和二

(2)班能合乘,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吗?

怎样列式?

  生:

32+39(板书)

  师:

能口算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1:

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生2:

先算39+30=69,再算69+2=71。

  师:

看来计算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呀,都是先分后算。

这两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为什么?

  生:

不能,因为超过了71人。

  师:

看来这种乘船方案不合适,请同学们再看看剩下的方案可行吗?

(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解决,然后交流)

  师:

我们猜想了这么多乘船方案,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认为怎样乘船最合理呢?

  生:

(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

(2)和二(3)同乘一条。

  师:

其实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谁发现了?

  生:

最少的和最多的放在一起。

(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

(2)和二(3)同乘一条最合适。

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玩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是怎么学会的?

(揭示课题)

  生:

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

  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还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

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欣赏鸟岛美丽的风光!

(播放课件)

  三、多项训练巩固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