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486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历史Word版含答案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I卷和Ⅱ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各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毎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含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姫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晋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称量)书,日夜有呈(定额),不中呈不得休息",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邯县制度D.君权神授

3.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人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

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4.—些史学家认为.电权往往利用地位不离的近臣来架空异己势力,这些近臣渐渐成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中朝②内阁③军机处④三司使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喜剧在古希艏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童。

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中出现并不断发展,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

这表明了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B.人文主义思想溢觞

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6.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

"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

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的效力呢?

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

”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现念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著人文主义的兴起

7.阎照样在(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

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

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和“工党贵族”开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洒”。

这一变化客观反映了英国社会

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B.自由平等思想流行

C.平民化的发展趋势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

8.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先后出台了多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的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

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

9.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虽有赔款,但其并非列虽的主要目的。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10.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11.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吿中国君主专制制剃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級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2.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

 

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长征路上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13.1931年由历史学者蒋廷黻等编撰的《东北地区教本》开始印行,并在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作为地理教材使用。

1932年傅斯年等历史学者联手撰写的《东北史纲》出版。

其旨在

A.唤醒民众共襄国难B.普及知识开发边疆

C.鞭策政府以利和谈D.促蒋联共结束内战

14.1942年,日寇挺进缅甸北部。

应英美军队的要求,中国政府派出戴安澜将军为先锋“中国远任军”赴缅协同作战。

这是中国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师授助友邦、抗日侵略而采取的大规棋军事行动。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远征军抗日闪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C.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展现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

15.《(共产党选言》说: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16.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绝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绐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吿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17.《十月革命90年:

救赎、悲剧与启示》中指出:

“苏俄一改与西欧相比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形象和心态:

专制、愚味、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仿效者,两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18.观察下列图片。

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文公有制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④D.①②④

19.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

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

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

上述法律

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

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

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

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

台湾的现行制度来“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一国两制”台湾内部事务不变

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了自由通商D.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

21.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观照,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好转的一大步”。

这说明

A.两岸的政治对话已获得实质性突破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高层领导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再次确认和全面体现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2.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

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④④D.①②④

23.《全球通史》描述二战后初期的形势称:

“人们越来越确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爆发;这一点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态度。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可能是二战后初期

A.新式武器改变了战争和国际关系B.军事僵僅局导致冷战的持续缓和

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组织尚未建立D.美苏冷战的重心地区变更频繁

24.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堆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5.2017年2月,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

"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说明欧盟已经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反映了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影响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6小题,其中第26-28题为必做部分;第29-31題为选做部分。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任选1道试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必做部分】

(13分)美国人向来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有一部近代世界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成文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速当的措施,供其考虑:

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时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它的精神实质。

美国宪法不是单纯确立政府体制的法律文件。

它奠基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理念基础之上,与人类对理性政治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吻合,它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而是配以明确的原则。

美国宪法有一个基本预设:

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集团(群体)能够通过妥协不断修正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使各自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同时也使宪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具体关系。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利益集团的“妥协”有哪些?

体现了哪些“明确的原则”?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宪法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4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主要内容是:

确认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975年宪法有着严重的缺点和问题,主要缺陷是: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力图以根本法的形式使极“左”思潮合法化。

第二,在内容上是对民主宪政和人权的大破坏。

第三,随意删减宪法条文,使宪法体系残缺不全。

1978年究法一方面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很多内容,另一方面还保留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提法,对“文化大革命”仍持肯定态度。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和民主建设成果的确认和巩固。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等重要内容写入了宪法。

(1)比较一下,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有何共同点?

(4分)

(2)你怎样看待修宪问题?

1954年以来我国多次修宪说明了什么?

(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选做部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明治七年一月并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安冈眧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级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先•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哪些人?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怎样学习西方?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7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最后30年,英国帝国主义情绪越来越浓厚了。

1889年英国政府批准成立“南非公司”开始在南非最大规模的扩张,并用各种手段攫取大片领土,叫“罗德西亚”。

在罗德西亚和开普殖民地之间横亘着布尔人(原在非洲殖民的荷兰人的后裔)的两个国家——德兰士瓦和奥伦治自由邦。

1885年德兰士瓦发现大金矿,大批欧洲人涌入其中。

1890年英国驻开普殖民地总督罗德斯暗中鼓动德兰士瓦的外国人发动“革命”,结果失败。

英国政府多次与德兰士瓦进行交涉,始终未能改善关系。

1899年英国威胁要采取行动,布尔人先发制人,第二次英布战争开始了。

历经三年战争,1902年4月双方开始谈判,5月底签订了和约,布尔人承认了英国的主权,但英国人则给布尔人战争赔款,允许其使用荷兰语,并答应让他们实行自治。

英布战争将英国在非洲的领土扩张到前所未有,但它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英帝国的扩张至此基本停止。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英布战争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英布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9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

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

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1912年3月,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

1912年5月17日下午,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

不久,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总监,提出建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宏伟计划。

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指出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的具体表现。

(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

从詹天佑身上我们能吸取到哪些优秀品质?

(7分)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A

B

A

B

C

B

B

C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D

B

D

B

D

A

A

B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50分。

【必答部分】

26.(13分)

(1)关系:

①总统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1分)

②特殊情况下,总统可确定两院休会期;(1分)

③相互制约。

(1分)

(2)妥协:

①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妥协;(1分)

②大州与小州的妥协;(1分)

③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妥协。

(1分)

原则:

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②主权在民(人民主权);③民主共和;④联邦制。

(注:

以上每点1分,考生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原因:

①来自于其精神实质(或有明确的原则);(1分)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分)

③谈判和妥协机制;(1分)④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1分)

27.(10分)

(1)共同点:

①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是在极“左”思潮氛围下酝酿和修订的,在指导思想上存在

错误倾向;(2分)

②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的确认和现固。

(2分)

(2)看待:

①宪法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大法,是司法机关执法

的最高依据,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

(1分)

②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证。

(1分)

③不断修改以期达到更完善,对防止“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破坏宪法的现象有积极意义,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扩大人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1分)

④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合法享受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1分)

说明:

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时俱进,逐步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分)

28.(12分)

注:

下面给出的是评阅标准示例,不是标准答案。

请各位教师在阅卷前仔细研读,以供在评阅过程中进行参考。

示例一

论题: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其必然性。

(2分)

阐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

为此,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分)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保障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此外,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破坏,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内形势不容乐观。

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也对美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3分)

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

美国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3分)

总之,20世纪70年代的国内外局势迫使中美两国调整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其必然性。

(1分)

示例二

论题:

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取决于国家利益的变化。

(2分)

阐述:

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方大量兵力,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美国积极援华抗战;(3分)

②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同蒋介石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以满足其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3分)

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扭转困境,开始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分)

总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由本国国家利益决定的。

(1分)

【选答部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盟友:

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2分)

目的:

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压迫。

(2分)

内容:

①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引进人才,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1分)

②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将大量国营企业低价转让给资本家;(1分)

③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推动“文明开化”;(1分)

④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分)

(2)影响:

①推动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分)

②改变了落后状态,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③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瓜分世界;

②英国国内的帝国主义情绪推动,加剧英国与布尔人的矛盾;

③英国殖民机构利益驱动;

④布尔人国家内部矛盾尖锐。

(注:

以上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影响:

①扩大了殖民地;(3分)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方式;(3分)

③英帝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3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背景:

①近代中国交通的落后;(2分)

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分)

③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

(2分)

表现:

①科学选线(“人”字形);(1分)

②发明双头列车。

(1分)

(2)支持:

①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2分)

②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铁路建设规划与措施。

(2分)

品质:

爱国创新、坚毅担当、不屈不挠等。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