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986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docx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

 

二○○七年十一月五日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

 

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单位: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提交时间:

二00七年十一月五日

前言1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2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矿界范围2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3

第三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4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5

第一节气象、水文5

第二节地形地貌5

第三节地层与岩性6

第四节构造与地震8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9

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9

第七节社会环境条件12

第八节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2

小结12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3

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13

第二节、潜在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13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3

小结13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4

第一节、工程建设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14

第二节、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15

小结16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16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原则16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18

第三节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19

第四节防治措施19

小结20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21

第一节结论21

第二节建议22

附图目录

1、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             1:

5000

2、贵州省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5000

附件目录

1、委托书

2、评估单位资质证书

前言

一、任务由来

为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和对环境与已有工程的影响,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于2007年10月委托我单位对该煤矿进行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评估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地方煤矿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5、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7年8月);

6、水城县比德河坝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三、评估任务和要求

(一)、评估任务

通过对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建设单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可能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科学依据,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要求

1、基本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查明现有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征、成因和危害程度等,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对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对矿区开采场地作出适宜性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矿界范围

一、工程概况

河坝煤矿境内开采历史较远,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有民采小煤窑对煤层近地表部分进行小规模采掘。

原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根据贵州省煤管局、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监局、省环保局“关于批复六盘水市四县(区)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黔煤呈(2006)24号的文件精神,比德乡河坝煤矿为了煤矿资源合理配置,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对矿区范围进行了扩能扩界。

整合后达到年生产能力15万吨规模。

矿山原地下工程主要有主井、风井、采掘巷道、运输巷道及采空区等。

工程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所示。

矿区工业广场位于矿区东南部的主斜井附近。

地面工程建设包括主斜井、主风井、副风井储煤场、堆渣场、办公室、绞车房等,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走向短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综合工作面长度一般为40m,工作面采用钻眼爆破法落煤,巷道根据岩性分别采用料石碹、工字钢梯、木支柱支护顶板,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二、矿区位置及范围

河坝煤矿是水城县比德乡私营独资企业的小型矿井,为了煤矿资源合理配置,本次对矿区范围进行调整后达到年生产能力15万吨规模,河坝煤矿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5°10′29″——105°11′53″,北纬26°34′00″——26°34′58″。

矿区范围由地区国土资源部门划定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河坝煤矿由原来的5个拐点调整为现在的6个拐点,具体拐点坐标见表1。

原矿区范围及调整后矿界拐点坐标、面积一览表表1

现在矿界范围拐点坐标原来矿界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号X坐标Y坐标拐点号X坐标Y坐标

12940080.0035517420.00A2940153.0035517602.00

22940390.0035518080.00B2940150.0035517754.00

32940920.0035518080.00C2939755.0035517950.00

42940900.0035519250.00D2939700.0035517758.00

52939690.0035519250.00E2939956.0035517575.00

62939690.0035517470.00

矿界面积:

1.7774km2矿界面积:

0.099km2

根据核实结果,其建议开采上下限为+1440~+1000m;

矿界东西宽长2400m,南北宽约800m,矿区面积约1.7774km2

三、评估区交通

河坝煤矿位于水城县比德乡东部庙山脚村,行政隶属六盘水市水城县比德乡管辖,距六盘水市城县城约38km,距六盘水至纳雍县307省道约15km,矿山有简易公路通过。

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项目工作组收集了相关资料,于2007年10月25-27日对该矿区及其周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问,完成工作量详见表2所示。

然后根据实地调查及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编制了本评估说明书。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2

序号工作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1;5000环境地质、水文地质调查Km21.7774

2路线调查条8

3崩塌处

4滑坡处

5地面塌陷处

6调查居民点户168920人

第三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

根据项目特征及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工作将评估范围扩大至地表分水岭、冲沟或其影响边界,向河坝煤矿矿区范围外延200-500m,评估区面积约1.0km2。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该项目为一小型煤矿山,属一般煤矿工业建设项目类型,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要求,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交通位置图图1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2℃,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7.9℃。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93.3mm,年最大降雨量2105mm,年最小降雨量791.5mm,一般为本151.1-1602.2mm,其中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7.4%。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6%。

降水强度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春季节(旱季)降水量少,强度亦小,夏秋季(雨季)降水量大,强度亦大,且较为集中。

评估区属于乌江水系,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外东北部的三岔河,矿区内中部有二条季节性冲沟及部分低谷地段季节性泉点,地表水系弱发育,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大,水流终年不断,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洪峰多出现在每年的4-8月。

第二节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高原侵蚀中低山地貌,沟谷岩溶发育;总体地形呈两边高中间低,最低海拔为1312.6米,位于东北部冲沟中,最高海拔为1825.6米,位于西北部矿界外杀牛坡,相对高差513.0m,地面植被较发育。

第三节地层与岩性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黔中早古供断褶束,是台上扬子台褶带上具菱形边界轮廓的长期发展的相对隆起区,区域位于比德向斜西翼中段,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层走向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

矿区出露地层有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

各地层特征由新至老分别简述于下:

一、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层,岩性为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砂岩、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缓坡及沟谷低凹地带沉积。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约0~20米。

二、三迭系(T):

各组地层之间为连续沉积,与下伏二迭系上统为整合接触。

1、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

岩性主要以紫红色粘土岩、灰绿色细砂岩、泥质灰岩、石灰岩。

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紫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粉砂岩,底部为灰色薄层及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

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厚约250~350米。

2、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以暗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灰岩夹细砂岩、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上部以紫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紫红色泥质灰岩夹细粒砂岩,底部为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及细粒砂岩。

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厚约285~430米。

三、二迭系(P):

各组地层之间为连续沉积,与下伏石炭系上统为整合接触。

1、二迭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

岩性主要以岩性以灰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

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下部为浅灰、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及粘土岩。

厚为34~58米。

2、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3l)

该组分布于矿区西南角,总厚约为260~376米,夹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及煤线十多层,为该矿区区域范围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依煤组岩性特征,该组划分为三段:

(1)、第三段(P3l3):

岩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夹煤层及煤线6~11层,该层含本矿区内的可采煤层K13、K14、K15三层。

单层煤厚0.3~2.20米,河坝煤矿主要的可采煤层与含煤地层特征情况分别叙述如下表(见表2)。

河坝煤矿主要煤层特征表表2

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岩煤质特征煤层

结构顶底板岩性煤层稳定程度

K131.50~1.901.70呈黑色,灰黑色,中~细条带状结构。

较简单顶板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底板粘土岩较稳定

16

K142.00~2.202.10呈黑色,深灰褐色,块状、透镜状结构。

较简单顶板粉砂岩底板粘土岩、粉砂岩较稳定

14

K151.00~1.201.10呈黑色,条痕褐黑色,中~细条带状、透镜状结构。

较简单顶板泥质粉砂岩,底板粘土岩较稳定

该段含煤质地疏松,斜层理发育,常常具球状风化,而且横向比较稳定,该段地层厚为88~128米。

(2)、第二段(P3l2):

岩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夹薄煤层及煤线2~5层,煤层都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

该段地层厚为79~106米。

(3)、第一段(P3l1):

岩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泥岩、硅质岩及煤线。

该段地层厚为93~142米。

3、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该组在矿区范围内地表不出露,岩性主要以灰绿、绿色、灰黑色拉斑玄武岩,具杏仁状结构,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该组厚大于200米.

第四节构造与地震

1.构造

矿区位于比德向斜西翼中段,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层走向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9°~19°,平均在13°左右。

矿区内主要发育有F1断层:

F1断层:

位于比德以北牛场、大寨、三岔河一带地层沿走向倾出,走向NE~SW,长约5km,倾向NW,为一正断层,断距50~80米左右,倾角56°~76°,断层面呈缓坡状,破碎带宽约1.5米,断层从该矿区西北角穿出.

2.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0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工程地质岩组按坚硬程度及完整性划分为三类,即硬质岩组、软质岩组和松散岩组。

硬质岩组为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和飞仙关组(T1f)中部的灰岩,其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软质岩组为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3l)页岩、粉砂岩夹煤层及飞仙关组(T1f)的泥质粉砂岩,遇水易软化,力学性能差,抗风化能力弱;松散岩组为第四系(Q)残坡积碎石土,结构松散,遇水易软化,力学强度低。

矿区软质岩组分布较广,因此,区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按地层属性及含水介质,评估区地下水类型有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

岩溶水赋存于灰岩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中,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孔隙内。

2.含水岩组及特征

评估区范围内按岩性自上而下有以下几层含水岩组

第四系(Q)含水岩组:

岩性为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缓坡及沟谷地带,厚0~20m,它是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流量一般小于0.5升/秒。

(2)永宁镇组(T1yn)

岩性主要以紫红色粘土岩、灰绿色细砂岩、泥质灰岩、石灰岩。

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紫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粉砂岩,底部为灰色薄层及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

含岩溶水岩组,富水性强,为一弱含水层。

(3)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以暗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灰岩夹细砂岩、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上部以紫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紫红色泥质灰岩夹细粒砂岩,底部为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含基岩裂隙水,单位涌水量为0.0068升/秒.米,为一弱含水层,地表风化裂隙含水性较强。

(4)长兴大隆组(P3c+d)

岩性主要以岩性以灰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

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下部为浅灰、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及粘土岩。

泉流量均一般在0.12~1.24升/秒左右,地下径流模数为1.846L/skm2,富水性强,为一弱含水层。

(5)龙潭组(P3l)

岩性主要以岩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夹煤层及煤线。

含基岩裂隙水,单位涌水量为0.0096升/秒.米,为一弱含水岩组,地表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水微弱而不均匀。

(6)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该组在矿区范围内地表不出露,岩性主要以灰绿、绿色、灰黑色拉斑玄武岩,具杏仁状结构,含基岩裂隙水,单位涌水量为0.00041升/秒.米,是矿区煤层底板的相对隔水层。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溶蚀强度、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也是本矿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之一。

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也有差异性;非可溶岩地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并沿地形的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形式排入冲沟。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区充水因素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补给、周边分布的废弃小煤窑及地表冲沟;由于小煤窑开采时间较长,现又进行了封闭,有一定的采空区,均汇聚了一定积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以后矿井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矿区内部分季节性冲沟在自然状态下对矿床充水影响极小,但在开采条件下可通过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渗入矿坑而成为充水水源,对煤层的开采均构成威胁。

总之,矿井充水方式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地下水、老窑积水)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通过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直接进入矿坑,故矿床为直接充水矿床。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

造成矿井充水因素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渗入矿坑而成为充水水源;根据该矿井的地表水、矿井日抽水量及老窑水综合分析,初步预测本矿井涌水量约在20~50m3/h之间。

5.水文地质类型及复杂程度

评估区内沟谷切割深,地表水有良好的排泄条件,同时煤系地层含水性弱并夹有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矿区以裂隙充水岩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属“二类一型”,即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第七节社会环境条件

经实地调查,评估区内居民较多,有168户920人,分布于矿区西南侧的庙山脚,三岔河从矿区东北脚流过。

第八节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区内有煤矿开采,曾有简易公路建设,因此,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小结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切割强烈,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埋深较大,地表水系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好;软质岩组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因此,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评估区在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二节、潜在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

1、采空区:

评估区内除河坝煤矿开采形成一定规模采空区外,据调查访问还有一些隐伏老窑采空区,因采空塌陷,造成庙山脚的居民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现正在组织搬迁。

2、危岩体:

位于评估区东部,地形坡度大,最大达65度,主要为永宁镇组(T1yn)的灰岩组成的陡崖,其节理裂隙发育,易形成崩塌。

3、老窑:

已往开采老窑大都位于煤层露头线附近,均已垮塌,限于当时开采技术条件,其采深和采空范围都不大,但积水的可能性大,开采时应注意老窑积水的影响。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区内危岩体自然状态下相对稳定,但在矿山采空塌陷影响下易形成崩塌等地质灾害,其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区内的采空塌陷对庙山脚的居民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小结

综上所述,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但区内危岩体在矿山采空塌陷影响下易形成崩塌等地质灾害,其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区内的采空塌陷对庙山脚的居民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因此,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工程建设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在矿山扩建设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挖填方及井巷开拓、工作面回采等工程活动,其工程活动改变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加剧原有地质灾害,同时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从而危害到工程建设本身及矿区周边影响范围内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根据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分别对地面工业广场建设及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

一、地面工业广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

其工业广场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包括:

办公楼、矿灯房、材料库、机修车间、职工宿舍、食堂、更衣室、配电房、绞车房、机电房、浴室、锅炉房等,该广场位于评估区西部缓坡带,今后改扩建工程平场施工需进行挖填方3—5m,切坡、挖方地段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填方地段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填方高边坡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工业广场内露天堆积的废弃矿渣和松散填土在雨季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因此,地面工业广场改扩建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二、矿山地下开采

1、主井、风井的开拓:

其上覆地层以软质岩为主,覆盖层薄,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冒顶、塌顶和地表变形的可能性较大。

危险性较大。

2、地下开采:

矿区内经储量核实的可采煤层为K13、K14、K15,共计3层,煤层的开采可能诱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为:

a、煤层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煤层开采后,破坏原有岩层的稳定性,加之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冒顶、塌顶和地表变形的可能性大,危险性较大。

b、矿界范围内最低开采标高1000m以上的可采煤层开采后,将产生较大范围的覆岩破坏和变形,由于评估区地形坡度较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因此,其开采诱发和加剧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c、矿区老窑开采时间长,存在老窑积水的可能性大,地下开采使岩体破坏诱发老窑突水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d、煤层的开采,破坏上覆岩层的整体结构,节理裂隙增大,增强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加上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涌入矿坑,因此,矿坑涌水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

总之,评估区地形坡度较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矿界范围内最低开采标高1000m以上的可采煤层开采后,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加剧现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工业广场及工作人员、庙山脚、罗家寨居民和矿山的公路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第二节、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由于评估区地形坡度较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矿山工业广场位于下坡方向,煤矿在改扩建和开采过程中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加剧现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工程本身及作业人员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同时,矿区老窑开采时间长,存在老窑积水的可能性大,煤层的开采,破坏上覆岩层的整体结构,节理裂隙增大,增强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加上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涌入矿坑,矿坑突水、涌水的可能性较大,工程本身及作业人员遭受矿坑突水、涌水的危害大。

小结

综上所述,工业广场及附属设施挖、填方和废弃矿渣和松散填土的露天堆积加剧和诱发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大;矿界范围内最低开采标高1000m以上的可采煤层开采后,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加剧现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工业广场及工作人员、庙山脚、罗家寨居民和矿山的公路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工程本身及作业人员遭受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同时遭受矿坑突水、涌水的可能性较大,危害大。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原则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居民及工业广场的分布,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的有关要求作为分区原则和依据,结合矿山工程建设特点,对矿区诱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可能的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其分区基本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