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24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儿子今年6岁,爸爸今年30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年龄的4倍?

解析:

2年

【分析】

爸爸始终比儿子大2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的时候,把儿子的年龄看成1份,爸爸的年龄看成4份,3份对应24岁,求出此时儿子的年龄,再计算经过的时间。

【详解】

(岁)

(年)

答:

2年后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年龄的4倍。

【点睛】

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是求解年龄问题时最关键的一点,尤其是涉及到差倍问题的年龄问题。

2.奶奶和小红爬楼梯比赛,小红的速度是奶奶的2倍,当奶奶从一楼爬到六楼时,小红爬到几楼?

解析:

11楼

【详解】

6-1=5(层)2×5+1=11(楼)

3.图书馆、体育馆和小华家在中山大道的一旁。

小华家距图书馆450米,小华家距体育馆900米。

图书馆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

解析:

1350米或450米

【详解】

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两侧:

450+900=1350(米)

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同一侧:

900-450=450(米)

4.小红家离学校有254米,她从家出发上学,走到168米时发现数学书忘了拿,又回家拿数学书,小红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解析:

590米

【详解】

走了168米的路程时,发现数学书忘在家了,于是他又回家拿书,拿到书后再去学校,则一去一回又多走了两个168米,全程为254米,则这次小明上学一共走了254+168+168,据此计算即可解答。

254+168+168

=422+168

=590(米)

答:

小红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90米。

【点睛】

本题关键是对“走到168米”的理解,因还要返回,所以就多走了两个168米。

5.彭家河小学组织植树活动,三年级植树152棵,四年级植树185棵,五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植树的总和少89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比四、五年级植树的总数少79棵,三、四、五、六四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解析:

939棵

【分析】

五年级植树棵树=三年级植树棵树+四年级植树棵树-89棵;六年级植树棵树=四年级植树棵树+五年级植树棵树-79棵;三年级植树棵树+四年级植树棵树+五年级植树棵树+六年级植树棵树=四个年级共植树棵树。

【详解】

五年级:

152+185-89=248(棵)

六年级:

185+248-79=354(棵)

四个年级:

152+185+248+354=939(棵)

答:

三、四、五、六四个年级共植树939棵

6.小明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520错写成502,把减数百位上的3错写成2,十位上的5错写成8,这样得到的差是216。

正确的差是多少?

解析:

164

【详解】

7.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试题时,不小心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了“8”,十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所得的和是746,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解析:

801

【详解】

746-(8-3)=741

741+(70-10)=801

答:

正确的和应该是801。

8.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下图,这4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

解析:

164毫米

【详解】

5厘米=50毫米 50+50+50+50=200(毫米) 6×6=36(毫米) 200-36=164(毫米)

9.小茜在做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是592.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

解析:

545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已知被减数十位上的2抄成了7,结果差就多了70-20=50;减数个位的5抄成8,结果差就减少了8-5=3;所以最后得到的差比正确的差多了50-3=47,正确的差是592与47的差,应是545.

【详解】

70-20=508-5=350-3=47592-47=545

答:

正确的差是545.

【点睛】

根据减数不变,差随被减数的增加而增加,随被减数的减少而减少.被减数不变时,差随减数的增加而减少,随减数的减少而增加.

10.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红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若干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

原来水果糖有多少块?

解析:

21块

【分析】

小红每天吃的水果糖是巧克力糖的2倍,由于巧克力糖是1份,正好被吃完,而水果糖被吃掉2份,剩下一份,所以剩下的水果糖的数量正好是巧克力糖的数量。

【详解】

(块)

答:

原来水果糖有21块。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和差倍问题,当巧克力糖吃完的时候,剩下的水果糖的数量正好是巧克力糖的数量,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阳光加油站新购进一桶汽油,连桶共重50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共重280千克,汽油重多少千克?

桶重多少千克?

解析:

440千克;60千克

【分析】

“500千克”与“280千克”之差正好是汽油一半的质量,由此可以求出全部汽油的质量。

【详解】

500-280=220(千克)

220+220=440(千克)

500-440=60(千克)

答:

汽油重440千克,桶重60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一半汽油的质量。

12.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0天长到10厘米,长到20厘米时要多少天?

解析:

11天

【分析】

每天长一倍,即每天扩大2倍的意思,10天长到10厘米,那么第11天的长度是10厘米乘2,即20厘米,所以长到20厘米时要11天。

【详解】

(天)

答:

长到20厘米时要11天。

【点睛】

增加几倍和扩大几倍是不一样的,增加几倍是在自身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几倍。

13.河边有一群狗追一群鸭子,鸭子的数量是狗的4倍,鸭子的总腿数比狗的总腿数多20条,狗和鸭子各有多少只?

解析:

狗有5只;鸭有20只

【分析】

根据“鸭子的数量是狗的4倍”将4只鸭子1只狗为1组,每组内鸭子比狗的腿数多

条,再根据“鸭子的总腿数比狗的总腿数多20条”,用20÷4求出分成的组数;进而求出狗与鸭子的只数。

【详解】

每组内鸭子比狗的腿数多

20÷4=5(组)

狗有

(只)

鸭子有5×4=20(只)

答:

狗有5只,鸭有20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和差倍问题,正确的应用倍数关系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14.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爷爷比爸爸大了28岁,请问爸爸是多少岁?

爷爷是多少岁?

解析:

38岁;66岁

【分析】

根据题意,从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可知,爷爷的年龄加上10岁正好是爸爸年龄的2倍,已知爷爷比爸爸大28岁,也就是说爷爷的年龄再加上10岁,不仅是爸爸年龄的2倍,而且比爸爸大28+10=38岁,由此可利用差倍公式:

两数之差÷(倍数-1)=较小数,得出爸爸的年龄,再求出爷爷的年龄。

【详解】

(28+10)÷(2-1)

=38÷1

=38(岁)

38+28=66(岁)

答:

爸爸是38岁,爷爷是66岁。

【点睛】

此题属于年龄问题,其中关键运用了差倍公式,需要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15.阿呆的高思积分比阿瓜的多150分,且阿呆的高思积分比阿瓜的4倍少30分,阿呆和阿瓜分别有多少个高思积分?

解析:

阿瓜有60分;阿呆有210分

【分析】

根据题中两个量的关系,把阿瓜的积分看作单位“1”,150+30是阿呆比阿瓜多3倍的量,(150+30)÷(4-1)求出的是一倍量阿瓜的积分,用阿瓜的积分加上150,就是阿呆的积分。

【详解】

(150+30)÷(4-1)

=180÷3

=60(分)

60+150=210(分)

答:

阿呆有210分,阿瓜有60分。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阿呆比阿瓜积分多的份数所对应的量,再根据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解答。

16.合唱队有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如果将合唱队的人排成4排,每排应该站几名学生?

解析:

6名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女生人数,用男生人数×2=女生人数,然后用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合唱队的总人数,最后用总人数÷排的4排=每排站的学生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

女生人数:

8×2=16(人)

总人数:

16+8=24(人)

每排人数;24÷4=6(人)

答:

每排站6名学生。

17.甲、乙两袋大米共36千克,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此时乙袋的大米是甲袋的3倍。

甲、乙两袋原有大米各多少千克?

解析:

甲袋12千克,乙袋24千克

【分析】

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两袋的总质量没有变。

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后,甲袋是1份,乙袋是3份,总质量是(3+1)份。

【详解】

36÷(3+1)=9(千克)

甲袋:

9+3=12(千克)

乙袋:

36-12=24(千克)

18.小红5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7倍;爸爸今年44岁,小红今年多少岁?

解析:

14岁

【详解】

44-7×5+5=14(岁)

答:

小红今年14岁。

19.商场里的数学。

(1)书包的价格是墨水的几倍?

(2)爸爸买了两件商品,付给收银员550元,找回来14元。

爸爸买了哪两件商品?

解析:

(1)6倍

(2)写字台和电饭煲。

【详解】

(1)18÷3=6

(2)550-14=536(元) 328+208=536(元)

爸爸买了写字台和电饭煲。

20.郑郑说:

“把△的个数看作一份圈起来,□的个数圈了两次,□有2个△那么多,所以□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

”他说的对吗?

为什么?

解析:

不对,理由见详解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把△的个数看作一份圈起来,则一份应是2。

而把□的个数圈成两份,每一份的个数是3。

不能据此说明□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

应该把□的个数按照2个一份圈出来,可以圈出3份。

则□有3个△那么多,所以□的个数就是△个数的3倍。

【详解】

他说的不对,因为每一份△的个数和□的个数是不同的,□的个数应是△个数的3倍。

【点睛】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另一个数里面有几个这个数。

即把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数的数量。

21.男子足球队13名成员入住宾馆,怎样住最省钱?

(列表后解答)

住宿标准

3人间66元

4人间80元

3人间(个)

4人间(个)

人数(人)

金额(元)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解析:

3人间3个,4人1间最省钱。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

4人间,每人80÷4=20(元);3人间,每人66÷3=22(元);所以尽量安排在4人间较省钱。

【详解】

如表格:

住宿标准

3人间66元

4人间80元

3人间(个)

4人间(个)

人数(人)

金额(元)

方案1

1

3

15

306

方案2

2

2

14

292

方案3

3

1

13

278

66+80×3

=66+240

=306(元)

66×2+80×2

=132+160

=292(元)

66×3+80

=198+80

=278(元)

278元<292元<306元

所以1个4人间,3个3人间最省钱。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合理规划问题,运用列表法很容易得出答案。

22.下面是李爷爷的农场平面图,中间是一个边长为23米的正方形水塘。

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

(水塘四周也围栅栏)

解析:

460米

【分析】

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先观察哪些边需要围栅栏,然后将需要围栅栏的边的长度相加。

因为这些饲养区和水塘的边缘有重合的部分,重合部分只需要围一次木栅栏,不用重复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23+46)×4

=69×4

=276(米)

46×4=184(米)

184+276=460(米)

答:

一共需要460米的栅栏。

【点睛】

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因为题目中说到“中间是一个边长为23米的正方形水塘”,所以这4个饲养场的长和宽完全相等。

找到需要围木栅栏的边,外面一圈其实就是大正方形的周长,里面需要围的其实就是4个46米的和,最后相加即可。

23.仓库里有一批大米。

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2吨。

第二天售出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2吨,结果还剩下19吨。

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解析:

64吨

【分析】

最后剩的19吨,相当于是第一天结束时剩下的一半多2吨,那么第一天结束时剩下的一半是17吨,第一天结束时剩下34吨,同理,34吨是总数的一半多2吨,总数的一半是32吨,总数是64吨。

【详解】

答:

这个仓库原有大米64吨。

【点睛】

由于两次售出大米都是当下数量的一半少2吨,所以倒推的时候都是先减2,再乘2。

24.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

李奶奶原来有鸡蛋多少个?

解析:

320个

【分析】

最后剩的65个是上午卖完后剩下的一半少10个,那么上午卖完后剩下的一半是75个,上午卖完后剩下150个;这150个是总数的一半少10个,那么总数的一半是160个,总数是320个。

【详解】

(个)

(个)

(个)

(个)

答:

李奶奶原来有鸡蛋320个。

【点睛】

求解还原问题时,需要从后往前进行倒推,每一步变为原来的逆运算。

25.32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大车限坐6人,小车限坐4人,要求一次运到,并且没有空座位。

请写出所有租车方案。

解析:

符合题意的租车方案有:

小车租8辆;大车2辆,小车5辆;大车4辆,小车2辆。

【分析】

根据大车的座位数和小车的座位数来列举方案,看哪一个方案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大车辆数

小车辆数

可坐总人数

0

8

32

1

7

34

2

5

32

3

4

34

4

2

32

5

1

34

6

0

36

符合题意的租车方案有:

小车租8辆;大车2辆,小车5辆;大车4辆,小车2辆。

【点睛】

本题主要利用列举的方式将小车的辆数和大车的辆数列举出来,然后看哪一种情况人数和总人数相等就是我们需要的租车方案。

26.把一根竹竿插入水中,浸湿的部分是6分米,掉过头来把它的另一端插入水中.这时,这根竹竿有一半还多4分米的部分是干的.请你计算这根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解析:

32分米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两次竹竿浸湿的部分是6×2=12(分米),然后根据竹竿只有一半还多4分米是干的,可得浸湿的部分有一半还少4分米;最后用12加上4,求出竹竿的一半是多少米,再乘以2,求出这根竹竿长多少分米即可.

【详解】

(6×2+4)×2

=(12+4)×2

=16×2

=32(分米)

答:

这根竹竿的长度是32分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浸湿的部分有一半还少4分米

27.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

橘子:

36千克苹果:

30千克

【详解】

橘子:

(342-270)÷(7-5)=36(千克)苹果:

(270-36×5)÷3=30(千克)

28.送给红红3只后,乐乐的千纸鹤只数是红红的几倍?

解析:

3倍

【解析】

【详解】

30-3=27(只)

6+3=9(只)

27÷9=3

答:

乐乐的千纸鹤只数是红红的3倍.

29.16个女同学旅游住旅店,有双人间和三人间,怎样安排能刚好住下?

解析:

安排2间双人间,4间三人间;或5间双人间,2间三人间;或8间双人间

【详解】

30.1条裤子78元,1双皮鞋的价钱是1条裤子的2倍,1件上衣的价钱是1双皮鞋的2倍,爸爸想买这3样东西,需要准备多少钱?

解析:

546元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1条裤子的钱乘2求出1双皮鞋的钱,再用1双皮鞋的钱乘2得到1件上衣的钱,再将三者的钱求和即可求出需要准备多少钱。

【详解】

78+78×2+78×2×2

=78+156+156×2

=78+156+312

=234+312

=546(元)

答:

需要准备546元。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倍的认识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先计算出1双皮鞋的价钱,和1件上衣的价钱是关键。

31.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

48厘米

【分析】

如图,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得到一个长是16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答: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48厘米。

【点睛】

平移法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主要依据的是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2.5筐龙眼,连筐称一共重11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2千克,这些龙眼一共有多少千克?

解析:

100千克

【分析】

根据题意,由“5筐龙眼,连筐称一共重11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2千克”,那么5个筐的质量是(5×2),再用110千克减去5个筐的质量,就是5筐龙眼的总质量;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110-2×5

=110-10

=100(千克)

答:

这些龙眼一共有100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时,注意计算顺序。

33.一本书有240页,欣欣从第1页看起,已经看了一个星期,平均每天看25页。

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几页看起?

解析:

176页

【分析】

用平均每天看的页数乘天数得到欣欣看了的页数,而后即可知道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几页看起。

【详解】

25×7=175(页)

175+1=176(页)

答:

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176页看起。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整数乘法的实际应用,算出一个星期看的总页数是关键。

34.将10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顺序一张一张地摆放着地板上,摆放时要求后摆的纸片必须有一个顶点与前一张纸片的中心重合(下图表示已经摆好的5张)。

请问:

地板被10张纸片所覆盖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

220厘米

【分析】

如图,分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平移,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即为原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厘米)

(厘米)

(厘米)

答:

周长是220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巧求周长,平移法是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最常用的方法。

35.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析:

24米

【分析】

长方形是长是宽的3倍,把宽看成1份,长看成3份,那么长加宽是4份,而长加宽的和是8米,求得1份是2米,3份是6米,即正方形边长是6米,然后再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详解】

(米)

(米)

(米)

答: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

【点睛】

三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正方形的周长多四条边长的长度,也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理解。

36.一张长方形纸长20厘米,宽12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涂色部分)周长是多少?

解析:

24厘米

【分析】

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上面先剪去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剩下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再剪去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剩下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求出其周长即可。

【详解】

(厘米)

(厘米)

(厘米)

答:

最后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

【点睛】

从长方形上面剪去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由长方形的宽决定。

3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从中间剪开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共多少厘米?

解析:

30厘米

【分析】

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按图示的方法切开,会增加两条边长,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比正方形的周长多了两个5厘米。

【详解】

如图所示:

(厘米)

(厘米)

答:

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共30厘米。

【点睛】

这里依据的是每切割一次,会增加两条边,随后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可以直接计算出长方形的宽,进而求得周长。

38.一共钓了16条鱼。

小黄猫拿走了多少条鱼?

解析:

4条

【详解】

16÷4×3=12(条) 16-12=4(条)

或1-

 16÷4×1=4(条)

39.有两堆煤共136t,某厂从甲堆中取走30%,从乙堆中取走

,这时乙堆剩下的煤恰好比原来总数的62.5%少13t,这个厂从甲堆中取走多少吨煤?

解析:

12吨

【详解】

乙堆煤原来的质量:

(136×62.5%-13)÷(1-

)=96(吨)甲堆煤原来的质量:

136-96=40(吨)从甲取走:

40×30%=12(吨)从乙堆中取走

,乙堆剩下的煤的重量为136×62.5%-13=72(吨)因为从乙堆中取走

,还剩

,故72吨占乙堆煤原来重量的

,则乙堆煤原来的重量为72÷

=96(吨),甲堆煤原来的重量=两堆煤的总重量-乙堆煤原来的重量=136-96=40(吨),因为从甲堆中取走30%,所以从甲堆中取走了40×30%=12(吨)

40.购物.

满1000减100元

168元100元?

元826元

(1)一台微波炉的价钱是一个电水壶的3倍,买一台微波炉要多少元?

(2)小红家买了一个电水壶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了多少元?

(3)小明家比小红家多买了一个电吹风,他家花了多少元?

解析:

(1)504元

(2)994元(3)994元

【详解】

(1)168×3=504(元)

(2)168+826=994(元)

(3)994+100=1094(元)1094>10001094-100=99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