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2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docx

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2006年,语文中考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有利于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1.注重考查综合语文素养

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考查,不少实验区的试卷,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设计了包括对识字、写字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的考查;优秀古代诗文积累的考查;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考查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等。

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考查,则侧重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上,试题不仅呈现出对不同积累水平测试的要求,而且着意于引导学生尊重、热爱祖国语言,重视文化积累。

朝闻天下

在创新方面,河北的第4题也是典型的例子。

它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试题。

这道试题出了两道小题:

  ①填写《名人传》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一个人物;

  ②概述《名人传》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该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突出灵活性和基础性

连续几年的中考改革,连续几年的课程改革,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无论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试题更为灵活,但在灵活的同时,也较以往注重了试题的基础性。

所谓“灵活性”,指的是根据试题的需要,灵活设置开放性考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谓“基础性”,指的是结合语境设置语文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如扬州中考试卷语言积累题强调基础性:

前三题是语言积累题,具体考查字词的正确读写以及古诗文名句的记诵。

涉及的字词都是常用字词,要求默写的语句也都是名家名句。

第2题改正错别字的形式较去年有所变化,将错别字隐含在具体语境中,凸现了字词积累与运用的内在联系。

语言运用题体现灵活性:

试卷第4、5题是语言运用题。

第4题要求考生为“临河的小街”起一个街名,并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保护好身边的小河”的提醒语,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实际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与委婉。

设题灵活,很有创意。

第5题是常见的图表题,要求考生“对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这似乎与数学统计有关,但考查的是比较、分析、归纳、表述等语文综合能力。

这两道语言运用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既有实践味,又有语文味。

当然,试题的灵活性和基础性也体现在作文题中。

不少地区作文题的设计也注重了选材的灵活性,拟题的灵活性,选择试题(不少地区的作文不只一题,以供考生根据需要自选)的灵活性。

3.注重文化性和地方性

所谓“文化性”和“地方性”指试题的选材而言:

以往的试题多把“文化性”放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的记叙文阅读或散文阅读上,忽视了其他文体的文化性,对地方性也不太重视。

而2006年的考题,在注意了试题的文化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性的特点。

如厦门市中考试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试卷的四大板块中,每个板块都有涉及到厦门地方特色的试题。

第一部分中,第2、10题,分别提及厦门的地理、天气和景观等。

第二部分中,探究性学习采用了“厦门国际马拉松”为材料,《海上花园的生态杀手》一文,更是直接关注厦门的生态环境,第一个作文题目以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引入话题。

对于考生来说,浓郁的地方特色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现实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再如宜昌市中考试卷展现了宜昌的“城市和乡村、山水和风物、历史和民风、文化和精神……”表现了宜昌语文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宏大气魄,体现了命题者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

把语文从教室的一隅中解放了出来,走向了生活,亲近了文化。

当然除了试题体现的文化性、地方性特点之外,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亦即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

关于试题的人文性特点,则体现在整个试题的设置中,比如对考生答题时容易忽略处的提醒,题干上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提示,作文题设计两道到三道供考生自主选择等。

有的试题甚至还采用了“帮帮你”的方法,为考生顺利答题、进行深入正确的思考提供了恰当的帮助。

这种方法比之运用直接的、指令性的语言效果要好得多,是对考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4.体现综合性和创新性

这里的“综合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试题的综合性考查方式,二是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言积累与运用考查的综合。

许多考卷不再孤立地考查语音、汉字、书写、词语辨析等考点,而是将其融入语段综合考查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动态而综合地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如黄冈市实验区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敝日,浩(hàn)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艰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长在这阴A、黑黝黝的(yōu)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B的山岭,穿过了C的石洞。

D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

E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的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2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叠词。

选项高高森森袅袅长长

我会选:

A.B.C.D.

(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只选序号)

A.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

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B.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C.你遭受了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D.你遭受了多么大的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啊?

三道小题依次考查了“拼音识记和汉字”、“叠词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三个知识点。

命题创造性地将字词句相关的语法知识与课文内容结合进行考查,如果语感不强,这道题是很容易失分的。

又如湖北恩施课改卷“走进唐诗宋词,让人流连忘返。

请将你认为最精美的两句(五言)工整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将书写与积累、赏析巧妙地融为一体。

命题者在限制中追求开放,答卷人于书写时调动积累。

创新,存乎一心,别具一格。

河南省中考试卷“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内续写一句话。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将语言的运用与书写融为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双重考查颇具创意。

“综合性学习”考查力度在加大。

各地的试卷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综合实践”的考查,其中将其单列一个板块的考区比之以往大幅增加。

从考查内容来看,“综合性学习”体现出其丰富多元的特点:

各地中考命题人为了突出地方特色,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出题内容主要侧重于本地区发生的大事,本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有风俗,以及学校活动。

除此以外:

不少地方的命题人也将目光投注到新闻时事、国际风云等公众热点之上,体现出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从形式来看,题目虽然都围绕“实践”命制,但是手法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表现,包括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展开讨论,表达交流,呈现学习成果等等。

呈现方式也很丰富,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均在试卷中露面。

如扬州市中考试题:

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一则广告。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

(不超过20个字)

此题考查紧扣“课标”,一题多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体现了课改的总方向,带给了我们诸多的新气息,新思考:

一、“活”。

第(1)小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积累——与“鸟”有关的唐诗,又是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单纯考默写技高一筹;同时,这又是仿例造句的变形题。

二、“实”。

第(2)小题融广告知识的考查和楹联知识的考查于一体,还考查了学生评点鉴赏的能力,这实际是诗歌鉴赏题的变形,学生如果能够想到古诗和楹联中常用的双关来作答,就能准确理解出卷老师的良苦用心,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落实,抓到位,决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新”。

第(3)小题答题的灵活性更大,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定,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最新信息,要重视专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5.力求时代性和全面性

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命题材料,设计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或富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试题,将时事材料引入试卷。

这些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理念,试题的所有考查内容都力求体现时代性和全面性。

如北京市课标A卷:

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设计人员选用了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青花蓝、国槐绿等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用色彩,他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是:

体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凸现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

请参考下面的示例,从中国虹、琉璃黄、长城灰中选择一种色彩,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以上设计理念的。

(50—100字)

[示例]

青花蓝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一种历史的美感。

它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的色彩,表现了淳朴敦厚的民俗民风,洋溢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国槐绿充满生机的“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伞与环境的象征,寄寓着华夏儿女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表达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本题选用了一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考查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试题材料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题目设计综合性较强,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特别是作文试题的设计。

这里的“时代性”指作文题目的设计新颖而有个性,与时代联系密切;“全面性”指全面考查写作能力,也指题目要求的写作内容能够兼顾考生中的大多数,让所有考生能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论。

另外,作文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是全面的,有好的标题,有感人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还要有足够的字数、恰当的标点、工整的卷面。

因此,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和全面性。

6.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多数实验区所选材料都注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选文的典范性,强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导向。

如浙江金华试卷唱响了爱之歌:

如第1题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寄语、第6题“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那枝康乃馨》,分别抒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深厚感情;试卷蕴含着哲理之思和向上之志:

如第12题要求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第16题赞美花草树木的美好品格,从《登飞来峰》中领悟人生哲理(第19题),阅读古文时重温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的事迹(第23题),从董永身上感受知恩图报、恪守承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第26题)……深圳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品德修养,注重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如《运动的新发现》一文,针对重智力发展、轻体育锻炼的现象,说明了体育锻炼对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特别是第12题,要求学生阐述学习与锻炼之间的辩证关系。

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要求填入“善良”“勇敢”“感恩”“崇高的精神”等词语之后写作,体现了正确、高尚的的价值取向。

现代文阅读选文内容更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例如《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那枝康乃馨》、《人生的标点》、《珍惜弱点》、《宽容是一种爱》、《善读可医愚》、《学会拒绝》、《读“磨脑子”的书》《科学是美丽的》《不该遗忘的“自省”》《发现自己》等,鲜明地体现了文章思想内容的导向性。

7.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今年的试卷充分体现这一课改理念。

如2006年泰州中考语文试卷第9题

(1)小题,考查学生诗歌欣赏能力时,要求学生“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

这样的词语在诗中不下七八处,但试题只要学生“任选两个”,又如第12题

(2)小题,试卷出示3个句子,让学生任选一个,写下“你的读后所感”这都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再如第23题仿写,旨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对“仰望”的理解,亦是便于学生有个性的表达。

此类考题还有第19题、第24题,它们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

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历来重视能力和情感的评价,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向个性表达和美的感知方面延伸。

个性表达的题目有:

第4题对中国人过洋节的评价,12题对标点的想象,综合性学习题中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肯定自我感受,张扬独立个性。

审美感悟方面的考查比重增大,表现在:

一是有一道诗歌阅读大题(3道小题,共7分),这在全国中考试题中不多见;二是其他阅读题和基础题中也处处见语言美感品析的小题(如7、14、15、20题,综合性学习等);三是作文题的提示文字中处处显示一种美。

命题人在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美感方面的训练,启发学生对语言有美的感受和美的表达。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李建华王惠荣

今年是我省首次在中考命题中实行命审分开制度,有效地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善的制约机制。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的整体结构上沿袭了近几年传统命题的试卷形式,仍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但与传统的试题相比较,其考查的内容、命题的角度和形式等方面,都依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紧跟课改的步伐,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这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下面就结合试卷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

一、第一部分突出综合性学习

本套试卷的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主要针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中的古诗文内容,考查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运用能力;《新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其中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沿袭了以往试卷的形式,以初中三年所学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了考查重点。

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李白的《行路难》,这些都是古诗文名篇中的重点语句,难度较小。

难度较大的“名句造句”的新题型出现仅仅是在05年昙花一现。

因此这一部分分值减少,由去年的9分,减至今年的6分。

但06年试卷第一部分的整体分值却是呈上升趋势的。

由去年的12分,增加至近年的15分。

其中的4个分值给了“名著阅读”,值得一提的是有2分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知和体会,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与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有一定的突破。

第一部分最大的亮点当数第3题:

“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

(1分)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2分)③ 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

(2分)三个小题共有5个分值,占据了第一部分15分的三分之一。

这道题十分突出的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改和新教材中的重要位置。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

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课改区语文教学与非课改区语文教学的区别之一。

这道题首先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特点,贴近生活。

《新闻联播》是妇孺皆知的栏目,又正值晚饭时播出,考生在家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这个信息。

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感。

其次体现了学科的渗透和整合思想。

语文能力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接收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也是本题的第三个特点。

它走出了常见的假设情境,“请君入瓮”的考查形式,也不是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的语文现象的分析和整理,而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事件的分析、理解、感悟。

第四,本题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目的,历史英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人格的养成: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题的这一变化必然会引领今后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听和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水平。

二、第二部分,突出自主鉴赏能力和信息整合表达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本框定在文学常识、解词、译句、默写、理解文意这一窠臼中。

今年我省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文学常识、译句、理解文意的考查占了7分,这一点体现了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更大一部分分值(9分),给了自主鉴赏和信息整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第9题,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这种命题形式打破了以往由命题者规定内容,考生被动“欣赏”的局面,给了考生阅读的自主权。

第10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的阅读,写一则“小石潭简介”的文字。

答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对文段总体把握,归纳主要信息,然后整合表达,这个题目新就新在它既考查了考生读的水平,又考查了考生写的能力。

把读和写有机融合,集于一题,这在我省近年来文言文命题中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还有2分给了朗读能力的考查:

第5题,要求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在文言文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文言文这些靠题的变化,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鉴赏、整合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一定要改变过去“朗读课文——翻译文章——分析文章”的老套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在文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锻炼其能力的提高。

现代文阅读最大的变化是突破了“老三篇”。

2000年以来每年考查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篇文章改为考查说明文、记叙文两篇文章。

说明文阅读,选取了事物性说明文《二维条形码》。

这篇文章其语言通俗自然,不枯燥,解说明白晓畅,不深奥,有现实生活的事例可供联想,有学习生活的影子可作参照。

1000字左右的文章,把“二维条形码”的发展、特点说得很透彻,能启迪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

同时,因为选文条理清楚,语言精要,有一定的文采,所以学生解答时不至于有枯燥乏味的情绪冲撞。

记叙文阅读部分,选取了一篇记事的《我看到了一条河》。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顺畅,事件典型有力,主旨明确集中,词句规范,题点丰富,篇幅适当(1300字左右)。

文章表现了“我”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寻找挑战的品质,也表现了“我”永不服输、独立进取的“无畏”精神,特别是父母所运用的教育方式有点独特新奇,有点冒险极端,更使得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自我”与文“我”的比照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感受到中西子女教育的差异,从而促进“自我”进一步成长成熟,引导学生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增强对意识形态内容的客观认识,提高了辩证分析和个性评价的能力。

两种文体、两篇文章的选择,减少了学生考场上的阅读量,增加了思维空间,更能集中注意力更全面地回答问题,也就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中,我们是不能甩下议论文阅读不用专题训练的。

在今后的试题中,三种文体还会不确定出现。

从试题的设计上来看,06年的试题兼顾了基础性与发展性、旧题式与新题式的结合。

试题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如常用到的字(形、意),日常容易出现的语病,捕捉比较浅显的选文信息,理解分析比较浅层次的选文内容,这些是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分数的试题,也是以往题点所涉及的常规性试题,如:

说明文阅读的第11题,是给汉字加注拼音;记叙文阅读的第19题,是写出相应的汉字;第12题考查用词不当的语病,也可以说是变相考查词语搭配习惯的问题。

选文里“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与“改进”一词经常搭配的是“方法”、“工作”,与“改善”一词经常搭配的则是“生活”、“环境”。

这样考是在引导平时教学要注重基础,要注意平时语言表达在同义、近义上的辨析,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

再如第14题,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如果学生阅读时稍加注意,便可发现选文中的提示性语句:

(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这样的题属于浅显的低层次的内容解析,也是简单的题干与答案的直接对应,学生很容易得分。

同时试卷中出现了具有发展性的新题型:

如第23题,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两个句子,表面上达意比较一致,但效果却差异明显,①句写学会游泳的喜悦心情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同时在语言上显得委婉,朗读上感到舒缓。

这样的理由恐怕并不是学业差等的学生能够说出来的。

除了这类自主鉴赏评析类的题型,还出现了结合平时写作教学,人物评价鉴赏等,关注文章思路构想、事件发展脉络的题。

如第13题,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一维条形码?

学生大部分会答二维条形码以一维条形码为基础,而答出“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二维条形码”的,则不会是大多数。

又如第25题,评价文章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学生大部分会答出“可取”或“不可取”的理由,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的,则是少数学生。

这样的话,通过测试,语文素养厚重的学生能够凸显出来,成绩中等的学生正常发挥也能取得分数,而学业差等的学生则由此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数距离。

这样的题,较好地体现了试题在难易比例上的把握。

同时提示了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基础字词积累、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分析鉴赏能力,提高其语言的感知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效。

但无论文体如何选择,试题形式怎样变化,淡化文体特色、注重基础字词、内容理解、鉴赏评析、整合表达是阅读考查的方向。

三、第三部分,作文真正淡化文体

2004年以来,河北省的中考作文试题采用了与高考一致的“材料作文”。

这一改革,无疑增加了作文的难度。

材料作文考查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而首先是对材料的阅读感知能力。

阅读试题中所给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主旨,然后才能根据材料的主旨进行构思写作。

在近两年的中考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文采飞扬、有很强的感染力。

但就是由于对材料的把握有些偏颇,最终无缘一类文。

而今年的试题真正做到了不设置阅读障碍,以“财富”为话题,在“提示”上从物质到精神列举了“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等九个方面,且以省略号代替其他可为财富的内容,为学生开阔思路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在“要求”上我省第一次取消了对诗歌、戏剧的限制。

这样,今年的作文真正落实了“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的作文命题原则,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学创作的空间,可以尽情挥洒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