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36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语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

2013-01-2219:

50

河北省邯郸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画的“气韵”

李少旺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为:

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采是也;经营位置是也;转移模写是也。

从此,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根本性审美标准,谢赫是人物画家,人物画之“韵”来自于所谓魏晋风度,也即当时的人伦鉴赏标准,指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而这种美流注于人的形相之间,从形相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把这种神形相融的韵,在绘画上表现出来,即是“气韵”的“韵”。

  六朝以后,原来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景物终于成为绘画的主要表现对象。

山水画勃兴,产生了唐末荆浩的《画山水录》,荆浩将谢赫的“六法”分析、整理,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六法”之“气韵”与“六要”之“气、韵”实际上打通了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界限,以人物画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山水画的价值标准,或者说以山水画的价值标准来深化人物画的价值标准。

荆浩《画山水录》: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当代学者伍蠡甫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解释:

气——画家有度物取真的认识力或审美水平,它便随着笔墨的运使而指导着创作全程——这个贯彻始终的“心”力或精神力量,称为“气”;韵——风韵、韵致的表现,时常是隐约的、暗示的,并非和盘托出。

  中国诗歌、音乐、书法等皆讲究韵。

当代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其《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中指出,“韵”是中国艺术最高之美,相对于“意境”,它是更加贴近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的审美范畴,即是说“意境”,还不能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因为它只是对中国艺术魅力的一种状态描述,而不是对其审美特质的揭示。

中国古琴的音迹是抛物线型的,这种抛物线型的音迹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链条型,链条型音迹可以用形式逻辑加以分析、解剖,而抛物线型音迹不可分析、解剖,其运行轨迹牵引着你去追寻、去探究、去捕捉,但又总是捕捉不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捕捉不到,但又并非一无所获,正是在这种追寻、探究和捕捉中获得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

  刘承华先生关于古琴音迹的论述使我们想到了中国书画的“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线条”里有“气”有“韵”,线条运行过程中的方圆粗细、浓淡燥湿、转折顿挫、中锋侧锋等等讲究中都暗含“阴阳”互补之道,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线条”对应于水墨画中的“笔”(用笔),但实际从广义上讲,以毛笔或其他工具运墨、用墨时,还是构成“线条”,因为一块块的“墨”连袂一气就是朦胧起伏的线条,因此是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

“线条”如同音乐中的抛物线音迹一样本身就有“韵”——通向玄远,同时这种以水墨构成的线条本身在色相表现上又颇具“气韵”——通过运笔的各种讲究,再加上中国画坚持以水墨为正宗,以“墨”的色相以示玄远、深微,三种条件加起来,我们可得出结论:

中国画在艺术精神上是以“韵”为旨归的。

因为“韵”通向“抛物线”(线条)所指引的玄远之境,韵是气的依归。

  古人认为“气韵”难求,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

发于墨,即在轮廓中点染渲晕;发于笔,干笔皴擦,力透而光自浮;发于意,我欲如是而如是,疏密多寡,浓淡干润,各得其当;发于无意,凝神注想,流盼运腕,不意为是,而忽然如是。

虽然这儿“气韵”生动效果的取得,有难易程度上的区别,但它实在是要求一幅作品的方方面面皆不得马虎、草率,因为从“气韵”兼举所对应的东方式的宇宙创化论的立场上来看,“六法”“六要”,甚至更多的新生的表现手法本身都必须遵循“气韵”兼到的创造原则,按照石涛的“一画”理论,“一画落纸,众画随之”,可是如果“一画落纸”,中间在用笔、用墨、物象、布局、题款、用章任何一方面,一个局部出了问题,也就破坏了整幅作品的“气韵生动”的格局,最要命的是创作主体在起笔绘写之前,并没有掌握那“一画之洪规”,那么他下笔以后,一笔不到,笔笔皆不到,则无可救药。

 (摘编自《美术报》,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气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画的“气韵”之说,首先是由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他在《古画品录》中把“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

B.人物画之“韵”指的是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流注于人的形相之间且从其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清远、通达、放旷之美。

C.“气韵生动”是国画的一个根本性的审美标准,它要求画家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把表现对象的风韵明显地表现出来。

D.“气”是贯穿创作全程的精神力量;“韵”是风韵、韵致的表现,是“气”的依归,而中国画在艺术精神上以“韵”为旨归。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六朝以前,山水景物通常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在画中出现;而六朝以后,山水景物取代人物成为绘画的表现对象。

B.“笔中有墨,墨中有笔。

”广义上讲,不仅水墨画中的用笔构成线条,用毛笔或其他工具运墨、用墨时,也构成线条。

C.“韵”是中国艺术最高之美,水墨画中的“线条”同中国音乐中的抛物线音迹一样,本身就有通向玄远的“韵”。

D.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线条”,“线条”本身就有“韵”。

同时以水墨构成的线条本身在色相表现上又颇具“气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山水画的兴起,唐宋荆浩通过分析、整理谢赫的“六法”论,便在他的《画山水录》中提出了“六要”的说法。

   B.刘承华认为,“韵”相对于“意境”,更加贴近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的审美范畴,他还以中国古琴的音迹的特点加以论述。

   C.中国画重视“气韵”,这从“六法”中“气韵生动”为首和“六要”中“气”“韵”并举等方面可以得到证明。

   D.创作主体如能在起笔前掌握“一画之洪规”,在创作时做到“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作品就能取得气韵生动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

私下

 B.韩、魏塞秦之冲   冲:

冲击

 C.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

掩蔽

 D.以阴助其急   阴:

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为作者批评六国的错误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③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④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⑥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由读史引发对六国灭亡的思考,借此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灭亡皆因它们不了解天下的形势。

   B.韩、魏两国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秦国得韩魏则得灭齐楚燕赵之势,齐楚燕赵失韩魏则失保国家之势。

   C.第三段列举秦国采用范雎、商鞅先收韩魏的策略的史实,说明商鞅等人明天下之势,暗含对齐楚燕赵四国的批评。

   D.第四段通过比喻论证再次指出:

不了解天下大势,没有采取厚韩亲魏的策略是六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原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5分)

 

(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②卷怒涛。

并马三河③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④,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⑤。

   [注]①并刀:

古并州(今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②酸风:

吹得人眼睛酸痛的冷风。

③三河:

指当时的河东、河内和河南,约当今之河南西北与陕西南部一带。

④荆高:

荆轲和高渐离二人。

⑤豫让桥:

豫让,春秋时晋国人,为大夫智伯家臣。

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今河北邢台北,已不存。

8.词的上片以描写为主,刻画了一群粗豪的少年形象。

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9.作者的慷慨之情是怎样形成的?

请联系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云无心以出岫,       。

景翳翳以将人,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悦亲戚之情话,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媵王阁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永远青春的饶宗颐

陈伊敏

   一代“通儒”饶宗颐先生是学艺兼   兼修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

他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书画家……而今,更是一位有趣的“老人家”。

日本著名作家、思想家池田大作形容他是“永远青春的人”。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南饶北季”。

在上古史、甲骨学、敦煌学、古典文学等十多个大门类均成就卓著,诗、书、画、乐无不精湛。

被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八月八日,饶公九十五华诞寿宴将在敦煌莫高窟举行。

出发前的周末,潮州市政府和饶公家人、好友一同在潮州会馆提前为他祝寿。

有电视台记者布光摆阵,准备访问饶公。

只听他温和回应:

“你不必采访我了,你去看看那本书吧。

”说罢,拿过记者手中的笔记本,挥笔写下一书单。

   饶公向来低调,不愿夸夸其谈,然而却十分乐于与人握手。

握手后,无人不叹服其手力之大。

他端坐时,总是腰板挺正,比年轻人还直,兴之所至更会现场表演盘腿功。

连在场的高永文医生都折服了:

“饶公常强调自己身体强健,70岁时还说可以追巴士。

我亦亲见他一步就能迅速迈上巴士。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郑炜明与饶公有三十年师生情谊,他印象中的饶公总是笑口常开,“从未见他发脾气”。

温文尔雅的饶公,批评他人时最重的词语是“真荒唐”或“离谱”。

“学生或学者论文有不当之处,或不诚实,他会不高兴,但最多只会说‘荒唐’。

他看不惯别人犯显而易见、不该犯的错误。

”虽然功课要求很严格,但给分却很慷慨,不是A就是B。

   分享生日愿望时,饶公对世纪版记者说:

“我希望身体健康,多活几年,可以继续做学问,一直做学问……他们说我的研究门类有十多种,目前看来,新的材料还是层出不穷啊……”言下之意,似乎在说随着新材料的出土,他的学术、创作灵感亦将层出不穷。

   治学七十载,饶公博古通今、融贯中西,至今还保持着“求道之心”,以对联“学问无穷活到老时学到老,年华有限得开怀处且开怀”来抒志。

   先生曾说:

“作为一名学者,我不能停留现今的我。

”他常以“不断敲钟”来比喻自己。

他说,敲了半个多世纪的钟,总算有点反响了。

不过,即使现在已有很多人知道他的研究成绩,仍要继续不断敲钟。

正如池田大作所言,饶先生这份“学到老”的精神,“其要谛就在于每一刻都不忘自己的成长”。

   饶公女婿邓伟雄感叹:

“饶教授看到天灾人祸和世界的动荡不安,他说,一定要停止争端,共同寻求根源,‘天人互益’,才能达至真正的和谐。

”玉树地震,饶公立即捐了十万港元。

   以往饶公生日,大多与亲友简单共度,何以今年千里迢迢在酷热的敦煌过生日?

饶公二千金饶清芬告知,父亲研究敦煌已久,有很深的缘分,时值敦煌藏经洞开洞110周年纪念,敦煌研究院提出邀请,老人家就欣然答应了。

   饶清芬笑言,父亲早睡早起,每晚九点就宽衣就寝了。

他自己也说,“现在睡眠时间比较多,是想补回年少时苦求学问的睡眠不足。

”饶公自少年时代就有打坐的习惯,至今仍每天打坐、练气功、散步,舒筋活络。

他走路喜欢“一步一步地踏着大地”,正如学问之路,他以专心致志的态度踏实步向盖世学艺之巅峰。

女儿眼中的饶公,“几乎没有脾气”,生活简单至极,从不挑食,喜吃家常菜。

若忙起来,不介意早上泡的茶晚上继续喝。

她说,父亲从不给子女压力,任其自由发挥。

“他常讲,道德比学问更重要,做什么都要讲求真实、公正,‘求正、求真、求是’的教诲一直铭记于心。

”目前饶公基本处于闭门谢客状态,但凡有客人拜候讨教,先生亦热情相迎相送。

   记者问饶公,重返敦煌路,心中作何感想,他不假思索地说:

“心愿很简单,希望这么多学者,多年来的努力所提出的问题,继续得到探索。

希望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复兴一样,发扬光大。

”他提出,21世纪将是重新整理古籍的时代,将是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时代。

   (摘编自《明报加东版》,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能在一个领域有所作为已经不易,饶宗颐却在十多个大门类都成就卓著,他的作为实际上已经是在弘扬中华文化。

   B.饶公决定在敦煌过生日,也是希望能够借自己的威望来提高敦煌的影响力,这有推动国家“文艺复兴”的作用。

   C.饶宗颐“不断敲钟”的比喻的要谛在于不断成长,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并且能够为他人指明方向。

   D.饶宗颐保持着良好的健身习惯,这种状态使饶公能够确保他及时整理新材料,令其学术、创作灵感层出不穷。

 E.本文通过记述饶宗颐的为人、治学、处世等各方面的过人之处,展示了一个学艺兼修、精神昂扬向上的大学者形象。

(2)标题中的“永远青春”有哪几层含意?

(6分)

(3)饶宗颐作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饶宗颐的精神和品格的认识。

(6分)

(4)人物传记讲求在真实的事件中彰显人物性格魅力,此文中有两个段落写饶宗颐的“脾气”,这是作者行文的匠心所在还是内容上的赘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祈祷 纯粹 六神不安 哀声叹气

 B.噩梦 撮合 心慌意乱 没精打彩

 C.怂恿 肩膊 安然无恙 咬文嚼字

 D.蕴藉 荒唐 锱铢毕较 数见不鲜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在今年的重阳节这天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B.每逢中秋节,看到别人全家团圆的喜庆,自己这边则是那种形影相吊的情形,其中的酸楚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C.我们学习世界军事变革浪潮中的法则,但又因过于迷信这些法则而得鱼忘筌,失去了丛林生存能力,代价是沉重的。

   D.当人类将文明探索的触角伸向外太空,我们多少有些自鸣得意,如今面对濒临失序的太空垃圾,人类又有多少反思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伦敦奥运会大约65%左右的日用品和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难怪有人惊呼:

伦敦奥运几乎就是一个“MADEINCHINA”的盛会。

B.两年来,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组建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C.中国的非官方组织的针对钓鱼岛进行声讨和抗议并宣示主权的“保钓行动”,从建国以来从未停止过,曾一度引发各界关注。

D.希腊罢工工人在国外媒体前强烈指责政府为削减赤字、争取援助而采取的削减工资、增加赋税、降低福利的做法让民众无法接受。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已织造和使用丝织品,     ,     。

     ,     。

     。

     。

①但至秦统一六国前,因产量有限,一般只有官僚和贵族才有条件使用丝织服饰

②秦汉时期,我国进入了大一统社会

③秦汉时期,丝织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便越来越广泛

④普通百姓的服饰仍以麻、葛为主

⑤特别是在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丝织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⑥由于丝织品具有柔滑细腻、轻薄飘逸、实用美观的特点,是其他纺织品所不能比拟的

A.①④②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③⑥   C.⑤①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②⑤

16.2012年12月2日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下面是“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字。

(4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银色的月光轻抚大地,让我们体味她的温润;

 和煦的春风拥吻脸庞,让我们感受她的深情。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今年94岁的李秀英,在北京靠捡垃圾为生。

她74岁的女儿因为双手残疾,没法干活,被不孝的儿子注销户口,赶出家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投靠老母亲。

母女俩住在不到8平米的阴暗小屋里,相依为命,常常捡拾他人吃剩的盒饭,没人倾诉,更没人理会。

今年五月,一位姑娘在王府井逛街时,偶然遇到了正在捡瓶子的老人,随手拍了张照片放在微博上,微博立即被广泛转发。

恰值母亲节前夕,李秀英老人的经历成为“那些感动我们的妈妈”活动中一道耀眼的标签,随即出现在各大论坛、贴吧的首页上,网站、报纸、电台以及各界好心人士蜂拥而至……

   面对媒体的频繁关注和众人的帮助,李秀英坦言太多关注让她无法承受,她最为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女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个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