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92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精品

2019届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有24小题,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的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

据此可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A、考据、求真B、求真、鉴戒C、鉴戒、陶冶D、陶冶、考据

2、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儒学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3、图1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5.唐初,山东士族的政治特权虽已消失,但仍坚持在大族内部进行通婚。

高宗为此颁布“禁婚令”,中宗时曾再次予以强调,而民间仍以“五姓婚姻为第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崇尚门第之风已然成俗B.中央对地方行政力减弱

C.皇室摒弃宗法血缘观念D.政府的禁婚令违背律典

6.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原本是单色,到元末始用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

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

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

A.市场经济的活跃B.文化氛围的宽松

C.社会需求的强大D.社会转型的缩影

7、下列各项对下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朝代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8.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开始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改革。

这说明

A.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B.清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

C.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

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10.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在国外获得高中、大学、博士等学历者,分别授予举人出身、进士出身、翰林出身等功名及相应的官职。

此举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B.融入现代文明C.加快立宪进程D.削弱革命力量

11.毛泽东曾说:

“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是

A.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党的领导

12.1951年,发生了关于戏剧发展的争论。

有人主张全部继承京剧,有人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还有人就京剧和地方戏谁为主的问题进行了争论。

对此,毛泽东提出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百家争鸣,自由发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文艺为人民服务”

13.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对外政策C.世界潮流D.科技实力

1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低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5、“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B、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D、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16、1600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被烧死;165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

而到了1662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年巴黎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

此变化最能说明

A.基督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进步

C.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

1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

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

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

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

A.自由是人的一种心境体验B.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C.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D.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

18、官吏腐败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大批网民提出对重要官员加强监督与制约,观察下面两幅漫画,要从理论上查找这种制约主张,你最好查阅

如此监督        坐卧不安

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九十五条论纲》

1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

20、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21、“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

”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C.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D.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22.爱迪生发明了每次只能一个人观看的“活动视镜”,并在美国注册了专利,但不愿多缴交费用以将专利权扩展到欧洲。

卢米埃尔兄弟等人改进了此技术,可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电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这说明

A.欧洲科学技术水平逐渐赶超美国B.美国的专利制度尚未完善

C.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影响技术发展D.专利保护促进了技术发展

23.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十九世纪中叶一种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的逆动。

所谓“逆动”是指

A.挑战浪漫主义B.批判丑陋现象C.否定理性王国D.反对工业革命

24.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

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景色的虚幻特征B.景物的瞬间真实

C.个体感受的表达D.景物的细节描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28题各13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

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

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绘画、篆刻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蒋孔阳《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取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

(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6分)

(3)依据材料三,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3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诊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

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

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反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象征”。

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溯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看法。

—摘自《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3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

……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

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

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西方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是怎样践行这一认识的?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分)

28、(13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四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

这种观点对不对?

说明理由。

(5分)

(2)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三,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证明。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分)

 

班级__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东山二中2019届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

答题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题号

1—24

25

26

27

28

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答题区域外的答案一律无效。

25.(14分)

(1)(5分)

(2)(6分)

(4)(3分)

26、(12分)

 

27.(13分)

(1)(4分)

(2)(3分)

(3)(4分)

(4)(2分)

28.(13分)

(1)(5分)

(2)(3分)

(3)(3分)

(4)(2分)

 

东山二中2019届高二(上)期中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A

A

C

C

A

D

D

B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B

D

A

C

C

D

D

D

C

A

B

25、

(1)书写材料:

经历了甲骨文、竹简、帛绢、纸的演变过程。

(2分)

汉字演变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化过程;先后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

(3分)

(2)作品的意境角度: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寄托了作者的思绪情怀,表达了文人的心境。

艺术特征角度:

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

(6分)

(3)辛弃疾的作品以豪放为主。

(1分)反映了当时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而广大人民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结束分裂局面。

(2分)

26、本题属于开放性评价试题,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观点有选择性地进行评价。

考生在评价时,选择哪一种观点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观点明确。

材料提供两种观点,一是认同“文艺复兴”说,主要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重大作用方面进行论证。

一是反对“文艺复兴”说,是要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及历史影响方面进行论证。

只要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就可以得分。

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文化的的批判与重建;

(2)倡导文学革命性;(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政治工作;

(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历史背景不同;

(2)价值取向不同;(3)作用和影响不同。

一等: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清楚楚。

(8~12分)

二等: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4~8分)

三等:

归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②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0~4分)

27、

(1)特点:

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

(2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表现: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名,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分)

(2)维新派。

(1分)体现:

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分)

(3)理解: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分)

(4)动力: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分)

28、

(1)正确。

理由:

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力时代。

(5分)

(2)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在其影响下,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出现,电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的。

(3分)

(3)表现:

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

(3分)

(4)特点:

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