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939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首都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首都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首都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首都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docx

《首都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师范大学.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都师范大学.docx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学校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

建校53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占地约1900亩,建筑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

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42,489台件,拥有各类实验室63个。

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338.38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59.78万册,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

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

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7,940人。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915人,博士研究生362人,硕士研究生4,752人,成人教育学生10,648人,外国留学生1,263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院系设置

学校下设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17个院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

共有本科专业47个。

首都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

系别

专业名称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系、

应用数学系、

计算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系

物理学(师范)

信息工程(光电信息)

化学系

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学系、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系、

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微生物学系、

宏观生物学系

生物科学类(师范)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理系、

地理信息系统系、

旅游系

地理科学(师范)

地理信息系统

旅游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信息管理系、

信息工程系、

智能信息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育技术系

教育技术学

首都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

系别

专业名称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高级涉外文秘系、

比较文学系、

影视文学系、

文化产业系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

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

戏剧影视文学

历史学院

历史学系、

世界史学系、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城市文化管理学系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城市传统与文化管理)

世界历史(基地班)

历史学(文物鉴定与保护)

政法学院

政治学系、

法律系、

经济管理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公共管理系、

哲学系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验班)

法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国际经济与贸易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事业管理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系、

心理系

学前教育(师范)

教育学

心理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

日语系、

俄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西班牙语系

英语(师范)

英语

日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英语)(师范)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小学教育(音乐)(师范)

小学教育(美术)(师范)

小学教育(中文)(师范)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范)

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

系别

专业名称

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

声乐系、

钢琴系、

器乐系、

理论作曲指挥系、

舞蹈系、

音乐科技系

音乐学(师范)

音乐学(作曲、指挥、表演)

舞蹈学

录音艺术

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系、

绘画系、

艺术设计系、

美术史论系

美术学(师范)

美术学(艺术市场方向)

艺术设计

绘画

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积极调整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选课”、“选时”、“选师”。

1.“选课”:

各个专业都设有30—40%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修这些课程;

2.“选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3-6年内毕业;

3.“选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课程(有平行班)学生有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

二、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还设有“一本一辅”、“一本一专”、“双学位”制度。

4.“一本一辅”:

学校设有几十个辅修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辅修专业进行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获得“一本一辅”毕业证书。

5.“一本一专”:

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辅修一个专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以获得辅修专科毕业证书。

6.“双学位”:

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修读另外一个本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辅修本科毕业证书。

三、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志向,学生入学一年后有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四、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化的优势,陆续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语言系列;科学技术系列;艺术教育系列、体育、健康、就业指导系列;教师教育等多个系列几百门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年级选修全校所开设的1000多门课程。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440人,在117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2人、副教授416人;博士406人,硕士3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

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2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

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7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41人,市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6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91人,校级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44人。

53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40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点107个。

国家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2个,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体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地区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1个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1个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设有93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

“十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8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7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13项,“973”计划合作项目6项。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7000万元。

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数学》、《高教研究》、《教育艺术》等。

教学实践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在第一、第二、第三届教学名师奖评选中,学校有6名教授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9本。

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44项。

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工作,并从校内外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常性讲座。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目前已同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自1977年以来,接待40余个国家和地区来访6000余人次,聘请长短期外籍专家1300余人次,同时向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公派教师进修讲学、合作研究2000余人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

为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着力把“国际意识”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

随着“首都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每年有一、二百名在校本科生赴国外合作学校参加学分转换项目,以及各类短期出国项目。

目前实施该交流项目的国外大学有:

美国北方州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莫里斯分校、美国阿利根尼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学院、美国卡城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以上面向所有对应专业)、美国西彻斯特大学(美术专业)、英国罗汉普顿大学3+1双学位合作项目(英语语言专业、计算机专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法国东方语言学院、法国埃夫里大学、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瑞士Thurgau教育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翻学院、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语言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日本和歌山大学(以上面向相应语言专业)、韩国牧园大学(舞蹈专业)。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继续与国外大学合作,努力扩展学分转移项目并开发双学位项目。

校园文化

学校广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作风,建立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创新赛事体系和“科技论坛”、“研究生科研奖励”等活动,努力培养创造性、多样性的优秀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团成立于2002年,管乐团、舞蹈团、话剧团,京剧团共有团员300余人,艺术团以“倡导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丰富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

其中我校的北京大学生军乐团成立于1991年,在第一、二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第一名。

舞蹈团,话剧团分获一等奖。

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艺术团等相关社团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

以“一二•九”文艺汇演,卡拉OK比赛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了首都师大多彩缤纷的校园文化。

目前注册的学生社团有110个,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志愿者队伍。

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力争让每位在校生都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还组织各种学术竞赛及科研立项等活动,共同构建了首都师范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习生活。

数学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数学科学学院。

“基础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分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和“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点(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控制、数学与信息技术、数学物理、数学教育)和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础数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北京市重点学科)、数学教育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数学科学学院下设数学、应用数学、计算科学3个系,并设有“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物理中心”、“非线性科学中心”、“数学教育中心”、“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检测成像重点实验室”、“生物数学实验室”;“量子信息与计算”和“科学计算”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拥有公共实验室总面积600多平米,一个数学图书馆,藏各类数学图书资料6万余册,期刊200余种、拥有固定的数学教育实习基地近10个。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师79名,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25名,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60多名。

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创新(跨世纪)人才4名,北京市拔尖人才4名,全国模范和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德国洪堡学者4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教师30多名;北京市创新团队一个。

近年来,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做报告40多人次。

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数学家为学科带头人,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数学科学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由“全国模范教师”石生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授担任。

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代数学”(含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是国家精品课程、“解析几何”、“几何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有多项教学成果和多部教材获国家和北京市一、二等奖。

每年招收本科生170名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

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与计算机技能训练,因而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金融保险业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实际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

办学五十多年来我院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万余名(包括博士、硕士毕业生600多名),其中既有以“全国十佳教师”张思明为代表的一批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特级教师,和以戎小春(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报告)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数学家,也有以汪丁丁、汪同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多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和许多优秀的硕士、博士、出色的数学工作者。

数学科学学院已成为国家和北京市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科学学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

该实验班入学后按照国家理科基地班的培养模式,按照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的培养方案教学。

本科期间的学习将为硕士、博士期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本科、硕士期间实行学分制。

进入高年级后鼓励学生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此类课程在学生进入本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可免修。

优秀的毕业生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攻读硕士课程,学院对研究生实行硕博连读等培养方式,为优秀数学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实验班学生本科毕业时有能力承担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最终成为优秀的数学与物理研究人才、信息处理高级专门人才;省市级重点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高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数学科学学院对学生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深刻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和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

在一、二年级开设的主要数学基础课程有: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继续学习。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

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能胜任并且适应中等数学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以及其它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本专业还另设中学数学解题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方法论、竞赛数学、数学史、教育统计等教育系列特色课程以及教育实习等活动。

就业去向:

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数学以及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能把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管理能力。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另设随机过程、运筹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应用回归分析、经济博弈论等应用数学类特色课程。

就业去向:

报考研究生,或到企业、事业、经济等单位和领域从事管理和项目开发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数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数学应用的能力,熟悉基于数学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基本具备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另设离散数学、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几何、数据(网络)安全等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课程。

就业去向:

报考研究生,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物理系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54人,教授1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技术人员20人。

特聘教授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北京市讲座教授5人。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

物理学(师范类)、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六个硕士研究生专业:

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学技术史与光学工程。

物理系现设普通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光电信息教研室、光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并建有北京市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演示实验室、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信息光学实验室、高等电子实验室、感测技术与无损检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等10余个教学实验室。

由北京市政府专项基金资助的有:

太赫兹光电子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太赫兹波谱与成像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波谱学、太赫兹成像、太赫兹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太赫兹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全光谱表征技术研究、纳米管与团簇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光电子学研究等。

物理系的师资力量、实验室的面积、基本设施条件和仪器设备均可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物理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物理教育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课程设置: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教育技术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物理教学技能、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五大系列选修课(理论物理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物理学史系列、光学系列、电子及计算机系列)。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北京市及外省市的基础教育;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与现代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

以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其学习内容涉及数理基础、工程光学、信息光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等信息工程领域诸多方面。

以光学和光学工程硕士点为依托,以太赫兹光电子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太赫兹波谱与成像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光机电算一体化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并为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激光与现代光学及光电子范畴相关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光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力学、电磁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现代光学(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信息光学、工程光学,光学设计)、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光传输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信息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虚拟仪器测控技术、CCD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C语言、Matlab、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光学工程和光电器件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等行业,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光电信息元件、设备和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光电信息设备和系统的使用与维修;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使用和维修,以及管理工作;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

化学系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4年,是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发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化学系现有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学科教育学四个专业具有硕士授权资格,在10个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

化学系现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系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联合课题。

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现代化学开放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公共实验室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

拥有化学教育实习、实践基地10多个。

化学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现有特聘教授1名,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

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65.6%。

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7名。

有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人,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