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82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桃花源记》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桃花源记》教案.docx

21《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掌握基本的文言句式。

    3.学习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详略得当,层层设疑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4.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熟知课文内容。

  5.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6.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目标2、4、6

难点:

目标3、5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板块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单元综述【单元目标,5分钟】

1.朗读单元提示。

回答:

本单元主题是什么?

要求1.读单元提示,参与讨论。

是什么?

你已经知道什么?

2.出示本单元纲领性思想——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抄写单元纲领性思想。

对高洁志趣与节操的褒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基础检查

【目标1、2、4,30分钟】

1.导入,了解陶渊明,介绍写作背景,听读,朗1.聆听式默读及朗读课文。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适时指点。

2.检查落实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句式,疏通文意2.先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独立

熟知课文内容。

疏通文意,再全班交流。

(三)复述故事,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目标4,10分钟】

四分钟同桌间复述,六分钟全班交流。

1.复述课文,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四)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怎样的

世外桃源【目标3、6,30分钟】

1.分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划分段落1.朗读课文,讨论理清叙事层次层次并归纳大意。

线索和段落层次并归纳大意

2.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心中的世外桃源,朗读2.思考,讨论,朗读。

相关片段。

3.指导学生用还原法分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认识3.分析,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感情,作批注。

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五)换角度思考问题【目标5、3,10分钟】

1.结合课后练习二,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1.讨论,在老师指导下明确

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答案。

3.阅读《桃花源诗》,深入体会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

2.对比阅读。

(六)归纳主旨,回到单元思想,写法借鉴

【目标3、6,5分钟】

1.归纳主旨,联系单元思想纲要进行理解。

1.写出主旨及写作特色。

2.归纳写作特色。

3.布置作业(第一课时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课后完成作业。

三、四。

第二课时作业:

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

写一篇短文。

教学设计

  

(一)单元综述

1.朗读单元提示。

回答:

本单元主题是什么?

要求是什么?

你已经知道什么?

2.出示本单元纲领性思想——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高洁志趣与节操的褒扬。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朗诵《归园田居》(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

指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2.了解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3.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晋太元中(jìn)缘溪行(yuán)便舍船(shě)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shè)(yǎn)

  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遂与外人间隔(suì)(jiàn)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情境,想象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适时指点。

要求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并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

  

4.课文翻译

学生先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独立疏通文意,再全班交流。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四)复述故事

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意补充细节,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五)学生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陶渊明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怎样的世外桃源

1.分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大意。

讨论明确: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重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3.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心中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有什么特点?

朗读相关片段。

作者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社会环境平静,人们生活恬适。

或:

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4.桃花源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讨论明确:

反映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5.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联系写作背景讨论,明确: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三)深入研讨课文——作者的社会理想

1.渔人来过一次,回去时又“处处志之”,按理说,应该找得到,怎么就找不到呢?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

文章最后写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

板书:

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矛盾。

2.结合课后练习二,讨论:

作者在本文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辩证思维。

3..阅读《桃花源诗》,深入体会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

4.归纳主旨

本文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画卷,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四)写法借鉴

 1.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到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

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

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

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

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

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2.层层设疑的写法引人入胜。

(五)课堂小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六)布置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附《桃花源诗》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í)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桃花源诗》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

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

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

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

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

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

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

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

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

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

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

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作品断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原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借山归旧隐携琴入桃园(佟春凤作品)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作品注释

  武陵:

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

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

作为。

  缘:

沿着,顺着。

  行:

划行。

  远近:

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忽逢:

忽然遇到。

  夹岸:

两岸。

  杂:

别的,其它的。

  芳:

泛指花朵。

  鲜美:

鲜艳美丽。

(古今异义)

  落英: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

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

很,非常。

  异:

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惊异、诧异。

(词类活用)

  复:

再次

  前:

前行(词类活用)

  欲:

想要。

  穷:

原指处境困难。

同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

消失(词类活用)

  便:

于是,就。

  得:

看见。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

好像。

  舍:

舍弃。

  初:

起初,刚开始。

  才:

刚好。

  通:

使......通过。

(使动用法)

  复:

又。

  行:

行走。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

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

开阔而明亮。

  平:

平坦。

  旷:

宽阔。

  舍:

房屋。

  俨然:

整齐的样子。

(古今异义)

  之:

  属:

类。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交通”一说互相交错。

)(古今异义)

  鸡犬相闻:

(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种作:

耕种劳作。

  衣着:

穿着打扮。

  悉:

全,都。

  外人:

指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

(有更好的翻译:

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

都。

  怡然:

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

于是,就。

  大:

很,非常。

  从来:

从……地方来。

  具:

详细、详尽。

  之:

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

通“邀”,邀请。

(通假字)

  咸:

副词,都,全。

  问讯:

询问打探(消息)。

  云:

说。

  先世:

祖先。

  率:

率领。

  妻子:

指妻子、儿女。

(古今异义)

  邑人:

同乡的人,乡邻。

  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古今异义)

  复:

再,又。

  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

于是。

  间隔:

隔绝。

  今:

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

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

给。

  具言:

详细地说。

(具:

通“俱”详细、具体。

  所闻:

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

知道,听说)

  叹惋:

感叹,惋惜。

  延至:

邀请到。

延,邀请。

  停:

停留。

  辞:

辞别。

  去:

离开。

  语:

对……说,告诉。

  不足:

不值得。

(古今异义)

  为:

介词,向、对。

  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

沿着、顺着。

向:

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

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及:

到达。

  郡下:

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

晋谒,拜见。

  如此:

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

便。

  遣:

派遣。

  寻向所志:

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标记。

  遂:

最终。

  复:

再。

  得:

找到。

  高尚:

品德高尚。

  士:

隐士。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

(词类活用)

  未:

没有。

  果:

实现。

  寻:

不久。

  终:

死亡。

  问津:

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津:

本义渡口。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2.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黄发垂髫无人问津不足为外人道

  3.通假字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黄发垂髫无人问津

  要:

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味道)新鲜今义:

指运输事业

  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今义:

连词,不管

  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足古义:

不值得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今义:

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

像这样

  今义:

这样

  4.一词多义

  舍:

舍弃乃:

于是,就具:

  房子竟然详细地

  志:

作标记遂:

终于寻:

寻找

  所作的标记于是,就随即,不久

  5.同义词

  具、悉、咸、皆:

都云、道:

说乃、遂:

于是

  缘、扶:

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