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689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docx

电大民族理论7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A.民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A.7B.8C.11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

A.12B.13C.14D.15

二、多项选择题

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

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

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16.据2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

1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

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的平等。

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E.财富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统一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19.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2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三、填空题

2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2.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2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25.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28.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四、辨析题。

29.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30.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人民族关系之中。

3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33.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34.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9.错。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0.错。

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1.对。

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人民族关系之中。

32.错。

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33.错。

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4.对。

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

35.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

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戚。

dh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  

3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力度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5、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6、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dq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重视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

 1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渠道; 

2重点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3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

 5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的来源;

6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7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

lx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那得从公元5000年前说起,有了人类以后,经过漫长的迁徙,最后繁衍后代,寻找他们适合的居住环境。

逐渐形成类文化,生活习惯,语言特点。

各名族语言文字特点显示了各名族的人类生活文化特点。

rh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指民族自身发展社交往程失自民族特征接受别民族特征变别民族组部社现象社程民族同化强迫同化自同化两种类型

二、民族化指民族部原属民族实体化现象其往往由民族迁徙等原导致民族居住域隔离造三、民族组合指部民族或其部特定条件重新组合新民族现象

四、民族融合指世界切民族民族特征经期共同性增基础融体民族差别终整体消失现象

五、民族消亡指世界各民族经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同民族实体作客观存自行消失现象民族融合民族消亡途径式民族消亡民族融合实现结民族融合实现民族终消亡

sm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基本自治制度。

  

主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

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

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

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

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实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ss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

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其基本内容是: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

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ss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教育 

纵观中国教育的历史一直都没有走上正轨,总是在病态中创造所谓的辉煌。

在辉煌的背后又有多少真正的社会价值是教育中产生的。

在耗费了巨大的国家财力和吸纳民间倾家财富的同时,又造就出多少真正的有用人才。

社会巨大的财富创造有多少是经过了教育之手呢。

教育的真正价值是否开始让人们开始反思了呢。

 

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竞争瓶颈的人类又如何去面对未来呢。

总不能把培养的“人才”贴上教育的标签去掠夺财富而不是去创造财富吧。

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地反思吗?

高成本低产出的教育作为我们制造精英路线的唯一理由是否不太充分呢。

 

教育本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是什么原因让这根链条支离破碎。

这个链条什么时候能够完整的科学客观地连接协调起来,去培养人们超越生物的本能呢。

 

教育的本身不是花钱用来贴标签的,不是培养肉体信息与知识储存器的,更不是培养纸上谈兵的高手、按图索骥而脱离实际妄自尊大的强行退化的活化石。

 

看看我们的教育成果就不难发现,优秀的人才都攀登到了纸上谈兵的高峰了,无论是说是讲,无论是逻辑、知识结构,都让你无懈可击。

让外行看着往往激动不已,多高的素质。

让我们领导也看得心花怒放,这是教育成果啊。

但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造就出来的恰恰是苦果。

殊不知这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产物,没有能力为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反而在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由于我们体制的漏洞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不易被人发现的,造就出这种成千上万只会说不会干的脱离实际的人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ss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

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它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建设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一律平等。

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明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wg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文化灿烂。

但总体讲都属于中华民族。

生活在中国大地的中国人,不管属于那个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一份子。

所以民族团结等同于国家团结。

所以民族关系的趋势,一方面可以各有特色,一方面也必须归于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分裂就等同是国家领土分裂。

民族团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zs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指出:

“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决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zy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zm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坚持群众自愿。

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明确指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与否和如何改革是本民族自己的事,由本民族群众自己决定。

因此,在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领导要带头,反对任何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

    

2.注意调查研究。

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特点和多重性功能,在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表象和形式,浅尝辄止,而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考察,对其良与陋、益与害,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精华”得以发掘并真正发挥其自身特有的活力和价值;也使落后、有害的“糟粕”得到正确的认识并被摈弃。

3.遵循循序渐进。

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民族性和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千家万户。

因此,改革必须立足于全局,进行整体规划。

另外,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基础上,又不能搞“一刀切”。

改革应当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现状,有区别地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使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层次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与当地的接受和传承能力相适应。

    

4.尊重客观规律。

一定的风俗习惯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改革风俗习惯的目的是使其适应变革了的和正在变革的经济基础和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

因此,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虽然必须在充分认识和能动把握它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未来风俗习惯进行超前预测,以此使今日的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自身发展轨迹的必经阶段,而不致发生相悖或偏离,但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施却不能超越这一必经阶段。

当今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实践,不能是人为的、脱离时代的“超前”改革

zy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宗教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等。

我国对宗教的政策是:

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自觉尊重宗教习惯。

一是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所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

二是作为信教的群众要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当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宗教活动和布道、宣教,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刊物。

三是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组织对我国的宗教渗透。

接到散发和邮寄的非法宗教宣传品或参加宗教活动的邀请信,切不可轻易参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答案

一、             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

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P17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P27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49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利),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P54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P73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P90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P90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

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P104-105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P110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

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P4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

P10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P12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P29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P52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P69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P91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P100

A.7 

B.8 

C.10多 

D.2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

P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