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32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docx

第三讲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三讲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加入时间:

2007-5-309:

43:

48     点击:

599

 

 南平市畜牧水产局   林兆京

                 第一节  发展养鹅的优势

各级政府把白鹅的开发列为农村致富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利用当地资源,推广种草养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牧医部门为依托单位,组成白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向养鹅业广度和深度进军,经过多年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鹅产品用途广、档次高。

鹅食百草,是节粮型的家禽。

鹅肉鲜嫩,营养丰富。

鹅肉的脂肪含量只有11%左右,而瘦猪肉脂肪含量25.8%,瘦羊肉为13%;而且鹅脂肪中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比猪、牛、羊都丰富,消费者不怕食鹅肉引发心血管疾病,鹅风味食品畅销内外,浙江江山市提出“富人吃鹅,穷人吃鸡”等等。

据有关资料记载,鲜鹅血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鹅肥肝是家禽产品中的高档产品,鹅肥肝、松茸磨、鱼籽酱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鹅肥肝畅销世界,供不应求,经营者获利甚多,有人称为“金砖”,一个鹅肝(重500克以上)的价格为18.00美元。

鹅羽绒质地最优,是高级衣、被的填充料,羽绒制品已日益向时装化发展,羽绒价值大增,省外贸所属的加工厂每公斤价150元左右,主要根据含绒量来定,每次可拔20-30克,20天-30天可再拔一次。

2、鹅食百草,养鹅节粮

鹅对青草粗纤维的消化率达45-50%,真可谓“青草换肥鹅,何乐而不为”,在放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肉用仔鹅达到上市体重时每增重1公斤活重,耗精料仅需0.5公斤,一般说用养1头猪的饲料来养鹅,产鹅肉量为产猪肉量的三倍多。

因此,利用农区的田边地角,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养鹅有很大的潜力,江山市用种草养鹅取得良好效果,全市年饲养量近500万羽,成中国白鹅之乡。

3、生长快,周期短

鹅从初生体重到活重加倍时间只要6-8天,鸭要8-10天,鸡为12-15天,以鹅最快,鹅8周龄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80%,鸡只能达到60%,还是鹅最快,有测定表明,从初生到上市的日平均重,鹅为61.6克/天,鸭为41.5克/天,鸡为28.1克/天。

肉用仔鹅的生产周期(从出生到上市屠宰的时间,为2-3个月,生产周期短,也就是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速度,这在商品市场中特别具有竞争性。

因此,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竹木材料搭设简易棚舍,即可就地养鹅,固定资产投资少,流动资金低,经济效益高,收效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

大有发展前途。

第二节   鹅的生活习性

一、鹅的特点

鹅体型大,生长快,消化能力强,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与鸭不同,与鸡差异更大。

1、消化生理的特点

鹅的消化道发达,长度为体躯长度的10倍,肌胃很大,占体重的5.5-6.0%,肌胃收缩力强,其喙扁平,边缘有许多缺刻和细小的角质凿,能截断各种青饲料,鹅没有嗉囊,只有食道膨大部,成纺锤形,由于容积小,食物贮存量有限,这与鹅的体型大,生长快,营养消耗多形成很大矛盾。

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应采取增加次数,缩短多次饲喂的间隔时间,晚上要补喂饲料,并尽量喂不易消化的颗粒饲料,以免夜间挨饿。

2、鹅的生长发育特点

鹅的生长速度因品种而异,大型鹅7-8周龄时增重最快,2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0倍以上,中小型在5-7周龄重较快等,2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40倍。

因此,在饲养上要抓住生长高峰期,充分发挥生长潜力,不同性别的生长速度在一月龄以前几没有差别,5周龄后,公鹅生长超过母鹅,以后差异达10-20%,公母分群饲养,应在5周龄开始。

鹅的发育较慢,母鹅初产都要在六月龄以上,因此育成期长,消耗饲料多,应创造条件充分放牧。

3、繁殖特点

①繁殖力低,一般年产蛋3-4窝,产蛋量40枚左右(闽北白鹅)

②鹅对配偶有尤其是母鹅较突出,4所以要提高受精率,在饲养管理上应针对这一特点,将组群的公母鹅提前两个月关养一起,逐步建立起感情,组群以后,不要随便更换公母鹅。

③鹅的寿命长,第二年产蛋量比第一年高,第三年又比第二年高,第四年开始下降,母鹅一般利用五、六年,公鹅最多三年,但鹅有较强的就巢性。

二、闽北白鹅(浦城白鹅)特性

属中国的白鹅的小型鹅种(8-9kg为大型,5-7kg为中型,4-5kg以下为小型),全身白羽,成年体重4.0kg左右。

1、产地与分布。

主要产于闽北的浦城、松溪、建阳、武夷山、政和、建瓯等县市,该鹅为一个小型白羽品种,具有生长较快,肥育性能好,产肉率高,耐粗力强的特点。

2、外貌特征。

闽北白鹅全身羽毛洁白,喙、胫、蹼均为桔黄色,公鹅头顶肉瘤发达,母鹅身躯宽大丰满,性情温驯。

3、生产性能。

成年鹅体重4.0公斤左右,公鹅3-5kg,母鹅2.5-4.5kg,60日龄体重可达3.0kg,全净膛屠宰率77.5-80%,母鹅150日龄开产,年产蛋3-4窝,年产蛋量30-40个,蛋壳白色,公鹅210-240日龄配种,公母配比1:

5,种蛋受精率8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0%左右。

三、鹅的生活习性

1、喜水性。

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放牧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舍饲养鹅,特别是养种鹅时,要设置水池或水上运动场,供鹅群洗浴,交配之用。

2、合群性。

天性喜群居生活,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互相联络。

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这种合群性有利于群鹅的管理。

3、警觉性。

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性情勇敢、好斗。

鹅遇到陌生人则高声呼叫,展翅喙人,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

4、耐寒性。

鹅的羽绒厚密贴等,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作用。

鹅的皮下脂肪较厚,耐寒性强,羽毛上涂擦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可以防止水的浸湿。

5、节律性。

鹅具有良也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现出较明显的节奏性。

放牧鹅群的出牧-游水-交配-采食-休息……收牧。

相对稳定地循环出现。

舍饲鹅群对一日的饲养程序一经习惯之后很难改变。

所以一经实施的饲养管理日程不要随意改变,特别在种母鹅的产蛋中更要注意。

6、杂食性。

家禽属于杂食性动物,但水禽比陆禽(鸡、火鸡、鹌鹑等)的食性更广。

更耐粗饲,鹅则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第三节 鹅的饲养与管理

一、雏鹅的饲养与管理

鹅与鸭同为水禽,但两者的俗食谱不同,“鸭要腥、鹅要素”。

故有“好草好水养肥鹅”的谚语。

1.雏鹅的饲养。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0.22%高锰酸钾,连用3天。

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

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饭),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不要天天改变。

1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6-7次, 晚上加喂2-3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尤应注意。

除保证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外,还应充分供水,不仅每次都喂青饲料,还要经常喂水,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

8-14日龄的雏鹅,白天喂4-5次,晚上喂1-2次;2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喂3次,夜晚加喂一次,20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2、雏鹅的保温。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

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温度第一周为28-30℃,以后每周降1℃,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

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

保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自温育雏,②电热育雏,③煤炉育雏,④火坑育雏等。

3、雏鹅的湿度。

湿度与温度同样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二者共同起作用,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引起体热的大量散发而感到寒冷,易引起感冒和下痢,打堆、增加僵鹅、残次鹅和死亡数,这是导致育雏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雏鹅体热的散发受到抑制,体热的积累造成物质代谢和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同时高温高湿易引起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育雏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是育雏之大忌,因此,在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喂水时切匆外溢,常打扫卫生,扫保持舍内干燥,适宜的相应温度以10日龄以内要求60-65%,10日期以上65-70%。

4、通气与阳光。

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泄的粪便以及垫草中散发的氨气增多,若不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将严重影响雏鹅的健康和生长,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器官疾病,降低饲料报酬,舍内氨气的浓度保持在10ppm以下,二氧碳保持在0.2%以下为宜,一般控制在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眼、鼻的臭味为宜。

阳光能提高鹅的生活力,增进食欲,还能促进某些内分泌的形成,有助于钙、磷的正常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鹅从5-10天可逐渐增加舍外活动时间,以便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

5、适宜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雏鹅的运动,室内空气的新鲜与否及室内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实践证明,密度过大,雏鹅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出现喙羽等恶癖;密度过小,则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随着雏鹅的生长,体重增加,体格加大,在饲养过程中应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适宜的密度是,小型鹅1周龄每平米15-20羽,2周龄10-15羽,3周龄6-10羽,4周龄以上5-6羽。

6、雏鹅的分群。

鹅有合群的特性,适于群养,但群不宜太大,小鹅以每群50羽为宜。

同一群的鹅要日龄相同,以出壳迟早,个体大小,强弱合理分群,饲养一段时间出现差别时再适当调整,以免被调整的雏鹅孤独地呜叫,影响采食。

7、雏鹅的放牧游水。

小鹅要适时放牧游水,有利于增强适应性,提高抗病力,放牧游水的时间随气候季节而定,春末至秋初气温高时,雏鹅出壳后一周就开始放牧游水,冬季要10日龄左右开始,第一次放牧要选择少风和日暖的晴天进行,先放牧,后游水,放牧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游水的时间约5-10分钟,游水后,将鹅赶回到向阳避风的草地上,让其梳理羽毛,以后随日龄增大,放牧游水的时间可逐渐延长,夏季放牧要避免雨淋和烈日暴晒,冬季要避免大风和下雪等恶劣的气候。

8、雏鹅的卫生与防疫。

鹅的抵抗力较强,是比较好养的一种家禽,育雏时间主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垫草要每天调换,晴天要拿到太阳下晒,使窝内保持干燥软,由于鹅的排泄物较多“边吃边拉”,所以喂料时要少给勤添,以免被粪便污染,窝内一定要防潮,防潮和保温对雏鹅同等重要。

因此,在此期间尤其应注意做好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总之,育雏阶段要把好“五关”一是保温关,二是防湿(潮)关,三是开食关,四是放牧关,五是防疫关,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肉用仔鹅的管理

雏鹅3月龄以后,就进入肉用仔鹅的饲养阶段,习惯上都采取放牧饲养育肥,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此期间饲养特点是:

放牧为主,补饲为辅。

1、放牧时间。

放牧初期控制时间,每天上下各放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要太长,如在放牧中发现仔鹅有怕冷的现象,应停止放牧。

以后随日龄增大,逐渐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整个上、下午都地放牧,但中午要回棚休息2小时,鹅的采食高峰是在早晨和傍晚,早晨露水多,除小鹅时期不宜早放外,待腹部羽毛长成后,早晨尽量早放,傍晚天黑前,是又一个采食高峰,所以应尽可能将茂盛的草是地留在傍晚时放牧。

2、适时放水。

放牧要与放水相结合,当放了一段时间,鹅吃到八九成饱后(此时有相当多鹅采食停下来时),就应及时放水,把鹅群赶到清洁的池塘中充饮水和洗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然后赶鹅上岸、抖水、理毛、休息、放水的池塘或河流的水质必须干净,无工业污染、塘边,河边要有一片空旷地。

3、鹅群调教。

放牧前应进行调教,先将各个小群的鹅并在一起吃食,让它们互相认识,互相亲近,几天后再继续扩大群体,当鹅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也不会惊叫走散,开始在周围环境不复杂的地方放牧,让鹅群慢慢熟悉放牧路线,然后进行速度的训练,按照空腹快、饱腹慢、草少快、草多慢的原则进行调教。

4、放牧鹅群的大小。

一般200羽左右一群,如放牧场地开阔,可扩大到500羽,但不同年龄的鹅要分群管理。

5、放牧方法。

有领牧与赶牧两种,小群用赶牧方法,两人放牧可采取一领一赶方法。

6、放牧注意事项

①防惊群、鹅胆小、敏感,途中遇意外情况,易受惊吓,要事前预防,防止意外刺激。

②防中暑。

暑天放牧,应早晚多放,中午休息,无论白天、晚上,当鹅群有鸣叫不安时,应及时放水,防止闷热引起中暑。

③防中毒和感染病,对放牧路线,要早几天进行观察,凡发生过传染病禽病的疫区及用过农药的牧地绝不可牧鹅,要尽量避堆积圾粪便之处,严防鹅吃到死鱼,死鼠及其他腐败变质的食物。

④防“跑伤”。

路线由近渐远,慢慢增加,途中有走有歇,不可驱赶。

⑤防丢失和防兽害

当然还有舍饲育肥,填饲育肥等。

三、种鹅的管理

1、种鹅的选择与鉴别

选择种鹅要经过雏鹅选,青年鹅选,产蛋后选等三次选,才能保证种鹅的质量。

①雏鹅选。

一般要从2-3年老母鹅产下种蛋孵出的小鹅中,挑选准时出壳,体质健壮,绒毛光泽好,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雏作为留种雏鹅。

②青年鹅选。

且在70日龄进行,在通过雏选的青年鹅中,把生长快(体重超过同群的平均体重),羽毛符合本品种标准,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留作后备种鹅,淘汰不合格的鹅。

③产蛋后选。

当年的母鹅一般不留种,通过青年鹅选择后,将留作后备母鹅的个体分别编上号,记下开产期,开产体重 ,第一年产蛋数,平均蛋重和就巢性,根据以上资料,将产蛋多,持续期长,蛋长、体大、就巢性弱,适时开产的优秀个体留作种鹅,将产蛋少,就巢性强,体重轻,开产过早或过迟的鹅淘汰。

2、产蛋前的管理

育成期的鹅都以放牧为主,饲料比较差,管理比较粗放,至性成熟前的一月称为产蛋前期,要加强饲养和管理。

①补充精饲料,增强体质,及时开产。

②放牧距离渐渐缩短。

③如在下半年,由于日照短,要补充光照时间。

④要进行一次驱虫。

⑤此时应将公鹅放入母鹅群中,使之相互熟识亲近,以提高受精率。

⑥产蛋前一个月,注射一次小鹅瘟疫苗。

3、产蛋期的管理

①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饲料,参考种鹅的饲养标准配制配合饲料,按每羽每天补充精饲料100-150克的水平,分三次喂给,一次在晚上,一次在产完蛋后,另一次根据情况而定。

②控制放牧。

产蛋期间不外出放牧,只在鹅舍附近的草地放牧一次,上下午各一次。

因鹅产蛋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夜 至早午九点以前,并且定地定位产蛋,因此,当鹅群放牧时,如有个别鹅离群归来,这是寻窝产蛋的表现,应给予阻栏,并将鹅舍的门打开。

③青饲料和水要充分供给,由于放牧时间少,青饲料和饮水不能中断,必须保证供应。

④产蛋鹅舍应单独设置一个3个物质饲料盒,任其自由采食,以补充钙质。

⑤设置产蛋间和蛋窝,大群饲养的鹅,要单独设置产蛋间,房内光线应暗些,要保持干燥和安静,产蛋间的四周和中间要厚垫干草。

做成蛋窝,专供母鹅进来产蛋用,小群饲养也要在鹅舍较安静的一角设置蛋窝。

⑥防止惊扰,防止斗欧打架。

⑦早、晚各放下水一次,进行交配活动,可提高受精率。

4、休产期的管理

鹅的产蛋期( 包括就巢期)在一年之中不定2/3,约7-8个月,还有4-5个月都是休产期。

一般在每年的6-8月份几乎全群停产,在此期间,鹅只消耗饲料,没有经济收入,管理上应以放牧为主,少喂精料,任其自由采食野草,此时可进行人工强制换羽,母鹅在强制换羽必须与公鹅分群饲养。

5、公母配比,一般大型鹅种按1:

5-6配比,中小型鹅种按公母1:

7-8配比,农户散养鹅,公母配比可超过1:

10。

第四节 鹅的主要疾病防治

 一、主要传染病防治

    1.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

    

(1)、症状

    潜伏期为3~5天,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

    (a)最急性型:

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b)急性型:

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

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

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天内衰竭死亡。

    (c)亚急性型,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2)剖检病变整个小肠粘膜发炎,弥漫性出血,有坏死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物和带条状伪膜脱落;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内有容易剥离的腊肠样栓子。

直肠粘膜轻微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

肝脏肿大,质脆,呈棕黄色,胆囊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

脾脏充血,肾脏肿胀,神经症状明显可见的脑膜充血。

    (3)、防治

    1小鹅瘟主要是通过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而传播的,因此对漂蛋、雏鹅及所用的设备,都要严加清洗、消毒。

严格控制引进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

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户养鹅一般都没有进行免疫接种,为防止此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另外最好从非疫区无疫情的鹅群中引进种蛋,不同地区种蛋和雏鹅不得混孵或混群,以避免感染发病。

    2对当地收购的种蛋要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育雏的工具、房舍应彻底消毒后才能使用。

刚出壳的雏鹅不要与新引进的种蛋或成鹅接触。

    3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项关键措施。

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毫升,治愈率为85%;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0%。

必须注意的是,购回的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4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

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户的产蛋母鹅和育成鹅应进行免疫接种。

在种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肌注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用其所产的种蛋孵化,孵出的雏鹅体内含有母源抗体可抵抗小鹅瘟的侵害。

实践证明,被接种的母鹅无不良反应,不表现临诊症状,且不影响正常产蛋。

种母鹅接种一次,半年内所产的种蛋都含有母源抗体,孵出的雏鹅体内免疫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抵抗小鹅瘟病毒感染的能力增加,群体饲养成活率明显提高。

也可采用给雏鹅皮下注射鹅胚尿囊液syg21代弱毒株疫苗,或鸭胚化gd弱毒疫苗。

    5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试用病毒灵口服,每日1~2次,每次1片,有时会有一定的疗效。

    2.小鹅流行性感昌

    鹅流行性感昌常发生在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也称小鹅流行性感昌(简称小鹅流感),是鹅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鹅的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

    

(1)主要症状:

初期,可见病鹅鼻腔不断流涕,有时还有眼泪,呼吸急促,甚至张口呼吸,常强力摇头,头向后弯,把鼻腔粘液甩出去,因此在病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粘液,整个鹅群都沾有鼻粘液,因此体毛潮湿,农村传统称为“拨油毛”,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

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亡前出现下痢,病程1-2天,长的2-5天。

    

(2)防治:

    ①预防。

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因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或多雨的初夏,因此要注意防寒防湿保暖,保持舍内和垫草清洁干燥与卫生。

    ②药防:

a、每只雏鹅肌注青霉素5-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b、也可用氯霉素,每只雏鹅肌注12-15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c、用磺胺类药物,按0.2-0.5%的比例拌于饲料中喂给;磺胺嘧啶片,第1次口服半片(0.25克),以后每隔4小时服1/4片,土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也有较好疗效;d、口服中药,用红糖500克,车前草500克,加水5-7.5升,煎汁后将汁水拌入适当饲料,可供200-300只病鹅服用,日服2次,连服2天。

    3.禽霍乱

    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因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带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导致健康鹅发病。

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和阴雨潮湿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以青年鹅与新培育母鹅最敏感。

    

(1)主要症状:

    ①最急性型。

无明显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有时见母鹅死在产蛋窝内,有时夜间一切正常,次日晨即发现不少鹅死亡。

    ②急性型。

病程1-3天死亡,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常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味恶臭等。

    ③慢性型,多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后期,病鹅消瘦贫血,腿关节肿胀和化脓,跛行,最后消瘦衰竭而死。

少数病鹅即使康复,也生长缓慢。

    

(2)剖检。

急性型:

皮肤出现发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肿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等特征性病变。

慢性型:

常见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性分泌物,关节肿大变形,个别可见卵巢充血。

    (3)防治:

    ①预防。

养鹅场应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

由外地购入的雏鹅必须加强检疫,以防疫病传播;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疫苗或禽霍乱弱毒活菌苗,一般免疫期为5-6个月,保护率60-70%。

    ②治疗。

常用药物有:

    a、磺胺类药物,按0.1-0.5%混于饲料中喂饲,连用3-5天;

    b、抗生素:

成年每只肌注8-10万单位青霉素或链霉素,每日2次,连用3-4天;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给病鹅服用,每天2-3次,连用1-2天,大群治疗时,按0.05-0.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中,连用3-4天。

治疗的同时要彻底更换、清洗、消毒用具、垫草等,并进行每天一次的全面消毒,连用7天。

    4.禽沙门氏菌病

    又称禽付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进的传染病,30日龄雏鹅发病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型。

这种细菌常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1)主要症状:

病鹅食欲消失,饮欲增加,下痢,粪便先呈稀粥状,后呈水样,肛门周围乃至后躯被粪便污染,干涸后封闭泄殖腔,导致排粪困难,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不动等,死亡率30%,成年鹅感染多呈慢性,表现为下痢,产蛋量减少等。

    

(2)防治:

    ①预防。

加强雏鹅饲养管理,保障饮水、饲料、用具卫生,发现病鹅严格隔离,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②药物。

    a、氯霉素:

治疗量,每升饮水中加0.2克,或在每公斤饲料中加2克拌匀,连用3天;

    b、痢特灵:

每升饮水中加0.2克,充分溶化后供饮服,或按每公斤饲料内加入0.4克,先将药物研末后加入饲料中拌匀后饲喂,连用7天;

    c、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升饮水中加入2克,或在每公斤饲料中加4-5克,拌和后饲喂,连用3-5天,也可另选氟哌酸等其它抗菌药物。

    5.鹅卵黄性腹膜炎

    鹅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鹅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俗称“蛋子瘟”。

病原以大肠杆菌为主,付伤寒杆菌和白痢杆菌也能引起。

通常发生在母鹅产蛋期间。

    

(1)主要症状:

病初出现输卵管炎症,产软壳蛋与薄壳蛋,产蛋量下降,病鹅肛门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及凝固样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病后期,并发腹膜炎,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鹅消瘦,眼球下陷,最后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