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483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docx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

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总结

 

学院: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

食品工程

学号:

姓名:

课程指导老师:

目录

1科研选题3

1.1选题步骤3

1.2选题原则4

1.3科研选题时的常见问题5

1.4科研选题的意义6

2文献检索6

2.1文献检索方法7

2.2文献检索的途径7

3科学实验及其设计8

4科研中的创造性思维9

4.1科研中以逻辑思维形式为主的创造性思维9

4.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0

5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1

6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方法11

7收获与体会12

8参考文献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科研的选题、文献检索、科研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成功所具备的条件等。

对所学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了整理。

并谈了对这门课程的收获与体会、提出具体建议等。

关键词:

科研方法;试验设计;体会

1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的成败。

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完成了科研选题,就差不多等于完成了科研工作的一半。

对于初涉科研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掌握科研选题的方法更加必要。

为了避免由于选题不当,草草选题带来的走弯路和失败现象,许多从事科研的人,几乎要用2~3个月的时间,查阅资料,苦苦思索进行选题。

对于刚刚涉足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选题无疑是最大的难点。

很多研究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知如何选题。

因此,探讨选题的意义、选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是必要的。

以下就是我对选题的一些内容的总结。

1.1选题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

为了能使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最好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熟悉的、有一定客观条件保证的方向上持续研究。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成果

首先,要查找与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筛选,寻找出这些研究中还有哪些空白点和遗留问题有待解决,力求在学科的发展前沿、空白区和研究的缺陷处找出研究的突破点;其次,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或征求专家和同行的意见。

既要避免研究的重复,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确保课题的价值

(3)运用创新思维,选择研究课题

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科研题目,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构思的过程。

在大量实践与观察的基础上,人们的大脑中贮存了各方面的信息,信息存贮越多,通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对偶然现象产生联想的可能性越大,越易出现瞬息的灵感。

(4)课题论证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该问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获取研究资料的可能性、本研究课题的预期效果以及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等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1.2选题原则

我们很容易找出许多新题目,在选定的有创新意义的新题目中,需要确定出一个或几个值得我们优先研究的题目。

在回头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选题的基本原则来确定研究题目,将不符合这些原则的题目淘汰。

(1)科学性原则

我们在选择和设计课题时,必须符合已为人们所认识到的科学理论和全面技术事实。

科研工作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水平,科学性原则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首要标准。

可以说科学性原则是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

科研实践证明,违背科学性原则的科研

选题是不可能成功的。

(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要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科学技术等的需要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问题。

科研选题要为生产实践服务,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到生产一线熟悉生产过程,及时了解和发现生产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从中筛选出符合科学原理和适合技术工艺的研究课题,进行联合攻关。

在食品的科研中,选择能改善食品的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方便功能的题目,选择易于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题目,即是符合实用性原则。

如近年来出现的多种方便食品,则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深受人们欢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科研的灵魂。

食品学科的科研选题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应该是前人尚未涉及或已经涉及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到前人没有提供过或在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成果。

创新性对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课题,就是要求能导致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对于应用技术研究的课题,则是要求能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创新性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体现:

内容新、角度新、原料新、方法新、结果新、时效新、其他要素新。

为了保证选题具有创新性,在选题前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弄清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或一定区域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

尽可能地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研究者从自己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去恰当地选择研究题目。

选题必须考虑现实研究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具备程度,才有可能保证研究的成功。

可行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

(5)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要考虑该课题是否具有可持续的普遍意义和创造性,能否促进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解决,以此为基础是否能够衍生出新的研究领域和相关新课题。

(6)优势性原则

优势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优势,扬长避短。

应从宏观优势和微观优势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关于如何利用科研选题优势性原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所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基础是否具有优势;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系列性;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如何;理;课题是否具有深入、拓展、做大的潜力。

1.3科研选题时的常见问题

①迷茫、犹豫,缺乏自主性。

这类现象大多发生在年青教师或初搞科研的人身上。

对于他们来说,由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看到课题指南后,不知从何下手,加上前期准备不足,占有资料较少,对不少课题似曾相识、又不熟悉,再加上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缺乏自主性,一时无所适从。

②盲目、草率,缺乏针对性。

这类情况大多出现在工作较忙,对立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人身上。

客观原因是工作忙,顾不过来>或认为先立项、待批准后再下工夫。

因此,选题时盲目、随意、不规范、缺乏针对性,过早失去中标机会。

③课题过大、内容空,缺乏可行性。

这类人员大多好高鹜远,片面认为课题大,水平就高,中标机会就多。

殊不知,题目大而空,往往无从下手,手段方法难以确定,申报效果绝对不好>再加上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限制,课题立项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即使立项,课题进展缓慢,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④课题过小、起点低,缺乏先进性。

由于是单兵作战或研究队伍能力较弱,再加上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信息及成果了解不够,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和个人经验体会去选项,结果造成低水平的重复与浪费。

⑤课题空,缺乏实用性。

不少人为评职称、出文章而选题,热衷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新理论”、“新提法”等,结果是空对空,严重脱离实际,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教学教改无指导意义,缺乏实用性。

⑥课题浅,缺乏深度。

迫于各方压力,或主客观条件限制,选题过程中既不求新、又不论证,简单模仿,甚至在同一分支中申报几个相近的课题,结果申报失败。

⑦课题集中、扎堆,缺乏创新型。

在选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研究人员为追求热门课题,忽略自身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脱离实际、一味攀比,结果是申报的课题过于集中、扎堆,创新不够,从而导致申报课题落选。

⑧课题散,缺乏目的性。

选题时,既不相连、又不相关,再加上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形不成特色,又无优势,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承担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重大问题和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其结果也注定失败。

1.4科研选题的意义

科学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课题和如何选择课题的问题,这是整个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这第一步,对日后的科研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

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规定着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正因如此,科学家们都十分重视科研选题。

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

著名科学家维纳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因为许多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课题会激发研究人员去思考、去学习、去研究,问题总是在研究活动的前方,是未知世界的最早的拓荒者,也是全部科学探索的出发点。

选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选题并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问题,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科学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科研选题比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更困难。

因为选到一个有价值有创造性的课题,既要懂得课题的来源,又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要理解选题的价值意义,要富有想象力,对选题要有浓厚兴趣,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等等。

选题是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

选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

科学史表明,研究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多样,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选题得当,研究者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

由于选题得当,科研人员可以把自己的学识、智慧用到最有效的科研工作上。

2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活动包含有两种知识结构在里面,一种是方法技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具书、数据库的使用和上网技巧,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硬知识”,另一种是属于思维性、智能性的东西,即思谋,是选择检索方略和查寻手段的心智能力,我们把它称作“软知识”。

在整个文献检索活动过程中,方法技能这种“硬知识”表露于外,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软知识”作用于内,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我们通常所说查找信息的方法大部分是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任何一种检索方法的使用,都不会是最完善、最全面的,它都需要有其他的方法、途径以及综合的思维来配合。

2.1文献检索方法

科研中主要是利用检索工具(检索系统)全面系统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

有以下四种:

①顺查法:

即由远及近的查找法。

如果已知某创造发明或研究成果最初产生的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它的全面发展情况,即可从最初年代开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年一年地往近期查找。

用这种方法所查得的文献较为系统全面,基本上可反映某学科专业或某课题发展的全貌,能达到一定查全率。

在较长的检索过程中,可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得到较高的查准率。

此法的缺点是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

一般在申请专利的查新调查和新开课题时采用这种方法。

②倒查法:

即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查找法。

此法多用于查找新课题或有新内容的老课题,在基本上获得所需信息时即可终止检索。

此法有时可保证情报的新颖性,但易于漏检而影响查全率。

③抽查法:

这是利用学科发展一般是波浪式的特点查找文献的一种方法。

当学科处于兴旺发展时期,科技成果和发表的文献一般也很多。

因此,只要针对发展高潮进行抽查,就能查获较多的文献资料。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节省时间。

但必须是在熟悉学科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才能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分段法:

即首先利用检索工具查出一批文献资料,再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相关文献。

如此交替、循环使用常规法和追溯法,不断扩检,直到满足检索要求为止。

分段法的优点在于:

当检索工具缺期、缺卷时,也能连续获得所需年限以内的文献资料。

2.2文献检索的途径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检索工具是相当重要的。

目前,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数量不断增多,每种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均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检索时,应根据课题需求加以选择。

对于工具书和数据库特点的了解,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检索课了解和掌握自己专业的主要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二是通过相应的信息机构收藏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直接浏览或使用过程逐步了解和掌握;三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指南和数据库目录了解,只有在了解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择。

数据库由一条一条记录集合而成,而一条记录又划分为若干字段。

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存贮了我国自1994年以来发表在近万种报刊上的文献。

一篇文献用一条记录来揭示,一条记录又划分为分类、题名、著者、出处、年份、(题中)人名、主题等字段。

其中大部分字段都是可检索字段,这些可检索字段,我们就称之为检索途径。

一般来说,每个数据库都有多个检索途径,常用的有:

篇名、作者、关键词、摘要、全文、出处、分类等。

检索前用户要告诉计算机,以什么检索途径来进行检索。

如果要查找篇名中含有某个词的文献,则检索途径选择“篇名”;如果要按文献的分类来检索,则检索途径选择“分类”。

常用的数据库有几下几中:

①常用英文数据库:

WileyInterScience(化学、材料、生物)、IEEE、EBSCO(生物、医药)、ProQuest、Netlibrary、Sciencedirect、OVID、Kluwer、Blackwell、springer、HighWirePress、ACS

②常用中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和维普

2.3文献检索的步骤

①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②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

③选择检索途径④具体查找文献线索⑤索取原始文献

3科学实验及其设计

实验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实验设计既包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从零开始,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对原有的实验从新的角度给予新的思考、审视,找出缺陷和不足给予修正和扬弃。

科学实验设计原则

(1)必须能够使实验再现,凡是不能重复的实验,不能算是成功的实验,偶然的结果,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先进行整体实验,而后再进行分部实验,并按步骤排除各种可能性,这佯,就可以在初始阶段时就明确所考虑的假说是否正确.技术路线是否可取等等.因而使实验少走弯路;(3)做实验时,必须在技术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对于每个细节都必须高度重视,精益求情。

尽量孤立因素和固定条件。

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要做全面的认真考虑,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逐个地消除它,以便孤立和突出某一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相理论上的发展.由过去一般都是强调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到现今同时试验几个变数。

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使人们能够将几个变数包括在一个实验之中研究,这不仅能省时省力、减少费用.而且也能获得更多的资料;(4)估计所需用的器材是否齐备。

原则上讲,器材为实验服务,并且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

但是,当方案中所需的器材确实无法解决时.应适当地修改设计方案。

4科研中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4.1科研中以逻辑思维形式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它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

逻辑思维是迄今已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思维类型。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是运用逻辑思维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些科学方法。

有些自然科学工作者往往忽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是片面的,应当加以重视。

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虽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但是演绎外推完全可以进入到还没有被人类考察过的未知领域。

否定它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是没有根据的。

科学史上如门捷列夫关于钪、镓、锗等新元素的预言,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爱因斯坦质能守恒定律的导出,等等,都是以演绎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导致重大科学发现的著名例证。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在逻辑学上又叫归纳推理。

其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达到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因此归纳过程必然包含着认识的能动飞跃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它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它成为科学研究中非常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在科学认识中,类比方法有形成假说,解释外推、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的重要功能。

还有,分析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

分析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一定部分、单元、环节、要素并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在近代自然科学400多年的长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把事物一段段地、一层层地分析研究,比如由宏观物体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现在又到了层子或夸克。

对生物的研究也是如此。

当然,分析与综合是不可分的,即在分析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单元、环节、要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

4.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能力是罕见的,往往需要经过后天有意识的培养和发挥。

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广泛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而好奇心则成为保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有怀疑,才有创造。

缺乏怀疑态度,拾人牙慧,是不可能在真理之路上迈步的。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中世纪法国哲学家阿尔波特也曾说: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

要具有怀疑精神,就不要迷信权威、不固守成规,活跃思路、保持好奇心和自信心,敢于提出疑点。

但仅仅怀疑还远远不够,有疑就要解疑,必须抓住不放,要细察和穷究直至探明结果。

在科学研究上如果缺乏怀疑精神,对疑点不加细察和穷究,往往会错过重大的科学发现。

德国化学家利比息在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原液低层沉积着褐色液体,具有刺鼻的味道。

面对这种现象,利比息毫不在意,轻率地认为是“氯化碘”。

后来,法国的波拉德在做同样实验时,对这种可疑的液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它根本不是什么“氯化碘”,而是一种新元素——溴。

这使利比息深受教益。

广泛的兴趣,一专多长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家格拉肖说:

往往有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猎各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帮助提高想象力,这与理解力和记忆力同等重要。

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一般都是兴趣广泛的人。

李四光在学生时代就涉猎广博,博览群书。

他开始学习造船,继而学习采矿,最后专攻地质。

他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各个基础地质学科上造诣很深,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也很渊博。

他还精通英、日语,懂得法、德、俄语,而且还是位熟练的小提琴手。

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和雄厚的理论基础,使他能够独创性地把力学分析的方法引进地质学中,建立一门理论体系全新的地质力学。

对科学探索的强烈好奇心,是科学研究者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好奇心的具体体现是提出问题。

“发明大王”爱迪生的问题提得最多,而且许多听起来是荒唐的:

人吃了泻药能飞上天吗?

我能孵出小鸡吗?

竹子可以用来做灯丝吗?

在他84岁的生涯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了作为数学研究目标的23个问题,对当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具备强烈好奇心的科学家才能提出大量疑问。

怀疑的精神、广泛的兴趣以及永不疲倦的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创造的过程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自信心以及一定的外部环境,而且所创造出的往往是前人闻所未闻甚至想也没有想过的新事物、新理论,其正确与否当然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要富于想象力而又不被引向谬误的结果;敢于创新而又要坚持真理;还要坚持怀疑精神、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敏锐捕捉直觉以及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

5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史的研究证明,任何真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

科学发现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在自然科学中,第一次提出的学说人们总是习惯地称为假说。

科学假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科学(尤其是理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科学假说经过实践的验证可以上升为理论;其理论地位一旦确立,又必须接受随科学之进一步发展所提出的新事实、新假说的挑战。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促进,有力地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假说是通向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阶梯,一个阶段。

人类永远不可能在思维的王国里做到尽善尽美,只能不断地催促自己前进、前进。

假说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实践的永恒性决定了理论的不断深化。

如果认定第一次提出的思想就是“永恒的真理”,“不变的结论”,那就会使理论的锋芒钝化,思维的头脑僵化。

发展了的理论对始初的理论绝不是贬低,而是景仰、尊重和崇敬。

如果我们只认为“顶峰”才是抬高了理论的意义,那就是对科学的背叛。

中止了发展,就等于结束了科学的生命。

6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①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②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③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④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

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⑤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

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否则等于没看。

⑥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⑦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

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⑧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反复尝试?

放弃?

看书?

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

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⑨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

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

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

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

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

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

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

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

让他去大会发言?

"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⑩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

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

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7收获与体会

经过对科研方法与试验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有关科研工作的内容,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感触也很深。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明确的目的(动机)(Extremelymotivat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