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表格11 浙江省.docx
《04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表格11 浙江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表格11 浙江省.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表格11浙江省
项目编号:
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盖章)
设计单位:
(盖章)
设计负责:
项目设计:
项目校对:
项目审核:
填表时间:
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制
2016年5月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建筑类型
□住宅□公建
建筑面积m2
□新建□改扩建
地上建筑面积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容积率
建筑层数
地上层地下层
公建节能分类
□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形式
空调形式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50378)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二、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
单位
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用地面积
万m2
建筑总面积
万m2
地下建筑面积
m2
地下面积比
%
透水地面面积比
%
建筑总能耗
tce/a
单位面积能耗
kWh/m2a
节能率
%
非传统水量
m3/a
用水总量
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建筑材料总重量
t
可再循环材料重量
t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可再利用材料重量
t
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
%B
绿地率
%
可再生能源总量
tce/a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
m3/a
建筑生活热水量
m3/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万kWh/a
建筑用电量
万kWh/a
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
%
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
电能设计总耗量(kWh)
燃气种类
燃气设计总耗量(Nm3)
燃油种类
燃油设计总耗量(t)
燃煤种类
燃煤设计总耗量(t)
热力种类
热力设计总耗量(t)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分项能耗
耗能系统
设计年耗能量(tce/a)
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
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
厨房炊事系统
电梯等运输系统
其他
其他指标说明:
三、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四、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简介
绿色
建筑
设计
策划
项目定位:
建设目标:
设计方案概述:
技术策略:
前期调研:
应对场地内外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与利用评估。
其他:
规
划
设
计
场地规划及选址情况:
1、场地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本项目场地内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
3、场地内道路系统便捷顺畅,是否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
场地资源利用情况:
1、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居住建筑: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公共建筑:
容积率指标)。
2、对可资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勘察与利用评估。
3、应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利用的评估和规划,保持和利用河道、景观水系的滞洪、蓄洪及排洪能力,采取避免水土流失的措施。
(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用地指标:
1、总用地面积________㎡,总建筑面积________㎡(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________㎡,地上建筑面积________㎡)。
建筑密度______%,容积率______,绿地率______%(公共建筑:
是否向社会开放)。
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______,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比率______%。
3、机动车停车数________(地上停车数________、地下停车数_______),停车方式_________。
非机动车停车数_______,停车方式_______。
4、场地内无障碍停车位______辆,占总停车位比例______%,无障碍停车位位于________。
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配置情况说明。
周边公共服务设施:
应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4.2.11条)
出入口公共交通: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4.2.8、4.2.9、4.2.10条)
室外环境(声、热、光、风):
1、根据模拟计算分析,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提供模拟计算报告书)
2、根据模拟计算分析,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为m/s(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为(小于2);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pa(低于5pa)。
在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是□否);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场地大部分区域1.5m处夏季平均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区域热岛强度℃(<1.5℃)。
(提供模拟计算报告书)
3、光环境模拟分析情况。
(提供模拟计算报告书)
场地雨水规划方案:
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参照评价标准第4.2.13条)
2、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4.2.14条)
景观绿化等: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4.2.15条)
透水地面: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比例达到。
既有建筑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
其他:
建
筑
设
计
被动节能设计策略:
适宜的建筑朝向和体形:
建筑的朝向、体形、窗墙比
无障碍设计:
场地内人行通道及场地内外联系采用无障碍设计:
□是□否。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空间合理利用:
建筑空间布局合理。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4.2.11条)
日照和天然采光: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5.2.14、5.2.15条)
自然通风: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5.2.16、5.2.17、5.2.18、5.2.19条)
围护结构: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填写相关表格)
室内环境:
1、主要功能空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
2、主要房间室内允许的噪声等级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要求。
3、项目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的空间:
(如观众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等)。
4、本项目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如水泵房、风机房、电梯机房、空调机房等)未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相邻布置,有振动的设备基础采取了减振措施,做法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8.1.1~8.2.9条)
室内空气质量:
(参照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8.2.10~8.2.13条)
建筑工业化及部品化: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5.2.30条)
延长建筑寿命: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5.2.31条)
其他:
结
构
设
计
与
建
筑
材
料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策略:
1、本项目选用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包括以下材料:
2、本项目选用的高耐久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
3、本项目是否采用新型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
□是□否;新型结构体系类型:
4、本项目是否为改建、扩建工程:
□是□否;
1)原有建筑利用面积:
原有建筑利用率:
2)结构体系说明:
3)构件加固技术说明:
预拌混凝土使用:
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采用预拌砂浆。
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度钢筋使用:
混凝土结构部分材料选用:
钢结构部分材料选用: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6.2.2~6.2.7条)
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6.2.7条)
可循环材料和再生材料的使用:
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
%
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参照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第6.2.7条)
再生骨料建材使用:
其它:
暖
通
空
调
设
计
属地化室内设计参数:
空调(供暖)室内计算参数(室内温度、湿度、新风量、人员密度、照明/设备功率、噪音值等指标)、风速
冷热负荷分析计算:
计算软件名称及版本:
;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
外墙:
K=;屋面:
K=;外窗:
K=;
空调计算冷负荷kW,单位空调面积冷负荷W/m2;空调计算热负荷kW,单位空调面积热负荷W/m2。
(按冷热源系统分列)
空调冷热源:
1、空调(供暖)冷热源形式、规格、数量;
2、冷热源设备(单元式空调机组、分体式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热泵、多联机热泵机组)额定工况能效比EER,性能系数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溴化锂机组性能参数、锅炉额定热效率。
输配系统(供回水系统等):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热)比[EC(H)R]
末端系统:
风系统风机最大单位风量耗功率(W)或风系统最不利风管总长度;
空调(采暖)水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规格(厚度);
空调风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规格(厚度)、热阻。
通风换气系统: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
□有□无
自动控制系统:
用能、补水计量装置□有□无;能耗监测数据上传□是□否
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方式和运行模式:
地源热泵热平衡措施:
□有□无,形式:
输配系统控制方式和运行模式:
;变频水泵变流量控制下限参数。
全空气空调系统最大可调新风比:
%;多工况运行模式:
。
末端设备控制方式:
地下车库CO浓度监控:
□有□无;监控具体区域
设有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人员密集场所CO2浓度监控:
□有□无;监控房间
其它:
设备机房、管道等的减振、消声措施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第10.1.2、10.1.3.10.2.3条规定。
给
水
排
水
设
计
水系统规划设计:
节水系统:
1、给水和热水平均日用水定额、水温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确定:
□是□否。
2、给水系统压力控制:
市政自来水压力Mpa,直供层数层,是否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
□是□否。
3、给水系统自备加压系统的选型。
分区压力≤Mpa;用水点处压力≤Mpa。
4、生活热水的制备方式;热水系统循环方式。
热水系统管道采用的保温隔热技术。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措施。
5、冷却水循环使用:
□是□否。
游泳池、水上娱乐池(儿童池除外)采用循环给水系统:
□是□否。
节水措施:
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是□否。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是□否。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是□否。
2、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3、车库和道路冲洗采用节水高压水枪:
□是□否。
4、按使用用途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是□否;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是□否;总水表数据上传监测系统:
□有□无。
5、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是□否。
运行时,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
□是□否。
非传统水源利用:
1、本项目设计用水总量m3/a,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3/a,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2、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绿化灌溉: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
□是□否。
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或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
□是□否。
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是□否。
其它:
建
筑
电
气
设
计
供配电系统:
1、变压器选用SCB13及以上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音,接线组别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
变压器负载率为。
2、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小于0.95。
无功补偿装置具过零自动投切功能,并有抑制谐波和抑制涌流的功能。
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40%。
3、变电所、电气竖井设置在负荷中心,合理安排线路敷设路径,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容量,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本工程低压供电干线的供电半径为米。
4、合理选择单相负荷相位,使三相尽量平衡。
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5、供电系统向公用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应满足《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选用用电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的要求。
6、在处设置有源滤波装置,变配电所内对供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无功补偿电容串接电抗器,防止谐波放大。
照明:
1、根据项目特点、建设标准,不同场所的视觉作业要求,确定合理的照度标准、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值及光源的显色指数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相关节能要求。
2、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达到《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目标值要求。
3、本工程所采用灯具功率因数均要求大于0.9,光源、镇流器的效能应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4、格栅型荧光灯灯具及格栅型气体放电灯灯具,其效率不低于65%,对开敞式荧光灯和气体放电灯灯具效率不低于75%。
其他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并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有关规定。
5、室外景观、环境照明、航空障碍灯等的灯光不应直接射入室内,居住建筑的主体立面不应设置泛光照明。
室外灯光对室内的影响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相关规定。
6、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分组、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道路、景观照明集中分组控制,并具备深夜减光控制功能,景观照明设置平时、节日等多种照明模式;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的门厅、电梯厅、大堂、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减低照度控制措施;旅馆客房应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
7、本工程使用LED灯照明的面积为㎡,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电气设备节能措施:
1、变压器能效值不低于《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中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2、风机、水泵、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等动力设备配置的低压交流电动机选用高效的产品,其能效指标不低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根据各专业动力设备的工艺要求选择电动机,确定电动机的启、停的控制方式,根据电动机的类型、容量、工况选择适当的调速方式。
4、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选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当两台及以上电梯成组设置时,配置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及群控功能的控制系统。
5、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功能。
6、建筑装修设计选用电器时,采用国家能效标识二级及以上的产品。
7、集中制备的电开水炉具有温度或时间控制措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本工程设有集中供冷(热)的空调系统、集中热水系统、通风系统等,按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和控制,满足相关专业的工艺要求。
本工程为建筑面积大于20000㎡的公共建筑且采用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设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能耗监测系统:
1、本工程为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的公共建筑、设有大(中)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00㎡的居住建筑或设有大(中)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居住小区,设有建筑用能分类计量及数据采集装置,进行远程集中监控与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预留数据上传的通讯接口。
2、对电、水、燃气等设置分类计量,水、燃气等计量表计由相关专业设置,详见能耗监测系统图。
3、按功能区域设置电能监测与计量系统。
按照明插座、室外景观照明、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
冷热源系统的循环水泵耗电量单独计量。
本工程中需单独考核用电量的功能区域、住宅、商业网点和公共设施等应单独计量。
4、能耗监测系统计量表计的精度不低于1.0级,电流互感器的精度不低于0.5级。
其它:
1、光诱导系统设置调光控制措施。
2、本工程配建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快充设施的配置占比均满足《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DB33/1121-2016的相关规定。
3、本工程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该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并采用并网系统。
可
再生
能源
利用
汇总
可再生能源种类
应用规模
(m2)
应用总量
(kW)
理论年节煤能力
(tce)
太阳能光热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诱导
土壤源热泵
地表水水源热泵(含淡水、海水)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利用
其它
说明
余热
废热
利用
及其
他新
能源
利用
汇总
余热废热利用及其他新能源种类
应用规模
(m2)
应用总量
(kW)
理论年节煤能力
(tce)
排风能量热回收
冷凝热回收
热电及其他工艺余热废热
室外免费能源技术
天然采光技术
其它
说明
五、设计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析
设计创新点
推广价值
综合效益分析
六、补充设计说明情况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类别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
分数
是否参评
自评得分
备注
编号
款项内容
款项分数
总分条文
节地与室外环境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19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9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6
4.2.4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或废玻璃幕墙建筑。
2
4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或不设室外夜景照明。
2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
4
4.2.6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
2
6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1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2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1
4.2.7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
2
4
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
2
4.2.8
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3
9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3
4.2.10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3
6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3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6
6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3
4.2.13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
3
9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3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6
6
4.2.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3
6
合理配置绿化
3
单项指标总分
100
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6
6
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6
6
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10
10
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6
6
5.2.5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
6
6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