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88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1.下面是故事的结尾部分,请读一读,做一做。

   ①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了一根够长的绳子。

   ②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

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③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

“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莱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④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1)先预测,再总结。

①读了第①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

②读了第②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

总结以上两次预测,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

______

(2)大家为什么都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太棒了?

2.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_____。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_____,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_____。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

3.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叫答问题。

有趣的动物园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到动物园看动物。

   动物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有顽皮的猴子、美丽的孔雀,有笨重的黑熊、可怕的蟒蛇,还有凶恶的狼。

猴子很淘气,跳来跳去,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最吸引我的是孔雀,它的羽毛展开了,像一把大扇子,美丽极了,好像在和我们比美。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在文中找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4)最吸引“我”的动物是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星期一上午,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看动物。

②动物园里的蟒蛇最淘气,总是跳来跳去。

③孔雀的羽毛展开了,像一把大扇子,非常美丽。

(6)动物园里还有哪些动物呢?

请你再写两个。

4.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指(  )。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4)想想现实生活中,“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

______

顺风耳:

______

腾云驾雾:

______

(5)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

(2)写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和描写江面景象变化的句子:

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6.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猴开饭店

   小猴开了一家饭店。

一天,老虎、长颈鹿和小马到饭店来吃饭。

小猴热情地招待他们。

小猴给老虎上了一盘青草,给小马和长颈鹿上了一盘肉。

结果,老虎、长颈鹿和小马谁都没有吃,气呼呼地离开了饭店。

   小猴觉得委屈,他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就去请教大象伯伯。

大象伯伯笑着对小猴说:

“老虎爱吃肉,小马和长颈鹿爱吃草,你给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他们当然会不高兴了。

”小猴这下才明白。

   过了几天,老虎、小马和长颈鹿又来饭店吃饭了。

小猴马上迎上去,给老虎端上一盘新鲜的肉,给长颈鹿和小马端上一盘鲜嫩的青草。

老虎、小马和长颈鹿高兴地吃着可口的食物。

   小猴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食物    ______的青草    ______地招待    ______地离开

(3)几天后,当小动物们再次来到饭店吃饭时,小猴给他们上了什么食物?

请填一填。

小动物

食物

老虎

______

小马

______

长颈鹿

______

(4)说一说,填一填。

如果熊猫来饭店,小猴会端上______。

如果小鸡来饭店,小猴会端上______。

(5)你喜欢这只小猴吗?

为什么?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静 镇定)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 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悲伤)。

他们( )着眼泪,( )着海力布的名字,( )着老人,( )着孩子,( )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  )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选择合适的字词填在括号内。

念  含  领  扶  走  赶

(3)照样子,写词语。

原原本本(A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

震天动地(含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

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5)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6)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8.读选文,做习题。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        。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树梧桐的落叶,都像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将下面句子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一块彩色的地毯

C.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选文第①②③段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连一连。

第①段______    雨靴蹦跳图

第②段______    彩色地毯图

第③段______    金色落叶图

(3)对选文第②段中的“粘”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9.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______(yìyīyí)群大雁往南飞,一______(yìyīyí)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______(yìyīyí)”字。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大雁排成了什么样的队形?

看图写出生字。

(3)联系全文,想一想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   )(填序号)

①秋天来了,南方比北方暖和。

   ②秋天来了,北方比南方暖和。

10.读一读,回答问题。

   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

   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

(1)小鸡的叫声是______,小鸭的叫声是______。

(2)小鸡爱吃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1.读一读,回答问题。

   妈妈生下我,就有你我他。

   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我帮你,你帮我,

   分不开的你我他,你我他。

(1)“我们是一家”中的“我们”指的是(   )。

(填序号)

   ①你我他   ②妈妈

(2)“你我他”应该怎样相处?

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12.读儿歌,用横线画出含有单韵母a、o、e的音节。

(重复的只画第一个)

   夏日的夜空,有条闪闪的银河。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你离我们有多远?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河”?

13.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的本领真大,它会变出各种样子。

看,有时变成一匹白马,有时变成一只小狗,有时变成一朵小花,有时变成一个大蘑菇,有时变成一座大雪山,有时又变成一只小花鹿。

可真有意思!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天上的云会变成什么?

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我知道天上的云还会变成______和______。

14.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嘶鸣。

(1)用划线字仿写句子。

(2)把下面的叫声和相应的动物连线。

(3)从狗学叫的故事,我明白了:

15.课内阅读。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刘老师笑着讲女娲甩泥造人,结果自己的腿也被甩掉了,表现了刘老师______。

(2)“我们”笑是因为______。

(3)“我们”心里酸楚是因为______。

(4)“我们”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

(一)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

“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

“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1)从选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

(2)小壁虎因为(   )而难过。

①借不到尾巴  ②自己没有尾巴

(3)想一想,读一读,连一连。

小鱼的尾巴______          掌握方向

老牛的尾巴______          拨水游泳

燕子的尾巴______          驱赶蚊蝇

(4)小壁虎需不需要借尾巴呢?

为什么?

17.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杏子一个桃。

(1)找出反义词,请你再写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多的是______,少的是______。

(3)我会照样子,看图编一编。

一个大,一个______,一______一______。

18.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小娃娃,爬石阶。

   石阶高,他不怕,爬呀爬,爬上石阶笑哈哈。

(1)______、______和______在爬石阶。

(2)找出声母是“P”的字。

(重复的只圈第一个)

1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

(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

______

顺风耳:

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20.课内阅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_________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_________而且无论怎么飞________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_________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_________它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_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_________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___

(1)在选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科学家做了______次实验,最终证明,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_。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的启发。

(4)蝙蝠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ì jì)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ēng mé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zhe zháo)。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

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 sài sè)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科学家经过________研究,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______次不同的试验。

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A.眼睛    B.耳朵    C.嘴

(3)我能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蝙蝠的超声波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判断下面划线的字哪个读音是正确的

仿佛______(fú   fó)

倒映______   (dǎn  dàn)

画卷______(juàn  juǎn)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的大海    翠绿的______ ______的西湖    新生的______

______的泰山    无瑕的______ ______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______

(3)判断句子的正误

①“形态万千”的意思是:

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②“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

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和“这样的水被这样的山围绕着”的意思是一样的。

⑤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4)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

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加上绿树红花,游船渔舟,让你感觉到仿佛走进了画

卷一样。

23.我能按照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列词语。

喝 跑 摘 跳 喝 做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_______,从这棵树_______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_______窝,_______果实,_______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1)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动词。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松鼠_______特点,使我们感受到它的_______。

(   )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

(三)春天来了

   三月的微风把好消息轻声告诉了一朵云,云儿背着许多小雨滴。

   雨滴噼啡啪啪落下来,把好消息告诉了苹果树上的一朵花儿。

   正在采蜜的小蜜蜂听到了好消息,就嗡嗡地喝着歌告诉每一个人。

   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春天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微风把好消息告诉了______;雨滴把好消息告诉了______;______把好消息告诉了每一个人。

(2)这个好消息是什么?

(3)小朋友,你认为谁还会知道这个好消息?

25.读一读,回答问题。

小书包

   妈妈送我个小书包,背在身上多神气,

   打开心爱的小书包,一样一样看仔细:

   铅笔、橡皮、转笔刀,越看心里越欢喜。

   文具住在书包里,整理书包靠自己。

(1)“我”背上妈妈送的小书包,感到很______。

(2)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请你在文中找出来。

(3)你会整理书包吗?

给下面的物品分分类吧!

书本:

______ 

文具:

______ 

26.课内阅读。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请用横线画出来。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几种动物。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远程—______   忽然—______   旅游—______   一般—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请你简要地写下来。

27.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

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

“元元,今天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1)照样子写词语。

看了看:

______了______  ______了______  ______了______

(2)元元红着脸是因为______。

(填序号)

①他没考好,老师批评他。

 ②他迟到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3)元元后悔的原因是______

2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树上有一只乌鸦、一只蝈蝈和一只啄木鸟,它们三个在一起聊天。

   ②一头黑猪从丛林中走过来,它们的话题立刻转到了猪的身上。

   ③乌鸦说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简直像块黑炭__

   ④__瞧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蝈蝈说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

   ⑤__瞧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啄木鸟说__

   ⑥一只孔雀从这里路过,听了它们的谈话,忍不住说:

“你们三位最好还是先找面镜子照照自己的模样,然后再对别人评头论足吧!

(1)给第③至第⑤自然段加上标点

③乌鸦说____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____简直像块黑炭______

④______瞧____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____蝈蝈说____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____

⑤______瞧____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__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____啄木鸟说______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啄木鸟______zhuó      zhuō

模样______  mó         mú

(3)根据上下文,说说“评头论足”一词的意思。

(4)乌鸦、蝈蝈分别把黑猪比作______,嘲笑黑猪;啄木鸟则用的语言嘲笑黑猪的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2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的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