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53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docx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

    婴儿愈小,大脑发育愈快,需要睡眠的时间愈多。

睡眠有浅睡(活动睡眠)和深睡(安静睡眠)之分。

婴儿睡眠发展的变化和大脑发育有密切关系。

1岁以内的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睡眠发展的变化也最明显。

睡眠变化表现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周期逐渐延长,浅睡父母都很关心自己的宝宝的睡眠,常担心宝宝睡眠不足或过多、睡眠不安、入睡困难或夜间哭闹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下面我们将谈谈这些问题:

  如何判断孩子睡眠时间适度?

  婴儿愈小,大脑发育愈快,需要睡眠的时间愈多。

睡眠有浅睡(活动睡眠)和深睡(安静睡眠)之分。

婴儿睡眠发展的变化和大脑发育有密切关系。

1岁以内的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睡眠发展的变化也最明显。

睡眠变化表现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周期逐渐延长,浅睡时间相对减少,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和昼夜节律形成等。

  新生儿期每天睡眠时间平均需要16小时(14~20小时)。

每个睡眠周期约45分钟,在一个睡眠周期中浅睡和深睡时间约占一半。

新生儿大多数时间是在睡觉,由一个睡眠周期进入另一个周期。

每2~4小时醒来要吃奶,并睁开眼睛觉醒数分钟到1小时。

昼夜节律尚未建立。

  1~3个月的婴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平均15小时。

2个月时有44%的婴儿夜间能持续睡5~6个小时,白天觉醒时间延长。

  6个月婴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平均14小时,这时期大多数婴儿夜间能睡长觉,持续睡6小时。

  1岁时每天平均睡13~15小时,夜间能一夜睡到天明,白天觉醒时间长,有固定的2~3次小睡。

  不同的婴儿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如果您的宝宝不能睡这么多时间,但在醒时精神很好,不用担心他睡眠不足,因为婴儿没有“学习或工作任务”,他困了自然会睡。

有的父母怕孩子睡眠过多,只要宝宝觉醒时反应灵敏,智力发育和同龄儿相近,没有异常行为表现,就不用过虑。

  为什么宝宝睡眠不安?

  有些家长对宝宝观察特别仔细,发现孩子夜间睡眠时“经常不安”实际上婴儿时期浅睡眠时间较长,浅睡时表现为面部有很多表情如微笑、皱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时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

因此,父母认为宝宝睡眠不安很可能是浅睡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成人在浅睡时是在做梦的时候,宝宝当然不会说是否在做梦。

研究结果认为,浅睡对宝宝大脑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增加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使学到的新知识保留起来。

还有科学家认为,做梦的活动促进神经发育,浅睡时做梦提供视觉和听觉等内源性刺激,补充外源性不足。

因此,夜间宝宝睡眠时,不要因有一点动静,就怕宝宝饿了、口渴或尿湿了,给宝宝过多的护理或关照,这样反而会打扰宝宝的正常睡眠。

家长不要误认为浅睡是宝宝睡眠不安或身体不适,过分照顾反而会打扰宝宝的“美梦”,不利于婴儿的大脑发育。

  婴儿入睡困难,夜间哭闹是什么原因?

应怎么克服?

孩子夜间哭在什么情况下应找医生诊治?

  婴儿入睡困难,夜间哭闹怎么办?

这是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此问题的家长反映宝宝入睡前需要抱着、拍、晃、走动或含奶头睡。

刚刚入睡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长时间抱、拍、晃或含奶头,一直到睡熟后才能放下。

这样的孩子往往夜间醒来爱哭闹,这是宝宝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必须要抱、拍、晃或含奶头等成为宝宝入睡的“伴睡条件”。

夜间,一个睡眠习惯好的婴儿,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会自动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父母甚至不觉察。

养成“伴睡条件”习惯的婴儿,夜间醒来时,要求家长抱、拍、和晃才能再入睡。

即使不饿,也要含奶头,吸吮几口后,才能睡着,不然就哭闹不已。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习惯?

方法是:

从白天开始,将快要入睡的宝宝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闹,可在床边用语言和表情给予安慰,如果无效,要让宝宝哭一会儿,才抱起来安慰;如果放下又哭,第二次让他哭的时间长一些再抱起;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再抱,这样坚持2~3天,直到宝宝觉得再哭,爸爸妈妈也不会抱我了,他就会自己入睡了。

同法,戒掉含奶头的习惯。

一旦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夜间就会睡得很好。

  夜间哭闹还有其他原因,如过热、过冷、吃得过饱或饥饿等。

个别婴儿属先天抚养困难型。

这种孩子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间爱哭闹,需要家长逐渐找出方法适应婴儿气质特点,待婴儿长大些会逐渐改善。

  宝宝夜间哭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找医生诊治:

出生早产或窒息的婴儿,夜间哭闹,且用各种方法安慰无效者;脑损伤脑瘫的患儿;婴儿平时睡得很好,突然发生夜间哭闹者,常常因感冒发烧、鼻堵、全身不适;中耳炎,患儿因耳痛哭闹,可轻轻拉拉宝宝的耳朵,如拉耳时大哭说明耳痛;有泌尿道感染,常在排尿时哭加重;腹痛伴有腹胀、肛门排气、大便秘结或腹泻;发生肠套叠时,常常表现为哭闹和安静交替出现,并伴有腹胀和呕吐,这是一种急腹症,应立即找小儿外科医生诊治。

如发现早,处理及时,可避免手术治疗。

  相反,也有睡眠过多,甚至不知道饥饿,表现过分“老实”,则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这种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性的智力低下。

  夜间长睡眠时间提前或延迟怎么办?

  大多数父母夜间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左右到次晨6。

但是宝宝夜间长睡眠时间为6~7点到夜1~2点或夜12点到早晨6~7点。

由此和父母睡眠习惯产生矛盾,使父母感到很疲劳。

常述说宝宝夜间哭闹,如何纠正呢?

对于早睡宝宝的纠正方法为逐渐推迟入睡时间,如每天使孩子晚睡15~30分钟,适当调整进食和白天小睡时间,这样逐渐延迟宝宝的早晨自然觉醒时间。

对习惯晚睡的宝宝,可在早晨逐渐提早把宝宝唤醒,随之,就会使宝宝的入睡时间逐渐提早。

保证宝宝安然入睡的妙招

能够看着的宝宝安详的睡着,并且一夜夜的长大,妈妈的心中想必充满喜悦与欣慰。

提醒每一位辛苦育儿的新手父母,应该透彻理解睡眠对于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切实从小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但也要同时了解常见的婴幼儿睡眠困扰,以及应当寻求医疗协助的时机。

  婴儿晚上睡不好,原因有很多,加上婴儿睡眠行为,可能潜藏着危机,这些都是父母应当了解的,仅以本文提供父母亲处理婴儿睡眠问题之参考。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3要领

  想要为宝宝培养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培养规律的睡眠时间 规律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婴幼儿培养生理时钟,减少睡前哭闹、或因精力过于充沛而无法入睡的情况发生。

  2.建立良好的睡眠步骤于睡前进行3~4种舒服且安静的步骤,如:

沐浴、按摩、睡前故事、换上睡衣、唱首儿歌等,可有助于宝宝培养睡时情绪,减少入睡所需的时间,并且睡得更安稳!

  3.学习自我舒缓入眠将宝宝在有睡意却还没入睡前就将宝宝置于床上,目的是使他独自入眠、使其建立自我安抚、睡眠的能力。

如此一来,若非因尿布湿、疾病等因素,发生夜间惊醒的情况,宝宝就应有再次独自入眠的能力。

不只能解决睡眠问题,更可增加宝宝将来独自面对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优质睡眠训练 10大原则

  父母通常是与孩子同睡,觉得这样宝宝较有安全感,也较不会对幻想的事物感到恐惧、或有梦魇与夜惊的睡眠问题等;但是,国外文献却明确显示与父母同睡的孩子,容易造成睡眠问题的比例偏高。

如何及早训练孩子能独自面对自己的睡眠,应是每一位父母必需正视的课题。

列出以下原则供参考:

  【原则1】布置舒适的睡眠环境

  舒适的环境,是宝宝睡得香甜的前提。

应该事先为宝宝布置能够感觉既舒适又温馨的睡房,并在入睡前及睡眠中确实了解宝宝的睡眠环境是否舒适、安全。

  【原则2】养成正常的清醒睡眠周期韵律

  清醒睡眠周期的习惯养成,需要从小开始才能收到较佳的效果。

原则上通常在宝宝出生满6周大后,睡眠周期模式就会较为规则,此时正是开始父母训练协助宝宝调整昼夜区隔,建立良好清醒睡眠周期的时机。

  【原则3】睡眠环境能够听到父母的声音

  要安排宝宝独睡,首要在睡眠环境中建立安全感。

宝宝可能会因周围环境的变化,有不安的表现;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听见父母的声音,使他清楚地知道父母就在附近,而对于宝宝在白天平时情绪反应,也要有所响应,让宝宝知道父母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原则4】房间是最佳睡眠环境

  要培养孩子有适当的睡眠习惯,千万记得不要将睡房当作游戏场所,也切勿当作处罚孩子,甚至关禁闭的场所。

这样孩子才能对于睡房有正确的功能认识,在每天晚间进入睡房时都能够满怀期待的心情,如此自然能塑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原则5】留下一盏小夜灯

  入睡时特别在宝宝房间留盏小灯,并且开着房门;当宝宝醒来哭泣或者作恶梦惊醒时,记得不要将他带到大人房间,应该陪宝宝留在自己的房间内,并向宝宝说明房间是最安全的。

  【原则6】睡眠环境有心爱物

  宝宝学习自行入睡并无最适合的年龄与否,但宝宝有时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无名的害怕,尤其是经由电视、故事书、甚至是自己幻想出来的角色,再加上黑暗的房间,更会加深对睡眠与黑暗连结的恐惧,因而导致不敢自己睡。

建议父母可以宝寻找一项可供宝宝安抚的心爱物,跟宝宝说明它会在夜间陪伴、保护他。

  【原则7】睡前洗澡5~10分钟

  在睡眠前给予宝宝一个温水澡,能够提供轻松舒缓的氛围,使得全身筋骨肌肉紧张的状态得以放松下来,皮肤因温水浸泡而使得毛细孔张开,有助于排汗,并且使血液部分集中于皮肤周边,以上情况都易引起宝宝想睡觉的心情。

  【原则8】全身乳液按摩15~30分钟

  一篇研究指出,在睡眠之前给予按摩的婴儿,会在8周大时,表现出较为恰当的清醒睡眠周期变化,并且会分泌较多用来调节睡眠的褪黑色素。

研究结论认为应该及早对婴儿施予睡前按摩,有助于睡眠韵律的建立。

  【原则9】建立晚间睡眠例行习惯

首先将睡眠的时间确立成为一种常规,每天晚上都在同一时间将宝宝带入睡房中,之后以一些就寝仪式来帮助宝宝睡眠。

例如睡觉前刷牙、说故事、唱儿歌、听轻音乐、道晚安。

此一固定进行的仪式,会使得宝宝有进入睡眠前的准备,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觉得睡眠本身是固定、可预期的。

  【原则10】放心让宝宝有独睡的机会

  有些父母虽已为宝宝准备好属于自己的小床,但迟迟没有让宝宝自己睡,原因在不习惯跟宝宝分开睡,而担心宝宝独睡的种种问题,例如饿了、哭了、甚至不呼吸了。

但需要理解的是,亲子同睡一张床,其实很容易降低彼此的睡眠质量。

因此,父母应该先给自己充分信心,相信宝宝随着成长、脑部功能的成熟,可以有能力独自在夜间入睡。

  能够看着的宝宝安详的睡着,并且一夜夜的长大,妈妈的心中想必充满喜悦与欣慰。

提醒每一位辛苦育儿的新手父母,应该透彻理解睡眠对于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切实从小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但也要同时了解常见的婴幼儿睡眠困扰,以及应当寻求医疗协助的时机。

如此,宝宝的聪明健康、活泼自信,以及优质的睡眠必定指日可待。

宝贝喂养关键词(0-12个月) 

 

  要照顾好3岁之内小宝贝的胃口,对于新妈咪来讲,确实是一件千头万绪的事。

层出不穷的关于营养的名词让她们目不暇接,比如,鱼油与鱼肝油有什么不一样?

什么是母乳化奶粉?

什么时候补钙?

辅食应该怎样的添加?

宝贝的食量是否正常?

好吧,让我们整理一下纷乱的头脑,点击一下0-3岁宝贝的喂养关键词——  

 

    0-3个月关键词1:

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贝的甘泉,特别是3个月内的宝贝更加依赖母乳的滋养。

虽然母乳看上去稀稀的,可尝着是甜甜的,这是因为它含有较少的蛋白质和较高的糖分(碳水化合物)。

有的妈咪总以为自己的乳汁看上去像水一样,没有营养。

看着嗷嗷待哺的宝贝,很多妈咪总担心他们没有吃饱,迫不及待给他们换配方奶。

其实,母乳绝对是宝贝最迷恋的美味,任何乳品都无可替代。

  

 

  关键词2:

配方奶粉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在几大婴儿奶粉厂商的合力推广下,母乳化配方奶粉的喂养概念可谓深入人心。

很多妈咪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完成用母乳喂养宝贝的自然使命,需要依赖奶粉喂养。

其实,母乳与其他乳汁的差别是很难用工业化的方法来弥补的。

可有时不得不用配方奶粉喂养宝贝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忌高温母亲的体温是37℃,这大体也是配方奶品中各种营养存在的适宜条件,宝贝的胃肠也好接受。

  

 

  2.忌过浓浓度高可能会引起宝贝发生腹泻、肠炎。

当然,如果太稀也会造成营养不良。

  

 

  3.忌污染变质配方奶所含的丰富营养,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培养基,特别是冲调好的奶粉不能耐受高温煮沸和消毒。

所以,在配制过程一定要注意卫生。

如果开罐后放过长时间,会造成污染。

  

 

  关键词3:

鱼肝油  

 

  0-3个月的宝贝需要添加鱼肝油,这往往先于钙剂的需要,所以,如果去医院复查别忘记让医生为宝贝开好鱼肝油,并一定询问好合适的用量。

通常,伊可新胶丸每天服用1粒,1岁以下的配方含维生素D为500微克,1岁以上的配方含维生素D为700微克。

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能促进宝贝对钙质的吸收利用,保障骨骼、神经发育,每天大约需要400微克的维生素D。

但过量服用维生素A、D,也很容易蓄积在身体里,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在补充鱼肝油时要严格遵守剂量。

  

 

  关键词4:

果蔬汁 

 

  果蔬汁是妈咪应该为0-3个月的宝贝做的“饭”,像青菜水、橘子汁(按照50%稀释)、番茄汁、西瓜汁、胡萝卜水,甚至山楂水,宝贝都可以开始尝试了。

它能带来天然的维生素,对于0-3个月的宝贝来说,母乳中的维生素C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关键词5:

水 

 

  满月之前,宝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如果发生发热、出汗多、便秘或母亲奶水不足、人工喂养不足等情况,才需要适当喂些温水,但尽量不要加糖。

  

 

  1个月以上的宝贝,每天可以定时喂水,或是用果菜水的形式给他们补水。

  

 

  4-8个月关键词1:

米粉  

 

  4个月以上的宝贝能消化淀粉类食物了,加之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需要添加米粉。

好在现在的米粉强化了多种微量营养素,使营养功效更加突出。

至于米粉的用量,要结合宝贝的胃口及生长发育的情况,一般每天1-2次,每次按1-2勺添加到奶品中,作为补充。

  

 

    关键词2:

吃蛋黄 

 

  蛋黄是4个月以上的宝贝首选的蛋白质类辅食,它的致敏性低,比蛋清或其他蛋白质类食品更加安全。

同时,蛋黄中含有铁、卵磷脂、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很好,也很容易咀嚼、消化。

首次添加蛋黄时不妨谨慎一些,从1/8到1/4个开始耐心尝试,确定宝贝没有呕吐、腹泻、湿疹等过敏的表现再逐渐加量。

蛋黄可制作出好多让宝贝垂涎的食物:

  

 

  1.蛋黄酱把蛋黄研碎、过滤,加上肉汤、淀粉煮。

 2.蛋黄菜糊糊把西红柿、洋葱切碎,扁豆煮软切碎,加些肉汤煮;最后,倒入调匀的蛋黄糊。

  

 

  关键词3:

泥糊糊 

 

  泥糊状的食物能帮助锻炼宝贝的咀嚼和吞咽功能。

土豆泥、红薯泥、胡萝卜粥、面包粥、饼干糊,以及各种添加少量低纤维蔬菜的粥汤,都是这个阶段应让宝贝尝试的食物。

如果贪图方便快捷,不妨到超市的婴儿食品柜台上看看,那里有许多婴儿辅食产品,可为忙碌的妈咪排忧解难。

  

 

    关键词4:

长牙 

 

  在这几个月中,大多数宝贝开始出牙了。

这一方面是对孕期和初生阶段哺育成果的检验,一方面是在提示妈咪关注一件事,即开始为宝贝补钙。

一般每天补充100-200毫克元素钙,就能满足宝贝的需要。

为宝贝选择钙剂时,关于品种和用量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因为各种钙剂的化学成分不一,剂量从几十毫克到数百毫克不等,标注方法也不很统一,非专业人士识别不易。

为了锻炼咀嚼能力,促进乳牙萌出,可给宝贝准备一些烤制的馒头片、饼干等稍硬的点心。

  

 

  关键词5:

吃肉类  

 

  4个月以上的宝贝开始显露出“杂食小动物”的本性,他们会喜欢迷人的肉香。

因此,如果在食谱中逐步引入鸡肉、鱼肉、鸡肝、虾肉、猪肉等动物性食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鱼泥、鸡肉泥的纤维细,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鱼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铁和钙,海鱼中的碘含量也很高。

适时添加肉类,不论从营养上还是口味上都能带给宝贝全新的感觉。

  

 

  9-12个月关键词1:

上饭桌  

 

  9个月后是宝贝建立进餐规律的阶段,他们开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了。

他们正式进入离乳期,规律的进食将会慢慢替代乳品的营养地位。

经过几个月的辅食添加训练,他们可耐受的食物范围扩大了,常见的食物已不在话下。

虽然宝贝在餐桌上仍是个“小麻烦”,但这是让他们领会正常进食规律的一个重要过渡。

  

 

  关键词2:

吃肉菜饭 

 

  减少喂奶的次数,让宝贝随餐进食营养更加丰富多样的辅食。

宝贝的一日饮食不妨这样来安排,早晚母乳各一次,早餐给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烂面条,下午加些苹果泥和小饼干,晚上做鸡蛋黄鱼羹和碎菜烂饭,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关键词3:

每天喝奶 

 

  如果辅食添加正常,9-12个月大的宝贝每天应保持饮奶300-500毫升,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自然角度来看,虽提倡应坚持哺乳到宝贝满1岁半,但母乳喂哺到这个阶段已远不能满足宝贝的生长发育需要了。

  

 

  关键词4:

味道重不重 

 

  许多宝贝长到1岁了还不识五味,因为他们的妈咪担心宝贝的心脏、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不敢让宝贝品尝咸、酸、甜、油的食物,当然,未额外添加盐、糖、醋、油等调味品,营养也不会缺乏,添加少许盐、糖、油也不意味着宝贝长大后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患者。

实际上,适当的味觉刺激能够调动宝贝的食欲,甚至可让他们更快乐、更聪明。

妈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为标准,感到稍稍淡些,宝贝就可以耐受了。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