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活动标准规定样式分析.docx
《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活动标准规定样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活动标准规定样式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活动标准规定样式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互动课堂、移动讲台
学具:
直尺、平板、A4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铺垫(学生使用平板在线答题)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
A.面积
B.周长
(2)课桌表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 )。
A.面积
B.周长
(3)王奶奶要在一个长9米,宽5米的菜地四周围上一圈围栏,围栏的长度是多少?
A.(9+5)×2=28(米)
B.9+5=14(米)
C.9×5=45(米)
(4)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A..
B..
C..
2.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学过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要来继续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出示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情境引入。
提问:
要在班级照片的四周做一圈相框,求相框的长就是求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在照片的表面镶上一面玻璃,求玻璃的大小又是求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
看来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中,利用教学助手的在线检测功能,学生在平板上答题,教师根据每题的正确率,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题目进行讲解,在巩固旧知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制作相框的情境,帮助学生区分周长与面积,并进一步强化面积的概念,为本节课做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摆小正方形,测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助手、平板)
(1)提出问题
师: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再数一数。
(2)自主探究(学生在平板上操作)。
活动内容: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探究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活动要求:
①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②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③说一说,和同桌说你是怎样摆的。
并将作品拍照上传。
(3)全班交流
选取2个不同的摆法,对比交流。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让我们来进行一次现场投票。
(4)活动小结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来求,还可以每行摆5个,摆3行,用5×3算出面积。
那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算呢?
【设计意图】
通过摆一摆,使学生感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小正方形摆满来求,也可以不摆满,通过“长×宽”计算出来,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长和宽的关系,为活动二做准备。
学生利用平板进行摆一摆的活动,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摆出的图形更加的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
再利用教学助手的对比查看功能,更加直观的对两种摆法进行比较,体会方法的简便性。
2.活动二:
自主探究任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助手、平板)
(1)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
任意设置长和宽,得到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活动要求:
①同桌合作,一人操作,一人填表;
②提交表格,并与同桌思考讨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总结公式。
你们能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观看视频,巩固梳理
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对刚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平板,任意输入长和宽,得到大量不同的长方形,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思考,自主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在动手操作,动脑探究的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
平板的使用,将复杂的、难以操作的活动变的简便又高效,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也为发现长方形面积公式提供丰富的数据,使得探究活动更科学。
3.活动三:
应用公式,并推理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自主测量,计算面积
课本第66页,独立完成,教师随堂拍照,全班交流。
(2)推理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引导发现,正方形就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
利用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借助已有的经验,推理出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你们真是既会动手又会动脑!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67页“做一做”
(1)自主完成第一问,全班交流;
(2)每人动手在A4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全班展示;
(3)师:
你们找到的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后,同桌交流)
(4)汇报,完成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全班交流。
2.课本第68页第1题
学生在平板上列式计算,同桌互改,全班交流。
3.随堂检测。
(1)在下面的长方形里,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A.7cm2B.14cm2C.12cm2
(2)下图中这枚邮票的面积是( )。
A.10cm2B.6cm2C.15cm2
(3)下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A.12cm2B.36cm2C.24cm2
(4)有一块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9厘米,这块手帕的面积是( )。
A.9×4=36(平方厘米)
B.9×9=81(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
最后利用教学助手的在线检测功能进行随堂检测,根据每题的正确率,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弹幕功能,学生发表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设计:
1.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入手,激发学习热情。
引入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我创设了给班级照片装相框以及镶玻璃的情境,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更加高效。
本节课有两个动手摆一摆的活动,都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摆。
第一次试教,学生用小正方形的纸片摆时,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如:
不好摆,摆不齐,很耗时。
改进后,将拼摆的活动在平板上进行,这样不仅简化了学具的准备过程,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以及活动的科学性。
3.在线检测,通过数据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复习铺垫部分,在平板上答题,针对有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
巩固练习部分,通过在线答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微课的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将本节课的微课提前发送给学生,既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也可以作为新课之后进行巩固梳理的资源,学生能够进行反复的观看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
由于我对学生的组织不到位,有些活动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小组活动开展的还不是非常有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总之,这堂课我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逐渐完善自己,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