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78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晋宁二中届高三份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晋宁二中2018届高三5月份考试

高三生物

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人类的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哪些染色体(  )

①46条染色体 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③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④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4.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500kgB.1100kg

C.1750kgD.1250kg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6.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A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B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有较大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c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因为他们获得的能量最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

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人体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形,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膨胀有耐受性,可增加70%体积面不涨破,使正常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为0.42%。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的红细胞呈球形,为探究HS患者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

HS患者红细胞悬浮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S患者红细胞悬浮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红细胞体积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并标注HS患者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点)

(3)分析与讨论

①将正常红细胞放入0.3%的NaCl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红细胞是否会涨破?

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红细胞膨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性染色体雌性为ZW,雄性为ZZ)。

某种鸟类的羽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

深褐色BA,灰红色B,蓝色b。

现有三个纯合的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组合__________可以判断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基因BA、B、b之间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用“>”表示):

(3)三个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4)一对雌、雄鸟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

灰红雌∶灰红雄∶蓝色雌∶深褐雄=1∶1∶1∶1,则该对亲本鸟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杂合的深褐色雄鸟有时在它们的羽毛上会出现蓝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提出二个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研究人员欲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RNA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

(1)该实验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2)由于H5N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产生子代H5N1病毒依赖家禽体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两项以上),而侵入家禽体细胞的亲代H5N1病毒需提供RNA作为合成子代H5N1的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试管③中子代H5N1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⑤中子代H5N1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子代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再次侵染新的宿主细胞至关重要,达菲可抑制该酶活性。

若试管②中在加入H5N1病毒之前先加入适量达菲,推测③中子代H5N1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强度将__________________。

 

11.[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

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1)人类精子或卵细胞所含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即②;

(2)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前1~22对为常染色体,每对常染色体所含的基因种类一般相同,只需测定其中一条染色体即可;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因此都需要测定。

所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对象为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即③。

2.【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触无突触小泡,无神经递质,由带电离子直接通过通道传递信息,且膜两侧是对称的,因此兴奋在电突触中的传递是双向的。

电突触由离子传导,传导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4.【答案】B

【解析】老虎有1千克来自初级消费者,则消耗初级消费者10千克,消耗次级消费者10千克;则消耗植物为10÷10%+10÷10%÷10%=1100千克。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水生成。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水。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没有水产生,A错误;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B正确;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相当于溶质,当然就可以保证血浆的正常浓度。

血浆中的HCO

、HPO

等缓冲物质能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叶绿素含量较多叶片显绿色,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会使叶片显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正确。

6.【答案】C

【解析】分解者不在捕食链中,所以图中a、b、c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生物,A错误;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B错误;从图中看,虽然物种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C正确;根据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D错误。

7.【答案】

(1)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4)自我调节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

(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4)雾霾的出现及PM2.5爆表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答案】

(1)①配制0.1%、0.2%、0.3%、0.4%、0.5%、0.6%、0.7%、0.8%的NaCl溶液,取等量上述溶液和等量0.9%的NaCl溶液,分别放入9只试管中,并编号1、2、3、4、5、6、7、8、9; ③用吸管吸取9只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2)

(3)①不会 正常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为0.42% ②当红细胞溶液的浓度大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限度

【解析】

(1)实验思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S患者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实验原理是红细胞在小于生理盐水的浓度的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会涨破,红细胞涨破的临界浓度在涨破的最低浓度和开始涨破的浓度之间,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的形态可以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该实验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实验思路如下:

①配制0.1%、0.2%、0.3%、0.4%、0.5%、0.6%、0.7%、0.8%的NaCl溶液,取等量上述溶液和等量0.9%的NaCl溶液,分别放入9只试管中,并编号1、2、3、4、5、6、7、8、9;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S患者红细胞悬浮液,放置一定时间;③用吸管吸取9只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2)预期实验结果;由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的红细胞呈球形,在低浓度NaCl溶液中膨胀耐受性低,因此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要比正常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低。

(3)①由题意可知,正常红细胞涨破的临界NaCl溶液浓度为0.42%,因此将正常红细胞放入0.3%的NaCl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不会涨破。

②当红细胞溶液的浓度大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因此当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红细胞会涨破。

9.【答案】

(1)2或3(只答“2”或只答“3”也给分) Z(答“性染色体”不给分) 

(2)B﹥BA﹥b (3)基因分离 (4)ZBZb、ZBAW (5)①BA基因突变成了b,使部分羽毛细胞的基因型为bb,表现为蓝色(或“BA基因突变成了b”;答“基因突变”给1分) ②带有B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b基因表现了出来(或“带有B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染色体片段缺失”给1分,只答“染色体变异”不给分)

【解析】

(1)根据表中杂交组合2或者3的F1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根据杂交组合1,蓝色和深褐色杂交,后代只有深褐色,说明深褐色对蓝色为显性;根据杂交组合3,灰红色(ZBW)和深褐色(ZBAZBA)杂交,后代为深褐色(ZBW)和灰红色(ZBZBA)可推知,灰红色对深褐色为显性,综上所述,三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B﹥BA﹥b。

(3)三个复等位基因的随性染色体遗传,所以它们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4)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为:

灰红雌(ZBZ-)∶灰红雄(ZBW)∶蓝色雌(ZbW)∶深褐雄(ZBAZ-)=1∶1∶1∶1,可推知亲代基因型为ZBZb、ZBAW。

(5)杂合的深褐色雄鸟有时在它们的羽毛上会出现蓝色斑点,一种可能的原因是BA基因突变成了b,使部分羽毛细胞的基因型为bb,表现为蓝色;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带有B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b基因表现了出来。

10.【答案】

(1)同位素示踪法(多写其他方法不扣分)

(2)原料、能量、酶、场所 模板

(3)RNA RNA和蛋白质

【解析】

(1)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了S和P元素,因此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2)H5N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来繁殖,因此家禽体细胞为病毒提供了原料、能量、酶、场所。

病毒只提供了遗传物质,作为模板。

(3)H5N1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试管③中子代H5N1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RNA,将含32P的H5N1侵染含35S的家禽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只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病毒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料全部来自家禽细胞,因此子代病毒全部蛋白质含35S,RNA多数含31P,少数含32P,因此子代H5N1病毒带放射性标记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11.【答案】

(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多肽和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4)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2.【答案】

(1)嫩叶中基因表达强烈,相应的mRNA多(或嫩叶组织细胞易破碎) 防止提取的mRNA被RNA酶降解 

(2)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cDNA (3)质粒载体中有启动子、终止子,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中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质粒中含有复制原点等 (4)磷酸二酯键 (5)几丁质酶基因没有转录或转录的mRNA没有翻译

【解析】

(1)由于嫩叶中几丁质酶转录的mRNA较多,因此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

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防止提取的mRNA被RNA酶降解。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原理是mRNA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逆转录为cDNA。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

质粒载体中有启动子、终止子,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中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质粒中含有复制原点等。

(4)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几丁质酶基因没有转录或转录的mRNA没有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