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53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docx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2016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C)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D)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6、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有一种观点认为: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

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根据恩格斯的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9、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B)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10、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1、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C)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依照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其惟一特性是( C)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

A.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 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 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15、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C)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 C)

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

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

C.时间和空间

D.实践和社会

17、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相对主义

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D)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1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 D)

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

B.否认时空的无限性

C.否认时空的可变性

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20、“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2、《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3、下述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之基本观点的是(D)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C.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D.人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可以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4、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25、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A)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不废江河万古流                 

D.人定胜天

26、《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

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

“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

”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B)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30、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

A. 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3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

“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32、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3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3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37、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8、“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A)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39、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 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 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0、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4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

A. 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 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4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C)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44、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

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D)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4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C)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4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47、某资本家投资12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30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5:

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C)

A.20%

B.25%

C.150%

D.200%

48、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

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D)

A.80万,100%

B. 40万,400%

C. 40万,100%

D. 80万,400%

4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50、某资本家投资15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9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6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2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8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C)

A.20%

B.50%

C.150%

D.200%

51、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C)

A.足值的且现实的货币

B.足值的但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C.可以是不足值的,但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可以是不足值的,也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52、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53、某块土地,地租为1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

当银行存款利息率下调20%,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15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C)

A.2.5%、3000万元

B.2.5%、6000万元

C.2%、7500万元

D.2%、3000万元

54、假设2014年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

2015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900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售价60元的商品今年在理论上应为(A)

A.90元

B.80元

C.75元

D.60元

5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的是(D)

A.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B.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C.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5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C)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58、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A)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5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D)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60、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思想家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有(ABC)

A.康德 

B.黑格尔 

C.谢林

D.笛卡尔 

2、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  

D.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

A.天下只是一个理  

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4、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BCD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5、《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 AB)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6、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BCD)

A.形式  

B.主体  

C.承担者  

D.基础

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BCD)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

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

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ABCD)

A.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9、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BD)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1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1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BD)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4、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