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942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docx

防洪影响评价实施报告

1概述错

误!

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3

1.2评价依据4

1.3技术路线错

误!

未定义书签。

1.4研究内容5

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5

2基本情况6

2.1建设项目概况6

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6

2.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7

2.1.3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8

2.1.4排水系统9

2.2河道基本情况10

2.2.1河道概况10

2.2.2河道地质条件11

2.2.3水文、行洪17

2.2.4水文泥沙32

2.3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34

2.3.1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34

232主要桥梁情况35

233其它情况36

3河床演变分析36

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36

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38

3.2.1河道形态变化分析38

3.2.2河道冲淤量40

4防洪评价计算42

4.1数学模型基本原理42

4.1.1模型计算控制方程42

4.1.2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44

4.1.3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46

4.2数学模型验证48

4.2.1模型验证计算资料48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48

4.3计算条

件50

4.3.1计算方案50

4.3.2拟建工程概化51

4.4计算成果分析51

4.4.1断面缩窄率分析51

442对水位影响分析52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52

4.4.4对流场影响分析53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绿春县特色产业园区一号桥片区建设项目工程。

《东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道改线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及我项目部投标文件技术部分中水土保持文件,综合河道路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共分为: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工程施工总体安排、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等章节,进行水土保持设计。

本工程为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特色产业园区一号桥片区建设项目,位于绿春县一号桥,用地面积为27公顷(405亩)。

由于本工程属于ppp项目模式新事物,工程项目内容也较多,不同的单项工程施工时间有先有后,部分单项工程图纸尚未出全,此部分施工方案内容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绿春县特色产业园区一号桥片区建设项目工程位于距绿春县处

云南省南部,在红河州西南部,东与元阳、金平两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倚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

距河口边境口岸312公里,距金水河口岸132公里,省道S214公路穿越县城。

绿春县特色产业园区一号桥片区,气象特征是光热充足,气候温

和,雨水量较多,季风盛行。

年平均气温大于22.8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C(1962年8月1日,1982年7月28日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0.9C(1967年1月17日)。

夏秋季多风暴雨,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997.0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

3045.0mm(1961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942.2mm(1963年);历年10m高度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9.3m/s,相对风向东(1990n年7月31日)。

气象灾害频繁,尤以台风、暴雨最盛。

1.2评价依据

评价的主要依据为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文件及相关规程等,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7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

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

计委,1992年4月)

1.3技术路线

收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地质勘测工程布局,工程结构及工程主要设计参数等。

实地勘查工程建设场地、工程河段的基本情况及工程河段主要涉河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水沙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河势变化规律,预测河床演变趋势。

收集工程河段已有可研成果,对该河段已编写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的涉河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成果,在进行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时可作适当参考。

1.4研究内容

分析工程河段近期演变情况及其演变趋势,计算分析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运行初期和天仙湖拦砂大坝实施近期阶段及竣工后,工程

对河道洪水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防洪堤等水利工程以及涉水工程设施影响程度,进行

工程对防洪以及河势影响评价。

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本文涉及到的高程系统:

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采用吴淞高程,其它高程系统均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

两基面换算关系为:

黄海基面高程一吴淞基面高程=-1.70m;本文涉及的平面系统采用万州独立坐标系。

2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根据苎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天仙湖核心区库岸整治工程建设目的,工程需要采用护岸工程回填造地结合的形式,建设天仙湖核心区及护岸工程,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用地、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库岸再造、冲刷、坍塌、滑坡、保护已建的滑坡治理工程,同时应尽量减少工程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

因此工程研究和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工程实施以维护河道稳定,保持现有河势特点为前提,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建设发展,减少对防洪、河势、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河运等方面的影响。

2)护岸工程需平顺河岸,包括平顺汛期和汛后蓄水期岸线,根据河道沿程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天仙天仙湖核心区沿岸平面布置,对工程断面形态进行调整,以保持整个河岸平顺。

3)充分考虑三峡水库建库运用过程中情况,符合天仙湖拦砂坝

形成的水域规划,基本不占用河道有效过流断面面积。

4)尽量减少工程对天仙湖水库库容的影响,并基本做到回填方

量最少。

5)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充分注意工程河段的环境保护,建设亲水型防洪工程。

2.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6、13号地块位于天仙湖核心区上游段,其位于原万一中至沙河大桥全长682m其地理位置见区位关系图。

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6、13号地块地勘报告》、《天仙湖核心区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报告》,该地块两岸护岸全长1349m工程采用护岸与造地综合治理相结合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将原河道截弯取直,河道岸线平顺流畅,沿天然河道边缘或滩地布置回填反压。

本工程护岸走向和布置需综合考虑各地块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

地质条件。

从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各地块变化不一,但基本趋势为原天然河道为不规则“V”型,总体呈斜坡或斜坡加阶地形式,各地块陡缓不一。

根据地勘报告分析,苎溪河位于川东褶皱复式向斜中的万县向斜轴部偏北西翼,岩层随着向河床延伸倾角逐渐变缓。

因此本工程护岸岸线布置主要考虑三方面:

一是尽量吻合详规,体现功能组团造型美观;二是根据水力要求形成较好水力条件,对部分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岸线保持平顺流畅;三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保证不增大占用库容和行洪河面宽度前提条件下,利用靠近河道基岩面平坦

或反翘,将护岸工程尽力向前缘布置,达到回填反压,有利岸坡稳定和滑坡治理。

因此本工程主要形式为分段回填反压+碾压块石护岸+

“L”型挡墙。

在吴家湾两岸6号、13号地块,由于6号地块地势较陡,而13号地块(原沙河)为几个大滑坡段,采用常规护岸处理难以达到工程技术要求,在原河道上游段回填至156.3以上,采用1:

3.0坡度过度,至下游段回填153.3标高再处理后,再采用以上护岸型式。

护岸顶沿标高根据规划及市政建设要求,高程为177.3m,然

后1:

2.5放坡植花草至“L”型挡墙,“L”型挡墙顶沿高程考虑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及天仙拦砂坝和护岸影响值壅高水位定为175.3m,

“L”型挡墙高5m高程170.3m,下为碾压块石护岸根据地形地质及高度构造要求,分为一级或二级放坡,坡比为1:

1.5~1.7不等,其构成为过渡层,至堆块石碾压层、反滤层、土工布、块石或条石护坡,护岸坡角设置护脚增加稳定性,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护岸工程设计横断面图详见附图。

2.1.3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1)工程等级及标准

根据万州区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01-98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及地方呈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50年(p=2%,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200年(p=0.5%)。

2)设计计算工况

按照《技术要求》之规定,本滑坡防治级别应定位II级。

据此

确定设计标准如表。

苎溪河库岸防治工程设计荷载组合

工况

何载组合

Kfst

工况1

自重+建筑荷载+现状水位

1.15

工况H

自重+建筑荷载+坝前175.3m、156.6m、139.1m+20

年一遇暴雨(非汛期)

1.15

工况皿

自重+建筑荷载+坝前162.4m、156.6m、145.1m+20

年一遇暴雨(非汛期)

1.15

工况W

自重+建筑荷载+坝前175.1m降至145.1m

1.05

工况V

自重+建筑荷载+坝前175.1m至145.1m+20年一

遇暴雨(非汛期)

1.05

工况W

自重+建筑荷载+坝前175.1m骤降至170.0m,水

位骤减3m/d+20年一遇暴雨(汛期)

1.05

按以上各工况进行设计验算,设计标准为50年基准期。

由于在

推理计算时已考虑了荷载组合,并计入了安全系数K,故推理值为荷载效应,结果重要性系数取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0。

3)设计计算参数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地勘报告及试验取值,地表荷载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取值。

4)地震烈度

有记载来,工作区未发生震度大于3.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1.4排水系统

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内侧未淹没城镇,其城市及道路排水通过市政、滨江路自身设置的排水系统流经各支沟箱涵或各地块下游部位的排水管含最后进入苎溪河,因此各地块排水是主要解决各小区内部的地表水和生活用水,地表水量考虑到护岸填土造地水量入渗将降低承载入及稳定,地表将进行封闭处理,因此为设计标准下的天然降水量,生活排水量按天仙湖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地表面总体按1%坡降(湖

内方向)设置。

在此基础上进行排水管网布置及断面尺寸确定。

排水系汇入堤岸外环路后经落水井由连接进入的D600钢筋砼涵管接出至堤岸外侧,堤岸外侧消落带采用浆砌条石跌坎消能方式排泄,对与原市镇或滨江路排水系衔接处采用原排水箱涵或管涵相同形式及结构的基础上外延至天仙湖其上进行填土护坡,再进行绿化和设置交通,将工程进行优化,使各地块连接呈一个有机整体,增加小区市政功能更符合天仙湖规划,有利美化点缀天仙湖景观效果,其他采用1:

2

坡比明式砼跌坎排泄注入苎溪河。

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在施工期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场地后侧设置截水沟,施工时场地应形成1~2%坡度顺向天仙湖,以利填土排水和天然排水,禁止逆向坡和形成凹地,造成不利施工和降低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当有外来泄水或大量降雨时,应设置盲沟施工临时排水系或设置将下部临时来水排出至堤岸外侧泄入苎溪河。

2.2河道基本情况

2.2.1河道概况

6、13地河床位于天仙湖核心区入口段,河道平面形态上为弯曲单一河道,弯道曲率变化不均,根据防洪评价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河道上起原万一中,下至沙河大桥,河道全长约682m三峡水库蓄

水后工程河段位于水库常年回水区内,由于在苎溪河修建拦砂大坝形成天仙湖,除受三峡水库运行影响外,主要受天仙湖拦砂坝运行控制,因天仙湖水位常年各时期水位运行在169.0m左右,河宽变幅相对较小,各河道断面水面宽变化一般小于50m左右,工程河段在天仙湖拦砂坝附近是本河段河宽最大水域,上游沙河大桥吴家湾处附近河宽相对较小。

工程河段水流走向主要受两岸山地地形地质控制,主流随河流弯道变化而变动,在三峡天仙湖水库和天仙湖拦砂坝修建后主流在本工程上游及支流长生河主要沿主河槽,在中游主流受长生河水流及地势影响由一般偏向南岸逐渐转向北岸,在工程下游受地势、较场沟及拦砂坎泄流影响,一般由北岸逐渐过渡向河流中部。

总体上,两岸山体地形地貌控制作用减弱,主流有改善趋中趋稳趋势。

工程河段内有多个小溪沟、市政排水沟,其各支沟、市政沟涵入库水量较小,不到苎溪河汛期流量的0.3%,主流长生河在天子湖大

坝设计时根据万县站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及水文手册推算,多年平均流量在0.07~0.3m3/s,其最大洪峰流量在268m3/s左右,占苎溪河200年一遇洪水的13%因此各溪沟及市政排水沟对苎溪河水流运动影响

较小,汇水流对苎溪河的水流运动影响较小。

工程河段河势见附图。

222河道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区,河谷呈不对称的V字型。

勘察区内苎溪河段宽10〜15m长约727m.河床高程在

139.00〜146.10之间,河床纵坡度0.8%。

河谷两侧斜坡多呈阶梯状。

两侧斜坡在本次工程地质测绘(调查)范围内最咼咼程在230〜290之间。

5号地块位于苎溪河右岸斜坡上,总体地形南高北低。

斜坡上发育三级台阶:

一级台面高程155-165m,其前部大部分修建

有沿苎溪河的护堤挡墙,高6.90〜9.40m;二级高程190-200m;三级高程220-240m;高程240m以上为基岩裸露的陡坡、陡崖。

5号地块及其护岸工程主要就分布在一、二级台阶上。

各台阶内较平缓,坡角大多在5°内,各台阶间斜坡坡角平均在25°-31°之间,局部较陡达40°〜90°。

靠近万州大桥一侧,为一突出山梁,地形坡度角为31°〜34°。

13号地块位于苎溪河左岸斜坡上,总体地形北低南高。

在本次勘察工程地质测绘(调查)范围内东侧斜坡斜坡上有两个台阶组成:

上台阶高程200〜220m位于青年路以北地带,其上分布有大量的鱼塘,台阶北侧为坡度角约25°的陡坡,南侧由坡度

角约20°的斜坡与下台阶相连;下台阶分布在原天城区林业局一重庆长江涂装机械厂一沙河镇一带,该台阶上建有大量的楼房,厂房及民宅,高程150.00〜170.00m,西部前缘地带为相对较陡的斜坡,坡度角约25°。

该台阶前部临近苎溪河一带修筑有护岸工程,西侧原天城区林业局附近以放坡条石护面为主,坡高5~6m

左右,坡度角36°-44°;东侧以条石挡墙为主,高5.1〜9.5m之间。

13号地块及其护岸工程主要就分布下台阶上。

2)地质构造及地震

勘察区地质构造位于川东褶皱带万县复式向斜中的万县向

斜轴部偏北西翼,岩层产状130°〜160°/2°-7°,向南东方向

倾斜,岩层呈单斜产出。

场地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

在场地靠近万州大桥一侧出露基岩中见有两组裂隙:

(1)、产状130°〜

140°J30〜75°部分330°/78°裂隙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1〜5mm少许被泥质充填。

裂面不平整曲折延伸,呈张性。

间距约

0.5〜2.0mm,延伸1〜5m左右,结合差。

(2)、产状20°-75°/76°〜55°,张开度1〜15mm裂面平整,无充填,间距约0.50〜2.5m,延伸2〜8m左右,结合差,为剪切裂隙。

有记载以来,工作区未发生过震级大于3.0级的地震。

GB50011-2001规范,本场地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人工堆积层,结构松散〜稍密,多空隙,具备地下水赋存及运移的条件,但因其分布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大,故不构成统一的含水层。

其特点是受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仅在地势低洼处形成少量孔隙水。

崩滑堆积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局部碎、块石含量高形成碎、块土。

粉质粘土隔水较好,为相对隔水层,该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含量取决于粉质粘土中碎块石的含量及粉质粘土与碎块石的结合程度。

该层中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局部地段粉质粘土含量较纯,因此不同部位的透水性、含水性也不相同。

根据该场地内三个滑坡的勘察资料,前人对该层进行了大量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其渗透系数0.004692m/d(采用自沙河子滑坡勘察报告)〜0.153m/d(采用自安乐寺滑坡勘察报告),为微〜弱透水层,由上可见,该层含水、透水性差异大,局部可形成上层滞水。

崩滑堆积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该层分布于斜坡上,地表

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

因此该层地下水受天气变化影响大。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本次根据钻孔揭示:

少数钻孔

为干孔,滑坡勘察探井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多呈浸润状、散滴状渗

出,部分呈线状流出,可见崩滑堆积层不同部位地下水含量不均匀。

该层地下水的特点是:

含量少,分布不均匀,在局部形成上层滞水。

13号地块该层水位在140.36〜173.26m之间,5号地块该层水位在142.14〜169.22m之间,局部水位较高主要是受上层滞水的影响。

在场地最低处沿苎溪河及两侧分布冲洪层,该层以砂土为主,为

粉砂〜砾砂土,多孔隙且孔隙连通性好,该层分布连续,厚度比较大,其下部为以泥岩为主的隔水层,且具备地下水的移运及存

赋的条件,为良好的含水层。

该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苎溪河和大气降水。

补给源稳定,地下水较丰富,具有统一潜水面,局部

略具承压性。

地下水水位高程在138.58m〜144.88m。

在ZY27钻

孔砂土层中进行抽水试验,其结果及过程见表2.5。

计算结果

k=2.82m/d。

说明场地砂土层属透水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内包括安乐寺滑坡,沙河子滑坡群、天城实验小学滑坡等多个滑坡体,这些滑坡体均在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中都得到治理。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工程区位于旧城淹没区,建筑比较密集,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6)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结论

③工程区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属于三峡水库淹没区,岩层倾角较缓,属抗震设防6度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拟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综合确定本次评估级别为二级。

2工程区沿线内侧包括天城农技校变形体、沙河子滑坡群2号、

3号滑坡、游泳池变形体2号变形区、草街子双堰塘滑坡、天城实验

小学滑坡、和平广场滑坡、关塘口滑坡、豆芽棚滑坡、石包嘴滑坡、梦娜化装品厂滑坡等10个滑坡体,这些滑坡体均在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中都得到治理。

根据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资料及部分地勘资料,滑坡目前是趋于稳定状态。

评估区内未见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损

失中等、危险性小。

O工程区内万开路综合景观区工程建设诱发石包嘴滑坡重新滑动的可能性大,防治费用大于该小区建设总投资的30%,不适宜进行本项目的建设。

其它小区的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防

治费用均小于工程建设总投资的10%并小于30%,基本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0工程区内包含10个二期治理项目,现已通过各级组织的初步验收。

苎溪河库岸297,280已经纳入三期规划项目。

工程区地块必须在二期滑坡治理项目经过国家最终验收合格和库岸治理后,方可使用。

7)结论和建议

0工程区域为河谷地貌、单斜构造、地震设防烈度为6。

,大多

数自然斜坡为稳定。

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防洪护堤。

0拟建工程需填方,建议场地类别按II类考虑。

0有滑坡体段,结合地灾工程治理。

0填土高度超出20m适当减少填土坡度建议取1:

1.5〜2.5,坡形宜采取2级放坡方式。

5对于地面标高160~155m以下的填土边坡地基,可采取机械强夯进行夯实,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填土材料选取应满足规范要求。

6做好坡后填土的滤排水措施,避免排水不畅形成较大水头压力而降低填土边坡的稳定性。

7对于坡后压实填土、坡后夯实填土,均应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以确保填土质量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

223水文、行洪

1)流域概况

天仙湖流域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万州区中、北部的小流域,界

于E10&08/07”〜108。

22,42”和N3Q4726”〜30。

5424”

之间,属长江上游干流下段左岸的一级支流,源于万州区三正镇川兴村响水沟,向东流经高升、李河、高梁三镇和沙河、红光、映水、周家坝、白岩、钟鼓楼六街道办事处,于南门口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28km2流域主河道长度30.6km,河床平均比降8.7%。

,流域形状近似长方形,其支流垂直于干流,呈羽状发育,由于流域左、右侧为低山台地、岭谷高差悬殊较大,河流谷狭、坡陡源短。

流域属构造剥蚀浅中切割台状,单斜低山与丘陵和侵蚀堆积河谷地貌,水系发育、沟壑纵横、切割强烈、地形破碎、坡陡谷狭,最大相对高差1110米。

流域内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黑色石灰土等五个土类,

八个亚类,八十八土种,耕地缓陡与土层厚薄、肥瘦和产量高低差别悬殊很大。

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草丛、经果林、竹林、四旁树等,森林覆盖率17.51%。

流域内普遍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和上统遂宁组,砂、泥岩

地层,第四系崩坡积、残坡积和滑坡堆积层及河流冲洪积层分布于岸坡和河床滩涂。

2)水文、气象

苎溪河流域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丰、夏雨多雷、伏旱频繁、秋多绵雨、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1.5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暴雨中心多出现在中、上游地区,一次大暴雨亦笼罩全流域,雨量大,雨时长。

多年平均气温17.8。

C,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2.1。

C和3.7。

C,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94.5mm(20cm口径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5.3h,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达33.3m/s,无霜期349d。

流域内降水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年最小降水量的1.94倍,年内雨季从4月延续至10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

87.5%,其中以6、7两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1.10%,12月至次年2月是少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4.4%。

流域地处铁峰山暴雨区南缘,暴雨量大、雨量集中,大暴雨一般笼罩整个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1-3d,其中大部分暴雨集中在24h内,历年最大24h暴雨量达288.5mm龙宝站)。

3)径流水文基本资料

天仙湖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径流年内变化与降雨量基本一致。

每年3月下旬随着降雨量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