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03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计算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Excel是中考的难点,而函数又是excel的难点,比较抽象难理解。

初中生利用EXCEL的机会少,只是照本宣科的学习,还不能准确的掌握和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应用软件来处理和分析问题。

但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对看的见的成功感兴趣,数学中也有响应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的方法;

2理解条件函数的功能,掌握简单条件函数的使用方法。

3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弘扬热爱古诗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条件函数五种函数

教学难点:

条件函数。

四、教法设计: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以驱动任务“校园好声音”为课例,以中国诗词大会的“填字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教学评价采用IF函数,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操作结果。

五、教学准备

(一)课前分组,讲解比赛规则,强调上课要求。

(二)素材准备:

4个工作簿:

《咏柳》填字游戏、校园好声音统计表、小试牛刀1、小试牛刀2,课件,学案,导学视频,教案

(三)摸清学情,查漏补缺。

添加了解excel菜单栏、工具栏、公式编辑栏三个方面的内容,简单介绍。

对单元格名称(地址)重点补充,为函数使用中参数的解释做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诗词导入

咏柳

贺知章

绿

1美图欣赏,古诗里的春天:

抢答(关于春天的诗句)。

学生答不出,教师提示。

2看图猜诗《咏柳》填字游戏

 

正确填写个数

4

最后得分

100

综合评价

棒棒哒

填对:

显示“赞”。

填错:

显示“加油”。

结合if函数评价结果,引入函数的介绍。

(二)自主探究:

校园好声音统计表

学生参照学案、导学视频、(或者课本),自主探究完成“校园好声音”中的第一个任务:

计算每位选手的总分。

结合完成情况,可以自我检测对错。

完成的同学帮助同组的队友,全组完成队长领取点赞图标。

一生演示讲解任务一:

1公式法:

f(x)=D3+E3+F3+G3+H3

2函数法(ABC三种方法任选其一):

A工具栏光标在所求单元格定位如I3;选定数据区域如D3:

H3;点击工具栏自动求和函数;回车键确认操作。

B菜单栏—插入—函数—SUM函数

C点击公式编辑栏fx插入函数

学生展示任务一,教学点评

学生自主探究任务二、三、四,小组代表到教师机上演示讲解,教师给予点评,引导其他操作方法,强调易错点。

学生展示,教学点评。

教师讲解条件函数的功能: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各参数的含义:

1判断条件2满足条件时的输出结果3不满足条件时的输出结果

学生根据学案及教师的讲解,自主探究if函数的使用,一生演示,教师补充。

学生演示,教师评价。

(三)当堂练习:

小试牛刀

A操作题选做其一:

小试牛刀1(初级挑战)用一名选手的成绩练习5种函数

小试牛刀2(终极挑战)用春季收心考试成绩单练习5种函数

B理论题

1王伟要在体检统计表中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可以利用的函数是()ASUM函数BAVERAG函数CMAX函数DIF函数

EXCEL中部分数据如下,据下表回答

A

1

14

2

8

3

25

4

32

2MAX(A1:

A4)的结果为()A14B8C25D32

3MIN(A1:

A4)的结果为()A14B8C25D32

4SUM(A1:

A2)的结果为()A22B14C25D32

(四)课堂小结,学习收获

1知识方面我学到了……

2团队合作方面……

3其他方面,如春天的感悟,一年的学习规划……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快递小哥雷海为的视频,吟诵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教师寄语: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

(五)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Excel,有软件操作基础。

但仅限于模仿,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感性认识强,对单元格、函数等抽象内容理解肤浅。

学生利用EXCEL的机会少,只是照本宣科的学习,还不能准确的掌握和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应用软件来处理和分析问题。

但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对看的见的成功感兴趣,数学中也有响应的知识基础。

效果分析

导入部分,课堂氛围好,学生积极踊跃,争先恐后。

古诗词的填入学生完成情况好。

自我探究阶段,设置五个任务,任务1:

计算每位选手的总分;基本都能完成,关键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问题。

任务2:

计算每位选手的平均分;任务3:

找出评委打出的每位选手的最高分;任务4:

找出评委打出的每位选手的最低分;学生数据区域的选择易出错,所以要求学生光标定位后,先选择数据区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易错点大大减少。

任务5:

统计选手是否获得“校园好声音”称号。

对于难点的攻破,阅读教材,以导入时的填字游戏为例,简单介绍IF条件函数。

自我探究时,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任务,“小老师”演示后,留时间给学生完善作品。

当堂练习分两部分,分层教学。

A操作题选做其一:

小试牛刀1(易)用一名选手的成绩练习5种函数。

小试牛刀2(难)用春季收心考试成绩单练习5种函数。

B理论题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课堂总结,板书事先设计好框架,节约了时间。

畅谈学习收获部分,获胜小组发表获奖感言,落选小组要多鼓励。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

教材分析

《数据计算》作为Excel软件入门的第一课,很难和Word纵向比较。

函数较枯燥,不适合作为激发兴趣的第一课。

函数较难掌握,部分学困生可能会打退堂鼓。

为此,我调整了教材顺序,先学习《工作表的格式化和打印》。

学生对Excel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再来深入学习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课本中的素材不太切近学生的兴趣点,所以我更换了校园好声音,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春季收心考试等素材。

联系时下节气,热点新闻等,丰富了课堂的素材形式。

理论提升

1王伟要在体检统计表中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可以利用的函数是()

ASUM函数BAVERAGE函数CMAX函数DIF函数

EXCEL中部分数据如下,据下表回答

A

1

14

2

8

3

25

4

32

2MAX(A1:

A4)的结果为()A14B8C25D32

3MIN(A1:

A4)的结果为()A14B8C25D32

4SUM(A1:

A2)的结果为()A22B14C25D32

《数据计算》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单元用到的应用程序是excel,在设计时,我添加了了解excel菜单栏、工具栏、公式编辑栏三个方面的内容,简单介绍,让学生对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对单元格名称(地址)重点补充,为函数使用中参数的解释做铺垫。

课前素材准备较充分,测试机器,分发文件。

摸清学情便于查漏补缺。

课前分组,讲解比赛规则,强调上课要求。

导入部分,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填字游戏”导入,时下热门节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自我判断对错引入条件函数的介绍。

此部分注意控制时间,“古诗中的春天”环节不可用时过多。

抢答的形式可以调动课堂氛围。

接着出示“校园好声音大奖赛统计表”,设置五个任务,任务1:

计算每位选手的总分;任务2:

计算每位选手的平均分;任务3:

找出评委打出的每位选手的最高分;任务4:

找出评委打出的每位选手的最低分;任务5:

统计选手是否获得“校园好声音”称号。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自主探究5个函数的使用:

SUM函数、AVERAG函数、MAX函数、MIN函数、IF函数。

5个任务下方分别列出了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并在上方设置了批注。

此部分学生参照学案、导学视频、课本,自主探究完成。

学生演示讲解,探索不同的方法。

教师补充完善,易错点提醒。

参照资料多,学生选择的空间大,但导学视频给了部分学生“偷懒”的机会,依葫芦画瓢的偶,自我探索的少。

如何照顾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这是以后课堂设计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另外,小组合作方面,要求一生操作,一生讲解,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生生合作。

适当的时机,老师补充讲解,师生合作。

尤其任务5条件函数的讲解,学生能操作但讲解的不到位,老师进行重点讲解,结合“填字游戏”,强化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