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86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学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学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学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学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技巧.docx

《教学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技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技巧.docx

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

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艺术。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艺术

促使学生乐学的教学艺术

一、激趣篇

(一)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

 2.集体朗诵

 3.口头作文

  4.气功冥想

  5.再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

  6.扮演杰出人物的角色

(二)设计导语

1、故事导入

2、设置悬念

3、生活闲谈

(三)设计板书

 1.字体变化

  2.故意写错字

  3.变换表述形式

  4.图表、图画式

5.请学生写板书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四)注意教态

(五)说话语音变化

  1.调整音量

  2.调整音调

  3.调整语速

  4.以情感人

  5.进入角色

 (六)引导想象

  1.勾勒形态

  2.染上色彩

  3.使画面动起来

  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

 (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八)请学生猜测教师

 (九)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十)请学生说、读、写

 (十一)组织学习竞争

 (十二)多和学生商量

 (十三)施加喜欢上课的意念

 

二、启思篇

(一)朗读指导的艺术

1、层递推进法。

2、情境创设法。

3、气氛渲染法。

4、情感体会法。

5、自我领悟法。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1、精心设计,触动课文分析的"神经"

2、抓住思路,着眼整体设计提问

3、突出基础,围绕规律设计提问

4、目标指向学生,以调动学习主动性

具体方法

1、提纲挈领式总问

2、刨根问底式追问

3、旁敲侧击式巧问

4、引领思索式深问

三、评价篇

课堂用语的艺术

(1)

(一)赞扬式——“这位小朋友讲得多清楚!

声音又响亮,可以称为故事大王。

”“读得真美。

  

(二)诱发式——“如果周总理听了你读的这一句,一定会给你提个小小的意见。

(对大家)小朋友,周总理会给他提个什么意见?

  

(三)追问式——“对。

是上级领导到下边检查工作。

周总理来到山村小学,除了听课,还会检查什么?

  

(四)投石式——“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

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五)幽默式——“你没有完。

(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再喷洒一点。

  

(六)商量式——“说得真好!

这样说多有力!

这是从思想品德方面说的(板书:

思想)不过,还有比‘连累’更准确的词语吗?

(板书:

连累)”

  

(七)壮胆式——“(板书:

王朝文)多响亮的名字!

咱们握握手,好吗?

(师生握手)王朝文,你要知道,你是和一位著名的老师握手!

(笑声)”

  

(八)鼓励式——“你很顽强,不怕失败。

(笑声)屡败屡战,直到胜利。

请接着读。

”“不要紧张,请你重新把话组织一下。

你一定会说得更好。

  

(九)补充式——“你的课备得不错。

不过还应该加上一句:

有的小朋友可能忘记‘三个一’。

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要养成好习惯。

”(这儿所谓“备课”就是要求学生把练说的一段话写出来。

  

(十)逗趣式——“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

教学技巧

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我国特级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培养,使之好学、乐学。

北京特级教师李观博认为:

“教学不只是直接给学生以知识,还要唤起学生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学的艺术在于替学生创造出一个最适于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来。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教学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在这方面,我国的特级教师们都做出了非常自觉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般说来,几乎每个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往往成为其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志,甚至成为其教学艺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

所以我国特级教师们大都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

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

其实,每个教师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关键是看你能否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追求学风格的理想境界。

 

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老的这一教学主张,在我国特级教师那里成为他们教学的根本追求。

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30多年来的座右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务必教会学生读书”。

他在教学中利用“教读法”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自觉兴趣。

正如他本人所说:

“30年来,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创造一套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我国的教育科学写出新的章节。

 

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我国特级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教学技巧的重要性,但从不把教学艺术等同于教学技巧,而是赋予它更多的内涵。

上海特级教师徐振维说得非常深刻,她说:

“我认为,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它是人格化的,而教学技巧和机智则是方法上的。

这是因为教学艺术除了对教学效果至臻至美的追求,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挚爱。

”因此,“如果只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才智,充其量只是娴熟的技巧。

而艺术是属于良心的,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

”我国特级教师成功的教学艺术,乃是他们“一片爱心”的结晶,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整理,上升为理论,使之作为中国特色的教学艺术思想的精髓部分。

 

时至今日,随着“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等理念的凸显,教学的重心正在悄悄地转移,与这一趋势相适应,教学艺术研究被赋予了新的主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研究的教学艺术有: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艺术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只要教师指导思想正确,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任何学科都具有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

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但是当教师还受制于各种压力而无法充分发挥主体性时,所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只不过是一句空洞而毫无意义的口号。

学生主体性的张扬以教师主体性的解放为前提,这其实也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索的冲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本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之外,还必须注意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细心观察、潜心思考。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才能都有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艺术

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古今中外永恒的教育理想。

“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也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教学境界。

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上说,教是为了学、服务于学的。

但是教决不能代替学,学习作为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它以学习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活动的指向学习者自身,因而学习活动是一种“返身型实践”。

这意味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自身的发展来体现。

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教师的教只能促进学而不能代替学。

这也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促进而非主宰学生主体的发展。

学生走进教育,必然经历一个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相适应,教师必须经历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角色转变。

形象地说,教师就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的转变。

“学会学习”与“不需要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由“教”走向“不需要教”,固然要经过师生的长期努力,但这种不需要教的境界却是终身学习对于现实教学活动的一种必然要求。

促使学生乐学的教学艺术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注意更新观念,掌握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实现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连接学生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又从何谈起?

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在这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达到“同频共振”的首要前提;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打开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教师以饱满的发自内心的热情进行课堂讲授和课外辅导,是情感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激趣篇

(一)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

  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看黑板中缝的中点,将中点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

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了,同学们甚至会忘记了是在舞台上上公开课。

  2.集体朗诵

  课始,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显然容易振作士气。

  3.口头作文

  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

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从二青会辽宁获72枚金牌想到的》、《我国入关的利与弊》、《租让土地的得与失》、《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站在自己的位置,六嘴八舌他说自己的文章。

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打分少,也用不着怕别人批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解放。

  4.气功冥想

  也有时课前我用引导学生做气功冥想的方法组织教学。

请同学们起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俩脚平行,背直、头正,微闭双目,以目视鼻,以鼻对口,以口向心。

然后意想丹田之处有一朵莲花盛开着,浑身放松,若感觉深呼吸舒服,则深呼吸。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排除与课堂无关的思绪。

冥想则是引导学生闭双目,意想自己像一片云,飘向空中,然后变成一轮月,俯瞰地球这个直径比月亮大两倍的浅蓝色的星体,再想自己是一颗星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遨游,这时再看地球只是光亮极弱的一颗小星星,所谓“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这样个人的得失进退荣辱恩怨就很容易变小,自然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了。

  5.再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

  也有时课前三分钟,我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

  6.扮演杰出人物的角色

  有时课前我请每位同学扮演自己最崇敬的那位伟人或杰出的人物,意想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那位杰出的人物一样。

许多学生这样想了两三分钟,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上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我们管这种做法叫做“精神充电”。

  

    

(二)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如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

”这样全班同学的情绪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课的兴趣更浓了。

  《论语六则》这课书的导语我这样说:

“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六则》的兴趣便浓了一些。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三)设计板书

 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材。

以下五种板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1.字体变化

  如讲议论文我喜欢用仿宋体或黑体美术字写课题;讲说明文则喜欢用楷书或魏碑体写课题;讲记叙文用行书;文言文则大多用隶书写课题。

我写得认真仔细,学生便也极认真地看,有的还边看边模仿,同学们感觉汉字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激发了听课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练书法的兴趣。

  2.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

比如:

“狼牙山五壮士”故意写成“狼牙山五战士“,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3.变换表述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时,尽可能不只用横行续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式。

4.图表、图画式

 有些课文结构清楚可采用图表式。

5.请学生写板书

  请学生写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我觉得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四)注意教态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倘教师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怎么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呢?

这些年来,校内校外的工作压力较大,也有一些麻烦事,不管这些麻烦事多么多,我也告诫自己不能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积极、进取、热情、真挚、满怀信心的。

我经常告诫自己:

今天要比昨天教得更好,这样便在极累的时候也能振作精神,精力充沛。

  虽然课堂有时也要有紧张的竞争,甚至需要教师严厉,但那必须是基于对学生真诚爱护而产生的严厉,决不允许教师把在别处带来的不愉快的感情拿到课堂上渲泄。

  我总想,教师的教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者本身的讲课兴趣。

那些喜欢研究表情、姿态、手势的教师,大多对上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五)说话语音变化

  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活,会说的人让人听了笑起来;不会说的,让人听了跳起来。

富于变化的语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音变化可以从五方面入手。

  1.调整音量

  大音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有时在大音量讲儿句之后,再用小音量,学生反倒更感兴趣。

有时我讲课,讲到精要之处时,便问学生:

“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

”学生纷纷要求小声讲。

于是我便用极小的音量讲,学生纷纷伸颈,侧目,全神贯注地听,我便用较小的力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音调

  同一句话可以用A、B、C、D、E、F、G等不同音调说出来。

有的教师讲课调值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听,叫做高音教学。

有的教师说话调值尽管低,但音量大,听起来浑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学。

如果调值高,音量再大,听久了容易使人疲劳。

反过来,调值低、音量再小,同样使人感觉有气无力。

我讲课时,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变换语调。

  3.调整语速

  说话速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兴趣。

有时我讲话速度极慢,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也有时一连串排比句子说得极快,同样也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陋室铭》这篇课文,在快而不乱的前提下,可以用12秒钟读下来,在慢而不断的前提下,可以用92秒读下来,两者相差八倍之多,但都具有不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听别人抑扬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音。

  4.以情感人

  音量、音调、语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兴趣,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的神的变化才具有更大的感染人的力量。

什么是声音的神呢?

就是说话的感情。

比如:

“要与人为善。

”这句话,就可以用喜怒哀乐、热情、冷漠、挚爱、厌恶等几十种不同的感情说出来,感情不同,产生的效果当然不同。

我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去读同一段文章,经过比较,选择那种符合文章实际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5.进入角色

  同一句话,不同身份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品质的人说起来,会千差万别。

我读课文,读课外读物时,尽力使自己进入角色,这样做,自然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

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

要说好话,就得研究音量、音调、语速、音情,并进入适当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引导想象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

即:

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这样四步要求。

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

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为例。

教这首词的时候,我说:

“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

”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勾勒形态

  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鸳、桃花、流水、蹶鱼的轮廓

  2.染上色彩

  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

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使画面动起来

  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的蹶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

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

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象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

用特写镜头再现少年闰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红润的脸膛;中年闰土那黯淡无光的眼神,那布满皱纹的脸。

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一般讲课时我不精雕细刻,从不逐句逐段地分析,但决不意味着好的段落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

讲到文章的妙处,我不仅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人情境之中。

  如讲《菜园小记》,我说:

“咱们学这课书都要体验劳动乐趣,品尝田园乐趣。

”“怎么体验呀?

”先请同学们看书,看书之后,先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象。

这图象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而是在我们的周围。

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我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香菜的芳香。

我问:

“踩上畦垄了吗?

”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他说:

“踩上了!

”“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

”悟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土香、花香、菜香的味道。

于是便答:

“闻到了!

”“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

”于是同学们弯下身子去间苗。

一时间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田园乐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还有一种进人情境的方式是操作。

例如:

我讲《活板》一文时,问大家能不能准备一套工具,假设是活字印刷的铁板、铁范、字模。

学生们犹豫了一下,回答说:

“能!

”“那么就请大家每人准备一套模拟教具。

”于是同学们有的将课本夹子当铁板,用纸条折叠成铁范;有的用橡皮、有的用瓶盖、有的用铅笔刀做印模。

教具准备好了,我们就照教材所写的印刷过程,假设自己是印刷工人,一步一步地照着操作,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人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八)请学生猜测教师

  请学生猜测老师容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想,一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规矩、计划、制度,在大的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大的方面让学生猜得透。

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

  有一次,十几座城市的300多位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我讲的是《核舟记》。

遵照学生意见,翻译时先易后难。

最后剩下船头一段,因这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翻译效率可能不高。

我就说:

“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大家很容易理解课文。

谁能猜一猜,老师想的是什么办法?

”我刚说完,一位同学就举手抢答:

“老师一定是想找三名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佛印,让他们照课文内容去表演自己的角色,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大家看书纠正,难点就解决了!

”我一听很高兴,问:

“你猜得太对了,你怎么知道老师这样想?

”他说:

“我上课时经常猜老师今天又能用什么好办法讲,猜得多了,猜的能力就强了。

  请学生猜猜老师,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还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九)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什么“小马蹄坑”啦,“边角余料”啦,什么“一百年”、“后三节”、“三角”等等。

一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同学明白。

还有一些同学带有褒义的绰号,我在上课时,都适当地用一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有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又沉闷了,便出两道题,说:

“这两道题,不许积极发言的同学答,大家说谁回答呢?

”同学们推荐说:

“一百年回答!

”谁是“一百年”呢,就是那几位不爱发言的同学,大家管他们叫“昏睡百年”。

经常出点题,专门请这些同学回答,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昏睡百年”了。

  有的同学长得聪明伶俐,很像聪明的一休,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一休”。

我在语文课堂上也便这样称呼:

“请一休同学到前面来做题。

  还有一些班级用语,使用之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上进心。

  (十)请学生说、读、写

  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

听、说、读。

写。

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最终效果一般不大好。

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广大“第三世界”学校的学生,许多人有意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大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债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